- 年份
- 2024(5771)
- 2023(8470)
- 2022(7491)
- 2021(6851)
- 2020(6218)
- 2019(14316)
- 2018(14233)
- 2017(26201)
- 2016(15336)
- 2015(17574)
- 2014(17973)
- 2013(17798)
- 2012(16967)
- 2011(15511)
- 2010(15752)
- 2009(14630)
- 2008(15045)
- 2007(13737)
- 2006(11906)
- 2005(10740)
- 学科
- 济(57441)
- 经济(57387)
- 管理(42024)
- 业(38243)
- 企(30864)
- 企业(30864)
- 方法(27994)
- 数学(24691)
- 数学方法(24391)
- 学(17424)
- 财(17320)
- 农(17106)
- 中国(14561)
- 环境(12181)
- 制(11716)
- 务(11506)
- 财务(11485)
- 财务管理(11448)
- 业经(11408)
- 地方(11407)
- 理论(11086)
- 农业(11055)
- 贸(10851)
- 贸易(10848)
- 企业财务(10826)
- 易(10540)
- 和(10344)
- 银(9401)
- 银行(9316)
- 划(8973)
- 机构
- 大学(225258)
- 学院(224545)
- 研究(84161)
- 济(82605)
- 经济(80469)
- 管理(76615)
- 理学(65180)
- 理学院(64312)
- 管理学(62704)
- 管理学院(62345)
- 中国(61507)
- 科学(58352)
- 农(54294)
- 京(50397)
- 所(47300)
- 农业(43414)
- 研究所(43362)
- 业大(43170)
- 财(38460)
- 中心(38038)
- 江(36776)
- 北京(32233)
- 院(30202)
- 财经(30065)
- 范(29799)
- 省(29589)
- 师范(29303)
- 州(28977)
- 技术(28316)
- 农业大学(28036)
- 基金
- 项目(150633)
- 科学(112828)
- 基金(104026)
- 研究(101972)
- 家(95527)
- 国家(94743)
- 科学基金(76516)
- 省(61628)
- 社会(58645)
- 社会科(55232)
- 社会科学(55209)
- 基金项目(55147)
- 自然(53249)
- 划(52659)
- 自然科(51810)
- 自然科学(51782)
- 自然科学基金(50818)
- 教育(48355)
- 资助(44525)
- 编号(41231)
- 重点(36021)
- 成果(34058)
- 发(32473)
- 部(32134)
- 计划(32041)
- 创(30589)
- 课题(30511)
- 科技(30031)
- 科研(29993)
- 创新(28724)
- 期刊
- 济(92596)
- 经济(92596)
- 研究(60983)
- 学报(50245)
- 中国(49107)
- 农(48123)
- 科学(40597)
- 大学(35652)
- 学学(33836)
- 农业(32642)
- 财(32104)
- 教育(27815)
- 管理(26355)
- 技术(19400)
- 业(19052)
- 融(18540)
- 金融(18540)
- 财经(14876)
- 业经(14576)
- 业大(14158)
- 版(14158)
- 经济研究(14028)
- 经(12758)
- 问题(12250)
- 林业(12118)
- 农业大学(11453)
- 科技(11399)
- 资源(11098)
- 图书(10860)
- 技术经济(10366)
共检索到339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强 安红梅 袁芳 徐元江 甄梓娟 郑维列 兰小中
为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应西藏藏药栽培的非化学除草方式,保证中药材质量与品质,通过在藏药匙叶翼首草人工栽培样地设置人工除草(MW)、覆黑膜(MF)以及不除草(CK)等不同除草处理,并调查不同处理措施下各样点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盖度以及生物量等杂草群落特征,探讨人工除草方式和覆黑膜除草方式对翼首草样地杂草防控效果和对翼首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W处理下杂草种类最多,有20种,CK有18种,MF有8种杂草;从杂草的数量、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来看,对照杂草的总密度、平均高度以及地上总生物是MW处理的2.00、1.48和3.80倍,是MF处理的4.19、3.77和61.21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燕 李红 张敏 孙军德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主要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北虫草(Cordyceps m ilitaris)栽培的最佳的原料为大米+10%的蛹粉,原料含水量以60%为佳;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9℃;最适pH为5.5~7.5;黑暗培养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在300~700 lx的散射光照时产量最高。
关键词:
北虫草 栽培条件 正交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云艳 马殿荣 李金英 陈温福
本文以栽培稻沈农265和杂草稻WR04-12为试验材料,研究盆栽试验条件下杂草稻与栽培稻地上部分的营养竞争。结果表明,在完全控制条件下,任何肥力下,杂草稻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强于栽培稻沈农265。杂草稻在与栽培稻的营养竞争中,始终表现出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杂草稻竞争使栽培稻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增加施氮量对杂草稻和栽培稻的营养吸收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相对更有利于杂草稻。
关键词:
栽培稻 杂草稻 营养 竞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立 李家恒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地下根和根茎极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耐盐碱和防风固沙的能力,喜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钙质土上(张鹏云等,1960)[1]。由于长期以来只采挖,不栽培,不仅甘草资源面临...
关键词:
甘草,人工栽培,关键性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冬明 马殿荣 杨庆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显著降低。从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水稻有效穗数受杂草稻密度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受到的影响次之,千粒重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和干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杂草稻竞争造成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杂草稻 密度 栽培稻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云艳
本文以栽培稻沈农265和杂草稻WR04-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根部干物质积累及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肥处理下,杂草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强于栽培稻沈农265。杂草稻竞争使栽培稻根部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降低。增加施氮量对杂草稻和栽培稻根部的营养吸收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相对更有利于杂草稻。
关键词:
栽培稻 杂草稻 营养 竞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林 曹坳程 朱文达 喻大昭 颜冬冬
【目的】研究18%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防除水稻移栽田主要杂草的效果和应用安全性,以及杂草防除后对水稻产量和田间光照、养分、水分的影响,为移栽稻田杂草化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18%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4个剂量处理,以15%甲基磺草酮悬浮剂和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为对照药剂处理,并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于水稻移栽前3 d毒土法施药,药后调查杂草种群数量,同时取样测定杂草对氮、磷、钾和水分的影响,并测定田间光照强度,水稻收获期进行测产。【结果】施用18%甲基磺草酮·五氟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敬军 马令法 何淑玲 常毓巍
以3年生匙叶翼首草母株上所采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以培养皿为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法,经不同温度、光照和浸泡时间对其种子萌发影响进行研究,探索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25℃、黑暗36 h和浸泡48 h的处理条件下匙叶翼首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启动速度最快,发芽持续时间最短,萌发整齐度较高。综合温度、光照和水分各条件对匙叶翼首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得出:其种子在连续黑暗36 h、恒温25℃和清水浸泡48 h的条件下萌发情况最好;匙叶翼首草种子属中性偏忌光种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琳 尹书剑 张卓亚 张勇 李贵
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植酸(Fulvic Acid,FA)(0、4、6、8 g/L)浸种对不同密度杂草稻(0、4、8株/m2)胁迫下栽培稻光合性能、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杂草稻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栽培稻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不同发育期栽培稻叶绿素含量、干物重、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伤流液等抑制率分别达5.61%、24.91%、18.00%、25.23%、20.51%,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下降10.02%~23.06%。而黄腐植酸浸种处理明显提高了栽培稻光合性能、根系活力等,改善了杂草稻胁迫下栽培...
关键词:
黄腐植酸 栽培稻 杂草稻 竞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瑜皎 袁江 吕世华
为探讨长期免耕覆膜栽培方式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稻-油轮作体系油菜季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在四川丘陵区已连续10年进行水稻-油菜轮作的定位试验田,于2013年油菜成熟期,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3种耕作栽培方式(传统耕作栽培:水稻季和油菜季均翻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不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覆膜处理)下3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50 kg/hm2(N150)、225 kg/hm2(N225)]对稻油轮作制油菜季杂草群落的影响。试验田共记录到杂草16种,每种处理都出现的杂草有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骄 马殿荣 苗微 王嘉宇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3-45、WR03-26和栽培稻丽江新团黑谷、秀子糯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将参试材料放置于冷水池中至成熟,分析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农艺性状对长期冷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冷水胁迫使4个参试材料的株高、倒一节间长、穗颈节间长、穗长、千粒重、结实率、花药长、花药宽和花药体积显著降低,其中杂草稻WR03-45的这些参数分别降低了5.95%,22.90%,34.66%,11.52%,8.61%,3.87%,2.13%,3.27%和7.93%,降低比例最小。长期冷水胁迫对WR03-45的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和倒二节间长影响不显著,WR03-26和秀子糯则显著降低;参试材料的倒三节间长无显...
关键词:
冷水胁迫 杂草稻 栽培稻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国骄 王嘉宇 马殿荣 苗微 赵明辉 陈温福
【目的】从孕穗期到抽穗开花是水稻对温度最为敏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低温冷害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和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探明水稻耐冷生理机制,将为东北水稻生产提供重要保障。探索耐冷性不同的杂草稻和栽培稻在冷水胁迫下开花期剑叶的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耐冷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冷性强的杂草稻WR03-45、栽培稻丽江新团黑谷和冷敏感的杂草稻WR03-26、栽培稻秀子糯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根据剑叶叶枕距判断主穗进入孕穗期的时间,于孕穗期在冷水池中进行低温处理,未经冷水处理的参试材料作为对照。在开花期,剪取参试材料的剑叶保存于-85℃的超...
关键词:
水稻 抗氧化防御系统 冷水胁迫 活性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瑜皎 袁江 吕世华
本试验选取四川丘陵区已连续10年进行水稻-油菜轮作的定位试验田,于2013年油菜成熟期,研究3种耕作栽培方式下(传统耕作栽培:水稻季油菜季均翻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不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覆膜处理),3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50 kg/hm~2(N150)、225 kg/hm~2(N225)]对稻-油轮作制油菜田杂草与油菜的生长和N吸收的影响,为稻-油轮作油菜田杂草的生物防除和养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试验田共记录到杂草14科16种,以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 satiVa L.)的N含量最高,菊科植物泥胡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殿荣 丁国华 刘晓亮 唐亮 杨庆 徐正进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3-12和栽培稻沈农26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群体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不大,栽培稻群体生物产量、叶干重、穗干重、鞘干重和茎干重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均与杂草稻的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杂草稻密度加大,栽培稻籽粒灌浆的起始时间延迟,灌浆持续时间缩短。杂草稻竞争对二次枝梗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对下部籽粒的影响大于上部籽粒。杂草稻竞争很可能通过影响栽培稻干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特性而影响栽培稻的最终产量。
关键词:
杂草稻 竞争 干物质生产 籽粒灌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黎明 李战胜 高旭华 沈雪峰 方越 陈勇
用30对SSR引物比较来自不同省区的12份杂草稻、34份栽培稻及36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121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数在2~6之间,平均为4.033个。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8 2、0.351 5和0.489 9,每个位点在杂草稻、栽培稻、野生稻中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2.10、2.27、3.5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最大。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距离(0.049 4)明显小于其与普通野生稻间的遗传距离(0.583 8),表明杂草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即杂草稻很可能起源于栽培稻的返祖退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