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0)
- 2023(3402)
- 2022(2870)
- 2021(2624)
- 2020(2298)
- 2019(5051)
- 2018(4854)
- 2017(9213)
- 2016(5308)
- 2015(5653)
- 2014(5439)
- 2013(5571)
- 2012(5063)
- 2011(4627)
- 2010(4560)
- 2009(4184)
- 2008(4077)
- 2007(3567)
- 2006(2978)
- 2005(2668)
- 学科
- 济(20541)
- 经济(20531)
- 业(15869)
- 管理(15038)
- 企(13601)
- 企业(13601)
- 方法(9856)
- 数学(8975)
- 数学方法(8875)
- 学(7443)
- 供销(5612)
- 销(5612)
- 农(5207)
- 财(5131)
- 结构(5037)
- 中国(5034)
- 地方(4649)
- 产业(4589)
- 业经(4077)
- 制(3832)
- 贸(3554)
- 贸易(3553)
- 务(3516)
- 财务(3505)
- 财务管理(3500)
- 易(3474)
- 企业财务(3367)
- 体(3225)
- 产业结构(2958)
- 体制(2841)
- 机构
- 学院(78013)
- 大学(77431)
- 研究(29644)
- 济(28428)
- 经济(28002)
- 管理(25421)
- 农(24313)
- 科学(23856)
- 理学(22821)
- 理学院(22462)
- 管理学(21817)
- 管理学院(21704)
- 中国(19907)
- 农业(19837)
- 业大(18792)
- 所(17193)
- 京(16426)
- 研究所(16334)
- 农业大学(13462)
- 中心(12369)
- 室(12037)
- 江(11526)
- 实验(11416)
- 财(11189)
- 省(11070)
- 实验室(11047)
- 院(10726)
- 业(10484)
- 重点(10410)
- 技术(10264)
- 基金
- 项目(60134)
- 科学(45784)
- 基金(44194)
- 家(41935)
- 国家(41695)
- 科学基金(34520)
- 研究(34117)
- 自然(25734)
- 省(25216)
- 自然科(25196)
- 自然科学(25176)
- 自然科学基金(24764)
- 基金项目(23172)
- 社会(21426)
- 划(20923)
- 社会科(20518)
- 社会科学(20515)
- 资助(19101)
- 教育(15582)
- 计划(14750)
- 重点(14399)
- 科技(14133)
- 发(13147)
- 科研(12450)
- 创(12253)
- 部(12069)
- 创新(11794)
- 业(11610)
- 编号(11286)
- 专项(11102)
共检索到104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蓓宁 王燕红 刘锁珠 谭占坤 商鹏 商振达
【目的】探究藏猪和DLY猪结肠的消化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2种猪的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5头同一天分娩的藏仔猪和杜洛克×长白×约克三元杂交猪(DLY猪),饲养至210日龄,称量藏猪和DLY猪的体质量,并计算2种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将藏猪和DLY猪屠宰后采集结肠粪便样品,分别利用Elisa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藏猪和DLY猪结肠消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析2种猪结肠中以上差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Y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藏猪与DLY猪结肠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藏猪结肠的6种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DLY猪(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相较于DLY猪,藏猪结肠中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科分类水平上,藏猪的普雷沃氏菌科、月形单胞菌科、红螺菌科、弯曲菌科、阿克曼氏菌科和紫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瘤胃球菌科、梭菌科、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和浮霉状菌科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属和种分类水平上,共有8个菌属和4个菌种在藏猪和DLY猪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藏猪的月形单胞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弯曲杆菌属、马赛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以及纤维杆菌、普拉梭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梭菌属、艰难梭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藏猪结肠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藏猪和DLY猪结肠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厚壁菌门和梭菌属相对丰度与乙酸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月形单胞菌属相对丰度与丙酸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藏猪和DLY猪结肠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表明藏猪和DLY猪结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影响可能不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存 孙玉亭 胡传炯 纪宇 成艳芬 朱伟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由2种益生菌和2种益生素合成的合生元对保育猪的益生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0头体况相近的2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仔猪。试验组通过饮水饲喂合生元,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期间记录采食量与体质量;于21、28、42和70日龄采集粪样样品,Hiseq测序分析粪样菌群结构,气相色谱测定粪样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合生元显著提高21~42日龄保育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P<0.05);显著增加粪样短链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丁酸含量(P<0.05)。合生元对粪样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28日龄保育猪粪样中乳酸杆菌属以及42日龄保育猪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粪样中乙酸、丁酸含量与保育猪腹泻率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显著正相关。[结论]补充合生元改变了断奶保育猪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提高了其生长性能。
关键词:
合生元 粪样菌群结构 保育猪 短链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洙 杨燕 金太花 韩照清 井文倩 魏明吉 李富宽 吕慎金
为分析早期断奶对沂蒙黑山羊羔羊生长性能、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影响,选用0d沂蒙黑山羊羔羊36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只羔羊。母乳组(B组)羔羊哺喂母乳,代乳粉组(R组)于8d起断奶,10d完全哺喂代乳粉,15d开始两组均饲喂开食料。在8、10、15、25、45和75d时每组随机屠宰3头羊并收集盲肠内容物,采用GC-MS检测方法分析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1)15d时R组羔羊体重极显著低于B组(P<0.01),而75d时显著高于B组(P<0.05),并且R组11~15d间日增重极显著低于B组(P<0.01),且在25d之后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2)R组25d时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15d时(P<0.05),而B组45d时各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25d时(P<0.05)。3)R组15d时Sobs、Ace、Chao1和25d时Shannon及Simpson均显著低于B组(P<0.05)。在门水平上,R组Firmicutes门相对丰度在25d时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Proteobacteria门相对丰度在10和45d时极显著高于B组(P<0.01);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在75d时差异显著低于B组(P<0.05)。在属水平上,Butyricicoccus属相对丰度10d开始两组均显著减少(P<0.05),25d时极显著下降(P<0.01);R组Lactobacillus属相对丰度在15d时差异显著低于B组(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方舟 胡平 汪晶 朱伟云
[目的]旨在于探讨早期乳铁蛋白干预对哺乳仔猪的盲肠菌群结构、盲肠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盲肠黏膜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早期乳铁蛋白干预对仔猪肠道产生影响的具体途径。[方法]试验选取6窝(每窝10头)新生仔猪,仔猪的初生体重相近(1.51 ± 0.05 kg),采用窝内分组法将每窝仔猪分为对照组和乳铁蛋白组,每组仔猪各5头。在仔猪出生后第1至7天,每天对两组仔猪进行3次灌喂,其中乳铁蛋白组仔猪每次灌喂8~12 mL的乳铁蛋白溶液,使每天乳铁蛋白的有效灌喂量达到0.5 g·kg~(-1)仔猪体重,对照组仔猪则灌喂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乳铁蛋白干预提高了盲肠菌群的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 1);在试验期第8天,乳铁蛋白提高了哺乳仔猪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并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瘤胃球菌、丁酸弧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韦荣球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试验期第21天,乳铁蛋白降低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乳杆菌、罗氏菌和瘤胃球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乳铁蛋白可以增加盲肠内乙酸、丙酸、丁酸和总酸的含量,提升盲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论]早期乳铁蛋白干预可以改善盲肠菌群结构,提高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调节盲肠黏膜的免疫反应,有利于哺乳仔猪的后期生长发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妹英 曹长贤 张力 肖天放
对莆田黑猪、杜洛克、大约克3个纯种及其二元杂种杜莆(杜洛克♂×莆田黑猪♀)和大莆(大约克♂×莆田黑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杜莆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2.09%、51.14%、9.26%和7.45%),表明杜莆有效地保留了莆田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莆田黑猪与杜洛克(杜洛克♂×莆田黑猪♀)二元组合的杂交效果较好.
关键词:
脂肪酸 氨基酸 种质特性 莆田黑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莉 虞徳夫 王超 丁立人 朱伟云 杭苏琴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制剂对苏淮断奶仔猪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微生物菌群数量、短链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体质量(9.34 kg)相近的28日龄健康苏淮断奶仔猪144头,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基础日粮+植物乳杆菌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预饲期3 d,仔猪32日龄开始试验,59日龄试验结束时屠宰采样。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及黏膜样品分别用于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分别收集盲肠和结肠食糜,测定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RT-qPCR分析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PepT1、空肠SGLT-1和PepT1以及回肠SGL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Occludin、空肠和回肠Occludin和Z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增加盲肠丁酸、结肠丁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结肠乳酸杆菌和梭菌ⅩⅣa群的数量(P<0.05);相较于抗生素组,植物乳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结肠乳酸和丁酸含量以及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仔猪断奶时饲喂植物乳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促进肠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梭菌ⅩⅣa群的增殖,减少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断奶应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廉红霞 卢德勋 高民
试验选用84头10 kg左右杜洛克×长白×大约克(DLY)三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成2组,组内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研究了在NRC(1998)标准(对照组)、荣昌猪(GB 7223-1987)饲养标准(试验组)2种饲粮条件下营养水平对DLY猪生长肥育期背最长肌I MF含量、HSL及FAS mRNA表达量和血液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饲粮营养水平可降低35、80及110 kg DLY猪血清胰岛素含量和35及80 kg猪生长激素含量;同时可升高20、50及110 kg DLY猪血清肾上腺素含量和35、50及110 kg DLY猪胰高血糖素含量。各阶段试验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呼红梅 王继英 郭建凤 张印 沈彦锋 武英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关键词:
食用豆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代勤 陈芳 阮国良
研究了饲料中添用不同含量胆碱对黄鳝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指数及消化器官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的胆碱含量不同,对黄鳝的影响不同,饲料中胆碱添加量在0~2.0%内,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饲料系数会逐步降低,肌肉、肝脏的脂肪含量及肝体指数降低,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会相应的提高,而且饲料中的添加量达0.8%~1.0%时,这些变化显著,表明胆碱对黄鳝是不可缺少的,黄鳝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8%~1.0%。
关键词:
黄鳝 胆碱 生长 脂肪含量 消化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巧莉 宋慧 郭慧慧 郭超 甄东 梁凤 张彤瑶
为探讨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base,Fvs)对肉鸡盲肠菌群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1d健康aa肉鸡27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5个处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阳性对照组(基础日粮+5mg/kg黄霉素)和3个Fvs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和6%Fvs)。在21和42d,每个重复选择3只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pCR扩增16sRdna v3区,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gge)及条带的克隆测序分析盲肠细菌群的变化,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分析各试验组的多...
关键词:
肉鸡 金针菇 盲肠菌群 短链脂肪酸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炎 张晓旭 甄少波 张琪 郭兆斌
短链脂肪酸是结肠粘膜的重要能量来源,具有协调肠道菌群稳态、调节免疫及抗炎等功能。为准确、快速表征机体健康状况及体内肠道菌群丰度,该文建立了一种成本低、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人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取10 mg 4 ℃保存的新鲜样本,先用50%(w/w)的浓硫酸酸解,再用乙醚提取2次,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的提取率均超过97%;GC-FID法检测短链脂肪酸的最低检测限为0.01~0.02 mmol/L,最低定量限为0.02~0.08 mmol/,加标回收率在83.32%~111.89%范围内,日内精密度为0.91%~1.79%,日间精密度为1.21%~2.29%。健康人群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粪便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优、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为大样本量人群实验提供指导。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 人群实验 肠道菌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年辉 许玉兰 吴裕 段安安
常温干燥贮藏是植物种子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经过风干处理未贮藏和常温干燥贮藏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定出仁率,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对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率影响较小,脂肪酸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贮藏前与贮藏后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四碳烯酸和十八碳烯酸为主)含量上升,饱和脂肪酸(以十四烷酸为主)含量下降。
关键词:
琴叶风吹楠 贮藏 脂肪酸 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喆 袁希平 王安奎 昝林森 杨世平 金显栋 张继才 付美芬 黄必志
【目的】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肉牛的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相近((12±1)月龄)的BMY阉公牛15头、云南黄牛9头(母牛4头,阉公牛5头)、短云杂阉公牛6头、西云杂阉公牛4头,在相同条件下经过12~14个月的强制育肥,取7~9胸肋眼肉进行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阉牛和母牛的牛肉脂肪及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个品种牛的牛肉脂肪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棕榈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品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国强 张海 栗艳飞 刘春雪 杨晓静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120日龄杜×长×大三元猪进行分栏喂养,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和添加α-亚麻酸组(Alpha-linolenic acid group,ALA)。CON组饲喂基础日粮,ALA组饲喂含0.5% α-亚麻酸的基础日粮,饲喂至162日龄时在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6头猪屠宰并采样分析。[结果]相较于CON组,ALA组猪平均终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未见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7.7%;ALA组猪背最长肌肉色、滴水损失无显著变化。在血液生化指标中,ALA组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相较于CON组显著降低(P < 0.05)。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ALA组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降低(P < 0.05),C18:3n-3(ALA)、C20:5n-3(DPA)含量显著升高(P < 0.05),n-3 PUFA总含量也显著升高(P < 0.05)。与CON组相比,ALA组结肠内容物中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丁酸球菌科(Butyricicoccaceae)的丰度均显著增加(P < 0.05),而氨基酸球菌科(Acidaminococcaceae)、产粪甾醇真细菌科(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naceae)、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梭状芽胞杆菌科(Clostridiaceae)和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的丰度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日粮添加0.5% α-亚麻酸改善了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降低了肌肉中SFA含量,提高了n-3 PUFA含量并降低了n-6 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地促进了育肥猪肠道中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等常见的SCFA产生菌的增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