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7)
2023(2381)
2022(2014)
2021(2039)
2020(1645)
2019(3671)
2018(3590)
2017(6133)
2016(4035)
2015(4838)
2014(4918)
2013(4283)
2012(3915)
2011(3539)
2010(3488)
2009(3103)
2008(3128)
2007(2852)
2006(2496)
2005(2341)
作者
(9243)
(7614)
(7536)
(7109)
(4893)
(3655)
(3617)
(3027)
(2965)
(2837)
(2684)
(2596)
(2510)
(2454)
(2383)
(2242)
(2239)
(2236)
(2145)
(2058)
(1974)
(1875)
(1859)
(1793)
(1781)
(1691)
(1684)
(1659)
(1653)
(1558)
学科
教育(7542)
(7036)
管理(7027)
经济(7027)
(6572)
企业(6572)
(5992)
理论(5324)
中国(4789)
教学(4470)
文化(3740)
政治(3404)
方法(3396)
思想(3370)
思想政治(3296)
政治教育(3296)
治教(3296)
德育(3270)
(3113)
研究(2836)
业经(2734)
学校(2623)
学法(2462)
教学法(2462)
产业(2254)
(2217)
工作(2011)
市场(2004)
公司(1997)
地方(1924)
机构
大学(51715)
学院(46466)
研究(15717)
管理(13782)
理学(11845)
(11802)
师范(11746)
(11616)
理学院(11534)
(11496)
教育(11144)
经济(11138)
管理学(10996)
管理学院(10892)
科学(9545)
师范大学(9482)
中国(9049)
(8271)
北京(7618)
(7217)
中心(6754)
(6660)
研究所(6537)
技术(6380)
(6233)
职业(5924)
(5775)
业大(5273)
(5043)
图书(5001)
基金
项目(29466)
研究(26107)
科学(23199)
基金(18580)
教育(15476)
(15204)
国家(14875)
社会(14741)
社会科(13754)
社会科学(13750)
科学基金(12702)
成果(12596)
编号(12578)
(12363)
(11059)
课题(9948)
基金项目(9525)
(9019)
大学(8739)
项目编号(8117)
规划(7502)
资助(7205)
自然(7122)
自然科(6988)
自然科学(6987)
(6959)
研究成果(6943)
重点(6926)
自然科学基金(6864)
(6860)
期刊
教育(24272)
研究(19362)
中国(16277)
(15315)
经济(15315)
学报(7833)
大学(7458)
图书(7054)
科学(6180)
管理(6030)
书馆(5707)
图书馆(5707)
高等(5087)
学学(5004)
(4950)
职业(4789)
(4662)
高等教育(4331)
技术(4006)
农业(3381)
(3200)
论坛(3200)
成人(3157)
成人教育(3157)
(2861)
财经(2746)
(2641)
(2498)
业经(2416)
(2412)
共检索到79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昊  侯玉波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A大学和陕西省B大学各200名藏族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他们的自我概念和跨文化人际适应的关系,以及文化情境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到内地学习提升了藏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际适应能力;不论是在内地还是西藏,藏族大学生个人取向自我都能正向预测跨文化适应能力;但生活在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他人取向自我正向预测跨文化人际适应,生活在西藏的藏族大学生他人取向自我概念则反向预测跨文化人际适应。上述结果说明了生活在内地的藏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提高并表现为主动的跨文化适应策略,从而有利于跨文化人际适应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潘晓青  
为了解美国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适应现状,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8名美国留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美国留学生与中国人的跨文化人际交往主要存在下列问题:语言障碍影响了沟通效果和人际和谐;刻板印象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有负面影响;刻板印象主要和种族与国别有关。文化差异包括:平等自由和服从上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就事论事和人情面子;人际距离的远和近。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对美国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提出了包括语言培训、跨文化教育和培训、有关制度调整等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君君  
当代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是指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到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当今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比较薄弱,总是想寻找捷径来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本文把职业自我概念作为理论指导,针对大学生心理趋向以及自身的专业来促进大学生认清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黎  
大学英语教育秉承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宗旨,要求为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张大力培养以学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因素能够影响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通过分析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之一的英语自我概念和受学习者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学习策略关系,发现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学习动力、降低学习焦虑和活用不同学习策略,反之亦然。自我概念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习者有选择不同学习策略的需求,对所选策略具有预测性,能够引导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学习策略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蔡蓓  杨帆  徐鹏  
本研究探讨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状况,对321名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家庭自我、自我批评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不存在性别差异。公安院校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总体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行动不存在差异。公安院校城镇大学生与非城镇大学生在生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不存在差异。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杜林  
内地民族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边疆民族聚居区,因内地和边疆在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多有差异,致使离开家乡的学生在内地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状况,成长过程中需要许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服务。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既有边疆生源的共性,也有自身特点,而且城乡、农牧区等不同成长环境对学生个性也有明显影响。内地民族院校应根据这些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帮助边疆生源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环境,健康地成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乃照  
对山西省8所高校的186名英语教师和462名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学生文化信念"调查研究表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文化输入状况不够理想,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输入现状为切入点,探讨外语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路径,构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福义  
本研究以初一至初三年级197名问题学生和136名普通学生为对象,对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除初三学生外一般比普通学生低,这与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初三显著降低有关;(2)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或年龄差异,而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和年龄效应;(3)问题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与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而问题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学生;(4)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可以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提示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是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家红  刘怡春  王江涛  
学习策略的使用已经成为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学习方法,帮助英语教师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了解藏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依此对实际的教学进行调整,找出适合藏族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相理锋  
藏族大学生是维护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祖国统一的生力军,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受藏传佛教文化思想、各种文化价值观、学生自身认知特点的影响,当前一些藏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能有效树立。为此,要结合藏族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多渠道构建藏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凤  
为了探索以英语为第三语言的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课语用教学规律,本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为教学内容,选取60名藏族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进行了显性与隐性语用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显性教学结合隐性教学的语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藏族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佘静芳  
通过采用测量、数理统计、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对内地和西藏本地藏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形态方面,两地大学生身高指标无差异,但内地藏族大学生中的大个肥胖学生多于西藏本地藏族大学生;呼吸机能和有氧耐力指标,内地藏族大学生要高于西藏本地藏族大学生;力量素质水平两地学生存在差异,发展状况基本相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敖俊梅  次旦央吉  
本文就西藏籍藏族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西藏籍藏族大学生已形成主动就业意识并展开积极的就业准备,但存在择业取向相对单一、就业准备不充足、就业竞争力欠佳等问题。究其成因在于就业扶持措施的双重社会效应、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影响就业资本的获得、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间接影响就业竞争力、高校教育过程中不平等对就业准备和能力的重要影响。当前解决问题的实质在于采取措施推进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凤  
本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为主体,通过"话语补全测试"(DCT)问卷获得数据,对以藏族大学生(三语学习者)、汉族大学生(二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请求策略的使用进行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来自三语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成为阻碍其语用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影响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课堂语用输入的方式(包括教材、课堂教学方式等)。因此,语用知识输入在二语和三语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语用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用习得及语用能力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宗锋  
文化人格概念能够提供一个观察、研究、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维度、新思路,有利于我们从文化的视角去阐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用丰厚的文化养料去培育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建构的现实基础和社会环境,主要表现为多元文化并存与碰撞的社会文化现实,以娱乐化为表征的大众文化泛滥,和大学人文精神的弱化与批判功能的遮蔽。探索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建构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要求,应坚持民族性,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人文精神;坚持先进性,参与先进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坚持现代性,确立现代人的主体地位和批判意识;坚持开放性,培养面对变动现实的开放与学习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