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30)
- 2023(2438)
- 2022(2017)
- 2021(1912)
- 2020(1452)
- 2019(3130)
- 2018(3082)
- 2017(5255)
- 2016(2825)
- 2015(2819)
- 2014(2587)
- 2013(2480)
- 2012(2166)
- 2011(2071)
- 2010(2219)
- 2009(1995)
- 2008(1828)
- 2007(1493)
- 2006(1368)
- 2005(1187)
- 学科
- 济(8220)
- 经济(8214)
- 管理(7683)
- 环境(6981)
- 业(5431)
- 生态(4987)
- 农(4325)
- 企(3970)
- 企业(3970)
- 学(3648)
- 地方(3266)
- 划(3132)
- 资源(3083)
- 和(2969)
- 农业(2913)
- 业经(2644)
- 规划(2633)
- 环境规划(2581)
- 中国(2579)
- 发(2494)
- 域(2030)
- 区域(2029)
- 区域环境(1888)
- 方法(1842)
- 发展(1700)
- 展(1695)
- 理论(1688)
- 建设(1592)
- 财(1455)
- 农业经济(1433)
- 机构
- 学院(37509)
- 大学(35358)
- 研究(14097)
- 管理(11802)
- 济(11202)
- 经济(10933)
- 科学(10879)
- 理学(10273)
- 理学院(10089)
- 管理学(9771)
- 中国(9753)
- 管理学院(9721)
- 农(8382)
- 京(7544)
- 所(7328)
- 研究所(6915)
- 业大(6912)
- 中心(6449)
- 农业(6333)
- 范(6286)
- 师范(6221)
- 江(5602)
- 院(5228)
- 科学院(5041)
- 州(4922)
- 北京(4912)
- 财(4852)
- 师范大学(4841)
- 技术(4602)
- 省(4564)
共检索到5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昌贵 李景侠 强晓鸣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自然性、稳定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指数为0.869。【结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大。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牛背梁 生态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旻旻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美丽的青藏高原,哺育了藏族这一神密的少数民族族裔。在西藏的10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绝大多数,占比高达95.5%。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中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从地理分布来看,藏族同胞主要生活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目前,中国藏族同胞生活的主要疆域青藏高原,东接中原汉地的九州,在藏、羌、汉等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藏区与中原地区产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联系。由地理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各族裔支系带来了千差万别的文化与艺术差异,进一步孕育和丰富了地理文化碰撞中的艺术诉求与艺术表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志扬
去那些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迥异的民族地区旅游,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异文化风情,成为现代都市人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过去那些偏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杜林
内地民族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边疆民族聚居区,因内地和边疆在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多有差异,致使离开家乡的学生在内地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状况,成长过程中需要许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服务。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既有边疆生源的共性,也有自身特点,而且城乡、农牧区等不同成长环境对学生个性也有明显影响。内地民族院校应根据这些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帮助边疆生源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环境,健康地成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军 张蓓
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地区459名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研究发现:甘南地区藏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包括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和消极的民族认同三个因素,其民族认同在5点计分中处于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程度,有着较好的民族认同。影响甘南地区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因素主要有:年级、教学模式、汉语学习水平和对藏汉文化差异的主观判断。
关键词:
甘南地区 藏族青少年 民族认同 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全
生态保护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长期困扰甘肃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样本,对甘肃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对策性研究,针对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保护 生态移民 扶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生荣 李巍
城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在影响城镇化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制约着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南州城镇化历程的梳理,探讨制度变迁对甘南城镇化的作用;并从草场承包制度、牧民定居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甘南城镇化的制度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只有把草场承包制度、牧民定居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甘南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甘南城镇化的创新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生荣 李巍 王录仓
文章通过构建人地关系状态模型和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关系分析模型,对甘南州人地关系状态演进、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和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从1978年的0.205增大到2010年的0.308,年均增长1.57%,资源环境压力逐年加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②甘南州城镇化率与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值相关系数为0.878,说明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情况下,农牧村对人口城镇化的推力加快。③甘南州城镇化率与城镇生态环境的表征值相关系数为0.59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南州城镇人地关系相对较好,城镇生态环境容量潜力相对较大。④城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冉苒 王逸博
本文采用《简易初中生应对方式自陈量表》对江苏省某西藏民族中学284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量表测量,结果表明:西藏班藏族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依次是改变认知积极评价、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否认与忍耐、幻想,表明其以主动应对为主,较少采用被动应对;采用"否认与忍耐"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采用"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生源地差异;汉族朋友多少与采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汉族朋友多的学生比汉族朋友少的学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等主动型应对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张海 李子建 尹弘飚 张忠华
对西北地区部分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师生课堂互动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师生互动行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师生课堂互动各有特点。学生视角中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学习动机方面,各民族均有明显差异,表明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民族心理与行为特点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视角中的师生互动、教师效能、专业承诺、专业发展方面,各民族均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课堂互动的理念与方法各不相同。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强调现代教学的共性较多,关注文化差异性较少,这是导致民族地区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民族地区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师生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特点,并以此作为提升其教...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子量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少数民族人口流入藏区城市,藏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居乐业是藏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基于藏区城市合作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以及生活境遇,发现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生计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户籍差异和一定程度的族际差异,并且其就业层次、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状况受到自身教育水平、公共产品供给等因素的约束,体现出城市融入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引申了这一问题存在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文
(一) 木里藏族是全国藏族的一个分支,俗称“西番”,分布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洽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据史料记载,木里藏族并非土著,而是西藏吐蕃人的后裔。解放前,由于封建农奴社会的长期制约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社会经济极端落后,几乎处于曚昧状态,人口发展也极为缓慢,人称人类三大宿敌之一的“瘟疫、疾病”严重存在,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婴儿死亡率竟高达500‰以上,不少村落万户萧疏、人畜惧亡,总人口只有万余人左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波
藏汉双语教育是藏族学校教育最明显的特色,藏汉双语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养成,必须根植于浓郁的双语教育文化。双语教育文化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之中。藏族学校双语教育文化建设是落实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关键。
关键词:
藏族 双语教育 双语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巴登尼玛
新中国建立以来,藏族教育事业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有长足的发展。但是,藏区教育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将从藏文化的背景、藏区社会现状以及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几个方面,对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现代媒体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涵化功能——以青海果洛藏族学生为例
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实体经济的思考——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水利建设为例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以藏族大学生为个案
民族接触对藏族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文化适应策略的中介作用
民族地区旅游治理多主体共生模式研究——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三江源区藏族移民的生态补偿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生态足迹方法
牧区草场生态价值估算——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基于耦合模型的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旅游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开发与藏族社区文化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