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2)
- 2023(5196)
- 2022(4044)
- 2021(4050)
- 2020(2952)
- 2019(6930)
- 2018(6720)
- 2017(10531)
- 2016(7042)
- 2015(8167)
- 2014(8296)
- 2013(7221)
- 2012(6693)
- 2011(6260)
- 2010(6456)
- 2009(5349)
- 2008(5107)
- 2007(4747)
- 2006(4374)
- 2005(4012)
- 学科
- 教育(19710)
- 济(16789)
- 经济(16778)
- 中国(11779)
- 管理(10528)
- 业(7823)
- 学(7768)
- 理论(7450)
- 教学(6738)
- 农(6366)
- 地方(6267)
- 方法(5769)
- 发(5371)
- 企(5315)
- 企业(5315)
- 数学(4777)
- 发展(4667)
- 展(4545)
- 农业(4532)
- 数学方法(4493)
- 业经(4067)
- 研究(3949)
- 技术(3915)
- 思想(3727)
- 政治(3637)
- 学校(3631)
- 革(3541)
- 思想政治(3408)
- 政治教育(3408)
- 治教(3408)
- 机构
- 大学(89603)
- 学院(86015)
- 研究(35902)
- 教育(29841)
- 范(24932)
- 师范(24847)
- 管理(23040)
- 科学(23027)
- 济(21820)
- 京(21722)
- 经济(20876)
- 师范大学(20575)
- 理学(19402)
- 中国(19081)
- 理学院(18956)
- 管理学(18148)
- 所(18141)
- 管理学院(17943)
- 研究所(16687)
- 北京(15163)
- 技术(15080)
- 江(14862)
- 中心(14750)
- 职业(14387)
- 院(13634)
- 农(12525)
- 州(12073)
- 业大(11776)
- 教育学(11324)
- 研究院(10914)
- 基金
- 项目(56691)
- 研究(49140)
- 科学(45260)
- 基金(35468)
- 教育(31179)
- 家(31127)
- 国家(30685)
- 社会(26613)
- 社会科(24787)
- 社会科学(24781)
- 科学基金(24457)
- 省(23702)
- 编号(23513)
- 划(23210)
- 成果(22375)
- 课题(20421)
- 年(17744)
- 基金项目(17340)
- 重点(14914)
- 规划(14774)
- 发(14589)
- 自然(14257)
- 资助(14140)
- 自然科(13807)
- 自然科学(13802)
- 项目编号(13764)
- 部(13543)
- 自然科学基金(13475)
- 性(13231)
- 度(12770)
共检索到142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詹先友 杨继军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藏区高等学校作为民族院校的性质与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利于学校及藏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学校要从提高认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学生结对帮扶、民族文化物质载体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学校及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藏区 民族团结 教育 途径 方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东峰
高校是培育传承民族精神的基地,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校可通过校训的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名师示范、学习学术活动的组织等方法培育传承民族精神。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民族精神 培育传承 方法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宾
浅析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难点及途径杨宾北京理工大学重点大学人才济济、具有学科水平高、实验手段比较完备、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思想新颖的优势,每年都可以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同时,学校又存在着加工和生产能力差,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弱,更缺少资金和对市场需求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红 梁士朋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不断地整合、重组、吸收和优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进的革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其内涵丰富,形式鲜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将红色文化运用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在大学校园形成道路自信、强化文化自信、弘扬与传承中国精神,从而构建理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校园文化和网络"微文化"建设四个维度的教育方法,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英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民族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德育培养途径和手段。青海藏区民族团结教育是全国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缩影,我们有必要从加快藏区经济发展、培育各族公民共同的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合力,以及建立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确保藏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关键词:
藏区 民族团结教育 独特性 影响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伍淑花
民族团结是我国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是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英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被写入了党章。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几大藏区的一个缩影。因区位战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思想与价值环境的多元性、社会特征的风险性等多重因素,新时代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工作既不能成为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能成为片面的文化沙文主义教育,而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宣传教育、文化浸染等多维途径摄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为"草根"层面简单朴素、自觉自为的社会心理认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游振声 徐辉
在美国高校多样化的创业教育途径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基本方式。创业教育项目扮演着创业教育的推手角色,各种创业教育活动向学生提供接受创业教育的现实实践场所,基于问题、基于行动、基于权变、基于体验的创业教育方法则支撑起创业教育的隐形根基。我国高等学校应分类实施创业教育,并注重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的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和多样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傲雪
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是内高班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本研究对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对北京市10所内高班承办学校的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总结出内高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二是将课堂教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三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管理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内高班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以及如何增进内高班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通过对北京市3077名内高班学生和100名内高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国家认同态度总体正向、积极;(2)促进族际交往是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关键,而混合编班更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族际交往;(3)内高班教师接受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相对缺乏;(4)内高班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格有余,理解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混班教学,加强内高班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搭建广泛的社会融入平台等提高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庆 梅丽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步入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朝向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容力的提升,民族进步朝向各民族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者相辅相成,团结是进步的保证,进步是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在新世纪新阶段体现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写照。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明确指向,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求"目标—任务—内容"的具象化,要求"区域—学段"覆盖的完整性,要求"实施途径—组织保障"的操作性。贯穿于全部学段的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魏健
民族教育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的团结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北京市回民学校一向倡导以民族教育发展为先,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和谐发展的办学使命为己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从四个方面着力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民族中学 民族团结教育 和谐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丽萍 覃月弯
文化认知源于对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感知、认识、知晓和理解,正确而全面的文化认知是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文化认知内容不全、认知路径狭窄等问题,需要建立以"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文化杰作"为核心内容的"三重文化认知",并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虚拟空间"三大平台"建设,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路径,由此构建中小学生对中华各民族及其文化的整体认知,以理性的文化认知,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误读和歧见,以心灵相通增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构筑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文化认知 文化交融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杨金香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专题教育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形式化、以宣传和活动代替教育等困境。从核心素养的视野探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为何提出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何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问题的论述,提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四个核心素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中华文化认同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核心素养的基础;团结信念是学校生活中各族学生交往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婕 万明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梳理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政策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的基本环节:明确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目标、内容与任务;丰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途径;保障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条件;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体系是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的目标、基本维度(思想建设、机制保障、综合条件保障、结果效益呈现)与实施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红
通过对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剖析发现,高等学校管理部门对财务预算管理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缺乏刚性和欠缺绩效考核体系等主要问题,高等学校加强预算管理创新必须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创新预算编制方法,优化预算编制方案;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科学设计考评指标体系,完善预算考评制度建设,以提高预算编制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保证和促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