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1)
2023(12783)
2022(11378)
2021(10896)
2020(8985)
2019(20940)
2018(20772)
2017(39486)
2016(21716)
2015(24529)
2014(24521)
2013(24113)
2012(22133)
2011(19849)
2010(19677)
2009(17971)
2008(17107)
2007(14648)
2006(12796)
2005(11191)
作者
(61559)
(51232)
(50684)
(48368)
(32755)
(24814)
(23015)
(19965)
(19620)
(18187)
(17631)
(17212)
(16387)
(16004)
(15811)
(15520)
(15372)
(14940)
(14615)
(14404)
(12683)
(12436)
(12243)
(11768)
(11505)
(11368)
(11354)
(11227)
(10244)
(10147)
学科
(82579)
经济(82456)
管理(58845)
(54256)
(44585)
企业(44585)
方法(35437)
数学(30434)
数学方法(30047)
(23591)
中国(21308)
地方(21256)
(19916)
(19539)
业经(18223)
农业(15682)
(15620)
(14537)
贸易(14526)
(14041)
理论(14031)
(13889)
环境(13155)
技术(12332)
(11678)
(11675)
金融(11673)
(11649)
财务(11611)
银行(11600)
机构
大学(297671)
学院(296138)
管理(116093)
(110397)
经济(107734)
研究(101531)
理学(100660)
理学院(99348)
管理学(97578)
管理学院(97019)
中国(73357)
科学(65738)
(63756)
(50914)
(50663)
(48940)
研究所(46737)
中心(46141)
业大(45872)
(42798)
(42562)
师范(42200)
北京(40460)
财经(40332)
农业(38274)
(37720)
(37352)
(36457)
师范大学(34391)
经济学(31800)
基金
项目(209164)
科学(162814)
研究(153160)
基金(149505)
(130773)
国家(129607)
科学基金(110358)
社会(93690)
社会科(88292)
社会科学(88265)
(82284)
基金项目(80948)
自然(73016)
自然科(71198)
自然科学(71180)
自然科学基金(69847)
教育(69829)
(69617)
编号(63800)
资助(60333)
成果(51960)
重点(46833)
(45092)
(44549)
课题(43913)
(42961)
创新(40026)
科研(39688)
大学(38795)
项目编号(38704)
期刊
(123695)
经济(123695)
研究(87333)
中国(56838)
学报(49420)
科学(45279)
(44851)
管理(41146)
(37304)
大学(36605)
教育(36466)
学学(34094)
农业(31409)
技术(24576)
(23331)
金融(23331)
业经(20558)
经济研究(18706)
财经(18672)
图书(18390)
(16599)
问题(16361)
(15696)
资源(15272)
科技(15111)
理论(14662)
(14400)
实践(13593)
(13593)
现代(13404)
共检索到431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润  李巍  尹秀  张惠  
在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藏区地域空间尺度较大、景观资源同质较强的旅游开发现状,必将影响其旅游进一步持续、有效发展。基于此背景,结合国内外目前对风景道的相关研究,指出风景道是促进藏区旅游发展的有效模式,并进一步探析了藏区风景道的构建思路,最后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从结构体系、沿线景观、沿线设施及管理与保障四个方面对风景道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强   陆荫   郭翔   吴玮  
基于甘南州1990-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对甘南州景观生态风险时空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30年甘南州草地和林地是主要用地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达96%以上,草地是发生用地类型转移和变化最大的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呈现阶段特征,2010年之前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活跃,2010年后受各项政策保护土地利用变化趋于平稳。(2)1990-2020年甘南州景观生态风险状况略有改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由0.3942降低至0.3915,高生态风险面积持续下降。耕地在高生态风险面积占比由60.64%降低到57.96%.(3)1990-2020年甘南州景观生态风险呈正相关,Moran’s I指数持续降低表明其空间聚集关联程度在减弱,根据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在州域尺度下划定生态风险空间线,不同区域应开展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侯彩霞  路慧玲  张方圆  张亮  
社会资本是继"人力资本"后另一个解释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重要工具。为了深入解析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本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该区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分析了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并解析了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社会资本总量为3.42;②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农户社会资本得分最高的是信任维度,最低的是社团参与维度;③影响信任维度的主要因素有区内农户的财富差异、区内农户的异质性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影响社团参与维度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④在影响社会资本的因素里,宗教信仰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颂耀  王泽民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草场的生态功能具有涵养水源、固碳吐氧、水土保持等功能,这些生态功能的价值需要通过会计估算体现出来,而价值的实现则需要通过生态价值的补偿来实现。制约生态价值补偿的因素则是补偿的依据,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草场的等级、面积来进行生态价值补偿。通过对甘南牧区草场生态价值的会计估算,得出草场生态价值的总价值,为生态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生荣  李巍  
城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在影响城镇化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制约着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南州城镇化历程的梳理,探讨制度变迁对甘南城镇化的作用;并从草场承包制度、牧民定居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甘南城镇化的制度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只有把草场承包制度、牧民定居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甘南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甘南城镇化的创新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尕藏草  
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是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它为少数民族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本研究基于多维整合的开发理念,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所藏族小学为例,从藏区基础教育中本土文化课程的单一性出发,探索本土文化课程开发的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从本土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多维度整合,强调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本土性知识与现代文化、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有机整合,才能突破目前藏区本土文化课程的单一角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子量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少数民族人口流入藏区城市,藏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居乐业是藏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基于藏区城市合作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以及生活境遇,发现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生计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户籍差异和一定程度的族际差异,并且其就业层次、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状况受到自身教育水平、公共产品供给等因素的约束,体现出城市融入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引申了这一问题存在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生荣  李巍  王录仓  
文章通过构建人地关系状态模型和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关系分析模型,对甘南州人地关系状态演进、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和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从1978年的0.205增大到2010年的0.308,年均增长1.57%,资源环境压力逐年加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②甘南州城镇化率与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值相关系数为0.878,说明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情况下,农牧村对人口城镇化的推力加快。③甘南州城镇化率与城镇生态环境的表征值相关系数为0.59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南州城镇人地关系相对较好,城镇生态环境容量潜力相对较大。④城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政平  路宏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政平  路宏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为基础,促使族群文化心理与新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为重要内容,重构族群心理的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侯馨茹  祁进玉  
地方性知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与道德教育具有密切关联,但在实践中两者关联性存在问题:一是民族地区学校道德教育缺乏地方性相关知识的支撑,二是地方性知识传承缺乏德育课程开发路径。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Z藏族中学为田野观察点,在教育人类学视域下,通过观察和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学校德育和地方性知识的关系为切入点,将地方性知识所蕴含的道德教育知识深入挖掘并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中,为两者的融合呈现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融合进行了策略性思考和讨论。研究发现,唯有以深度挖掘地方性知识中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才能基于地方性视角帮助学生逐步认知道德思想,筛选地方性知识作为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观念,最终回到地方性知识生产和践行的原生"场域",达到践行道德品质的目的。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常民  梁荣  彭峰  
201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建立了兼具藏区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中国人民银行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心支行以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AHP-ANN)对农牧户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体系完整,能够精准地表征全州农牧户信用等级水平。建议进一步优化评估模型,完善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农牧户信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为全国建立统一规范的农牧户信用评估体系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起鹏  王倩  张春花  卓玛兰草  
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曲草地覆盖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0年,草地覆盖度整体呈减小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草地植被普遍存在退化趋势,低覆盖草地植被只局部有修复现象,出现稳定存在趋势。(2)玛曲草地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自然因子,超载放牧以及社会经济因子。水热不匹配增加了草地蒸散量,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鼠虫害对牧草和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致使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非法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生荣  何亚玲  马利邦  
[目的]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具有其特殊的背景,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村庄建设的经验,有效推进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建设,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供给,对持续推进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加快乡村转型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政策落脚点。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曲县为例,对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的现有条件进行系统分析,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探究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方向和路径问题,对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文章采用了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Arc GIS分析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其文  
生态补偿对象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性和支撑性研究,对建立高效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国内在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很少专门研究补偿对象的选择问题,这种不考虑空间异质性对整个补偿区域实施统一的标准补偿势必会影响到补偿的效率。有鉴于此,基于补偿资金效率考虑,构建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所有者的参与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受损风险为参数的空间选择模型,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例,乡镇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州划为五大等级补偿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临界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或可能补偿区。对各级补偿区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