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
- 2023(47)
- 2022(27)
- 2021(30)
- 2020(20)
- 2019(62)
- 2018(38)
- 2017(83)
- 2016(55)
- 2015(65)
- 2014(61)
- 2013(78)
- 2012(88)
- 2011(52)
- 2010(39)
- 2009(30)
- 2008(49)
- 2007(23)
- 2006(27)
- 2005(32)
- 学科
- 济(177)
- 经济(177)
- 学(126)
- 管理(113)
- 中国(74)
- 业(70)
- 文献(58)
- 献(58)
- 图书(57)
- 和(56)
- 地产(56)
- 房(56)
- 房地(56)
- 房地产(56)
- 城市(54)
- 城市经济(54)
- 经济管理(54)
- 文献学(52)
- 财(51)
- 组织(50)
- 书馆(49)
- 图书馆(49)
- 史(48)
- 藏(46)
- 书(44)
- 建设(44)
- 藏书(44)
- 事业(42)
- 农(37)
- 企(33)
- 机构
- 大学(741)
- 学院(603)
- 研究(254)
- 管理(204)
- 中国(164)
- 图书(163)
- 书馆(159)
- 京(159)
- 图书馆(159)
- 范(145)
- 师范(144)
- 济(141)
- 科学(138)
- 经济(134)
- 中心(128)
- 理学(128)
- 所(126)
- 理学院(123)
- 管理学(120)
- 北京(118)
- 师范大学(118)
- 管理学院(115)
- 农(113)
- 江(112)
- 研究所(110)
- 财(101)
- 教育(88)
- 业大(86)
- 院(86)
- 州(85)
共检索到1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彭敏惠
韦棣华女士所创的文华公书林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声名卓著,但对其根本性质是否为公共图书馆仍有不同论断。通过对文献记载和历史遗留物的分析与对史实的考察和比对,可以判断文华公书林并非学校图书馆,而是公共图书馆。韦棣华创建文华公书林的初衷即在于建立一所服务广大民众的公共图书馆。以此为目标,文华公书林建筑通过中美各方募捐而成,具有独立性,并非隶属于学校。尽管使用过冠以校名的别称(1929年前后停用),但其正式名称一直为"文华公书林",其性质也没有发生转变。文华公书林性质被混淆是由一系列历史与人为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
文华公书林 文华图专 韦棣华 公共图书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彭敏惠 张迪 黄力
文华公书林与文华图专有着深厚的渊源,名为"文华公书林"的建筑是这两所机构的物质依托。通过对文华公书林建筑外观、构造、功能等方面的考证,来探求创办者通过这栋建筑表现出的开放和实用的理念。
关键词:
文华公书林 文华图专 建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长林
文章以大量史实为依据, 以不同的时空段为范畴, 对中国藏书史上所存在的公藏与私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互动性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证与探讨。
关键词:
藏书 历史 中国 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昭勇
萧敷政,清末民国重要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光绪末年,他从湖南还乡,在江西泰和建筑别墅,专事藏书与刻书。其遐观楼藏书数量可观,独具特色,后遭兵火,逐渐散佚。目前国内外有10家公藏单位共计收藏萧氏藏书47种,皆为善本。其刻书堂号为“趣园”,刊刻乡邦文献、启蒙读物及医学书籍共17部37种。萧敷政为传统典籍文化作出积极贡献,在藏书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萧敷政 藏书 刻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蔡迎春
[目的/意义]对目前藏书采选机制的形成原因以及对藏书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基于目前藏书采选机制的三级控制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方法/过程]对当前图书出版状况和可供书目来源进行分析,探求采选机制对藏书质量影响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文献采选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专业的方法,还要通过经验积累保证采选的质量,从而满足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一套成熟的采选模式,需要依靠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从图书的内容和质量两方面去把关。[结果/结论]当前藏书采选机制下,可以通过"馆员选验——专家把关——馆长审核"的三级控制制度对藏书采选质量进行控制,其中馆员和专家主要负责对藏书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而馆长则主要负责对馆藏图书的结构质量进行控制和完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冯海英 初丽 陈楠
金毓黻是上个世纪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金毓黻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爱购书、藏书,并且时有题记于藏书之上。其题记,有叙述得书之始末、来源,也有云书之版本优劣、异同,或甄别书名、作者,判其真伪、断其价值,等等。但能睹书中题识者有限,其资料又有不可替代性和原始性,故将所见题识考证、辨识,公布于世,使人既可知先生部分藏书的史料价值,并进一步窥其于文献学领域鲜为人知的研究成果及治学方法。
关键词:
金毓黻 藏书题识 考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芹芳
在古籍上钤盖伪印初见于明代,于嘉靖后多见。古籍中的伪印,是古籍作伪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古代易误导藏书家,在现代易误导从事古籍版本鉴定的工作者。因此,分析藏书印作伪的类型,以大量实例展现伪印出现的种种形态,并列举可行的辨别伪印的方法,对古籍版本鉴定不无裨益。
关键词:
藏书印 伪印 类型 辨别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莫俊
藏书印辨识是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难点。文章列举十个在工作中碰到的典型印例并作剖析,从中总结辨印过程中应注意的十个要点,为普查人员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藏书印 古籍普查 篆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崔欣
本文以清代嘉道年间上海藏书家李筠嘉的藏书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图书馆所藏《慈云楼藏书志》稿本与南京图书馆所藏《古香阁藏书志》稿本进行比较考察,揭示二者之传承关系,兼对《慈云楼藏书》的成书年代等问题略加考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霍艳芳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也是位著名的藏书家,其藏书宏富,与其戏曲成就一样闻名天下。他的藏书在其死后因家难及国变逐渐流散,家难虽未直接导致其藏书流散,而和它密切相关,家难之后他的藏书即流向朱睦的万卷堂,明末清初社会更替时流向徐乾学的传是楼、毛扆的汲古阁等,重新在私人藏书家手里得以集中。不过,这些藏书最终散佚无存,不仅是藏书界的损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言,也是难以弥合的裂缝。
关键词:
李开先 藏书流散 明代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文新纯
关于加强市馆藏书建设的思考文新纯一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个亟待研究和加强的问题。八十年代以来,是市馆的藏书建设发展较快的时期,最近几年来,公共图书馆发展遇到了困难,市馆的藏书建设亦步履维艰,被不同程度地忽视。值得注意的是,自八十年代以来,虽然随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全有
万木草堂藏书的来源大约可分为两类:康有为及其学生的捐书、社会捐赠。草堂藏书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轮流值班;作为培育人才的强力支撑,藏书得到了较充分利用。藏书的流向,一部分流入广雅书院,一部分于戊戌后被焚。
关键词:
万木草堂 藏书史 康有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斌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胡应麟的藏书楼和读书治学之处。就其藏书数量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都疏于考证。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胡应麟藏书"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之说,仅反映了胡氏三十六岁之前的藏书情况,而"二酉山房六万卷"则更接近胡氏最终藏书之数。由此也暴露出学术界在文献史料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二酉山房 藏书 考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