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4)
2023(11993)
2022(10002)
2021(9044)
2020(7909)
2019(17813)
2018(17583)
2017(34248)
2016(18862)
2015(20695)
2014(20694)
2013(20820)
2012(19266)
2011(17124)
2010(17441)
2009(16482)
2008(16965)
2007(15611)
2006(13336)
2005(12265)
作者
(56435)
(47522)
(47414)
(44956)
(30304)
(22966)
(21551)
(18541)
(17658)
(17018)
(16130)
(15888)
(15367)
(15092)
(14876)
(14772)
(14651)
(14049)
(13933)
(13570)
(12020)
(11691)
(11665)
(10767)
(10722)
(10682)
(10660)
(10596)
(9698)
(9595)
学科
(83784)
经济(83692)
(83587)
(75223)
企业(75223)
管理(67373)
方法(39787)
数学(31387)
数学方法(31121)
(28414)
(28109)
业经(27684)
(21813)
财务(21794)
财务管理(21765)
企业财务(20685)
农业(20167)
中国(17916)
技术(17625)
(17129)
(15804)
(15534)
(14844)
贸易(14841)
理论(14604)
(14415)
(14035)
地方(13925)
(13903)
(12880)
机构
学院(280654)
大学(275306)
(116016)
经济(113778)
管理(109426)
理学(94187)
理学院(93202)
管理学(91774)
管理学院(91255)
研究(90396)
中国(70439)
(57271)
科学(57265)
(55985)
(54680)
(47665)
业大(44797)
农业(44380)
财经(43775)
(43434)
研究所(43226)
中心(41341)
(39653)
北京(35659)
经济学(35175)
(34082)
(32530)
师范(32180)
财经大学(32163)
经济学院(32102)
基金
项目(183184)
科学(144057)
基金(133407)
研究(130481)
(117408)
国家(116360)
科学基金(99679)
社会(82562)
社会科(78257)
社会科学(78236)
(73012)
基金项目(71072)
自然(66225)
自然科(64683)
自然科学(64662)
自然科学基金(63600)
(60570)
教育(58954)
资助(54121)
编号(51751)
重点(41684)
(41071)
成果(40785)
(40719)
(40355)
(39786)
创新(37324)
科研(35692)
课题(35290)
(34617)
期刊
(130541)
经济(130541)
研究(76939)
(52452)
中国(49642)
(47138)
学报(46607)
管理(42808)
科学(42401)
农业(35642)
大学(34656)
学学(33281)
(24749)
金融(24749)
技术(24638)
业经(23930)
财经(22455)
(21819)
教育(21560)
经济研究(20371)
(19332)
问题(17345)
技术经济(16491)
财会(14632)
(14352)
商业(13893)
(13713)
现代(13649)
科技(13173)
世界(12936)
共检索到409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鹏  李小熊  姚甜甜  喻武  方江平  万丹  史舟  
[目的]对业拉山背风坡不同海拔梯度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地带性进行分析,为区域干凉河谷地带土壤抗侵蚀评价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业拉山海拔3 200~4 600 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积质量、孔隙度、田间持水性、有机质含量,并分析海拔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海拔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和田间持水率分别为14.78~198.96 g/kg,0.43~1.45 g/cm~3,55.51%~89.25%,42.64%~81.13%,38.52%~201.61%,30.19%~184.85%和23.07%~175.2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总体呈减小趋势,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总体呈增大趋势。海拔与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棕壤>褐土>灰褐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高山  司艳娥  孔都斯·帕尔哈提  艾克拜尔·伊拉洪  
【目的】分析中天山北麓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因子。【方法】以中天山北麓1500~3000 m海拔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基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海拔、不同土层草原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1)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为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布特征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相同,土壤容重、pH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与之相反。(2)微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海拔1500~3000 m范围内分别为316.07~3324.10、8.98~343.11 mg/kg。土壤微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0~60 cm土层内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20~40 cm土层>40~60 cm土层。(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土壤容重、pH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在海拔1500~3000 m范围内分别为9.38~134.53 g/kg、0.01~1.58 g/kg、16.42~288.22 mg/kg。(4)微生物量与海拔、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微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土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容重呈负相关。【结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受海拔、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但其响应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谊光  
根据云岭白马雪山3a多的垂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比一般地区大,西坡为071℃/100m,东坡达078℃/100m;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在“三江”最狭窄的平行岭谷地段,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背风坡(东坡)上部海拔3700-3800m之间;风对降水量的影响显著,风口处的降水量比非风口处的观测场内少8%-1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克新  潘少明  曹立国  王允  吴孟孟  赵一飞  
基于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实测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空间插值、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若干气候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2 a来,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其增加速率为5.87 mm/10 a;且在整个时段内,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均呈盈余状态。该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空间差异也较为明显,水分盈亏量从南到北逐渐降低,但其增加趋势却从南到北逐渐增大。季风期水分盈亏量与海拔呈现负相关,即水分盈亏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水分盈亏量较高;反之,水分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兰  张廷斌  易桂花  秦岩宾  李景吉  王国严  姚明月  
叶面积指数作为陆地生态过程的重要参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5A2H/LAI遥感数据集,利用Theil-Sen media斜率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001~2018年横断山区植被LAI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根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DEM数据,重点分析了横断山区植被LA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横断山区植被LAI均值为1.22,空间上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2)横断山区植被LAI受地形影响明显,植被LAI值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升高-降低-稳定"的特征,随坡度增加植被LAI值呈上升趋势;(3)近18a横断山区植被LAI整体以0.07·(10a)~(-1)的速率增加,其中68.92%的区域呈增加趋势,31.08%的区域呈退化趋势;(4)横断山区植被LAI与气温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在P<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LAI与气温、降水和日照时长的显著相关面积比例依次为22.7%、33.58%和31.80%,表明植被LAI受降水和日照时长影响较大,气温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甜甜  张鹏  万丹  喻武  张博  
泥石流是藏东南最典型的水土流失类型,也是一种频发的地质灾害。通过对扎木弄沟泥石流发生前和发生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进行试验对比,探讨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危险性,以期为区域泥石流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研究区典型未发生泥石流和泥石流后的样地,采取0~20cm土壤,测定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基本物理指标、颗粒组成及有机质,用EPIC模型计算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与泥石流发生前对比,泥石流发生后的土壤>0.25mm非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相比分别降低4.14%和31.57%,结构破坏率相比增加38.16%,有机质含量由253.27g·kg-1降至34.29g·kg-1;泥石流使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含水率降低,土壤可蚀性K值呈减小趋势;土壤可蚀性K值与黏粒、粉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含量、团聚体均呈正相关,与容重呈负相关,而与孔隙度呈正相关。泥石流的发生使土壤粗骨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植被的恢复,进而造成土壤侵蚀发生的潜在危险性增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永岸  罗立山  
横断山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多样性最为复杂的区域 ,它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双重特征 ,并面临生物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艰巨任务。在民族地区要开发民族文化力 ,建立既能固守民族传统文化 ,又能适应现代化的民族发展模式。横断山区的多样性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和开发性的保护 ,建立自然和民族文化保护区 ,保证横断山区多样性永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张炜银  罗建  张志均  郎学东  李帅锋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分析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共有植物288种,分属58科163属;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为针叶林(3000~3200m)、暗针叶林(3300~4200m)、疏林及灌丛(4300~4400m)、高山草甸(4500~4800m);科数、属数、种数、灌木物种丰富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乔木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3300m处最大,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3500m处最大,3个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3700m处最低;种数/属数及属数/科数随海拔升高呈双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志刚  秦旭东  韦鹏  郭俊杰  曾杰  徐建民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本研究以我国天然分布海拔跨度最大的广西大明山格木天然林为对象,分析其土壤化学性质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上升,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的变化规律则与pH值相反,中、上层交换性酸含量在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且与海拔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慧  戴尔阜  马良  尹乐  
运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开展横断山区1990-2015年产水的量化评估,并开展相应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横断山区产水量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垂直方向上,产水能力随着海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2)1990-2015年产水深度表现为先小幅增大后明显减小再小幅增大的波动变化趋势。(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产水能力差异较大。其中以建设用地产水能力最强,约为550~920 mm;林地、草地居中,分别为438~650 mm和412~580 mm;未利用地和水域产水能力最弱,分别为273~457 mm和56~237 mm。(4)产水量空间分布与海拔及草地比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及林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时间变化上产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有助于推进山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其结果可为横断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飞  刘兴良  马钦彦  史作民  陈俊华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smanthus yunnanensis community distributing in Donglashan region of Hengduanshan Mountai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yunnanensis community had remarkable change over seasons.Phanerophyta was the most dominant,though cryptophyta and hemicryptophy...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静  王丽萍  马月伟  欧光龙  
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布测度函数、地形信息提取方法分析横断山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藏传佛教传入期内仅依靠宗教自身力量在横断山区传播,受地形影响较大,会在地势平缓、有宗教区位意义的县域首先发展,在金沙江上游和甘孜州南部形成散点状的分布点;(2)藏传佛教与上层政治环境和地方部族势力结合后快速向高海拔地区拓展,在横断山区北部地区形成高-高聚集区,南部地区形成低-低聚集区;(3)传播过程中,由道路、河流组成的交通网络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廊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成刚  李卫红  李大龙  刘志明  富磊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常浩  李文学  徐志鹏  栾倩倩  周琦  汪亮芳  吴之涛  杨克泽  马金慧  任宝仓  
【目的】分析不同连作年限下玉米根际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探明连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兴隆村分别测量轮作1年、连作5年、连作11年、连作25年和连作50年的玉米农艺性状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运用SPSS22.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水解性氮随连作年限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有效磷、速效钾和pH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米不同连作年限下根际土壤的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和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差异显著,都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连作对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轮作1年的玉米长势相对较均匀,叶绿素含量高,连作11年的玉米光合作用最强,根系发育好,毛根长,在主根上分布均匀;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土壤蔗糖酶(S-SC)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结论】连作导致玉米农艺性状下降,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流失,水解性氮富集,土壤酸化。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土壤蔗糖酶(S-SC)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水解性氮、土壤脲酶(S-UE)和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升高不利于玉米根系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刁二龙  曹广超  曹生奎  袁杰  虞敏  付建新  
[目的]以祁连山南坡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沿剖面(0~50 cm)垂直变化特征及空间变异性。[方法]对祁连山南坡5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进行采样,通过单因素方差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的垂直分异,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大外,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减小趋势。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性,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pH值、含水量、有机质和电导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性较小,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的变异性逐渐减小。[结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较肥沃;土壤pH呈弱碱性,符合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大多呈碱性的特征;土壤电导率较低,未出现盐碱化现象。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具有弱空间变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