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6)
2023(7792)
2022(6496)
2021(5732)
2020(4426)
2019(10319)
2018(9968)
2017(18497)
2016(10134)
2015(11237)
2014(11154)
2013(11276)
2012(11172)
2011(10447)
2010(10663)
2009(9675)
2008(9526)
2007(8702)
2006(8099)
2005(7723)
作者
(33332)
(27751)
(27654)
(25945)
(17749)
(13591)
(12396)
(10765)
(10757)
(10107)
(9622)
(9299)
(9262)
(9051)
(9000)
(8642)
(8279)
(8172)
(8131)
(8105)
(7162)
(7136)
(6933)
(6574)
(6338)
(6317)
(6317)
(6123)
(5900)
(5621)
学科
(50357)
经济(50299)
(24719)
管理(23822)
地方(20243)
中国(17661)
(17128)
企业(17128)
(15190)
方法(13077)
业经(11994)
地方经济(11463)
(11129)
数学(11018)
农业(10895)
数学方法(10865)
(9951)
(9273)
金融(9271)
环境(8839)
(8788)
银行(8746)
(8691)
(8628)
(8548)
(8381)
贸易(8369)
(7953)
发展(7404)
(7380)
机构
学院(150063)
大学(148435)
研究(63896)
(61099)
经济(59704)
管理(49675)
中国(47656)
科学(41290)
理学(41131)
理学院(40482)
管理学(39631)
管理学院(39374)
(34946)
(34531)
(32992)
研究所(31638)
中心(27688)
(27111)
农业(25835)
(25099)
业大(24118)
(23281)
北京(22749)
(22715)
师范(22385)
(22042)
(20678)
科学院(20322)
财经(20265)
经济学(18341)
基金
项目(97003)
科学(74634)
研究(68746)
基金(67363)
(61326)
国家(60766)
科学基金(49554)
社会(42362)
社会科(40003)
社会科学(39996)
(39142)
基金项目(35084)
(33768)
自然(31949)
自然科(31137)
自然科学(31125)
自然科学基金(30560)
教育(30246)
(28344)
资助(27706)
编号(27198)
重点(23145)
成果(22854)
发展(22288)
(21879)
课题(21006)
(20155)
(19984)
计划(19140)
创新(18781)
期刊
(79197)
经济(79197)
研究(49816)
中国(38981)
(32068)
学报(28660)
科学(25733)
农业(22088)
管理(20828)
大学(20700)
教育(19755)
学学(19367)
(19075)
(17353)
金融(17353)
业经(13953)
技术(12816)
经济研究(12637)
(11845)
问题(10108)
财经(10084)
(8787)
图书(8566)
资源(8098)
世界(8051)
科技(7717)
(7708)
业大(7551)
(7463)
国际(7458)
共检索到252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华舟  李炎桂  Junaid Khan  Asma Tahir  安志辉  赵赫  张磊  吕政艺  王向东  赵来时  王建雄  何垚砚  安显银  张仁杰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罕见的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频密共生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产于中侏罗世达布卡组滨湖相沉积中;昌都市江达县雪集拉山发现古近纪大象足迹化石群,产于贡觉组湖相、三角洲相地层中.这两个化石群是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恐龙、古大象的迁徙、演化、古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楚芳芳  蒋涤非  
为衡量和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况,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增加了水消费、污染等生态足迹,用输入输出能值对生态足迹进行调整,同时生态承载力扩展为自然生态承载力、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承载力、生态服务价值承载力和人类劳务生态承载力等,并综合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度,充分考虑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性,以及人类作用的主观能动性等,较为全面地反映城市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持续性。采用该模型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历史的足迹中国银行自1912年2月5日成立以来,今年已是85周年了。她沿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斗争和磨炼,由一个在受外国银行垄断的中国金融市场中诞生的旧式银行逐渐发展成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能榜上有名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银行,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刚毅  刘杰  
为探索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基于改进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中原城市群2001~2016年水量生态足迹和水质生态足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脱钩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总体水生态足迹表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水量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超过50%;(2)地下水质生态足迹和地表水质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4∶3,2001~2010年导致地表水质生态足迹面积最大的污染物是硝态氮,2011~2016年磷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而导致地下水质生态足迹的规律较为复杂,由多种污染物交替决定;(3) 2001~2016年,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由弱脱钩的不协调和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中级协调转变,表明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4)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在空间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中原城市群在协调度上的表现优于其在脱钩指数上的表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辛田  盛正发  王业良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为39.762 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520.517 0×10-5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751.528 9×10-5hm2,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但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有逐年增大趋势,应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家其  王佳  吴宜进  葛咏  王程昊  
以恩施地区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与恩施地区贫困村分布密度进行空间耦合。研究表明:(1)恩施地区人均生态盈余为0.46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48hm2;(2)贫困村分布密度最高的来凤县、建始县人均生态盈余很少,而贫困村分布密度最低的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人均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的生态承载力最高,人均生态盈余最高的是宣恩县、鹤峰县,万元GDP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利川市,巴东县;(3)通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陈炜  谢珍珍  
通过计算中部6省1990~2009年的生态足迹,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通过计算中部生态承载力,以分析各省生态赤字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中部各省生态足迹总量正快速增长,个别省份如山西省、河南省不仅生态足迹总量大且增长率也较高;同时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远远高出平均水平;从生态需求结构看,山西省能源生态足迹占总比最大,占总生态足迹的85%,河南省其次,均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技术改进。各省的生态赤字情况不同,其中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生态赤字情况比较严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白艳莹  王效科  欧阳志云  苗鸿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该文以苏州、无锡和常州地区1991年到199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该地区9a来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纵向分析的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历年的人均生态占用不断增加,9a时间增加了37 78%,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减少了18 67%,该地区历年人均生态占用均出现赤字,而且呈连年增长的趋势,到1999人均生态赤字已高达1 2684hm2。与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生态占用的横向比较分析表明,苏锡常地区人均生态占用为1 7469hm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 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 4605hm2,也小于全球人均水平(2hm2);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周祯莹  魏祎梅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奥布力·塔力普  杨雯晶  阿里木江·卡斯木  
南疆地区生态系统原本较为脆弱,最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该地区环境形势逐年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南疆地区2000至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发现期间生态足迹趋于增长的趋势,但是生态承载力没有呈现变化,保持平稳的水平。从南疆各地区同一时期的生态足迹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区生态足迹趋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生态足迹较高的地区有阿克苏地区,而较低的有克州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区的生态足迹也趋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生态系统支撑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奥布力·塔力普  杨雯晶  阿里木江·卡斯木  
南疆地区生态系统原本较为脆弱,最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该地区环境形势逐年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南疆地区2000至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发现期间生态足迹趋于增长的趋势,但是生态承载力没有呈现变化,保持平稳的水平。从南疆各地区同一时期的生态足迹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区生态足迹趋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生态足迹较高的地区有阿克苏地区,而较低的有克州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区的生态足迹也趋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生态系统支撑能力呈逐年降低的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伟  曾云英  
衡量人口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占用是生态足迹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生态足迹方法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一 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支持者与批评者就生态足迹在研究方法和应用上存在重大分歧。支 持者对生态足迹方法的辨析,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用该方法,而批评者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在CO2吸收、海洋与地下水的作 用、解释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间题、技术进步的影响、贸易的作用、动态分析和预测未来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缺陷,正 是其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