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7)
2023(11290)
2022(9965)
2021(9442)
2020(7927)
2019(18409)
2018(18316)
2017(35113)
2016(19303)
2015(21455)
2014(21372)
2013(21220)
2012(19460)
2011(17437)
2010(17232)
2009(15505)
2008(14919)
2007(12776)
2006(10881)
2005(9383)
作者
(57161)
(47368)
(46841)
(44916)
(30037)
(22890)
(21269)
(18643)
(18032)
(16852)
(16265)
(16005)
(15142)
(14901)
(14624)
(14620)
(14338)
(13969)
(13421)
(13371)
(11895)
(11475)
(11408)
(10736)
(10590)
(10574)
(10427)
(10409)
(9544)
(9422)
学科
(71688)
经济(71607)
管理(52788)
(50729)
(42119)
企业(42119)
方法(34866)
数学(30172)
数学方法(29799)
(19545)
(19055)
(17859)
中国(17808)
地方(16137)
业经(15593)
农业(12978)
(12683)
贸易(12676)
(12628)
理论(12594)
(12292)
(12093)
技术(12086)
(11926)
财务(11867)
财务管理(11848)
环境(11624)
企业财务(11298)
(10263)
(10173)
机构
大学(270395)
学院(267576)
管理(106416)
(98723)
经济(96444)
理学(93102)
理学院(92012)
研究(91608)
管理学(90255)
管理学院(89784)
中国(64584)
科学(61718)
(58008)
(48454)
(46854)
业大(45054)
(44099)
研究所(43489)
中心(40688)
农业(38232)
(37409)
北京(36530)
财经(36202)
(35987)
师范(35574)
(33720)
(33003)
(31106)
技术(29115)
师范大学(29000)
基金
项目(194687)
科学(151545)
基金(140814)
研究(137040)
(125301)
国家(124308)
科学基金(105435)
社会(83557)
社会科(79086)
社会科学(79065)
基金项目(75926)
(75805)
自然(72119)
自然科(70394)
自然科学(70376)
自然科学基金(69078)
(65111)
教育(62238)
资助(57975)
编号(55173)
成果(44161)
重点(43918)
(41884)
(40987)
(40257)
科研(37849)
课题(37740)
创新(37553)
计划(37282)
大学(35707)
期刊
(102722)
经济(102722)
研究(74657)
学报(50162)
中国(47089)
科学(44493)
(43126)
管理(37237)
大学(36693)
学学(34607)
(31969)
农业(30299)
教育(29286)
技术(21439)
(19136)
金融(19136)
业经(16878)
财经(16781)
经济研究(16134)
(16042)
图书(15554)
科技(14532)
(14151)
问题(13484)
(13429)
业大(13422)
资源(13259)
理论(13156)
林业(12854)
实践(12334)
共检索到373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万丹  梁博  喻武  聂晓刚  赵薇  
选取藏东南6条不同发生年限的泥石流沟,以时空替代法,分析不同年限泥石流沟沉积区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特征,揭示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先锋种的出现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2 7003 0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藏川杨,灌木先锋种为鸡骨柴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苔草;3 3003 6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糙皮桦,灌木先锋种为云南锦鸡儿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西南草莓;随着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趋于稳定,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博  聂晓刚  万丹  喻武  杨东升  汪书丽  
【目的】藏东南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泥石流集中频发的地域,泥石流是区域内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本文探寻了藏东南中小型泥石流的生态恢复技术。【方法】以时空互代法对藏东南不同年限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特征进行调查统计,并以重要值确定不同年限泥石流沉积区植被群落组成。【结果】在海拔27003000 m范围内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演替进程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为西南草莓、苔草群落—藏川杨+鸡骨柴+苔草—藏川杨+越桔忍冬+苔草—藏川杨+高丛珍珠梅+苔草,乔木先锋种主要是藏川杨、灌木先锋种为鸡骨柴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甜甜  张鹏  万丹  喻武  张博  
泥石流是藏东南最典型的水土流失类型,也是一种频发的地质灾害。通过对扎木弄沟泥石流发生前和发生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进行试验对比,探讨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危险性,以期为区域泥石流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研究区典型未发生泥石流和泥石流后的样地,采取0~20cm土壤,测定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基本物理指标、颗粒组成及有机质,用EPIC模型计算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与泥石流发生前对比,泥石流发生后的土壤>0.25mm非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相比分别降低4.14%和31.57%,结构破坏率相比增加38.16%,有机质含量由253.27g·kg-1降至34.29g·kg-1;泥石流使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含水率降低,土壤可蚀性K值呈减小趋势;土壤可蚀性K值与黏粒、粉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含量、团聚体均呈正相关,与容重呈负相关,而与孔隙度呈正相关。泥石流的发生使土壤粗骨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植被的恢复,进而造成土壤侵蚀发生的潜在危险性增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沈兴菊  魏军林  
李子凹沟和滑脚坡沟是著名高频泥石流沟蒋家沟中游流通段的两条支沟,流域条件极为相似,泥石流暴发频率高,堆积扇发育快。以这两条沟为对象,观察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运动和停积过程,对不同特征的泥石流堆积体进行采样分析,并在每年雨季前后测量堆积扇地形及其纵横断面。对这两条支沟泥石流堆积扇2006~2008年的发育过程、平面形态、纵横剖面、堆积速度等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滑脚坡沟泥石流体颗粒较粗,容重大,泥石流整体堆积,呈垄岗状。李子凹沟泥石流粗大颗粒少,容重小,在扇体上漫流,堆积呈舌状。堆积扇的进一步发育主要靠垄岗状堆积-改道完成。(2)主沟堆积条件下,支沟泥石流堆积扇以淤高为主,且淤高幅度在扇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光旭  戴尔阜  吴绍洪  吴文祥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给中国部分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泥石流点多面广、成灾迅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监测预报,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构成要素、危险性评估研究和承灾体脆弱程度评估研究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灾害风险的研究现状。从当前的研究现状中可以发现:灾害风险公式得到广大学者普遍认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泥石流灾害对承灾体的致损风险机理分析方面研究尚需深入,危险性评估中如何实现从点评价向面评价过渡还需进一步探讨,对承灾体脆弱性研究也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今后的评估研究中,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其实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科军  王礼先  谢宝元  于志民  林敦臻  杜鹏志  
研究开发简单实用的暴雨泥石流实时预报模型对于受影响地区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北京北部山区多年泥石流发生的雨情进行统计分析,以降雨强度(Y)与发生泥石流当日激发雨量(X)和前期实效雨量(K)建立的有雨量站危险区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0116(X+K)+115;以泥石流发生当日激发雨量(Y)与泥石流发生前3d降雨量(X)建立的无雨量站危险区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1.3899X+345,与前15d实效雨量X建立的无雨量站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2.8019X+390.经检验,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可在北京山区应用.其建模方法可供建立泥石流临界雨量判别模型时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涛  韦方强  王欢  苏鹏程  谢涛  
三江并流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了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这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适用于没有足够训练数据的情况,可以快速对一个区域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选择了能够反映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灾害主控因素的8个影响因子:地形坡度、坡向、植被、地层岩性、断裂带密度、河流切割密度、降雨量和道路网密度。聚类分析算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四个子类,分别对应极低、低、中等和高危险区,其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分布的点密度值相吻合。从危险性评价图可以发现,即使在极低危险区域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鲁闯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即中度干扰)、较大的林分郁闭度和较矮的林冠层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干旱河谷现象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也有影响。2)群落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征。3)群落种间较高的正负关联比理论上说明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生态习性和分布差异造就了种间的联结和协变格局。海拔梯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各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骏  丁明涛  庙成  周鹏  黄英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判断矩阵建立起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选取坡度、地层岩性、断裂带、植被覆盖、地震烈度及年降雨量作为评价指标,并阐明了各指标与泥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到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等级分区图。通过评价,初步认识到研究区内芦山县、天全县、名山区、雨城区位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且评价分区结果与区内地灾点分布特征相吻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双   李小伟   杨学霞   王瑞霞   杨君珑   马龙  
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对柠条固沙林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不同种值年限(3a、5a、10a、20a、30a、40a、50a、60a和70a)柠条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植年限中,10a时草本植物的物种数最少,40a时草本植物的种类最多,截止到调查时为止,植物种数共达到了38种。(2)随着林龄的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逐渐降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逐渐升高。(3)柠条固沙林下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3-10a时变化一致,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10-40a时丰富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0-30a时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也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40-70a时,各项指标趋于平稳。(4)3-30a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相似性指数波动较大,到30a之后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相似系数指数变幅不大,逐渐趋于平稳。这表明在柠条群落建立30a后,柠条林下草本群落已逐渐趋于稳定。种植柠条有助于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并在种植30年时适当的抚育管理,将有利于林下草本多样性的维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鸿雁  原若溪  王小军  张蕾  于文泉  
吉林省东南部侵蚀山地为泥石流主要活动区,泥石流在海拔1 k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经常发生,并多与暴雨洪流伴生。论文基于GIS平台,应用Arc GIS对吉林省泥石流事件发生区的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进行分析,绘制吉林省泥石流易发区分布图。通过专家评分法对发生区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定量化评分,并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分析法和灰色聚类的优选排序法,将泥石流易发区有记录的泥石流事件依据当日降雨(J1)、连日累计降雨(J2)、前7 d累计降雨(J3)、高程(J4)、坡度(J5)、土壤类型(J6)和土地利用(J7)7种影响因子进行划分,最终把事件分为3类,绘制不同自然地理特征条件下吉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峥峰  王伯荪  张军丽  李鸣光  
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方法对木荷、锥栗、厚壳桂在广东省鼎湖山 3个不同群落 :针叶林群落 ,针阔叶混交林群落 ,常绿阔叶林群落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中木荷和锥栗样品分别在上述 3个群落中采集到 ,总样品数都为 4 8个 ;厚壳桂样品只在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和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采集到 ,总样品数为 4 0个。研究中把各物种同一群落中的所有个体视为一亚种群。木荷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 ,4组引物对分别扩增出 2 4、2 7、4 0和 2 7条带 ,其中分别有 1 5、2 3、2 3和 1 6条是多态性带 ,其 3个亚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分别是 0 35 3、0 336、0 30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  刘世荣  黄永涛  傅声雷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0年生次生辽东栎林为对象,于2015年6月每个林型设置为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个,合计60个,用直径10 cm土钻采集0~10 cm表层土样,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在辽东栎林自然恢复过程中,随演替阶段进行,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明显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80年生中龄林显著低于30年生幼龄林,而在150年生老龄林和80年生中龄林间却无显著差异。基于weighted Uni 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基于OTU水平的Bray-Curtis相似性进一步证明,幼龄林与老龄林的平均细菌群落相似性为37. 9%,中龄林与老龄林的相似性增加到47. 2%,表明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逐渐向老龄林恢复的趋势。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呈递减趋势,幼龄林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高于老龄林,而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Chao1指数和种系型多度则表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间差异不显著,老龄林则显著降低。方差分解表明,皆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碳、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含量等土壤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土壤碳和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0. 2%和26. 3%,未解释的部分为43. 4%。【结论】皆伐后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幼龄林和老龄林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中龄林细菌群落结构与老龄林相似。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幼龄林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老龄林,中林龄多样性则更加接近老龄林水平。这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具有可预测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