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
- 2023(816)
- 2022(764)
- 2021(769)
- 2020(443)
- 2019(1067)
- 2018(972)
- 2017(1581)
- 2016(1066)
- 2015(1136)
- 2014(1012)
- 2013(1049)
- 2012(1019)
- 2011(927)
- 2010(976)
- 2009(763)
- 2008(848)
- 2007(602)
- 2006(546)
- 2005(493)
- 学科
- 学(3239)
- 济(2983)
- 经济(2982)
- 地方(1817)
- 农(1453)
- 生态(1293)
- 业(1153)
- 农业(1110)
- 和(1083)
- 生态学(1039)
- 森(995)
- 森林(995)
- 林(985)
- 管理(944)
- 地方经济(864)
- 中国(765)
- 生物(730)
- 资源(689)
- 业经(675)
- 建设(656)
- 组织(624)
- 环境(617)
- 土壤(599)
- 壤(599)
- 动物(593)
- 藏(586)
- 生物学(560)
- 方法(540)
- 贸(540)
- 贸易(540)
- 机构
- 学院(13965)
- 大学(13816)
- 研究(8141)
- 科学(7242)
- 农(5386)
- 所(5318)
- 研究所(5079)
- 中国(5064)
- 农业(4147)
- 省(3819)
- 业大(3561)
- 济(3559)
- 室(3547)
- 经济(3487)
- 实验(3437)
- 科学院(3366)
- 实验室(3317)
- 院(3300)
- 重点(3175)
- 管理(3145)
- 京(3007)
- 中心(2980)
- 川(2884)
- 资源(2854)
- 四(2763)
- 四川(2753)
- 研究院(2689)
- 环境(2683)
- 范(2653)
- 师范(2598)
共检索到21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鲁闯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即中度干扰)、较大的林分郁闭度和较矮的林冠层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干旱河谷现象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也有影响。2)群落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征。3)群落种间较高的正负关联比理论上说明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生态习性和分布差异造就了种间的联结和协变格局。海拔梯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各种...
关键词:
藏东南 川滇高山栎 物种多样性 DCC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万丹 梁博 喻武 聂晓刚 赵薇
选取藏东南6条不同发生年限的泥石流沟,以时空替代法,分析不同年限泥石流沟沉积区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特征,揭示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先锋种的出现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2 7003 0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藏川杨,灌木先锋种为鸡骨柴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苔草;3 3003 6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糙皮桦,灌木先锋种为云南锦鸡儿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西南草莓;随着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趋于稳定,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
关键词:
藏东南 泥石流 群落演替 物种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加芹 朱俊贤 卫敏
干扰对森林群落结构有直接的影响,不同干扰类型和强度下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本文以林芝地区色季拉山广泛分布的川滇高山栎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火烧、采伐、放牧、无干扰几种条件下的样地类型对高山栎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扰类型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郁闭度、灌木和草本盖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无干扰条件下各指数一般比干扰条件下的高,而对于放牧迹地上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都远大于三种群落类型,主要原因是放牧控制了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增加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干扰 群落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娜娜 徐正会 张成林 褚姣娇 杨比伦 刘霞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的生态学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首次研究了色季拉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在色季拉山记载蚁科昆虫3亚科14属31种,其中,猛蚁亚科2属3种,切叶蚁亚科7属17种,蚁亚科5属11种。在色季拉山地区,大多数蚂蚁物种(大约2/3)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仅分布于3000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分布于3000m以上区域、适应性强的物种是少数(大约1/3)。蚂蚁物种的丰富度表现出随海拔降低而升高的规律,这一规律主要受热量因子(气温)制约,蚂蚁对植被类型的选择受气温和植物丰富度制约。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还受到坡向和坡位因素影响,因为坡向和坡位均可影响热量的积聚,蚂蚁物种对坡向的选择不尽...
关键词:
蚁科 蚂蚁 分布格局 生境 喜马拉雅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庄颖梅
采用种群大小级结构、生命表、生命曲线和秩相关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种群表现出林隙更新和阶段性更新的特征,迹地型种群以大量同龄或近同龄林出现,幼苗缺失,呈现出偏途顶极的特征,存在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川滇高山栎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整个生命过程出现4次死亡高峰,以幼苗进入幼树时期最为强烈(死亡率77.3%),高死亡率会带来高的生命期望值,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和造成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龙 土艳丽 文雪梅 朱荣杰 段元文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杰 郭其强 郑维列 徐阿生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康冰 陈宝玉
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1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维管植物167种,隶属于44科117属;次生林物种种类差别不大,但优势种重要值随森林恢复不断发生变化,20、30、40和50年生次生林群落的优势种为红桦,而160~200年生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优势种为岷江冷杉;随着森林的恢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30~40年之间物种丰富度上升最快,到原始暗针叶老龄林时显著下降,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清 郭玉实 李青 李渤生
该文基于西藏高原高山栎类野外考察,阐述了高山栎类(QuercusSect.Suber)的种子扩散、更新与生长、自然分布与生存环境多样性问题.通过对其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分析,及其与分布于欧洲的冬青栎(Q.ilex)研究结果的比较,说明了高山栎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多样化的生长对策.同时,还对硬叶常绿栎类的起源、扩散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
西藏,高山栎类,生活史,变迁,进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霞 徐正会 于娜娜 张成林
【目的】调查研究藏东南地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法研究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蚂蚁物种分布格局。沿山体海拔每上升250 m选取1块样地,在每块选定的样地内设置5个1 m×1 m样方,样方间距10 m。每个样方由地表样、土壤样和树冠样组成。样地调查完成后由5人在样地内用搜索法进行1 h蚂蚁调查,包括地表、石下、朽木下、朽木内、植物上等各种场所。【结果】在藏东南嘎隆拉山和墨脱河谷共采集蚂蚁20 371头,隶属于8亚科45属96种,其中切叶蚁亚科18属44种,猛蚁亚科10属24种,伪切叶蚁亚科、行军蚁亚科和细蚁亚科仅1属1种,大头蚁属种类最丰富,有10...
关键词:
蚁科 蚂蚁 垂直分布 生境分化 西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崔国发 任青山 王景升 黄瑜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α和β指数对西藏东南部地区色季拉山林线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色季拉山海拔和坡向决定了林线植物群落分布类型与物种组成,林线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阳坡高于阴坡。②阳坡林线森林群落各层次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而阴坡则表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③物种替代率为阴坡高于阳坡;在林线过渡带边缘物种替代率高且物种种类变化明显,而在林线过渡带区域内物种替代率变化幅度较小,表现出林线边缘环境对物种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④林线以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主要受草本植物种类的影响。林线生态过渡带结束,阴、阳坡的物种组...
关键词:
西藏 林线 群落 多样性指数 稳定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年华 万志洲 汤庚国 王春 程红梅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南京紫金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栓皮栎群落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63科106属127种;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区系过渡性特征明显;群落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大,分别为16.2857±1.0187,0.8273±0.0255和2.1742±0.1117;乔木层次之,分别为10.1429±0.9992,0.7769±0.0217,1.7939±0.0954;草本层最小,分别为5.5711±0.4654,0.687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得芳 王得祥 柴宗政 胡有宁 保积存 王涛
【目的】探讨秦岭锐齿栎群落物种分布及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确定关键影响因子。【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锐齿栎群落中共设置典型样地30个,分乔、灌、草3层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计测样地物种重要值、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ph、含水量和土层厚度11个环境因子,采用冗余分析(rDa)探讨锐齿栎群落物种分布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偏rDa法分析各个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的总效应和净效应,用通径分析法探析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坡度、土壤全磷和全氮含量对物种分布的净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且影响强度为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伊力塔 韩海荣 豪树奇 康峰峰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隶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是我国暖温带极为重要的森林建群种,以及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种之一和华北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成分;在暖温带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雨
生态位理论、中性理论和近中性理论等都倾向于从群落水平上解释群落构建。目前利用种群互作和种群动态理论解释群落生态学现象的理论基础仍旧十分薄弱。建立种群生态与群落生态联系,推动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学理论相互融合,必将大大促进群落构建理论的快速发展。本文简单回顾了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等群落构建理论,重点梳理了建立在种群动态和种群互作基础上的群落构建研究进展。种群动态过程包括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在基本种群动态过程基础上,物种相对多度分布可用Dirichlet分布模型和中性模型进行描述。ISAR(individual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模型建立在种-面积关系和Ri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