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6)
2023(10377)
2022(9236)
2021(8754)
2020(7259)
2019(16715)
2018(16565)
2017(31921)
2016(17615)
2015(19705)
2014(19720)
2013(19552)
2012(17785)
2011(15923)
2010(15633)
2009(14010)
2008(13349)
2007(11346)
2006(9766)
2005(8302)
作者
(51285)
(42520)
(42256)
(40136)
(26889)
(20401)
(19132)
(16962)
(16114)
(14924)
(14601)
(14168)
(13342)
(13224)
(13183)
(12817)
(12804)
(12769)
(11987)
(11935)
(10678)
(10254)
(10184)
(9575)
(9477)
(9372)
(9325)
(9188)
(8489)
(8456)
学科
(70168)
经济(70096)
管理(48752)
(45109)
(37809)
企业(37809)
方法(32624)
数学(28440)
数学方法(28116)
地方(18585)
(17397)
(16984)
中国(16634)
(15560)
业经(14913)
(12124)
农业(11948)
环境(11748)
理论(11267)
(10911)
贸易(10907)
技术(10720)
地方经济(10559)
(10517)
(10174)
(10153)
财务(10095)
财务管理(10081)
(9698)
企业财务(9571)
机构
大学(244795)
学院(243310)
管理(99043)
(90179)
经济(88076)
理学(86816)
理学院(85819)
管理学(84277)
管理学院(83864)
研究(81767)
中国(58070)
科学(55247)
(52382)
(41542)
业大(39177)
(39047)
(39046)
研究所(38609)
中心(36209)
(33603)
(33454)
师范(33158)
北京(33099)
财经(32261)
(30991)
农业(30523)
(29340)
(28328)
师范大学(26968)
技术(26065)
基金
项目(178624)
科学(139676)
研究(128593)
基金(128458)
(113351)
国家(112431)
科学基金(95799)
社会(78555)
社会科(74301)
社会科学(74281)
(70555)
基金项目(69774)
自然(64497)
自然科(62909)
自然科学(62896)
自然科学基金(61723)
(59767)
教育(57974)
编号(52679)
资助(52262)
成果(41729)
重点(40193)
(38495)
(38222)
(36803)
课题(36139)
科研(34630)
创新(34299)
计划(33189)
大学(32506)
期刊
(95111)
经济(95111)
研究(68053)
学报(42071)
中国(40885)
科学(38880)
管理(34274)
(34237)
大学(31139)
学学(29309)
(27326)
教育(26994)
农业(24400)
技术(20359)
(16238)
金融(16238)
业经(16075)
图书(14992)
经济研究(14527)
财经(14398)
科技(13509)
林业(12859)
资源(12786)
理论(12541)
(12283)
问题(12176)
(12079)
实践(11826)
(11826)
技术经济(11270)
共检索到338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甲瑞  王小兰  
为探索西藏高海拔地区高山松最优树高曲线,提高高原森林资源调查精度。以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尼洋河流域高山松天然林为对象,基于22块样地共计588株高山松实测树高—胸径数据分析高山松树高曲线变化规律。选取10个经典树高曲线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求解,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残差和MD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5)Logistic方程H=a/(1+be~(-cD))拟合高山松的树高曲线效果最好(R~2=0.900 3),可作为尼洋河流域高山松的最优树高生长曲线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小兰  陈甲瑞  杨小林  张传龙  
【目的】揭示藏东南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次生林的林分特征,研究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方法】以西藏林芝尼洋河流域17块高山松次生林样地实测数据为依据,测算林分密度、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优势木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林分胸高断面积、林分蓄积量等主要林分因子,并按照五点取样法在每个样地内设置5个2 m×2 m的小样方进行林下更新苗调查。通过钻取标准木髓芯,运用LINTABTM6年轮分析仪确定林龄,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次生林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林属于优势种群,且种群稳定,各林分因子与林龄显著相关。林分的胸径分布随林龄增加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近似正态分布;林分密度与林龄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816);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762,0.829,0.853和0.885,其与林龄之间的回归关系用幂函数方程拟合最好;优势木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与林龄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R~2分别为0.790和0.914;林下幼苗更新数量变动较大(更新密度为0~9 000株/hm~2,平均为(2 912±2 986)株/hm~2),且与林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作为尼洋河流域主要建群种之一,该区域高山松次生林林分结构稳定,生长潜力大;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林下更新苗数量差异较大且与林龄无显著相关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万栋  王小姣  高志康  喻武  周炼清  万丹  
【目的】研究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降低该区域土壤侵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藏东南尼洋河流域的冻融侵蚀区(海拔>4 200 m)、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海拔3 800~4 200 m)和水力侵蚀区(海拔<0.01),其中与砂粒、粉粒、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分别为-0.98,0.99和0.62。【结论】探明了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机械组成是该流域可蚀性K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玉庆  杨永红  宗永臣  李连杰  
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流,也是流经西藏林芝地区境内最完整的一条河流。为了了解尼洋河流域整个水环境变化情况,在该河流沿海七个乡镇上下游及尼洋河出口等15个断面采取水样并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提出了解决尼洋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六条对策,为西藏林芝地区水环境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师学萍  曹志翔  
尼洋河流域属于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其农户生计包括传统生计和现代生计,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农户传统生计方式影响着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对尼洋河流域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分析农户生计方式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方式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农户生计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协调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博  聂晓刚  杨东升  万丹  方江平  赵薇  
【目的】探明西藏尼洋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尼洋河下游河谷地带,采集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河滩林地、农耕地、草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选取每个样点015,1530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含水率(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渗透性(初始渗透速率、稳定渗透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持水性能有明显差异,土壤体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段代祥  赵南先  吴兴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5-7月的统计和调查,西藏尼洋河河漫滩共有种子植物67科188属33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的分析表明,以泛热带分布科及变型科分布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及其变型分布;属的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占83.77%,热带分布占16.23%,显示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种的分析表明,以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居第1位,占32.81%,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占31.55%。这些种的温带性成分占总种数的59.94%,而热带性分布成分仅占3.47%。通过对该区系的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区植物及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和西藏植物志的修订提供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杰  郭其强  郑维列  徐阿生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京伟  牛健植  蔺星娜  朱志俊  吴姗姗  
【目的】研究洋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以为该区域生态建设及植被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基于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复相关分析及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1999—2015年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洋河流域NDVI的影响。【结果】(1) 1999—2015年洋河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速为每10年3. 9%,NDVI显著改善和显著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57. 90%和1. 13%,其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改善最为明显。(2)研究区有51. 99%的区域NDVI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明显,其中降水驱动型和降水、气温驱动型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6. 13%和25. 44%,前者主要分布在兴和、尚义、阳高、天镇、怀安及宣化等区域,后者主要分布在兴和南部及向东偏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单一的年均气温对NDVI的变化影响较弱。(3) 1999年以来,流域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逐渐增强,增速为每10年4. 5%,以正向作用为主,正向作用主要分布在坝缘3县(尚义、万全、崇礼)及阳高等地,负向作用主要分布在城镇和农村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结论】1999—2015年洋河流域NDVI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干扰,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项目对当地的植被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国凤  曹金象  刘国祥  
2009年8月对尼洋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共26属74种(变种),以硅藻为主,大多数种类的相对丰富度较低,优势种不明显,平均相对丰富度大于5%的种类分别是极细微曲壳藻(9.0%)、弧型蛾眉藻线形变种(5.4%)、中型脆杆藻(5.3%)和尖针杆藻(5%);其出现频次分别是19、20、17和20次。种类分布均匀,平均细胞密度为2.25×104 ind./L,远低于一般河流和湖泊。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样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很高,其均值分别为3.64和0.95。以上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完整的稳定状态,体现了尼洋河流域贫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晓琴  卢杰  李照青  臧建成  付彩青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菲  韩淑敏  胡玉昆  
以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洋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规律及典型丰、枯年份的变化,进而建立了降雨-径流关系模型,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洋河流域径流量存在减少趋势,尤其是80年代后下降趋势更明显;径流的减少除了受气候变化影响外,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取水、人口增加导致的生活用水激增以及水库截流蓄水等水土保持措施是导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减少量占径流减少总量的83.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杰  张硕新  方江平  郑维列  
对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内的穿透雨、树干茎流以及林外大气降水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测定了水样中的N、P、K、Na、Ca、S、Mg、Si、MN、Fe、Cu和ZN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其降水过程中养分元素浓度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养分元素浓度值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是1.485(ZN)、0.844(Na)和0.809(P),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255(S)、0.304(S)和0.318(Si)。3种形式水样中,微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浓度值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元素俩俩之间浓度值相关性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3种水样中,Cu元素年平均浓度值均最小,分别为0.023、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灵波  邵威威  田栋元  刘兆刚  
【目的】基于林木分级构建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的树高曲线模型,为该地区兴安落叶松的生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56块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根据单木相对直径(d)把林木分为了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3个等级,依据调整决定系数(R_(adj)~2 )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量(AIC)最小的标准筛选出天然兴安落叶松各等级林木的最优树高曲线基础模型,并进一步评价和比较分位数回归和哑变量回归对兴安落叶松不同等级林木树高曲线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天然兴安落叶松树高曲线的最优基础模型均为Wykoff方程;当将林分分级哑变量同时添加在Wykoff方程的参数a和b上时,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其中兴安落叶松树高曲线模型的调整系数(R_(adj)~2)、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量(AIC)分别为0.858 8、1.642 4和2 081.902;兴安落叶松中的不同等级林木对应的最优分位数模型与林分整体无差别,均表现为中位数模型最优(即τ=0.5),其树高曲线的3个统计量则依次为0.849 8、1.693 8和2 211.037。经过比较分析可知,以林木分级为哑变量的树高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含林木分级哑变量的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的树高曲线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并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适应性,能反映不同林木等级下的树高、胸径的生长差异,可以为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的经营和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鹏举  
从2001年8月到2002年8月对藏东南察隅河上游流域内的大中型兽类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野外调查,对其捕猎状况进行了社区调查。主要调查了灵长目、食肉目和偶蹄目共21种动物,确认了一物种分布新记录。调查发现,数量最多的是羚牛、鬣羚等偶蹄类动物,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食肉类动物,但其数量稀少,有的可能已经灭绝。调查发现,捕猎是威胁当地野生大中型动物生存的最直接和最大的因素,另外,它们还受到林区人为活动和栖息地破坏等不利因素的威胁。论文把保护当地野生动物与发展当地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并提出了6点保护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