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5)
- 2023(6012)
- 2022(5091)
- 2021(4910)
- 2020(4111)
- 2019(9339)
- 2018(9001)
- 2017(16683)
- 2016(9476)
- 2015(10347)
- 2014(10472)
- 2013(10207)
- 2012(9739)
- 2011(9016)
- 2010(9051)
- 2009(8225)
- 2008(8512)
- 2007(7519)
- 2006(6579)
- 2005(6113)
- 学科
- 济(34266)
- 经济(34192)
- 管理(23373)
- 业(22702)
- 企(18045)
- 企业(18045)
- 方法(14670)
- 学(12752)
- 数学(12570)
- 数学方法(12329)
- 农(9395)
- 财(9324)
- 中国(9079)
- 制(8983)
- 业经(6989)
- 融(6639)
- 金融(6636)
- 银(6501)
- 银行(6456)
- 地方(6357)
- 体(6231)
- 贸(6224)
- 行(6223)
- 贸易(6222)
- 农业(6117)
- 易(6015)
- 和(5807)
- 理论(5693)
- 务(5421)
- 财务(5403)
- 机构
- 大学(143360)
- 学院(139521)
- 研究(55567)
- 济(51114)
- 经济(49994)
- 管理(46323)
- 理学(40189)
- 中国(39492)
- 理学院(39478)
- 科学(38634)
- 管理学(38399)
- 管理学院(38117)
- 农(32307)
- 京(31306)
- 所(30705)
- 研究所(28507)
- 农业(25583)
- 财(25469)
- 业大(25461)
- 中心(23713)
- 江(21422)
- 范(20605)
- 师范(20335)
- 财经(20229)
- 院(20170)
- 北京(19591)
- 经(18444)
- 省(17510)
- 科学院(17290)
- 州(16959)
- 基金
- 项目(98744)
- 科学(76546)
- 基金(72808)
- 家(67703)
- 国家(67218)
- 研究(64336)
- 科学基金(55028)
- 社会(40157)
- 自然(38489)
- 基金项目(38420)
- 社会科(37940)
- 社会科学(37927)
- 自然科(37614)
- 自然科学(37594)
- 自然科学基金(36932)
- 省(36882)
- 划(33065)
- 资助(29857)
- 教育(29486)
- 重点(23698)
- 编号(23350)
- 部(21781)
- 计划(20639)
- 发(20342)
- 成果(20198)
- 科研(19773)
- 创(19712)
- 创新(18647)
- 科技(18318)
- 性(18049)
共检索到205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龙 土艳丽 文雪梅 朱荣杰 段元文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丁易 张炜银 张新平 白志强 郭仲军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上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即中间高度膨胀,且多样性峰值均出现在海拔1600~1800m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升高,略微有所上升,变化不明显;乔、灌、草总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
关键词:
北坡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小东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余昌元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中间地带效应"影响较为明显,而与Rapoport海拔法则不甚相符;物种丰富度总体上符合单峰格局,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符合单峰格局,β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也符合单峰分布,但中海拔地段起伏较大;哈巴雪山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反映出山地小环境多样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群落类型间沿海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裕鹏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陈德祥 林明献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m×25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海拔800m处最高,之后缓慢下降;皆伐林中Simps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梦琳 余嘉莉 马良 陈淑芳 兰思仁 王晟源
【目的】明晰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旨在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次深入福建省各市县进行野外调查,结合网络进行资料查阅及收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相关信息,如分布物种、分布地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统计,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共计86属231种(含变种)。以石豆兰属Bulbophyllum、羊耳蒜属Liparis、舌唇兰属Platanthera、斑叶兰属Goodyera、虾脊兰属Calanthe为主要属,这5个属所含种数共计70个,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30.30%;其属的多样性丰富但属内种较为贫乏,属内含种数≤5个的属共有77个,所含种数合计134个。生活型以地生为主,共131种,附生兰85种,腐生兰15种,地生兰、附生兰、腐生兰分别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56.71%、36.80%、6.49%。【结论】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域分布不均,分布最为丰富的市县为武夷山市(82种),其次为闽侯县(71种);部分兰科植物只在一个市县有分布信息记录。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以热带为主要成分,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也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福建省 兰科植物名录 地理分布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璐璐 樊江文 吴绍洪
由于在海拔梯度上各种环境因子表现出连续的梯度性变化,以海拔梯度为平台研究植物叶片性状的适应特征有助于揭示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可以为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植物的叶寿命、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叶片结构性状和气孔导度、叶片羧化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δ13C等叶片功能性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探讨了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便为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拔响应 叶片结构性状 叶片功能性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洪伟 杨文晖 付达靓 郑世群
对栖息于泉州市不同海拔梯度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海拔梯度格局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泉州市鸟类α物种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曲线,与"中间膨胀"理论相符合,在500~1 000 m海拔段均最大。在500~1 250 m海拔段和50~500 m海拔段中鸟类β多样性指数较大,表明该海拔段鸟类物种多样性变化剧烈,相似性Jaccrad相似性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指数进一步说明500~1 250 m海拔段和50~500 m海拔段是多样性敏感区域。栖息于不同海拔带的鸟类科属多样性基本随着海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500~1 000 m海拔段最大,与α...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格局 泉州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大才 李双智 张锐
受全球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境趋向干旱化。生境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有何影响?本研究以藏东南东达山作为研究地点,沿海拔梯度设置9个样地,在每个样地设置10个1m×1m样方,5个位于湿润生境,5个位于干旱生境,调查样方内的物种组成。将样方中频度≤7的物种确定为偶见种,反之为常见种,分析所有种、偶见种和常见种α、β和γ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以Cody指数(βC)、倍性分配法(βW)和物种组成相似性随海拔距离的衰减速率(βslope)3种方法测度β多样性。样地中共记录种子植物160种,其中湿润生境132种,干旱生境107种。湿润生境中,所有种和偶见种的α和γ多样性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而干旱生境中呈现为增加趋势;常见种α和γ多样性在两种生境中均随海拔的增加而略增加。3种β多样性指数的分布格局不一致,湿润生境中βC和βW多样性高于干旱生境,偶见种βC和βW多样性高于常见种。高寒草甸湿润与干旱生境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不同,偶见种多样性高,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威 刘超 樊艳文 赵娜 叶思阳 尹伟伦 王襄平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温度的下降,叶片长度、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减小,有利于叶片降低热量损失;而叶缘分裂程度(周长面积比)和叶片长宽比增加,增大了叶片边界层阻力,不仅可以降低植物叶片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并适应低温环境,还可以提高叶片液流速度以加强叶片生理活动。此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方差变异分离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和物种特性对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对解释力,结果表明:叶片形态性状...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气候因子 叶形态性状 物种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喻勋林 蔡磊 范永强
报道了湖南兰科4新记录种,分别为采自汝城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枝拟兰Apostasia ramifera S.C.Chen et K.Y.Lang、小毛兰Eria sinica(Lindl.)Lindl.、拟白赤箭Gastrodia albidoides Y.H.Tan&T.C.Hsu和采自浏阳大围山的山珊瑚Galeola faberi Roife,其中拟兰属为湖南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标本室(CSFI)。湖南省新发现的4种兰科植物,分布区域跨度均较大,在兰科植物区系研究上,有较大价值。兰科植物是森林中的精华,种类虽多,但很多种居群极小,对生态环境要求高,基本上都生长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家仕 卜朝阳 吕维莉 何荆洲 苏建睦 黄昌艳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兰科植物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6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对20份兰科植物材料总共扩增出616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2.7条带,其多态性为100%。兰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系统树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32和0.38处,20份兰科植物品种资源被细分为4类,即Ⅰ、Ⅱ、Ⅲ、Ⅳ类,分别属于石斛属、兜兰属、毛兰属和兰属。根据聚类的树状图分析20份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兰属与毛兰属,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属与兜兰属,亲缘关系最远是兰属与石斛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怀珍 邢福武
报道我国5属:坛花兰属Acanthephippium、毛兰属Eria、沼兰属Malaxis、鸢尾兰属Oberonia、长喙兰属Tsaiorchis,5种兰科植物镶囊坛花兰Acanthephippium striatum、马齿毛兰Eria szetschuanica、小沼兰Malaxismicrotatahtha、小叶鸢尾兰Oberonia japonica、长喙兰Tsaiorchis neottianthoides在西藏、江西和湖南的新地理分布点,同时补充叉喙兰和小叶白点兰在贵州和湖南的具体分布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PE)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
关键词:
植物学 兰科 新记录 区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钦弟 卫伟 陈利顶 杨磊
研究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是认识陆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机制的有效途径。论文利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的天然降水梯度,采用样带研究方法对47个草地0~3 m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系统分析了草地土壤水分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在降水梯度上(250~550 mm)的空间分异及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是控制黄土高原草地0~3 m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因素。随降雨减少,土壤水分呈线性递减趋势,其中浅层土壤水分(0~1 m)与年降水量相关系数最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降水减少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物种均匀度指数在降水梯度上没有明显变化。370 mm年均降水量是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权衡关系的转折点,转折点以上二者存在协同关系,即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沿降水梯度以相同速率变化。370 mm年均降水量以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的权衡增大,意味着维持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沐先运 刘晓 林秦文 陈伯毅 汪远 张钢民 赵良成 张志翔
在以北京市兰科资源整体调查为背景、以对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3年来多次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保护区内有兰科植物14属16种,为北京兰科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生活型和区系的分析讨论,指出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多样,多种环境均适合兰科植物生长;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多为北温带性质,兼有一定的旧世界温带性质;生活型有陆生型和腐生型两种。针对目前兰科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保护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飞 马钦彦 刘兴良 王金锡 何大洪
木兰科植物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南部。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丰富,有5属24种1变种,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狭谷的东南部,以及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处于现代木兰科的分布、分化和起源中心的边缘;四川野生木兰科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2种;常绿成分13种,落叶成分12种;花色包括红色、淡红色、紫红色、紫色、黄色、淡黄色、黄绿色、白色和乳白色等,有些种类的花具有极浓烈香味;叶形奇异、果实独特、树形优美,乔木的干形好、材质优良、较速生。这些珍贵树种,将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