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2)
- 2023(10594)
- 2022(8861)
- 2021(8062)
- 2020(6917)
- 2019(15813)
- 2018(15423)
- 2017(29235)
- 2016(15315)
- 2015(16727)
- 2014(16647)
- 2013(16560)
- 2012(14926)
- 2011(13243)
- 2010(13635)
- 2009(13335)
- 2008(13889)
- 2007(12865)
- 2006(11692)
- 2005(10795)
- 学科
- 企(78185)
- 企业(78185)
- 业(75688)
- 管理(72367)
- 济(64122)
- 经济(63914)
- 财(31549)
- 方法(27926)
- 业经(22684)
- 务(22548)
- 财务(22514)
- 财务管理(22483)
- 企业财务(21226)
- 数学(19434)
- 数学方法(19236)
- 制(19198)
- 中国(15783)
- 技术(15461)
- 贸(15356)
- 贸易(15350)
- 易(15131)
- 划(14495)
- 理论(14389)
- 体(14198)
- 和(14038)
- 农(13961)
- 策(13379)
- 出(12752)
- 企业经济(12677)
- 体制(12449)
- 机构
- 大学(223622)
- 学院(222930)
- 济(97340)
- 经济(95467)
- 管理(92243)
- 理学(78172)
- 理学院(77454)
- 管理学(76448)
- 管理学院(76003)
- 研究(67726)
- 中国(55689)
- 财(53779)
- 京(46415)
- 财经(40916)
- 经(36921)
- 江(35987)
- 科学(35525)
- 所(32158)
- 中心(31495)
- 经济学(30374)
- 财经大学(30233)
- 北京(29184)
- 研究所(27866)
- 经济学院(27319)
- 州(27313)
- 商学(27160)
- 商学院(26939)
- 业大(26241)
- 农(25847)
- 范(25105)
- 基金
- 项目(138839)
- 科学(112407)
- 研究(105093)
- 基金(104676)
- 家(88376)
- 国家(87560)
- 科学基金(78317)
- 社会(71856)
- 社会科(67379)
- 社会科学(67357)
- 基金项目(54549)
- 省(52725)
- 教育(48974)
- 自然(48820)
- 自然科(47643)
- 自然科学(47628)
- 自然科学基金(46883)
- 划(43154)
- 资助(42315)
- 编号(40909)
- 成果(34300)
- 制(33353)
- 部(32425)
- 重点(30494)
- 创(30418)
- 国家社会(30057)
- 教育部(29268)
- 人文(28424)
- 创新(28329)
- 课题(28264)
- 期刊
- 济(114228)
- 经济(114228)
- 研究(69837)
- 财(50173)
- 中国(48265)
- 管理(44097)
- 科学(28134)
- 学报(27849)
- 大学(23444)
- 农(23156)
- 技术(22673)
- 财经(22248)
- 教育(22049)
- 学学(21876)
- 融(21479)
- 金融(21479)
- 经(19160)
- 经济研究(17967)
- 业经(17204)
- 财会(15032)
- 农业(14606)
- 贸(14481)
- 问题(14393)
- 会计(13832)
- 技术经济(12790)
- 国际(11957)
- 现代(10917)
- 经济管理(10826)
- 世界(10486)
- 务(10085)
共检索到353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以2004—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锦标赛理论和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2009年和2014年两次针对国企高管的薪酬管制措施的政策效果,并进一步检验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意义。采用DID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薪酬管制政策通过晋升激励增加了国企社会成本,表现为晋升激励与国企异常捐赠支出、冗员负担正相关;但股权激励会弱化晋升激励与国企社会成本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地,通过研究不同环境下国企社会成本,发现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行业竞争程度和商业类国企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成本,也即薪酬管制对这些国企高管的政策冲击更强。本文结论提供了薪酬管制的经验证据并在实证上支持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国企内部激励机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靖宇 刘红霞
以2010—2018年我国央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相关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央企高管薪酬管制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政策背景,研究央企内部激励机制的兼容问题。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三重差分模型(DDD)检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不受薪酬管制政策影响的非国企样本而言,薪酬管制政策抑制了央企的研发投入水平;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薪酬管制对央企研发投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对央企研发投入水平的抑制强度在不同功能定位的央企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薪酬管制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企业创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康涛 刘雨柔
基于2006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所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考察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以2005—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在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变更后,央企通过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将非经常性收益计入经常性损益的行为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嫌疑的央企主营业务并未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迹象,再次支持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假说。此外,研究还发现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程度与高管薪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管利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获得了薪酬收益。因此,监管部门在制定央企业绩考核办法时,应考虑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的可能影响,尽可能将薪酬业绩指标基于企业不易进行科目归类操纵的业绩指标;同时,通过加强会计和审计监管,来防范和抑制企业的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行为,以增强央企业绩考核办法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再胜 王玉
转型期,政府主管部门为何要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严格的管制?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主管部门公平偏好的薪酬激励模型,强调薪酬管制内生于政府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和转型期国企高管身份的模糊性。出于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高管薪酬有进行管制的冲动或倾向;而转型期国企高管的身份模糊性,直接导致其保留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为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薪酬管制提供了现实条件。
关键词:
薪酬管制 公平偏好 身份模糊 保留收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经长 乔菲 张东旭
创新是维护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由于存在内生性问题,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以2009年出台并实施的针对国有企业的限薪令作为外生政策冲击,选取2007年至2015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配对样本和双重差分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是否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检验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测量公司治理水平,考察公司治理水平对于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对比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风险承担水平上的差异,探讨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的相对货币薪酬降低,限薪令发挥了预期的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国有企业的相对创新投入水平降低,证实了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公司治理越差的国有企业,其创新投入降低的越多;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最终导致国有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使用全样本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利用强制性降低高管货币薪酬这一外生事件,为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实践意义上,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的意愿,进而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长此以往将损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同时有悖于现阶段中国倡导的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对中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晓云 许家云
本文以2014年末出台的中央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制政策即"限薪令"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了薪酬管制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薪酬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并且上述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动态可持续性。机制检验表明,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是薪酬管制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微观层面论证了"限薪令"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产生的创新效应,对未来国有企业分类化管理、拓展管理层薪酬激励方式和激发普通员工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卓强
本文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2015年“限薪令”对国企投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2015年“限薪令”总体提升了国企实业投资水平,抑制了金融投资倾向,且这种趋势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从具体投资类型看,实业投资的扩大主要以创新投资带动,对金融投资的抑制主要来自短期金融投资减少;影响机制分析得出,2015年“限薪令”通过激发高管长期动机,增强高管努力程度来影响国企投资偏好,而股权激励会对薪酬管制下的国企“脱虚向实”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得出,2015年“限薪令”对竞争型国企的投资偏好影响显著,而对垄断型国企没有影响;三次薪酬管制对比分析得出,2009年“限薪令”对国企投资偏好没有影响,2012年“八项规定”和2015年“限薪令”对国企投资偏好存在同方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前者只有后者的一半。本文的研究为当前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和国企“脱虚向实”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薪酬管制 投资偏好 实业投资 金融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已是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制度安排之一,但政策效果缺乏明确与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与高管薪酬谈判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薪酬管制下实现高管有效激励的契约选择。在此基础上,借助2009年"限薪令"的实施作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限薪政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发现,"限薪令"没有降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但是有效减缓了货币薪酬的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没有受到"限薪令"的影响;"限薪令"出台后地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中央企业在职消费增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已是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制度安排之一,但政策效果缺乏明确与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与高管薪酬谈判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薪酬管制下实现高管有效激励的契约选择。在此基础上,借助2009年"限薪令"的实施作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限薪政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发现,"限薪令"没有降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但是有效减缓了货币薪酬的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没有受到"限薪令"的影响;"限薪令"出台后地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中央企业在职消费增加不明显。进一步探究限薪对高管与职工努力的影响,发现薪酬管制减少了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对高管和职工分别起到正向的规范效应和激励效应。本文的结论表明:薪酬管制约束了高管货币薪酬激励机制,在职消费可能成为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获得隐性薪酬的替代性选择。因此,进行国有企业分类化管理、拓宽高管激励方式是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治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昭 马草原 杨耀武
为了形成合理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通过行政干预方式对高管薪酬进行管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超额薪酬视角切入,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2015年"限薪令"对企业高管薪酬管制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2015年"限薪令"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高管超额薪酬的增加,只是政策效果持续时间有限,通过替换超额薪酬度量指标、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剔除"沪港通"政策干扰和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等几种方法都证实了上述政策效果;(2)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特征和外部法治环境的差异导致"限薪令"政策效果表现出异质性,只有在非垄断行业或外部法治环境较好的企业,"限薪令"对企业高管超额薪酬的抑制作用才更为显著;(3)限制管理层在职消费和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是"限薪令"发挥政策效果的两个中介机制,通过比较发现,管理层在职消费的中介效应更多体现在非垄断行业的企业中,而内部薪酬差距的中介效应则在外部法治环境较好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从超额薪酬视角证实了"限薪令"的政策效果,否定了一些研究中基于高管薪酬绝对水平所得出的"政策无效论",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莹 李友根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问题由来已久,在近年尤为突出。在经济界纷纷运用会计分析等数学方法来解决薪酬问题的时候,本文试图从法律上来构建国企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制度,希望对解决国有企业的用人、留人问题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经营者 薪酬 激励 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贵龙 柳建华 马新啸
如何改善国企高管激励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以2008~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与委派高管的数据,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国企高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但非国有股东向国有企业委派高管有利于改善国企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其次,非国有股东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作用在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处于较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参与国企治理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以上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层面的混合,还需确保非国有股东在国企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资本的监督和治理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建玲 常钰苑
本文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政策出台这一契机,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系统考察了社会责任报告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被审计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后,审计师降低了审计收费;(2)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会使企业抑制盈余管理,相应减少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进而削减了审计收费;(3)审计师因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调低审计收费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高以及外部监管严格和内部声誉动机强烈的企业中。本文不仅丰富了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同时,通过探索我国强制性社会责任报告的经济后果,对进一步完善强制披露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