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1)
2023(10200)
2022(9040)
2021(8592)
2020(7221)
2019(16762)
2018(16893)
2017(32073)
2016(17871)
2015(20295)
2014(20320)
2013(19921)
2012(18001)
2011(16108)
2010(15944)
2009(14213)
2008(13654)
2007(11860)
2006(10220)
2005(8735)
作者
(51606)
(42579)
(42329)
(40329)
(27181)
(20388)
(19183)
(16940)
(16170)
(15245)
(14641)
(14301)
(13443)
(13431)
(13144)
(13002)
(12959)
(12749)
(12178)
(12168)
(10798)
(10580)
(10285)
(9660)
(9576)
(9570)
(9448)
(9293)
(8628)
(8435)
学科
(66536)
经济(66469)
管理(52857)
(51819)
(44064)
企业(44064)
方法(32884)
数学(28304)
数学方法(27979)
(18581)
技术(16855)
中国(16426)
(15976)
业经(15423)
(15403)
理论(13868)
地方(13036)
农业(12578)
(11368)
贸易(11364)
(11302)
(11032)
教育(10995)
(10967)
环境(10744)
(10455)
财务(10390)
财务管理(10375)
(10295)
企业财务(9840)
机构
大学(248311)
学院(247790)
管理(102280)
(92401)
经济(90210)
理学(89154)
理学院(88217)
管理学(86736)
管理学院(86303)
研究(79712)
中国(56805)
(53615)
科学(52080)
(40968)
业大(40655)
(39861)
(39340)
研究所(36784)
中心(35867)
(35345)
北京(34089)
(33228)
师范(32930)
财经(32483)
农业(31664)
(29649)
(29608)
技术(29422)
(29043)
师范大学(26483)
基金
项目(176547)
科学(137566)
研究(129940)
基金(125471)
(109653)
国家(108733)
科学基金(93104)
社会(78068)
社会科(73920)
社会科学(73896)
(70648)
基金项目(67988)
自然(62016)
教育(60535)
自然科(60512)
自然科学(60501)
自然科学基金(59407)
(59041)
编号(54238)
资助(51477)
成果(42789)
重点(39404)
(38145)
(37549)
课题(37337)
(36990)
创新(34907)
科研(33795)
项目编号(33172)
大学(32845)
期刊
(98988)
经济(98988)
研究(69836)
中国(46488)
学报(41069)
科学(37897)
管理(36895)
(36397)
教育(34222)
大学(31095)
学学(29187)
(28432)
技术(25740)
农业(25676)
业经(17509)
(16503)
金融(16503)
财经(14965)
科技(14821)
经济研究(14479)
图书(14302)
技术经济(13640)
(13227)
林业(13136)
问题(13047)
理论(12663)
(12594)
实践(11906)
(11906)
(11205)
共检索到350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文元  
以密植超短轮伐为主的栽培经营试验,在全国12个省(区)、市建立了13个试区,26个试验点,共分5种自然类型。每公顷的造林密度一般为5000~10000株;沿海试区15000~20000株。轮伐周期1~2a;北方局部地区为3~5a。试验林的生物量较一般薪炭林提高3~5倍;西北地区为5~8t/(hm2·a);东北、华北7~10t/(hm2·a);华中地区6~20t/(hm2·a);西南10~20t/(hm2·a);南部沿海20~50t/(hm2·a)。同时从全国传统薪炭林树种和乡土树种中,筛选出60个优良树种,供各地选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葛万川  周健  
浙北地区薪炭林高产栽培研究*葛万川周健关键词薪炭林栽培体系浙北地区富阳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貌属浙江西北部低山丘陵区,气候上属我国中亚热带北缘。它在长江下游,中、北亚热带丘陵山地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薪柴是富阳市的主要能源,1985年全市耗柴38万t,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陈喜龙  朱宁华  谭跃辉  严永林  高自成  张亚男  
根据南方主要薪炭树种的生物量、热值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种植推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筛选出杨树、柳树、马尾松、杉木、湿地松等5种生长快、产量高、热值高、种植广泛、适合南方发展的优良薪炭能源树种。根据瑞典的生物质颗粒分类标准(SS187120)对5种薪炭林树种制成的木质颗粒燃料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发现对应的木质颗粒在水分、热值、净密度等特性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5种木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灰分值均高于SS187120的参考值,除杉木外其他颗粒均属于可熔性灰,因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结渣。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燕兰  
经济林作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林产品需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内在经济价值,为当地农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发展。因此,研究经济林的抚育管理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和内在必要性。由惠贤、韩映晶、姚亚妮、田瑛等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林栽培新技术》一书,在介绍经济林栽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经济林的培育方式、修剪技巧、有害物控制、贮藏保鲜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为研究经济林抚育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煌灿  尹光天  曾炳山  傅精钢  张伟良  张国  
论述了黄藤的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藤林的经营采收技术及经营黄藤林经济效益。23°30’N以南为黄藤适生栽培区,年均温20~24.5℃,极端低温大于一2.8℃,15C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雨量大于1200mm。适宜的立地:林内相对光照强度大于50%,土壤润湿,表土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大于0.1%,全磷大于0.01%,pH4.4~6.7。在15℃条件下,保持种子在29%的安全含水率的湿藏法,能有效保持种子活力6个月。黄藤造林的综合技术质量指标:1年生苗木的合格苗叶片数大于4.O片,苗高大于25cm,壮苗叶片数大于5.O片,苗高大于35cm;8年生藤林成丛株数大于13.O株,12年生藤林原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刘跃钧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志岩  别婉丽  王胜东  梁鸿恩  侯玉洁  张兴芬  
试验采用密度、品种、土壤培肥3因素裂区设计,对试验因素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试验林在计算机精确造材基础上进行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8年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杨树造纸用材林品种应选择辽宁杨等早期速生、制浆性能优良的美洲黑杨及欧美杨良种;栽培密度确定为1667~1111株/hm2;1667株/hm2密度轮伐期确定为6年,1111株/hm2密度轮伐期确定为7~8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智信  王九龄  辛学兵  
该文研究了杨树品种、密度、施肥、插条和平茬等因子对杨树造纸用材林枝、干生物量积累和制浆经济效益核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品种、施肥和平茬,而密度因子只对轮伐期为1年和2年的有显著影响。插条长度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②轮伐期为1~2年和3年时,生物量和制浆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生物量较大的分别是处理1,10,9:处理5,13,20和处理1,4,6,20.经济效益放大的分别是处理4,1,16:处理4,13,5,1和处理4,7,8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标志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贵杰  吴协保  齐新民  王鹏程  
在分带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经营模型的基础上 ,依据经营模型系统和各带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动态经济评价的方法 ,为各带、主要立地指数分别选出 1~ 2种 (共选出 2 3种 )优化栽培模式 ,每种模式中包括了18种技术组合。优化模式缩短采伐年龄 10~ 18a ,内部收益率提高 4~ 9个百分点 ,具有整体经济效益最优性。该优化栽培模式的造林密度 (310 0~ 4 5 0 0株·hm2 )和采伐时密度 (2 10 0~ 32 0 0株·hm2 )均明显高于建筑材林 ,轮伐期一般比建筑材林短 6~ 13a ,纸浆材林只需间伐 1次或不间伐。优化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组合是 :适当密植 ,中块状整地 ...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晨晨  
‘林药’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的非木质林产品之一,在区域制药业及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药用植物经营,是支撑林药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退化生态公益林改造和利用的动力。适宜的林-药栽培模式则是林药种植和生态公益林改造的主要经营措施。为筛选适宜在以杉木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中种植和生长的药用植物和高效的林药立体栽培模式,本文选择南方地区常见的11种药用植物,在广东省惠东县国营梁化林场,建立药用植物选择试验,构建多种林-药立体栽培模式,从生长、光合特性、土壤理化特征、药用活性物质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寿波  范兴海  傅懋毅  傅金和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国忠  董兴红  忻龙作  田勤科  冯翠英  
褐蘑菇产自内蒙和冀北坝上高原,将它南移下坝进行人工栽培是本研究的目的。选用当地栽培材料,研究其配比,通过调查料发酵情况,菌丝吃料情况,出菇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应坝下至河北省南部地区的栽培原料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合理比例的玉米秸和鸡粪是河北南部栽培褐蘑菇较为理想的栽培主原料。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有明  高方彬  蒋彪  蔡善银  洪信谱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2.0m×1.5m)的林分采取集约经营管理,在9~10年生时,林分生长量可达11.19~12.31m3·hm-2,超过了我国“八五”攻关项目中南方集体林区短周期纸浆林培育年生长量10.5m3·hm-2这一考核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