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7)
- 2023(6812)
- 2022(4987)
- 2021(4630)
- 2020(3746)
- 2019(7884)
- 2018(8115)
- 2017(14804)
- 2016(8450)
- 2015(9394)
- 2014(9489)
- 2013(8845)
- 2012(7985)
- 2011(7340)
- 2010(7515)
- 2009(7041)
- 2008(7191)
- 2007(6406)
- 2006(6028)
- 2005(5618)
- 学科
- 济(33745)
- 经济(33706)
- 管理(22180)
- 业(18871)
- 学(14856)
- 企(14086)
- 企业(14086)
- 农(11861)
- 中国(11084)
- 方法(9806)
- 环境(9460)
- 业经(9366)
- 地方(8223)
- 农业(8194)
- 数学(7426)
- 发(7312)
- 数学方法(7293)
- 理论(6744)
- 生态(6145)
- 和(6057)
- 财(5983)
- 划(5846)
- 发展(5819)
- 展(5797)
- 制(5651)
- 融(5236)
- 金融(5235)
- 产业(5091)
- 银(4996)
- 银行(4968)
- 机构
- 大学(127559)
- 学院(125855)
- 研究(49571)
- 济(45936)
- 经济(44947)
- 管理(41757)
- 理学(35771)
- 理学院(35184)
- 中国(34765)
- 科学(34744)
- 管理学(34210)
- 管理学院(34009)
- 农(28529)
- 京(28310)
- 所(27124)
- 研究所(25229)
- 农业(22609)
- 业大(22083)
- 中心(21006)
- 财(20359)
- 江(20248)
- 范(20177)
- 师范(19943)
- 北京(17628)
- 院(17476)
- 财经(16361)
- 师范大学(16334)
- 州(16215)
- 科学院(16095)
- 省(15419)
- 基金
- 项目(86460)
- 科学(67361)
- 基金(62248)
- 研究(59684)
- 家(56824)
- 国家(56391)
- 科学基金(46557)
- 社会(37722)
- 社会科(35396)
- 社会科学(35384)
- 省(34379)
- 基金项目(32923)
- 自然(30797)
- 自然科(29978)
- 自然科学(29965)
- 划(29544)
- 自然科学基金(29420)
- 教育(26864)
- 资助(23903)
- 编号(22973)
- 重点(20738)
- 发(19653)
- 成果(19548)
- 部(17949)
- 创(17581)
- 计划(17126)
- 课题(16900)
- 创新(16514)
- 科研(16481)
- 国家社会(16028)
共检索到188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化感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种内有序竞争机制。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三种有机溶剂和水分别对薇甘菊(M ikania m icranthaH.B.K)地表茎叶和地下根系进行梯度提取并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后采用营养液扦插法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薇甘菊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但茎叶和根系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综合抑制效应对应一致,幼苗受抑制程度均为:乙酸乙酯>乙醇>水>正己烷。薇甘菊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新生根长、新生株高和新增鲜质量之间的抑制率存...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自毒作用 种内竞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登武 王冬梅 姚文旭
化感作用是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茬降解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自身或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的现象(孔垂华等,2002;彭少麟等,2001)。这种作用在自然界中比较广泛,对森林群落演替、植被恢复、农业及林业生产等均有重大影响,是一不可忽视的化学生态因子(林思祖等,2002;Halpern et al.,1997)。自毒作用是化感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供体与受体属于同一种植物,又称自化感作用或自体中毒
关键词:
油松 自毒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作用 种群适应性 综合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大伟 泽桑梓 杨斌 赵宁 季梅 冯小飞 张煜
从薇甘菊挥发性成分中选取15种含量较多的化合物,通过室内嗅觉测试和野外诱捕试验,验证这些化合物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行为的影响.室内嗅觉测试表明,当香叶烯含量为0.01%时,能够明显引起薇甘菊颈盲蝽的嗅觉反应,雄成虫和雌成虫的正趋向反应率分别为(63.34±4.15%)和(50.00±5.00%).野外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含量为0.01%的香叶稀作诱芯诱捕到的虫数为(16.33±4.04)头,显著多于其它试验组.室内嗅觉测试与诱捕试验都表明,存在于薇甘菊挥发物中的香叶烯对薇甘菊颈盲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关键词:
薇甘菊颈盲蝽 嗅觉测试 野外诱捕 香叶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英 吴爱平
测定了薇甘菊提取液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提取液处理,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52%,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60%,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大于对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薇甘菊对鬼针草幼苗总叶面积、最大量子产额和冠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非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3.50 g和36.92 g,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2.19 g和16.53 g,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幼苗的根重的影响大于对入侵地的;入侵地鬼针草种子及幼苗对薇甘菊具有一定的化感抗性。
关键词:
薇甘菊 鬼针草 化感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 林辉 孙华
为了探究利用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外来物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遥感监测,以WorldView-2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深圳市薇甘菊进行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orldView-2影像进行薇甘菊的最佳波段组合为364波段(近红外波段、海岸波段、红色波段),薇甘菊的制图精度为83.33%,用户精度为81.08%,总体精度为87.5%,且其他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也比较高,都达到80%以上,取得较好的监测结果,突破了人工调查周期长,主观性强等缺点,在监测手段、方法以及时间上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基于WorldView-2影像面向对象方法进行薇甘菊遥感信息提取具有良好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冰 廖绍波 曾培贤 刘治平 李云
京九铁路深圳布吉段全长 3 km,应用 14科、18种岭南乡土阔叶树 ,设计 12种配置模式 ,营建 4 2 hm2铁路沿线绿化防护林。其中 ,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 2∶ 1,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比例为6∶ 2∶ 1,防火树种与景观树种比例为 1∶ 2 ,防护林与风景林的面积比例为 8∶ 13。本文分析了上述绿化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从生物多样性、植被地带性、生态功能综合性、景观走廊的美学特性及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 ,探讨京九长廊深圳段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
京九绿色长廊 深圳 绿化模式 环境效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属峰 陆健健
20 0 0年 5月中、下旬对长江口南汇边滩泥螺种群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泥螺种群呈聚集型分布 ;泥螺种群密度分别为 2 1.2 /m2 和 32 .8/m2 ;生物量分别为 2 5.60g/m2 WW和4 4 .89g/m2 WW或 2 .0 5g/m2 DW和 3.4 9g/m2 DW ;平均壳高分别为 1.19cm和 1.34cm ,壳高日生长量为 98.7μm ,月生长率达 2 4 .9% ;种群分别以壳高 1.0 0~ 1.2 0cm ( 4 7.0 6% )和 1.2 0~ 1.4 0cm( 4 1.90 % )的种群占绝对优势 ;性成熟个体比例分别占 32 .4 %...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泥螺 种群特征 生态学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仲民 李意德 周光益 陈步峰
对"非正常凋落物"的概念及其与正常凋落物的区别进行阐述,探讨冰雪灾害、台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非正常凋落物的凋落物量的测定方法,并对非正常凋落物的生态学意义进行论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柳帅 林辉 孙华 陈利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外来物种,对侵入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构成了极大威胁,及时、准确掌握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防控其入侵的关键技术。目前,薇甘菊的监测主要采用人工方法,耗时费力。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准确提取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可能。以深圳市Pleiades-1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开展薇甘菊信息的快速提取研究。结果表明:(1)Pleiades-1影像分辨率较高,在开展薇甘菊识别时的最佳波段组合是R(B3)、G(B2+B4)/2、B(B1);(2)通过Brovey变换、Gram-Schmidt变换、Pansharpen变换的对比分析,Gram-S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 佳1 林 辉1 孙 华1 东启亮2 范应龙3 罗喜华4
摘 要:及时、准确掌握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防控其入侵的关键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准确提取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可能。以深圳市 Worldview-2 影像的 9 个波段为主要信息源,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信息提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用于识别薇甘菊的最佳波段组合是 347 组合;(2)Worldview-2 影像融合的最优方法是 Gram-Schmidt 变换;(3)光谱与纹理分析研究得出的辐射亮度值和 NDVI值能提取出部分入侵区域,结合第7波段与PC1的反差平均值与3×3卷积核方差可提取完整的薇甘菊入侵范围;(4)信息提取的最佳分割尺度是 30,且制图精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佳 林辉 孙华 东启亮 范应龙 罗喜华
及时、准确掌握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防控其入侵的关键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准确提取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可能。以深圳市WorldvieW-2影像的9个波段为主要信息源,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信息提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用于识别薇甘菊的最佳波段组合是347组合;(2)WorldvieW-2影像融合的最优方法是Gram-Schmidt变换;(3)光谱与纹理分析研究得出的辐射亮度值和Ndvi值能提取出部分入侵区域,结合第7波段与Pc1的反差平均值与3×3卷积核方差可提取完整的薇甘菊入侵范围;(4)信息提取的最佳分割尺度是30,且制图精度达87.6%,用户精度达8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佳 林辉 孙华 东启亮 范应龙 罗喜华
及时、准确掌握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防控其入侵的关键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准确提取薇甘菊分布信息成为可能。以深圳市Worldview-2影像的9个波段为主要信息源,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信息提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用于识别薇甘菊的最佳波段组合是347组合;(2)Worldview-2影像融合的最优方法是Gram-Schmidt变换;(3)光谱与纹理分析研究得出的辐射亮度值和NDVI值能提取出部分入侵区域,结合第7波段与PC1的反差平均值与3×3卷积核方差可提取完整的薇甘菊入侵范围;(4)信息提取的最佳分割尺度是30,且制图精度达87.6%,用户精度达8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梦娇 刘博 王抗抗 张广忠 钱万强 万方浩
【目的】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光合色素对光的捕获和利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进而影响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适合度。明确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光合生理特征与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表达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以及薇甘菊光合能量与叶绿素转化的相互关系,为解析薇甘菊“快速生长”提供生理生态学证据。【方法】以薇甘菊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浸提法测定不同光照强度(0、20%、40%、100%)下各光合色素含量,分析其叶绿素a和b比值(Chl a/b)的变化规律,比较不同光合途径代表植物(C3、C4和CAM)光合特性;利用微量法和蒽酮比色法分别测定上述光照强度下薇甘菊叶片组织中ATP和淀粉含量;构建不同光照强度下薇甘菊cDNA文库并开展转录组测序;利用OrthoFinder、Blastp、HISAT2、StringTie和R包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变化下薇甘菊叶绿素合成和捕光复合体(LHC)基因表达模式,阐述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在100%的光照强度下,薇甘菊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Chl a/b与C4植物玉米相近,并且薇甘菊和玉米叶片中Chl a/b显著高于C3(水稻和番茄)和CAM(芦荟)植物。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薇甘菊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显著,但Chl a/b呈现出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40%和100%光照强度下,薇甘菊叶片中ATP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淀粉含量随光照强度上升显著升高;当光照强度为0时淀粉含量急剧下降,此时ATP含量呈现升高趋势;薇甘菊叶绿素生物合成中HEMA、CHLH、CRD1和CAO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量受光诱导调控,高光照强度下捕光复合体(LHC)基因的表达量较高。【结论】不同光照强度下薇甘菊叶片可能通过调节叶绿素a和b的合成,调控淀粉和ATP的相互转化,奠定了薇甘菊较高光合速率和较强光适应能力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