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8)
2023(4527)
2022(3945)
2021(4021)
2020(3133)
2019(7859)
2018(7831)
2017(14236)
2016(8021)
2015(9012)
2014(8825)
2013(8163)
2012(7460)
2011(6730)
2010(6799)
2009(6001)
2008(5795)
2007(4908)
2006(4637)
2005(4129)
作者
(19502)
(16463)
(16029)
(15594)
(10385)
(7904)
(7628)
(6253)
(6201)
(5917)
(5671)
(5411)
(5274)
(5007)
(4995)
(4985)
(4949)
(4825)
(4593)
(4537)
(4113)
(3923)
(3910)
(3852)
(3757)
(3682)
(3628)
(3576)
(3318)
(3296)
学科
(25710)
经济(25667)
管理(14742)
(13699)
(10657)
地方(10644)
教学(9798)
(9351)
企业(9351)
(8210)
中国(8056)
农业(7487)
方法(6623)
(6438)
业经(6424)
理论(6363)
(6223)
学法(6164)
教学法(6164)
教育(6061)
数学(5953)
数学方法(5761)
体制(5197)
地方经济(4994)
(4440)
金融(4437)
(4345)
学理(4344)
学理论(4344)
(4264)
机构
学院(96348)
大学(94906)
研究(35425)
(33563)
经济(32583)
管理(30535)
中国(25913)
理学(25565)
理学院(25065)
管理学(24439)
管理学院(24208)
科学(21796)
(21608)
(19666)
师范(19521)
(17534)
(17425)
中心(16805)
(16337)
师范大学(15916)
研究所(15799)
(15048)
教育(14612)
北京(14045)
(13407)
(12837)
业大(12588)
财经(12578)
技术(12375)
职业(11826)
基金
项目(62537)
研究(51828)
科学(47833)
基金(40833)
(34980)
国家(34556)
社会(29494)
科学基金(28949)
社会科(27541)
社会科学(27535)
教育(26553)
(26111)
编号(23586)
基金项目(22320)
(21868)
成果(20608)
课题(17859)
自然(17301)
自然科(16796)
自然科学(16792)
自然科学基金(16456)
(15716)
资助(15636)
(14592)
重点(14566)
(13654)
(13568)
规划(13270)
项目编号(13117)
(12650)
期刊
(43884)
经济(43884)
研究(35416)
教育(28715)
中国(27761)
(14598)
(14058)
学报(12343)
科学(12150)
管理(11323)
技术(11076)
大学(10033)
农业(9501)
(9437)
金融(9437)
学学(8501)
职业(8191)
业经(7495)
(6651)
经济研究(6241)
财经(6039)
问题(5899)
资源(5848)
技术教育(5682)
职业技术(5682)
职业技术教育(5682)
图书(5428)
(5353)
(5251)
论坛(5251)
共检索到159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令永  
欠发达地区弱校在优秀教师和生源上遭受发达地区强校和本地重点校的双重挤压,造成教师沉湎于回到从前、寄望未来、侍奉时间的"时间错位"困境,使教师未能立足现实、正视自身教学变革相对成绩的价值,抑制了他们在教学变革中自身优势的发挥和创新潜能的挖掘。发现真实自我、守护教学意义是欠发达地区弱校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出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贺武华  杨小芳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待薄弱学校发展,可以进一步找到薄弱学校发展的困难之所在。作为社会中的薄弱学校,社会分化、社会竞争与人员流动、社会资本的获得、社会文化认同等社会学意义上的问题都是不利于薄弱学校发展的因素。改进薄弱学校发展的共识性策略是推行差异性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兴国  
薄弱学校改进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它是实现教育公正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制度分析理论视角看,竞争机制与行政主导是我国公立薄弱学校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薄弱学校的改进,一方面需要确立非竞争性理念、教育性理念和公共性理念;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薄弱学校的自我改进与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担当意识,把教育-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文一  姚晓迅  江发文  
农村薄弱小学在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尽管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但造成薄弱学校困境的根本性原因——社会损蚀,却需要更为长远的乡村社会改造计划。文章在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小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社会损蚀造成乡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具体机制。研究表明,在现代文明与乡土文明存在张力,乡村社会结构出现坍塌的背景下,扎根于乡村的中小学无法实现人、财循环回流,这对乡村社区乡村学校产生缓慢地、日益沉沦式的侵害。但由乡村社区自发建立起来的基金会可以改善这种状况,通过基金会的运行,部分地实现了乡村人、财的循环回流,这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及社区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邓亮  林天伦  
在我国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制度建设成为我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薄弱学校改造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准入与退出制度、评价制度和监督制度三个层面,审视我国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制度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完善的准入与退出标准,规范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市场秩序;采用科学的评估指标对薄弱学校委托管理进行第三方评估,提升委托管理效果;加强委托管理监督体系建设,全方位落实委托管理责任等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索磊  
薄弱学校改进有赖于法律提供保障,而问责又是薄弱学校改进法律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的根基是市场化和公益信托,强有力的问责机制是其成败的关键。基于信托机制的特许学校政策是美国改进薄弱学校的主要措施,美国允许开办特许学校的州均颁布了《特许学校法》。由于一些州《特许学校法》的问责条款不够完善,导致法律的可操作性较弱,对不合格特许学校的问责未能落到实处,从而引起人们对特许学校这一改革措施成效的极大争议。我国薄弱学校改进中的"委托管理"也面临着法律保障的问题,美国《特许学校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些许借鉴与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亮奎  
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需要辩证分析。其产生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优质化发展中产生出的薄弱、品牌打造中催生出的薄弱、择校过程中分化出的薄弱。"学校撤并""集团化办学"不是薄弱学校改造的应然路径。薄弱学校的生存不能依从市场的规律,而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所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责任的"无限赋予"使一些义务教育学校成为现实中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问题不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而是不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带来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甜甜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8年11月4日报道,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近日向那些在检查中成绩不佳的学校施压,称将会对这些学校进行更多的检查。教育标准局将从2009年9月起采用新的督导系统对英格兰的学校进行检查。教育标准局表示,在提高标准的道路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华  
单从某些局部因素出发去改进薄弱学校的尝试往往是很难成功的。为此,本文选取了H中学作为个案,以学校作为改进单元运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学校改进是外驱力和内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校改进的不同时期内外驱力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影响学校改进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制度的改进、关爱共同体的形成、校长的领导力、教师专业成长、环境建设、教育资源的共享等。薄弱学校改进的过程为学校自身发展、外部合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吉华  
本文根据笔者和其他研究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予以分析,并提出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理念的培育,构建地方性校本课程,加强学校与地方社区的联系等教育变革的思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笑寒  周蕾  洪艳  
从理论上看,资金互助合作对农户减贫的路径主要表现为增进相互信任、发挥监督优势和互助合作共赢,借贷行为则通过获得规模效益、拓宽就业渠道和平滑消费支出三条路径带来减贫。基于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徐州三地46家资金互助合作社、45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减贫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借贷行为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经济薄弱地区,参与资金互助合作具有一定的减贫效应,且对缓解当前贫困的效应更加显著;社员借贷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参与资金互助合作对农户的减贫效应;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就业水平、住房价值、礼金往来支出等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而疾病冲击可能加深家庭贫困,增加重返贫困的概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笑寒  周蕾  洪艳  
从理论上看,资金互助合作对农户减贫的路径主要表现为增进相互信任、发挥监督优势和互助合作共赢,借贷行为则通过获得规模效益、拓宽就业渠道和平滑消费支出三条路径带来减贫。基于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徐州三地46家资金互助合作社、45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减贫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借贷行为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经济薄弱地区,参与资金互助合作具有一定的减贫效应,且对缓解当前贫困的效应更加显著;社员借贷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参与资金互助合作对农户的减贫效应;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就业水平、住房价值、礼金往来支出等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而疾病冲击可能加深家庭贫困,增加重返贫困的概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笑寒  周蕾  
本文从农民幸福感、金融安全感、身份认同感三个角度考察农户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影响机制和主观福利效应,并利用江苏省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徐州三地46家资金互助合作社、45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参与资金互助合作显著增进了经济薄弱地区农民幸福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金融安全感,而对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当慎重看待合作的福利效应;加入控制变量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借贷资金发放时间、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水平和农户家庭收入也对农户主观福利产生了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稳步推进经济薄弱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构筑高效稳定的社会网络,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强化政府扶持和配套制度保障,提升农户整体福利水平,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辰梅  
时间"深嵌"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对时间的主体性占有和使用是自我认同建立的基本条件。然而,伴随社会与教育的变革,教师的自我认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时间困境。在种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时间沦为"失去自我的‘被动性时间’"、"失去连续性的‘无指向时间’"和"失去意义的‘平庸时间’",这样的时间性存在令教师的自我认同深陷危机之中。为此,就需要在时间维度上重建教师的自我认同,需要从制度层面保证教师拥有"自由的时间",从主体层面使教师获得"自主的时间",从存在意义维度使教师享有"存在的时间"。从而,使教师的自我认同能够在时间性上得到基本而深刻的确立,获得完整的自我存在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甜甜  
据英国《卫报》2009年6月23日报道:英国政府即将公布一项旨在提高标准的新计划,鼓励一流院校的校长帮助薄弱学校,为此,这些校长将可获得12万英镑的奖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