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
- 2023(325)
- 2022(280)
- 2021(238)
- 2020(223)
- 2019(492)
- 2018(469)
- 2017(697)
- 2016(569)
- 2015(630)
- 2014(591)
- 2013(628)
- 2012(616)
- 2011(561)
- 2010(562)
- 2009(532)
- 2008(521)
- 2007(477)
- 2006(395)
- 2005(324)
- 学科
- 学(1114)
- 桃(514)
- 虫(488)
- 水产(483)
- 害(461)
- 虫害(409)
- 动物(405)
- 其他(395)
- 动物学(370)
- 病虫(352)
- 病虫害(352)
- 济(348)
- 物(348)
- 经济(348)
- 防(340)
- 生物(337)
- 治(314)
- 防治(314)
- 植(313)
- 植物(311)
- 及其(309)
- 业(304)
- 壤(263)
- 管理(262)
- 土壤(261)
- 树(259)
- 草(245)
- 企(243)
- 企业(243)
- 类(218)
- 机构
- 大学(8637)
- 学院(8636)
- 农(6384)
- 农业(5092)
- 科学(4978)
- 研究(4618)
- 业大(4396)
- 农业大学(3550)
- 所(3346)
- 研究所(3246)
- 实验(3153)
- 室(3148)
- 实验室(3047)
- 重点(2934)
- 省(2914)
- 业(2642)
- 中国(2426)
- 技术(2201)
- 林业(2007)
- 京(1986)
- 工程(1913)
- 科学院(1896)
- 林(1853)
- 中心(1781)
- 生物(1667)
- 部(1661)
- 江(1607)
- 院(1602)
- 科技(1549)
- 家(1490)
共检索到11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韵 刘涛 张涛 谢乐添 黄坚钦 王正加 胡渊渊
【目的】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外观形态和光合特性参数,并结合DCMU[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抑制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质量的影响,探讨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作用对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贡献,为充分挖掘薄壳山核桃假果皮光合增产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授粉后80和120天测定果实的干/鲜质量、表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假果皮叶绿素(Chl)含量、Ru BPC(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从7月15日(相当于75DAP)开始用DCMU对果实光合作用进行抑制处理,每周处理1次,直至9月12日果实收获时,分析DCMU处理对果实果长/果横径、果仁干/鲜质量和含油率的影响作用。【结果】1)从授粉后80~120天,薄壳山核桃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和表面积分别增加了579. 33%、447. 74%和227. 39%(P0. 05); 3)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63. 15%(P0. 05); 4) PAR=1 801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5) DCMU处理薄壳山核桃后,其果实果长和果横径分别减少5. 07%和4. 56%(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沁怡 王标 赵建文 吴建峰 曹亦润 杨先有 夏国华 王正加 黄坚钦 胡渊渊
【目的】研究授不同花粉的山核桃果实发育期间外果皮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探讨花粉授粉对山核桃外果皮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其与果实干物质形成的关系,初步揭示花粉直感使山核桃果实增大的光合生理机制,为探寻进一步提高山核桃产量的技术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2种授粉组合[山核桃×山核桃(hp)和山核桃×薄壳山核桃(pp)],于授粉后不同天数测定2种花粉授粉山核桃果实的光合面积、干质量、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1)薄壳山核桃花粉(pp)授粉的山核桃果实显著大于山核桃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标 刘壮壮 彭方仁 曹凡 陈涛 邓秋菊 陈文静
为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下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品种水分状态和光合特性变化规律,以‘波尼’‘Pawnee’‘马罕’‘Mahan’‘斯图尔特’‘Stuart’‘莫汉克’‘Mohawk’‘金华’‘Jinhua’‘绍兴’‘Shaoxing’‘钟山25号’‘Zhongshan 25’为材料,测定光合参数、叶绿素质量分数、水分利用效率(EWU)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株高、地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一定程度上提高根冠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所有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永荣 李晓储 吴文龙 翟敏 郭忠仁
对南京地区20世纪50—60年代引种的66个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果实性状测定表明:单株间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型指数、果壳厚度、果横径、果宽度、果纵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具有明显选择改良潜力;果型指数与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壳厚性状间无相互制约关系,可按果型指数分类、选择。经果型指数性状分类进行综合坐标法评选,从11个大果型指数类群中选出4个优良单株,其果型指数、单果质量分别比对照群体均值增加11.90%17.26%、2.81%21.84%,果壳厚度除Ⅱ东27外,多数小1.96%13.73%,单果出仁量增加8.01%24.33%,单果含油量增加6.14%31.14%;比江苏省地方优良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高焕章 常君 王开良 刘曲
对薄壳山核桃32个无性系的雌、雄花开花物候期和花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011——2014年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期有所差异,但开花物候类型一致。2013年,供试的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整个花期持续时间为4月24日——5月21日。雄花花期持续时间为11 18 d,雌花花期持续时间为9 17 d;雌花最佳授粉期与雄花散粉盛期持续天数均为3 8 d。依据雌花与雄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可以确定其中的16个无性系为雌先型,10个无性系为雄先型,6个无性系为同时型;并根据观测结果确定了其中86个可行的授粉组合。最佳的授粉配置方案为:将1号、5号、27号、29号、35号无性系作为马汉、28号、65号无...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开花物候 授粉组合 花量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仁 张韵 张启香 王正加 夏国华 黄坚钦 胡渊渊
【目的】探讨采用薄壳山核桃花粉授粉增强山核桃果皮光合能力的分子机理,为花粉直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山核桃花粉(记为hp)和薄壳山核桃花粉(记为pp)授粉的山核桃果皮为研究材料,在山核桃果实快速膨大期(授粉后65天,65DAP),对不同花粉授粉后山核桃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叶绿素合成、光反应、碳同化等通路的基因富集分析,结合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筛选出增强山核桃果皮光合能力的相关基因。【结果】65DAP时,pp授粉的山核桃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分别是hp授粉的1.31倍(P=0.047)、1.12倍(P=0.000 43)、1.65倍(P=0.036)和1.23倍(P=0.001 3)。转录组测序共产生32 908条scaffolds,并从1 894个差异基因(P1.5倍)中筛选出66个与山核桃果皮光合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叶绿素合成通路及光合固碳途径中,其中叶绿素合成途径中镁螯合酶编码基因(CHLH)、镁-原卟啉单甲酯环化酶编码基因(CRD)和叶绿素b还原酶编码基因(NYC)表达量明显上调,脱酶叶绿酸编码基因(PAO)表达量则显著下降;光合碳同化途径中有16个基因以及Rubisco活化酶编码基因(RCA)和碳酸酐酶编码基因(CA)表达量均明显上调;与光保护相关的42个基因表达量也明显上调。【结论】在山核桃果实快速膨大期,薄壳山核桃花粉授粉的山核桃果皮中的镁螯合酶编码基因(CHLH)、镁-原卟啉单甲酯环化酶编码基因(CRD)、叶绿素b还原酶编码基因(NYC)、捕光蛋白编码基因(LHCⅡ)、光修复相关蛋白编码基因(PSAN、PSAB27、STN7)和38个热激蛋白编码基因(HSP)、Rubisco活化酶编码基因(RCA)以及碳酸酐酶编码基因(CA)均显著上调,表明薄壳山核桃授粉的山核桃果皮光合能力的增强与其叶绿素合成、光能捕获和碳固定等光合作用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海军 生静雅 刘广勤 陈亚辉 曹福亮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进程,为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2012-2013连续2年,对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威斯顿’、‘肖肖尼’、‘马汉’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进行测量,构建果实纵横径生长的Logistic模型,并对果实进行解剖,观察记录不同品种发育进程。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呈典型的"S"型曲线,Logistic拟合系数均超过0.9614,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因此,Logistic模型可准确地预测薄壳山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拟合方程确定了各品种果实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的时间节点;结合解剖结果,明确了各品种果实发育进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权 傅松玲 姚小华 滕建华 邵慰忠 任华东 王开良 常君
采用蒸馏水浸提法收集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化感物质,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其不同浓度(0.005、0.01、0.1 g·m L-1)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和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苗高基本上表现为"低(0.005 g·m L-1)促高(0.1 g·m L-1)抑"的双重浓度效应,个别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虽然表现不同于"低促高抑"的整体趋势,但随着浓度的增加也表现为促进作用降低或抑制作用增强的现象;对3种受体植物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则因受体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薄壳山核桃叶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水浸液 受体植物 化感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惠川 何丙辉 刘玉民 陈林 李薇 吴耀鹏 毕贇斐
【目的】通过对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光合参数等叶片相关指标的研究,探索其在重庆地区的光合能力及生理适应性差异,明晰薄壳山核桃叶片光合参数与其他叶片特征参数的相关关系,为薄壳山核桃的栽培及选育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5年生幼树的叶片比叶质量(SLW),叶绿素(Chl)含量及氮、磷、钾含量,并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响应、CO_2响应曲线。【结果】1)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在品种间有所不同;光合能力以‘YLC35’最强,‘YLC13’次之,‘YLJ042’‘YLJ5’最弱;CO_2利用效率以‘YLC35’‘YLC13’最高,‘YLC29’‘Mahan’最低。2)各品种的单位质量叶氮(N_(mass))、单位质量叶钾(K_(mass))、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光合磷素利用效率(PPUE)、SLW、Chl含量、光合氮分配比例存在差异。‘YLC35’的Chl含量、N_(mass)均最高,且其具有最大PNUE及光合氮分配比例。3)薄壳山核桃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与Chl含量、分配到羧化系统的氮(P_C)呈显著正相关;PNUE与P_C呈显著正相关,与SLW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相较于其他品种,‘YLC35’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更强,其具有最大的光合潜能、高效的资源捕捉及利用能力。叶片部分特征参数是影响薄壳山核桃光合能力的重要因素,更高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氮分配比例提高了薄壳山核桃的光合效率。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光合作用 光响应 叶片性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先裕 黄坚钦 徐奎源 夏国华 袁紫倩 凌骅 王正加
为解决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花期花粉的采集和有效保存等问题,系统观测雄蕊开花习性,采用荧光染色反应(FCR)法研究了不同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差异,以及不同储藏条件(室温密封、室温密封干燥;4℃密封、4℃密封干燥;-70℃密封、-70℃密封干燥)和储藏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月26日薄壳山核桃雄蕊花萼开裂,5月6日花药由绿变黄,5月7-9日雄蕊进入散粉期,5月8日散粉量最大,占花粉总量的75%,至5月10日花粉基本散尽,花药变黑、小花开始脱落;②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大小依次为即将散粉期(花药由绿变黄)>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花粉耐储藏性亦是即将散粉期最优,即将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钦彦 蔺琛 韩海荣 陈遐林 曹文强 王治中 王占勤 张葆祥
用Li 6 4 0 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自然生长的核桃楸壮龄林木的光合作用进行测定 .结果如下 :①核桃楸的光合速率在 1d内有两个峰值 ,两个光合峰高度接近 ,上午的光合速率峰持续时间较下午的长 .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间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 ,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叶片胞内CO2 浓度受气孔导度和大气CO2 浓度的双重影响 ,呈现出早晚大幅升高 ,正午有 1h的峰值的日变化进程 .②在控制条件下 ,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低光合有效辐射 (0~ 5 0μmol (m2 ·s)下 ,表现出随CO2 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高出此光合有效辐射值后 ,光合速率随CO2 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油脂积累 矿质元素 相关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良进 吴美卿 苏秀 陈安良 张立钦
利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进行了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1000g·mL-1的干样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灰霉病菌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5.40%和36.72%;对小麦白粉病菌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00%和66.67%;室内盆栽黄瓜苗白粉病预防效果达到62.96%,治疗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良进 林君阳 李桥 张立钦 陈安良
用不同溶剂对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以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菌核病菌等5种病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强,氯仿相和石油醚相次之,乙酸乙酯相最弱。对氯仿相进行初步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乔松酮,黄卡瓦胡椒素,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烷酮,乔松素,β-谷甾醇,均为首次从山核桃中分离得到,它们对玉米大斑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山核桃 萃取分离 活性成分 抑菌活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秀 马良进 陈安良 张立钦
采用甲醇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进行提取,并用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cucumerin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vasinfectum等15种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0 g.L-1时,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病菌等4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除玉米小斑病菌Bipol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