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9)
- 2023(6693)
- 2022(5835)
- 2021(5419)
- 2020(4739)
- 2019(11115)
- 2018(11064)
- 2017(20973)
- 2016(11928)
- 2015(13936)
- 2014(14233)
- 2013(14282)
- 2012(13800)
- 2011(12402)
- 2010(12738)
- 2009(12180)
- 2008(12452)
- 2007(11678)
- 2006(10007)
- 2005(9101)
- 学科
- 济(53612)
- 经济(53553)
- 管理(31913)
- 业(31081)
- 方法(27198)
- 企(24567)
- 企业(24567)
- 数学(24206)
- 数学方法(23915)
- 农(16279)
- 中国(13131)
- 财(12778)
- 学(12350)
- 业经(10745)
- 贸(10726)
- 贸易(10722)
- 农业(10689)
- 易(10421)
- 地方(9951)
- 制(9445)
- 和(8050)
- 理论(7988)
- 务(7799)
- 银(7790)
- 财务(7775)
- 银行(7755)
- 财务管理(7745)
- 融(7463)
- 金融(7461)
- 行(7341)
- 机构
- 大学(184581)
- 学院(182480)
- 济(72545)
- 经济(70899)
- 管理(66044)
- 研究(62435)
- 理学(56605)
- 理学院(55933)
- 管理学(54690)
- 管理学院(54367)
- 中国(47450)
- 科学(41151)
- 京(39466)
- 农(37022)
- 所(33661)
- 财(33248)
- 研究所(30666)
- 业大(30590)
- 农业(29607)
- 中心(29358)
- 江(28592)
- 财经(26515)
- 北京(24850)
- 范(24358)
- 师范(24053)
- 经(23919)
- 经济学(22780)
- 州(22359)
- 院(21761)
- 经济学院(20717)
- 基金
- 项目(116983)
- 科学(89886)
- 基金(83498)
- 研究(82029)
- 家(73608)
- 国家(72999)
- 科学基金(60802)
- 社会(49784)
- 社会科(47004)
- 社会科学(46984)
- 省(46112)
- 基金项目(44101)
- 自然(40431)
- 自然科(39495)
- 自然科学(39480)
- 划(39154)
- 自然科学基金(38764)
- 教育(38519)
- 资助(35426)
- 编号(34054)
- 成果(28619)
- 重点(26747)
- 部(25875)
- 发(24721)
- 创(23452)
- 课题(23395)
- 科研(23100)
- 计划(22600)
- 大学(22150)
- 创新(22018)
共检索到270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洁 刘成颖
由于薄壁工件刚度较低,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较强的强迫振动,因此导致工件加工质量降低,并进一步限制了工艺参数的选择。为求解薄壁工件的强迫振动响应并对其加以抑制,该文针对圆角立铣刀,基于力学方法建立了铣削力模型,通过实验标定切削力系数;基于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薄壁工件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刀具-工件振动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模态参数;基于直接时域求解方法得出了薄壁结构受切削力激励产生的强迫振动响应(forced vibration response,FVR),并以稳态响应最大振幅为判断依据描述工件的振动强度。最后通过仿真得出了刀尖半径对强迫振动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结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弘跃 崔红梅 安珍
【目的】针对改进沙柳削片机切削过程中冲击力大、振动剧烈等问题,对其振动情况进行测试,为后续研究不同工作部件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对削片质量的影响及高效合理使用沙柳削片机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空载和负载条件下,对沙柳削片机主要工作部件,即切削机构和进给机构组建多点振动测试系统。【结果】随着刀辊转速增加,削片机主要工作部件振动加速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整个频带上振动加速度自功率谱稳定;随着喂入辊转速增加,切削机构上下方向的振动加速度急剧增加,切削机构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以及进给机构上下左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喂入辊转速达到80 r·min-1时,削片机主要工作部件均振动剧烈;喂入量对进给机构上下左右方向的振动及切削机构上下方向的振动影响较大,随着喂入量增加,削片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整体最大振动加速度也增大,在157 Hz处,进给机构上下方向振动的自功率谱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沙柳含水率增加,削片机切削进给机构的最大振动加速度减小,且在整个低频段削片机主要工作部件的自功率谱总体呈减小趋势;随着沙柳根部直径增大,切削进给机构各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均增大。【结论】空载条件下,进给机构和切削机构在各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均较小;负载条件下,受刀辊转速、喂入辊转速、喂入量、沙柳含水率、沙柳根部直径的影响,进给机构和切削机构在各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均大幅度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美玲 刘嵘 王戈 方长华 马欣欣 张淑琴 费本华
【目的】从微观层面探索竹材的弯曲性能,观察细胞在弯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为竹材弯曲机制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竹篾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加载-卸载方式,在电镜下观察弯曲过程中竹篾拉伸层薄壁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分析循环加载过程中细胞长轴和短轴的变化、拉伸层薄壁组织的应变变化、拉伸层薄壁细胞长轴和短轴的应变变化以及拉伸层薄壁细胞回弹率的变化,比较不同加载状态下薄壁细胞的变形。【结果】竹篾弯曲过程中,随着载荷增加,在试样未被破坏前,受拉层薄壁细胞在水平方向上被拉伸,在短轴方向上有轻微压缩。同一循环周期下,卸载后薄壁细胞的长轴和短轴均发生回弹。当试样弯曲变形时,相邻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产生褶皱变形。在试样破坏前,薄壁细胞长轴和短轴发生的最大应变分别为1. 03%和0. 71%,薄壁组织长轴发生的最大应变为0. 72%,薄壁细胞长轴和短轴的回弹率分别为30. 96%和5. 93%。【结论】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细胞进行分析,可直接观察细胞变形。在弯曲过程中,竹篾拉伸层薄壁细胞长轴变长,短轴变短。加载到相同位置时,竹篾受拉层薄壁细胞在长轴方向上的应变大于短轴,长轴的回弹率比短轴高,薄壁细胞长轴方向的弹性较好。
关键词:
竹篾 弯曲 薄壁细胞 变形 回弹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平祥 周波 郭晓磊 江应
通过CCD摄像技术,采集中密度纤维板(MDF)铣削过程中切屑流的高清晰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的最大类间方差法,确定所采集图像的阈值;利用该阈值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切屑流的二值图像;基于八连通准则,对该二值图像中切屑流的边界进行搜索检测,求得切屑流边界线像素的位置坐标,确定切屑流边界线的位置;采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边界线,确定切屑流的扩散角λ。结果表明:当铣削速度达到60m.s-1后,其扩散角λ存在明显增大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军 于家川 王仁兵 邵蓉蓉 董敏 张爱民
为解决目前深松作业过程中牵引阻力较大的问题,应用液压振动技术,设计一种液压强迫式振动深松单体。该深松单体主要由机械部分和液压振动系统2部分组成。采用理论设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深松单体的关键部件进行选型与参数分析,运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模块对深松单体机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其固有频率和振型。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深松单体机架在工作时不会与外部激励频率发生共振现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单体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与常规深松作业相比,深松单体牵引阻力平均降幅为31.18%。
关键词:
液压强迫式 振动深松 深松单体 牵引阻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鑫 杨峥 王晨旭 孙雨欣 张斌 麻鹏达
[目的]DnaJ蛋白在植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丹参DnaJ基因的进化关系和生物学功能,将进一步了解丹参抗逆性和次生代谢途径调控。[方法]对丹参DnaJ基因进行预测以及综合分析,包括外显子-内含子结构、保守结构域、顺式调节元件、系统发育关系和共表达谱。[结果]鉴定出67个丹参DnaJ基因,按顺序命名为SmDnaJ1—SmDnaJ67,大部分DnaJ基因只含有一个J结构域,根据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67个丹参DnaJ基因被分为10个亚组,部分亚组的DnaJ基因不具备内含子结构。对SmDnaJ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光、高温、干旱以及多种激素响应等大量顺式调控元件,通过次生代谢途径部分基因的共表达分析,SmDnaJ与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和转录调节因子具有相关关系。[结论]丹参DnaJ基因高度保守,参与胁迫响应以及次生代谢调控。
关键词:
丹参 DnaJ蛋白 抗逆性 次生代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少辉 习勇 田仲初
选取秋季晴天、春季阴天及夏季晴天三种典型的天气对大乌江特大桥桥墩内部温度进行测试,并对现场实测的大量温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整理出桥墩最不利的升温温度梯度模式,拟合出桥墩沿横向的分段直线式温度梯度模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桥墩截面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实测温度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数值分析的可靠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奕博 杨万明 岳爱琴 王利祥 杜维俊 王敏
为探究大豆LIM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应答盐胁迫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大豆全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21个LIM基因,命名为GmLIM01~GmLIM21,分析大豆LIM基因家族的染色体位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以及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这些GmLIM基因在大豆20条染色体中的14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片段重复是大豆LIM家族扩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大豆21个LIM基因可分为5个亚家族,与其他9个物种的LIM基因一起构建进化树,也可分为5个亚家族。大豆的21个GmLIM基因共包含10个基序,大部分LIM蛋白含有motif 1、motif 2和motif 4这3个保守基序。此外,顺式调控元件的分析表明,在GmLIM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与光响应、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相关的调控元件非常丰富。定量PCR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处理后大豆叶和根中GmLIM07、GmLIM17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3和6 h达到峰值,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表达量下降。综上GmLIM基因在大豆的盐胁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彤 蔡晨同 王永飞 卞鹏锡 张毅博
针对球头铣刀铣削薄板件的颤振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包含前一次切削时留下圆弧形刀痕对刀工接触区域影响的三维多自由度铣削动力学模型;进而通过平均切削力法辨识得到切削力系数,通过锤击实验得到刀具和工件各处的模态参数,利用全离散法得到工件各点处的稳定性叶瓣图(stability lobe diagram,SLD);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工件各点处动力学特性的不同会导致各点处铣削稳定性预测结果不同,且在SLD中存在多个封闭的不稳定“孤岛”区域;不稳定“孤岛”区域与工件的模态刚度、模态频率、模态阻尼比有关。
关键词:
球头铣刀 薄板件 稳定性叶瓣图 颤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大鹏
介绍了小波分析理论及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并将它应用于提取振动攻丝动态切削力.通过对所获得的振动攻丝切削力(扭矩)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将动态切削力从中分离出来,并对分离前后的信号频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小波变换后的动态力频谱结构比未经分离的信号更为清晰,其特征谱线尤为突出.这将为深入研究振动攻丝动态切削力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提供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振动攻丝 振动切削 动态切削力 小波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加志 焦群英 常崇义 刘金朝 王成国
运用响应面法 ,以碰撞吸收能量最大为目标 ,薄壁结构几何尺寸为设计变量 ,碰撞作用力为约束 ,对薄壁结构进行结构优化。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LS DYNA计算大变形的高度非线性碰撞问题。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法安排每个试验点 ,最小二乘法拟合响应面 ,利用DOT程序得到该响应面的最优值。不断重复整个过程 ,直到获得薄壁结构的优化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应用于碰撞吸能的结构优化问题上是可行的 ,具有提高计算效率 ,节省计算机时间等优点。
关键词:
结构优化 碰撞 响应面法 有限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锐标 杨学工
给出了一类非线性泛函微分方程的新的强迫振动条件,推广了文献中的一些结果,同时还给出了一类非线性强迫中立型方程的振动条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肖东 周志威 王杰 谭琪 冯茂园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设计了一种薄壁水沟,对UHPC薄壁水沟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分析,并对UHPC装配式薄壁水沟和传统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水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UHPC薄壁水沟结构尺寸小,重量轻,但结构十分稳定,在2倍载荷放大系数下,变形受力均满足设计规范,在9.2kN/m2的现场均布荷载作用下,水沟侧壁仅下沉0.5mm,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UHPC薄壁水沟相比传统普通钢筋混凝土水沟每延米的工程造价降低了24.6%,碳排放降低了62.9%,使用寿命提升3倍以上,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春华 洪宏 喻云水 周蔚虹
从竹材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和维管束,利用SEM、TG、XRD分析手段对分离出来两组织的化学组分含量、形貌特征、吸湿性、热稳定性及结晶性做了相应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壁组织主要成分为半纤维素,维管束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SEM图片显示薄壁组织为方形胞腔状,质地疏松易碎,维管束呈纤维束状,相互紧密排列;吸湿性测定结果表明,由于薄壁组织疏水性内含物含量高,而维管束亲水性羟基相对比例较高,使得吸湿能力维管束比薄壁组织要显著;TG分析表明维管束热稳定性较好,热解所需活化能较高;XRD表征结果显示薄壁组织的相对结晶度要比维管束低7.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洪宏 喻云水 周蔚虹 李本贵
通过物理分离的方法从新鲜毛竹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利用索氏抽提的方法提取薄壁组织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抽提物成分进行分析。经分析鉴定,毛竹薄壁组织苯/醇抽提物经色谱分离可以得到40个峰,可以检测出其中的34种抽提物成分,占色谱峰总流出峰面积的91.75%;其主要化学组分为酯类6种、酮类7种和醇类5种,分别占物质总量的39.94%、25.72%和8.74%;主要化学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26%)、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4.91%)、4-羟基-4-甲基-2-戊酮(8.76%)、(3E,5Z)-6,10-二甲基-3,5,9-十一碳三烯-2-酮(8.11%)、苯...
关键词:
毛竹 薄壁组织 抽提物 GC-MS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