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3)
2023(6117)
2022(5191)
2021(4851)
2020(4162)
2019(9319)
2018(9427)
2017(16563)
2016(10054)
2015(11783)
2014(11740)
2013(10714)
2012(9793)
2011(9048)
2010(9288)
2009(8562)
2008(8538)
2007(7789)
2006(6895)
2005(6366)
作者
(27093)
(22980)
(22898)
(21859)
(14474)
(10854)
(10396)
(8795)
(8733)
(8483)
(7892)
(7679)
(7592)
(7379)
(7338)
(7103)
(6894)
(6822)
(6744)
(6589)
(6069)
(5764)
(5511)
(5407)
(5271)
(5164)
(5150)
(5129)
(4717)
(4603)
学科
管理(30658)
(28127)
经济(28059)
(26637)
(22014)
企业(22014)
(11755)
(11482)
中国(10682)
方法(10184)
(9742)
教育(9233)
理论(8440)
数学(8428)
(8299)
数学方法(8277)
业经(7673)
(7626)
教学(7201)
体制(7014)
(6586)
财务(6566)
财务管理(6548)
农业(6394)
企业财务(6228)
(6086)
银行(6058)
(5776)
(5680)
技术(5602)
机构
大学(138378)
学院(133731)
(49271)
经济(48026)
研究(46767)
管理(46087)
理学(39202)
理学院(38678)
管理学(37824)
管理学院(37573)
中国(32936)
(29640)
科学(27836)
(26697)
(23490)
(22833)
(22155)
研究所(21001)
中心(20428)
业大(20255)
财经(20147)
(20051)
师范(19863)
北京(18947)
(18176)
农业(17560)
(17321)
(16906)
技术(15982)
教育(15945)
基金
项目(88074)
科学(68691)
研究(67312)
基金(61214)
(53037)
国家(52565)
科学基金(44554)
社会(41093)
社会科(38702)
社会科学(38693)
(36010)
教育(34718)
基金项目(32180)
(30348)
编号(28226)
自然(28030)
自然科(27333)
自然科学(27323)
自然科学基金(26820)
成果(25214)
资助(24689)
(21905)
课题(21631)
重点(20746)
(19960)
大学(19147)
(19050)
(17985)
(17885)
(17793)
期刊
(57450)
经济(57450)
研究(45310)
中国(37201)
教育(31621)
学报(23719)
(22556)
(22061)
大学(19791)
科学(19746)
管理(18650)
学学(17149)
农业(14659)
技术(12262)
(11498)
金融(11498)
财经(10886)
(9387)
业经(8792)
职业(8545)
经济研究(8423)
(7891)
问题(7293)
(7289)
科技(6848)
图书(6517)
高等(6346)
业大(6288)
(6172)
论坛(6172)
共检索到214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隽  
本文从制度史研究视角切入,凸显制度史与思想史、教育史的互动关系。选择1927-1928年间试行的大学区制改革入手,以具有多元留学人背景的主导者蔡元培作为个案,同时引入一元留学背景的李石曾作为比较维度,既揭示二者作为其时教育场域领袖人物不得不然的博弈因素,又体现彼此间志同道合的"同志"情结。最后揭示出这一改革的复杂多元性文化因素,即由于作为中介主体者的参与(蔡元培)而导致的中国语境里法国大学区制移植的德国印记与制度史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蔡元培于1927-1929年致力于将以大学区制为基本特色的法国教育管理模式移植到我国,目的在于改革我国教育行政机构官僚化习气之弊,争取教育独立。此举以失败告终,证明仅仅依靠制度层面的变革以实现教育独立,在中国近代社会是行不通的;学习借鉴别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必须根据本国实际,使之本土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萍  
民国初年,蔡元培手订《大学令》,为中国现代大学奠定了制度基础;五年后,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方使其大学理念成为制度现实。作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立者,他一方面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适时宣传和阐释其大学理念。蔡元培大学理念的制度化过程,彰显出理念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磊砢  
教授治校是源自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管理实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将其付诸实施的大学。北大“教授治校”制度虽然面临合法性的困境,但是民主的治校理念、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以及蔡元培校长的个性特质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该制度,北大教授获得了大学事务的决策权力。但是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由于其管理理念的不同,“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走向消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洪捷  
蔡元培的办学思想与德国的大学观陈洪捷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是在西学东渐这一大规模文化迁移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西方及日本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创建者们往往是这种外来观念的中介人。蔡元培无疑是这批创建者中的佼佼者,他在1917—1922年作为校长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张平  
蔡元培与女子教育邓张平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彪炳千秋,永载史册。关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研究已有若干专著出版,但是,他对女子教育的论述及一生中从事女子教育的实践,还较少有人专门研究。笔者研究后认为,蔡元培不仅是我国近现代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2009年11月25日,中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1868—1940)生平事迹展在他的母校莱比锡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在开幕式上说,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留学期间,研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月春  薄海美  董亚楠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主要实践活动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理论奉献根植于大学学术理念。蔡元培的学术理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今日大学学术规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重点评析了蔡元培关于大学学术方面的思想,以寻求当代大学的学术发展之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本文对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两位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大学校长——蔡元培、梅贻琦的大学理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他们的思想迄今对我们仍不乏启迪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中国近代大学的学术诉求,缺乏相应的外缘条件与学者内在的人格因素。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在实践中面临多重矛盾。这些矛盾在急剧动荡的近代中国变得异常尖锐,表现为诸多悖论。蔡元培的"不合作主义"正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显示了中国近代大学学术诉求所遭遇的困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菊花  
蔡元培图书馆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加强图书馆教育功能,提倡国民广泛利用图书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实现富国强民。蔡元培的图书馆思想在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剑虹  
蔡元培的学科建设理论包含着学科建设目标、文理科为中心、学术分校、文理不分科、研究所为学科建设重镇、以教授为主导的学科组织管理模式等主体内容。它具有系统性、前瞻性、求是性等特点,对近代以来的我国大学学术与学科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光钦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实践美具有多重向度:在大学改制中具有崇高之美,在营造学术氛围中持有和谐自然之美,在办学过程中富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之美。蔡元培办学实践所蕴涵的美学价值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梁柱  
作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蔡元培从国情出发,讲“有用之学”,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既能急人民之生计,又能满足发展实业所需的有技能的劳动者;既能减轻人口压力,缓解辍学、失业等社会问题,又能把丰富的地产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财富,达到富强国家的目的。他主张要面向实际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这不仅体现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布局上,而且还贯穿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蔡元培的职业教育主张以及重要思想,反映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