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1)
- 2023(8777)
- 2022(7998)
- 2021(7612)
- 2020(6355)
- 2019(14783)
- 2018(14926)
- 2017(28922)
- 2016(15914)
- 2015(17953)
- 2014(17995)
- 2013(17794)
- 2012(16146)
- 2011(14388)
- 2010(14190)
- 2009(12778)
- 2008(12282)
- 2007(10392)
- 2006(8812)
- 2005(7419)
- 学科
- 济(59876)
- 经济(59812)
- 管理(45084)
- 业(41858)
- 企(35626)
- 企业(35626)
- 方法(30487)
- 数学(26415)
- 数学方法(26087)
- 农(15036)
- 财(14375)
- 学(14283)
- 中国(14189)
- 业经(13275)
- 地方(12175)
- 理论(10819)
- 和(10359)
- 贸(10145)
- 贸易(10141)
- 农业(10102)
- 易(9830)
- 技术(9802)
- 环境(9689)
- 务(9672)
- 财务(9615)
- 财务管理(9601)
- 制(9102)
- 企业财务(9014)
- 教育(8715)
- 划(8560)
- 机构
- 大学(222295)
- 学院(220493)
- 管理(90788)
- 济(80334)
- 理学(79754)
- 理学院(78878)
- 经济(78424)
- 管理学(77397)
- 管理学院(77026)
- 研究(70335)
- 中国(49778)
- 京(47409)
- 科学(47334)
- 农(36441)
- 业大(36080)
- 所(35333)
- 财(35223)
- 研究所(32670)
- 中心(31467)
- 江(30086)
- 北京(29704)
- 财经(29202)
- 范(29101)
- 农业(28829)
- 师范(28822)
- 经(26551)
- 院(25680)
- 州(25102)
- 技术(24083)
- 师范大学(23363)
- 基金
- 项目(158998)
- 科学(123548)
- 研究(114649)
- 基金(114352)
- 家(99729)
- 国家(98909)
- 科学基金(84838)
- 社会(69352)
- 社会科(65608)
- 社会科学(65590)
- 省(62819)
- 基金项目(61971)
- 自然(57302)
- 自然科(55934)
- 自然科学(55920)
- 自然科学基金(54884)
- 划(52711)
- 教育(52253)
- 编号(47347)
- 资助(47209)
- 成果(37817)
- 重点(34898)
- 部(34192)
- 创(33046)
- 发(32993)
- 课题(31913)
- 科研(30726)
- 创新(30725)
- 项目编号(29560)
- 大学(29517)
共检索到303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谋成 刘志伟
对蔗糖脂肪酸酯的水化法合成工艺作了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出蔗糖脂肪酸酯水化法合成工艺参数为:蔗糖∶脂肪酸甲脂=1∶0.45(摩尔数比),皂用量:15%,催化剂用量5%,反应温度155℃,反应时间2h。促进剂SE用量10%~13%。用此工艺参数可获得产率大于80%,单酯含量50%以上的高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HLB)为13-14的蔗糖脂肪酸酯产品。
关键词:
蔗糖脂肪酸酯 正交设计 水化法 工艺参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盔 黄才斌 黄高山 刘仲华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蔗糖酯产率为45%.并对精制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关键词:
蔗糖酯 油茶籽油 表面活性剂 酯交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子娟 李淑君 袁海舰 刘丽梅 刘志明 宋湛谦
该文以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低毒的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酯交换法在减压条件下高效合成了一类新型绿色杀虫剂——辛酸蔗糖酯,并针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合成辛酸蔗糖酯最佳条件为:蔗糖与辛酸乙酯的投料摩尔比2∶1,反应温度95~10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占辛酸乙酯质量分数)16%,反应绝对压力11 kPa,产率为79.11%.所得产物经柱色谱分离、质谱表征,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为辛酸蔗糖单酯、二酯和三酯.合成的辛酸蔗糖酯、分离得到的单酯、二酯和三酯分别对舞毒蛾1龄幼虫进行杀虫实验,单酯的杀虫活性为最高;对农业害虫大豆蚜虫的室内防治实验,在施药5 d...
关键词:
辛酸蔗糖酯 杀虫活性 酯交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关键词:
食用豆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发 王浩宇 王浩 袁林
[目的]研究固始鸡和AA肉鸡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及肌肉脂肪酸的差异,为调控不同生长速度肉鸡脂肪代谢和日粮配制提供依据。[方法]取不同周龄固始鸡和AA肉鸡肝脏组织,用Trizol试剂提取肝脏总RNA,反转录后用RT-qPCR测定FAS mRNA表达水平;按照鸡FAS ELISA试剂盒说明处理肝脏样本,通过酶标仪测定吸光值,计算FAS活性;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中肌内脂肪(IMF)含量;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168—2016》第三法测定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组成。[结果]AA肉鸡肝脏中FAS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固始鸡,品种与周龄互作对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0、3和5周龄时,AA肉鸡肝脏中FAS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固始鸡,而4和6周龄时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品种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4周龄时AA肉鸡胸肌和腿肌中IMF含量显著高于固始鸡,6周龄时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AA肉鸡胸肌和腿肌中IMF含量显著高于固始鸡,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4周龄,6周龄时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与4周龄相比,6周龄AA肉鸡胸肌和腿肌中IMF含量显著降低,固始鸡胸肌中含量显著降低,而腿肌中含量没有显著变化。AA肉鸡、固始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总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脂肪酸组成品种间呈现显著差异,固始鸡胸肌和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AA肉鸡,特别是影响肉质风味的花生四烯酸含量;随着周龄增加,AA肉鸡胸肌和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固始鸡则显著降低,AA肉鸡花生四烯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固始鸡则显著增加。[结论]品种间FAS mRNA表达水平及FAS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肉鸡前期IMF含量显著不同的原因之一;脂肪酸含量可能是影响固始鸡鸡肉风味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振春 孙慧娟 耿存花 韩宇
【目的】优化脂肪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水溶剂体系中以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研究了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与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反应温度作为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以酯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5℃、酶添加量6.6%、反应时间41.2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84.37%。【结论】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的研究为甾醇酯安全、高效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圣英 陈炜 由学策 刘焕亮
本文采用了FFAP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对光棘球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及海刺猬的性腺中总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海胆含有四十种以上的脂肪酸,分布十分相似。主要的HUFA为18∶4n-3(3.2%~7.4%)、20∶4n-6(6.4%~16.7%)及20∶5n-3(6.6%~12.1%),并含有非常罕见的n-5及n-7烯酸。n-5烯酸如18∶1n-5、20∶1n-5、20∶2n-5,11及20∶2n-5,13,总含量为7.6%~10.2%。n-7烯酸为22∶2n-7,13及22∶2n-7,15,含量甚少(0.7%~1.2%)。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书成 章超桦 洪鹏志
鱼油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以甘油酯形式存在的。本文对鱼油保健品中n-3PUFA存在形式的选择,利用生物酶技术富集n-3PUFA的方法如脂肪酶选择性水解、脂肪酶选择性酯交换和脂肪酶选择性酯化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n-3PUFA甘油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发n-3PUFA甘油酯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油 脂肪酶 n-3 PUFA 甘油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伟红 冷凯良 王志杰 宁劲松 王瑜 刘艳萍 翟毓秀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浒苔的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浒苔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为8.78%,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的35.08%;从浒苔中鉴定出19种脂肪酸,由C12~C24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78%,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特别是16碳和18碳脂肪酸比较丰富,ω-3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9.68%,绿藻的特征脂肪酸——亚麻酸(C18∶3n3)相对含量达18.70%。
关键词:
浒苔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阳霞 雷凤芸 邱爽 赵善梅
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0.05、0.10、0.50、1.00、4.00 mmol/L)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对‘早佳84–24’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mmol/L DOP和0.05mmol/L DIBP对西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在DOP和DIBP处理后5 d和10 d,西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增大,到处理后15 d,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急剧升高;DOP、DIBP处理西瓜幼苗中脯氨酸含量分别在15 d和10 d后比对照显著增大,说明DOP和DIBP对西瓜的化感作用与作用时间及浓度有关,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对植株的化感抑制作用越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继蓉 金娜 苏荣镇 杨建华 温燕龙 李凌飞
【目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油脂合成能力且已通过安全性评估的丝状真菌,可同时合成ω-3和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本研究旨在探讨发酵温度对高山被孢霉合成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方法】将高山被孢霉分别置于6个发酵温度下(10、15、20、25、30、35℃)进行发酵培养,发酵结束后测定其生物量,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菌体所含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分析发酵温度对高山被孢霉合成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结果】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高山被孢霉菌体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5℃时菌体生物量达到最高(16.07 g/L),30℃及以上菌体几乎不生长。不同温度条件下检测到的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不同,在所有温度条件下高山被孢霉菌体中共检测到2种ω-3 PUFAs,分别是十八碳三烯酸(α-亚麻酸,AL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检测到4种ω-6 PUFAs,分别是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LA)、十八碳三烯酸(γ-亚麻酸,GLA)、二十碳三烯酸(DGLA)和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ARA)。发酵温度对高山被孢霉菌体中PUFAs产量具有显著影响,15℃时菌体中ω-3和ω-6 PUFAs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是51.20 mg/L和273.13 mg/L;当温度为30℃及以上时,ω-3和ω-6 PUFAs的产量因菌体几乎不生长而受到抑制。【结论】发酵温度对高山被孢霉的菌体生物量及对菌体中ω-3、ω-6 PUFAs的合成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温度阈值效应。25℃最有利于菌体生长,15℃时最有利于菌体积累ω-3和ω-6 PUFAs。本研究为高山被孢霉工业化生产ω-3/ω-6营养平衡膳食油脂奠定研究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帝芝 王树启 游翠红 陈芳 张庆昊 李远友
由于海水鱼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能力一般缺乏或很弱,所以其配合饲料中需要添加较高比例富含HUFA的鱼油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随着鱼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提高鱼体内源性HUFA合成能力的方法或途径,以提高配合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比例,而HUFA合成调控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达到此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影响鱼类HUFA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包括不同脂肪源、日粮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因子,温度、盐度、光周期等环境因子,以及转录因子、激素与遗传因子等,以期为鱼类HUFA合成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文 吴晓云 李天科 阎萍
为研究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为材料,利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脂肪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FASN基因在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了其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牦牛背最长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而饱和脂肪酸(SFA)显著低于黄牛(P<0.05)。牦牛背最长肌中FAS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牦牛FASN基因mRNA表达量只与牦牛C10: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黄牛脂肪酸...
关键词:
FASN基因 牦牛 黄牛 表达量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增洪 徐跑 华伯仙 邴旭文
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幼鳝(Monopterus alba)对必需脂肪酸(EFA)的最适营养需求量。实验在室外池塘小体积网箱中进行。根据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L9(33),制作9组实验饲料进行生长比较试验。野生幼鳝[体重(37.88±1.5)g,体长(34.5±2.0)cm]经驯化至正常摄食后,经过40 d的饲养,结果得到最大体重生长率60.51%和最大体长生长率10.15%。进一步分析表明,幼鳝对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和EPA(二十碳五烯酸C20:5n-3)+DH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1∶1)适宜需求量分别为1.33%、0.57%和0.24%,其中...
关键词:
幼鳝 必需脂肪酸 需求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李云莉 施兆鸿 高权新 张晨捷 王建钢
脂肪酸营养特别是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在海水鱼类生殖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饲料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花生四烯酸(ARA)含量在调控海水鱼类性腺发育、排卵、孵化率及仔鱼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主要从必需脂肪酸需求量、对繁殖性能影响、对机体脂肪酸存储影响及对内分泌调控作用4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海水鱼类亲体脂肪酸营养的研究概况,并重点分析探讨了在内分泌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后续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