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
2023(559)
2022(507)
2021(438)
2020(392)
2019(876)
2018(915)
2017(1297)
2016(1070)
2015(1093)
2014(1119)
2013(1137)
2012(1157)
2011(1062)
2010(1063)
2009(1016)
2008(1053)
2007(1014)
2006(841)
2005(744)
作者
(5791)
(5042)
(5009)
(4543)
(3081)
(2659)
(2089)
(2009)
(1921)
(1866)
(1815)
(1797)
(1768)
(1716)
(1666)
(1657)
(1545)
(1543)
(1534)
(1519)
(1495)
(1375)
(1256)
(1232)
(1186)
(1165)
(1160)
(1148)
(1132)
(1110)
学科
(3615)
土壤(3602)
(3224)
(1942)
(1561)
经济(1559)
(1511)
(1458)
及其(1431)
防治(1425)
(1423)
生物(1331)
(1310)
森林(1310)
虫害(1307)
(1306)
(1156)
病虫(1031)
病虫害(1031)
森林土壤(998)
管理(974)
方法(948)
生物学(908)
(885)
企业(885)
数学(770)
数学方法(757)
(709)
(687)
微生(675)
机构
学院(17267)
大学(17013)
(11460)
研究(9559)
科学(9499)
农业(9431)
业大(7557)
(7019)
研究所(6786)
农业大学(6102)
(5868)
中国(5786)
实验(5696)
实验室(5510)
(5284)
重点(5227)
(5182)
科学院(4507)
(4304)
资源(3820)
环境(3806)
(3467)
技术(3462)
中心(3293)
(3149)
(3067)
林业(3001)
(2926)
工程(2881)
生物(2865)
基金
项目(14225)
(10957)
国家(10912)
基金(9515)
科学(9408)
科学基金(7519)
自然(7219)
自然科(7037)
自然科学(7029)
自然科学基金(6875)
(6266)
科技(5950)
(5932)
计划(5447)
基金项目(4978)
研究(4921)
资助(4148)
(4084)
专项(4068)
重点(4067)
(3381)
农业(3281)
科研(3231)
(3176)
技术(3034)
(2737)
创新(2671)
(2233)
教育(2153)
b(2069)
期刊
学报(11571)
(11235)
农业(7909)
大学(7502)
学学(7463)
科学(7276)
业大(4484)
(4286)
农业大学(3848)
中国(3698)
林业(2903)
(2839)
经济(2839)
自然(2697)
研究(2661)
中国农业(2546)
(2543)
自然科(2387)
自然科学(2387)
农林(1980)
(1980)
科技(1872)
西南(1806)
科技大(1781)
科技大学(1781)
农业科学(1576)
(1461)
西北(1276)
农学(1189)
华北(1189)
共检索到2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王旭  段玉玺  孙晓铭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二因素组合试验,对蔗糖离心法分离线虫的效果进行研究。分别对在蔗糖液中的离心时间、离心转速和蔗糖的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对效果较好的离心时间和离心转速进行了二因素组合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离心时间和离心速度对线虫的分离有影响,但蔗糖浓度对分离结果影响不显著。经蔗糖离心30s后,所获得的线虫数量最多;离心2000r.min-1(离心力447×g)时,效果显著高于其他4个离心转速处理;在离心时间和离心转速的二因素组合试验中,以30s、2000r.min-1的分离效果为最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学文  闫伟  白淑兰  邵东华  王铁牛  
试验采用培养基筛选、不同直径玻璃珠撞击,以及化学分散剂和振荡时间等4个因素的正交设计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放线菌的分离还增加了土样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两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大玻璃珠(Φ=5~7mm,55粒)+摇床振荡90 min;真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马丁氏培养基+大玻璃珠+1%胆酸钠+摇床振荡60min;放线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高氏培养基+25℃处理+大玻璃珠+1%焦磷酸钠+摇床振荡60 min。部分因素的单独重复验证试验其变化规律与正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辉信  陈小云  胡锋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 ,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 (Protorhabditissp .) ,B1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sp .) ,B2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sp .)。用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无多糖产生 ,线虫不能取食细菌而生长繁殖 ;当用马铃薯蔗糖真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分泌丰富的多糖 ,线虫生长繁殖较好。多糖是线虫生长繁殖的重要外部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波  魏玉清  周维松  邹程  
【目的】研究土壤盐分胁迫对甜高粱茎秆中糖分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明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茎秆的糖分积累特征。【方法】以甜高粱杂交品种"辽甜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学测定方法,对5种不同土壤盐分(分别为对照CK(0.102%)、T1(0.215%)、T2(0.250%)、T3(0.300%)、T4(0.459%),以上为质量分数)胁迫下,甜高粱各生育时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茎秆中的糖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平  马忠明  包兴国  孙景玲  王德权  杜少平  
通过小麦与玉米带田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绿肥对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最为明显,其次是秸秆、氮肥、农家肥;蔗糖酶活性随着生育期的不同而不同,在播前酶活性最低,小麦收获后酶活性达到最大,到玉米收获后降低。在施肥中,有机肥配施氮肥蔗糖酶活性最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未达到显著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达到显著相关;速效氮、磷、钾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於丙军  龚红梅  李名旺  刘友良  
分别以不连续蔗糖[220/360/450(g/L)]和葡聚糖(dextranT70)[60/120(g/L)]两种介质密度梯度,制备并比较了大麦幼根细胞质膜和液泡膜微囊。结果表明,两种介质梯度制备的质膜微囊纯度较高,无线粒体膜和液泡膜污染;液泡膜微囊虽基本上去除了线粒体膜,但均混有少量质膜碎片。用蔗糖梯度制备的质膜微囊较葡聚糖梯度制备的质膜微囊有较高的翻转比率;对液泡膜微囊,前者的原位比例也较后者略高。另外,液泡膜H+-PPase活性测定反应体系中应加入钼酸钠抑制剂,反应终止液和显色液可与H+-AT-Pase相同。因此,在制备质膜和液泡膜进行H+-ATPase或H+-PPase生化特性的研究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子娟  李淑君  袁海舰  刘丽梅  刘志明  宋湛谦  
该文以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低毒的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酯交换法在减压条件下高效合成了一类新型绿色杀虫剂——辛酸蔗糖酯,并针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合成辛酸蔗糖酯最佳条件为:蔗糖与辛酸乙酯的投料摩尔比2∶1,反应温度95~10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占辛酸乙酯质量分数)16%,反应绝对压力11 kPa,产率为79.11%.所得产物经柱色谱分离、质谱表征,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为辛酸蔗糖单酯、二酯和三酯.合成的辛酸蔗糖酯、分离得到的单酯、二酯和三酯分别对舞毒蛾1龄幼虫进行杀虫实验,单酯的杀虫活性为最高;对农业害虫大豆蚜虫的室内防治实验,在施药5 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海游  张忠和  
利用蔗糖辅助培育胭脂虫,设置10个不同水平蔗糖浓度,每个水平10组重复,研究不同浓度蔗糖对胭脂虫的助食作用。结果表明:蔗糖对胭脂虫有明显助食作用,适当浓度的蔗糖有助于提高胭脂虫的产量。蔗糖浓度47.5 g·L-1至475.0 g·L-1可提高上虫量;在285.0 g·L-1浓度下,胭脂虫的存活率较高,种群数量变动较小;47.5 g·L-1至380.0 g·L-1均有利于提高雌成虫数量,并明显提高胭脂虫单片茎片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不同浓度的蔗糖均可提高胭脂虫雌成虫的体积及怀卵量,285.0 g·L-1浓度的蔗糖辅助培育胭脂虫效果最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萌  何先进  吴鹏飞  
为了查明土壤水分对土壤线虫的影响,采用室外土壤灌水和室内土壤淹水分别研究土壤线虫密度对淹水程度和淹水时间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室外灌水实验中,随着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土壤线虫密度先增加后下降,在土壤含水率为21.8%时密度最大;室内土壤淹水实验中,土壤淹水时间越长,分离出的土壤线虫个体数和类群数越少。这表明土壤含水率差异会影响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含水过高会造成土壤线虫死亡。因此,建议在采集用于分离线虫的土样时应避开暴雨天气,并且不要在积水区域采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巧娟  徐忠义  蔡威  杨绍青  张建志  江正强  
研究伞枝犁头霉D1利用蔗糖生产α-酮戊二酸的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1)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0g/L,NaNO31g/L,KH2PO41.36g/L,MgSO4.7H2O 0.2g/L,FeSO4.7H2O 0.01g/L,NaCl 2g/L,玉米浆0.5g/L,CaCO340g/L,叶酸2g/L。2)最佳培养条件为:250mL摇瓶装液25%,培养温度37℃和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84h,伞枝犁头霉产α-酮戊二酸量最大达14.0g/L,产酸速率为0.17g/(L.h),对蔗糖的转化率为34.9%。伞枝犁头霉D1能够有效利用蔗糖发酵产α-酮戊二酸,具有较好的科研价值和工业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兰茜   濮秋婕   白亭玉   吴月仙   吴刚   谭乐和   胡雅莉  
【目的】研究相同施肥模式下不同质地土壤微环境差异及其与果实关键品质(糖分)的潜在关系,为区域性的果园培肥和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施肥方案一致、土壤质地分别为壤土、砂壤土和砂土的‘马来西亚1号’标准菠萝蜜园,采集养树期、花期和果期的菠萝蜜根周土壤和成熟果实,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线虫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糖分的变化及潜在关系。【结果】砂壤土和砂土微生物碳源利用变化趋势均为养树期>花期>果期。壤土微生物碳源代谢强度大小为果期>养树期>花期。土壤微生物主要的碳源利用类型是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砂土各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和各营养类群线虫丰度普遍高于其他两种土壤,且在养树期和果期较高。壤土各时期线虫生态指数和土壤pH、有机质普遍高于其他两种土壤。果实中的葡萄糖含量表现为砂壤土>壤土>砂土,其他糖组分在各质地土壤中差异不显著。采样时期对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土壤质地对菠萝蜜果实糖分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异质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影响各异,土壤质地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养树期和果期菠萝蜜根际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结构及功能,最终影响土壤养分转化和果实品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岗  
赣南是江西省的产糖大区,全省13家国营制糖企业,赣州地区就有8家。赣州市是赣州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价格的体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998年12月以来,国家计委、江西省物价局、赣州地区物价局先后对98/99制糖期的白砂糖的最低销价作了规定。江西省物价局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福添  
国务院提出把广西建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要求到1992年实现产糖量200万吨的奋斗目标,已经引起了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关注。笔者认为,国务院的要求,很符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是振兴广西经济和为国家建设的全局多作贡献的上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申剑  张峰  
数据挖掘是信息管理领域一项重要技术。文章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农业中的蔗糖生产过程,如预测分析技术在估产中的应用、序列分析技术在种植技术上的应用以及聚类分析技术在收割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在蔗糖生产中企业最关心的收割管理需要聚类分析的结果,合理的收割能够减少糖分增长不足和回糖带来的损失,聚类结果有利于企业作为确定收割次序的依据;并通过优化收割提高经济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明川  拓昊苑  陶怡  于好强  李晚忱  付凤玲  
【目的】筛选玉米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Sucrose non-fermenting protein kinase 2,SnRK2)的底物蛋白,鉴定其在玉米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解析玉米中ABA介导的非生物逆境抗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通过与拟南芥SnRK2已知底物蛋白的序列比对和保守基序分析,从磷酸化水平响应ABA诱导且上调的238个蛋白中预测ZmSnRK2作用的底物蛋白,用酵母双杂交试验验证ZmSnRK2家族成员与候选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其在玉米ABA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结果】从前期鉴定的玉米磷酸化水平响应ABA诱导且上调的238个蛋白中,预测出10个ZmSnRK2候选底物蛋白,实际扩增出其中8个蛋白的编码基因以及10个ZmSnRK2基因家族成员。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GenBank序列号为XP_008666965.1、NP_001142137.1和XP_008656995.1的候选底物蛋白,因自体磷酸化不能用酵母双杂交检测,GenBank序列号为NP_001183680.1的候选底物蛋白可以与ZmSnRK2.1、2.2、2.4、2.5、2.7、2.8、2.10、2.11蛋白相互作用,GenBank序列号为NP_001145831.1和NP_001167942.1的候选底物蛋白分别可以与ZmSnRK2.1和ZmSnRK2.10蛋白相互作用。【结论】NP_001183680.1和NP_001167942.1蛋白是ZmSnRK2家族部分成员的磷酸化底物,是玉米ABA信号转导途径的下游组分;NP_001183680.1蛋白与拟南芥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NP_001167942.1蛋白为包含SAM结构域的蛋白,这2个蛋白均涉及许多生理生化过程,说明ZmSnRK2下游的ABA信号转导呈发散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