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8)
- 2023(2974)
- 2022(2707)
- 2021(2585)
- 2020(2252)
- 2019(5134)
- 2018(4925)
- 2017(9401)
- 2016(5381)
- 2015(5699)
- 2014(5626)
- 2013(5804)
- 2012(5526)
- 2011(5118)
- 2010(5261)
- 2009(4593)
- 2008(4447)
- 2007(3912)
- 2006(3633)
- 2005(3206)
- 学科
- 济(22927)
- 经济(22923)
- 业(10852)
- 管理(10262)
- 方法(9960)
- 企(8103)
- 企业(8103)
- 数学(7748)
- 数学方法(7692)
- 学(7028)
- 地方(6919)
- 农(6251)
- 中国(4981)
- 结构(4955)
- 业经(4903)
- 财(4688)
- 产业(4566)
- 农业(4547)
- 制(4354)
- 体(3636)
- 贸(3539)
- 贸易(3538)
- 理论(3469)
- 易(3336)
- 地方经济(3185)
- 融(3120)
- 金融(3119)
- 体制(2984)
- 务(2978)
- 财务(2968)
- 机构
- 学院(78556)
- 大学(76325)
- 研究(29907)
- 济(27422)
- 经济(26845)
- 管理(25892)
- 理学(22083)
- 科学(21860)
- 理学院(21688)
- 管理学(21147)
- 中国(21078)
- 管理学院(20977)
- 农(17497)
- 京(16489)
- 所(16249)
- 研究所(15130)
- 业大(13890)
- 州(13726)
- 农业(13622)
- 中心(12857)
- 江(12843)
- 财(12561)
- 范(12404)
- 师范(12217)
- 院(11181)
- 省(10706)
- 北京(10521)
- 财经(10206)
- 游(10092)
- 旅(9962)
- 基金
- 项目(54846)
- 科学(42188)
- 基金(39358)
- 家(36200)
- 国家(35939)
- 研究(34966)
- 科学基金(29682)
- 省(22829)
- 社会(21809)
- 基金项目(21653)
- 自然(21218)
- 社会科(20754)
- 社会科学(20747)
- 自然科(20654)
- 自然科学(20645)
- 自然科学基金(20308)
- 划(18966)
- 资助(17393)
- 教育(15589)
- 发(13006)
- 重点(12893)
- 编号(12147)
- 计划(11766)
- 部(11060)
- 科技(10997)
- 科研(10973)
- 创(10588)
- 创新(10063)
- 课题(9701)
- 发展(9598)
共检索到113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玲 王月霞 马元庆 何健龙 刘爱英 宋秀凯 由丽萍
2012?2014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9个航次调查,并同步监测其他环境因子。共鉴定浮游植物125种,隶属5大门类,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优势种主要为硅藻;浮游植物丰度和种类数均在8月达到最高值,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季(5月)浮游植物种类数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OD呈显著正相关(P<0.01);夏季(8月)与表层水温和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P<0.01);秋季(11月)浮游植物丰度与水深、盐度、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石油类呈显著正相关(P<0.0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广军 李爱 吴金浩 王召会
根据2012-2014年对辽东湾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了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后辽东湾浮游植物种类、细胞丰度、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调查发现,辽东湾浮游植物种类数在2012年有明显的降低,而在2013年和2014年浮游植物种类数明显上升。辽东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夏季异常升高,中肋骨条藻(Skeletomema coStatum)出现暴发性繁殖,这可能与海水中油类含量的升高有一定关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广楼 陈碧鹃 崔毅 马绍赛 唐学玺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 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
关键词:
莱州湾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栾青杉 吴强
于2011年5―10月对莱州湾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进行了6个航次的逐月大面调查,研究了春末至秋中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其与主要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的关系。共记录浮游植物33属78种,总丰度在春、秋季各出现1个峰值,分别为265×10~4 ind/m~3和111×10~4 ind/m~3。春末夏初优势种主要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夏中至秋中圆筛藻(Coscinodiscus)、角毛藻(Chaetoceros)、角藻(Tripos)和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属逐渐形成优势。夏末至秋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皆呈现上升的趋势。将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逐步优化后的广义可加终模型,对4种鱼类CPUE总偏差的累积解释率达到了76.5%,月份、海表温度、夜光藻丰度、圆筛藻丰度、甲/硅藻比5个预测变量皆达到显著水平以上,甲/硅藻比的升高对渔业资源密度分布表现出正向的作用。结果表明,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长期演变后的类群结构和丰度水平,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资源量现状的可持续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渔业种群关键栖息地早期补充和食物网过程的影响因素,从浮游植物饵料基础变动的角度提供了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演替 中上层鱼类 莱州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建军 金炜东 董大勇
企业在生态事件中有效回应社会压力对企业、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社会回应的理论与方法,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中康菲公司的企业社会回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生态环保的立法执法环境、政府处置生态环境事故的效率、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是企业社会回应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建设两方面对提高生态事件中企业社会回应有效性提出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关键词:
苏州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娅菲 王金辉 程宏 黄冰来 陈拥
根据2016年3月30日—4月3日在三沙湾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22属38种,其中硅藻门19属34种,占总种数的89.47%,是调查海域的主要类群;甲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1种。春季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63×105cells/L,数量高值区出现在三沙湾西北方向的交溪、白马港区和卢门港区及附近海域。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出现频度达100%,主要分布在河口区附近。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三沙湾春季浮游植物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溶解氧、盐度、水温和活性磷酸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三沙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欣 盛化香 唐衍力 黄六一 万荣
为研究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1年3、6、9、12月对崂山湾3个人工鱼礁区(峰山区、仰口区、港东区)进行取样调查。4次采样共鉴定浮游植物69种,其中3、9、12月优势种都为甲藻门中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并且9月鱼礁区浮游植物密度远大于其他月份浮游植物密度。应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作出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影响礁区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磷酸盐、温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兴 高亚平 杜美荣 姜娓娓 李凤雪 董世鹏 李文豪 孟珊 王军威 张义涛 蒋增杰
为了解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8年1月(冬季)对桑沟湾水域21个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湾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1属51种,其中硅藻类24属43种,甲藻3属4种,绿藻2属2种,金藻2种,蓝藻1种。按照季节划分,春季22种,夏季20种,秋季23种,冬季20种。优势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硅藻是绝对优势种,其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e)为全年优势种,数量百分比在18.6%~84.9%之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在0.16×10~(3)个/L~ 12.20×10~(3)个/L之间,季节上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范围为0.69~1.35,物种均匀度指数J (Pielou)范围为0.42~0.70。磷酸盐是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营养盐。研究结果揭示了桑沟湾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明典 杨青瑞 李志华 刘绍平 黄木桂 吴志新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崇璘璇 刘儒汗 尹丽平 苗雪梅 陈立婧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调查了阳澄湖网围养殖区及对应湖泊区域3组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116属275种,网围内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 isincerta)、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网围外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属未定种及密集微囊藻(M. densa)。网围内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3 143. 38±3 660. 84)×104个/L]及生物量[(3. 71±2. 31) mg/L]均低于网围外湖区对照点生物密度年均值[(3 830. 77±4 296. 56)×104个/L]及生物量[(5. 24±4. 10)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水质分析表明,网围内外水体均为富营养化中污染水平,且3组对照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萍 刘宪斌 李宝华 白明 李彤 王娟娟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燕琴 申志新 刘玉婷 李柯懋
于2012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长江上游曲麻莱至玉树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62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2种(属),占67.8%,其次是绿藻门11种(属),占17.7%,蓝藻门9种(属),占14.5%。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长等片藻(Diatoma elongatum)、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直链藻(Melosirasp.)、异极藻(Gomphonem...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全汉锋 单秀娟 戴芳群
基于2011年12月(冬季)、2012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福宁湾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对福宁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到种的浮游植物共7门61属149种,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甲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数以冬季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最少。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冬季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柏氏角管藻(Cerataulina bergonii)、近缘黄丝藻(Tribonema affine)、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
关键词:
福宁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长东 郭晓峰 唐衍力 盛化香 黄六一
通过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对海州湾前三岛人工鱼礁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4个航次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35属85种,其中硅藻门67种,甲藻门17种,金藻门1种。春、秋季全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16.5×105、13.31×105 cell/m3)明显高于夏、冬季(分别为6×105、3.8×105 cell/m3)。主要优势种有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深环沟角毛藻(Chaetoceros constrictus)、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明璧圆筛藻(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