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6)
- 2023(6899)
- 2022(6118)
- 2021(5451)
- 2020(4853)
- 2019(11204)
- 2018(11026)
- 2017(21680)
- 2016(11991)
- 2015(13529)
- 2014(13782)
- 2013(13785)
- 2012(13040)
- 2011(11817)
- 2010(11801)
- 2009(11078)
- 2008(11195)
- 2007(10439)
- 2006(8836)
- 2005(7847)
- 学科
- 济(52897)
- 经济(52849)
- 管理(35262)
- 业(32176)
- 方法(27203)
- 企(25194)
- 企业(25194)
- 数学(24421)
- 数学方法(24233)
- 农(14846)
- 财(13764)
- 环境(12915)
- 中国(11952)
- 学(11835)
- 地方(11229)
- 贸(10539)
- 贸易(10539)
- 易(10231)
- 业经(9797)
- 农业(9757)
- 划(8850)
- 务(8456)
- 制(8443)
- 财务(8440)
- 财务管理(8418)
- 和(8336)
- 企业财务(7961)
- 理论(7103)
- 技术(7096)
- 银(7085)
- 机构
- 大学(179627)
- 学院(179037)
- 济(75178)
- 经济(73608)
- 管理(68765)
- 研究(59791)
- 理学(59460)
- 理学院(58790)
- 管理学(57792)
- 管理学院(57476)
- 中国(44556)
- 科学(38552)
- 京(37329)
- 财(33462)
- 农(33269)
- 所(31373)
- 研究所(28836)
- 业大(28800)
- 中心(28163)
- 财经(27158)
- 农业(26555)
- 江(26442)
- 经(24592)
- 经济学(23933)
- 北京(23328)
- 范(23042)
- 师范(22800)
- 经济学院(22017)
- 院(21293)
- 州(21263)
- 基金
- 项目(121386)
- 科学(94833)
- 基金(88016)
- 研究(86031)
- 家(77393)
- 国家(76781)
- 科学基金(65181)
- 社会(54605)
- 社会科(51747)
- 社会科学(51727)
- 省(48122)
- 基金项目(47487)
- 自然(42794)
- 自然科(41726)
- 自然科学(41710)
- 自然科学基金(40964)
- 划(40501)
- 教育(39165)
- 资助(36058)
- 编号(34200)
- 重点(27688)
- 部(27212)
- 成果(26967)
- 发(26478)
- 创(24830)
- 科研(23992)
- 课题(23471)
- 创新(23324)
- 计划(23143)
- 教育部(22883)
共检索到254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来东
本文以天津蓟运河为例,应用航空遥感象片,分析了由于兴建水利工程造成污水上溯、农田排水渠污染水体以及鱼类减少的环境效应,从而提出在兴建水利工程时要避免环境为害的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慧晨 郭磊城 吴增斌 彭忠
感潮河流是以单向水流为主、同时受到潮波影响的陆海过渡河段。以长江为例,感潮河段包括大通到江阴近500 km区间。以往对感潮河段地形演变研究主要基于海图水深的冲淤分析,较少考虑河道平面形态的变化。基于1989~2021年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长江大通-徐六泾河段的平面形态及时空演变特征,定量计算了岸线及河道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近30年来长江感潮河段岸线长度整体增加约4.5 km,江心洲滩面积净增加约96 km~2。河道区间内大型江心洲呈现淤涨态势,中小型江心洲数量和面积减少。河道左右岸线的演变各具特点,河道左岸沿程变幅较大,以年均4.10 m/a向河道淤涨,河道右岸演变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人类活动(如围垦和筑堤)以及流域水沙变化是该河段河道形态演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的航道整治和河道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江 感潮河段 平面形态 遥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震云
如何采用正确的投标策略,运用恰当的报价技巧至关重要,也是每个水利施工企业都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水利工程招投标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并拥有一席之地,必须认真研究投标中的关键因素,做到知己知彼。本文结合当前水利建设实际和水利施工特点,从招标信息搜集、精心编制标书、慎重投标报价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利工程项目投标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投标策略 投标报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仕宝 黄强 李雷 吴成国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的合理的投资水利工程才能有效地改变我国水资源的分配状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江流域为例,主要通过运用长江流域1994年到2002年各省水利投资的数据,建立GDP与水利投资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水利投资经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水利投资量符合经济增长要求。结果与我国目前财政状况与水利投资实际需要较为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翠玲 严以新
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干流和支流上已建和在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将显著改变长江的水、沙动态,改变营养物质的输移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下游河道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而且对远离工程的河口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显著和潜在的影响。分析了由于上游蓄水和引水造成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季节分配变化而对水体营养物质输移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以及因上游来水来沙量减少对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文因素是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形成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上游建坝蓄水以后。洪水的消除或洪泛次数减少削弱了河流与湿地之间的联系,造成湿地逐渐萎缩,甚至大面积丧失,生物食物链...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珺,傅肃性,黄绚
本文利用TM 影像和SPOT影象, 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以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基隆河流域环境遥感制图, 并根据遥感影象灰度值与水体反射率和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SPOT影象和实测数据将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分为4 级。通过水体悬浮固体浓度等级与环境背景的比较, 并通过计算各等级水体与各种环境背景相邻的边界长度, 得出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与其环境背景有关, 植被覆盖好的山区林地, 河流水体悬浮固体含量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城区水体悬浮固体含量高,水体悬浮固体主要来源为城市排放污水
关键词:
水质遥感 悬浮固体 环境背景 基隆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原 刘普幸 姚玉龙 雍国正 王允
论文基于1989、2000和2013年Landsat TM/ETM+和Land 8 TIRS遥感数据、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年均气温等资料分析了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25 a来,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总体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且市区南部和中东部存在两个高温中心,城市南北向扩展快于东西向。NDVI和地表温度(TS)负相关性显著(R=-0.912),且极高温区和高温区植被指数低,反之亦然。1989—2000年极低温区和低温区所占范围扩大,增幅为1.1倍,主要是水域面积增加显著,并由林地、草地、耕地转入,绿洲冷岛效应增强;2000—2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庞勇 黄克标 李增元 覃先林 陈尔学
森林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及全球碳平衡、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进行精确估测能够大大减小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不确定性。本文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星载激光雷达和成像光学遥感等数据进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生成连续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图。结果表明:①基于星机地协同观测数据可以有效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模型总体平均误差为34t/hm~2,相关系数为0.7;②估测结果与FAO FRA 2010报告以及其它报告公布的结果相比,一致性较好,平均差异为13.3%;③根据本文的遥感反演结果,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物量总量为62.72亿t,其中常绿阔叶林占71%,落叶阔叶林占1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波 周云轩 郑宗生 刘志国 李贵东 张杰
河口滩涂位于江河入海口前沿,其岸线受江河上游来水来沙、海水潮汐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针对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出岸线进行冲淤变化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岸线遥感识别提取方法,阐述了整个遥感迭代识别提取过程。以长江河口崇明东滩为实验区,选取长江口1990年12月4日、1995年4月6日、2000年6月14日和2005年11月27日4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ETM+遥感影像,对其进行基于面向对象的识别处理,直接提取相应年份的岸线和滩涂陆域多边形,对4个年份的陆域多边形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崇明东滩自1990年以来15年间的冲淤空间变化。应用表明面向对象的遥感分析识别技术在河口滩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侥 孙睿
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论文分别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条件植被指数(VCI)对河南省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60 a河南省气象干旱频率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夏秋两季气象干旱频率较高,农业干旱频率在秋冬两季较高,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频率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整体上看,农业干旱相对于气象干旱,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冬季最长,约为2个月,春季较长,约为1个月,而夏季最短,小于1个月;河南省SPI和VCI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冬季和春季相关性较强,夏季次之,秋季最差;平原和盆地区等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婷 曲伟 范昊明 杨国范
传统测量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方法效率低、投入大,并且得到的数据不连续。为提高观测效率、掌握河流整体泥沙分布情况,利用2009和2010年汛期的8幅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遥感影像的光谱反射情况,分析HJ星影像光谱反射率和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关系,建立了辽河干流的悬浮泥沙浓度和HJ星影像光谱反射率的反演模型。通过该模型反演了56个点位的泥沙浓度,并与实测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绝对误差大于0.1kg·m-3的有5个,占8.9%,最大误差值为0.12kg·m-3;绝对误差小于0.05kg·m-3的有39个,占69.6%,最小误差值为0,这种精度完全满足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监测的要求,并且借助该模型反演辽河干流悬...
关键词:
遥感反演 泥沙浓度 辽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友辉 董增川 孔琼菊
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为评价水利枢纽工程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在分析该模型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了资源产出作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廖坊水利工程建成后,生态生产性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表现在灌区和下游保护区的耕地的单位生态生产力提高等方面。最后计算了廖坊水利工程兴建之前的2001年和建成后的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廖坊水利工程建成后,生态承载力有较大提高,总的生态承载力增加了79 521 hm~2,其中,可耕地的生态承载力增加了74 604 hm~2,由于水库淹没导致生态承载力减少了16 735 h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宏 何政伟 安艳玲 张聪 邓辉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建设用地与氨氮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6;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则由普通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增加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3;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也增加到0.782;而耕地与溶解氧则由缓冲区尺度的一般负相关变为子流域尺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09。...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施国庆 庞进武 王友贞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谦 唐文哲
结合中国水利领域信息化发展背景,该文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专利为研究对象,提出一套基于文本挖掘的专利分析流程,对专利申请趋势、申请地域、申请人与国际专利分类号(IPC)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本挖掘方法进行专利主题聚类,并剖析各类专利的主题强度与演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自2013年进入技术发展期, 2019年以来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隐含let分布(LDA)主题模型将该领域专利划分为9个技术主题,对应4个应用分类, Dirich其中“设备硬件”和“综合管理系统”类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且持续增加,相关技术发展前景较好。“信息监测”类专利申请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工程监测相关专利较少。“数据分析”类专利申请数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数据分析能力亟待提升。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布局、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