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5)
- 2023(12745)
- 2022(11074)
- 2021(10334)
- 2020(8454)
- 2019(19602)
- 2018(19590)
- 2017(37460)
- 2016(20402)
- 2015(23028)
- 2014(23169)
- 2013(22986)
- 2012(21400)
- 2011(19457)
- 2010(19522)
- 2009(17581)
- 2008(17048)
- 2007(14878)
- 2006(13298)
- 2005(11822)
- 学科
- 济(86954)
- 经济(86869)
- 管理(55569)
- 业(54084)
- 企(43136)
- 企业(43136)
- 方法(34576)
- 数学(29385)
- 数学方法(29068)
- 中国(25601)
- 地方(25036)
- 农(24114)
- 业经(20156)
- 学(18978)
- 财(17998)
- 农业(16648)
- 贸(15451)
- 贸易(15436)
- 易(14875)
- 环境(14529)
- 制(14311)
- 和(14232)
- 技术(13831)
- 银(13704)
- 银行(13665)
- 理论(13619)
- 地方经济(13494)
- 融(13370)
- 金融(13368)
- 行(13176)
- 机构
- 大学(288493)
- 学院(288454)
- 管理(114418)
- 济(112792)
- 经济(110174)
- 研究(101906)
- 理学(98286)
- 理学院(97130)
- 管理学(95508)
- 管理学院(94993)
- 中国(75418)
- 科学(64607)
- 京(63504)
- 所(51899)
- 财(50137)
- 农(48397)
- 研究所(47282)
- 中心(45467)
- 业大(43899)
- 江(42651)
- 北京(40950)
- 范(40531)
- 师范(40163)
- 财经(39761)
- 农业(37547)
- 院(37356)
- 经(36075)
- 州(35484)
- 师范大学(32517)
- 经济学(32243)
- 基金
- 项目(197609)
- 科学(154432)
- 研究(145601)
- 基金(140770)
- 家(122849)
- 国家(121773)
- 科学基金(103839)
- 社会(89397)
- 社会科(84598)
- 社会科学(84576)
- 省(78019)
- 基金项目(75532)
- 自然(67788)
- 自然科(66109)
- 自然科学(66094)
- 划(65909)
- 教育(65774)
- 自然科学基金(64860)
- 编号(60436)
- 资助(57716)
- 成果(48910)
- 发(46326)
- 重点(44293)
- 部(42522)
- 课题(41991)
- 创(40849)
- 创新(38033)
- 科研(37268)
- 发展(36792)
- 项目编号(36595)
- 期刊
- 济(130153)
- 经济(130153)
- 研究(87977)
- 中国(58509)
- 学报(45500)
- 农(44668)
- 科学(43051)
- 管理(42500)
- 教育(35775)
- 财(35275)
- 大学(33902)
- 学学(31683)
- 农业(31472)
- 融(26066)
- 金融(26066)
- 技术(25288)
- 业经(22801)
- 经济研究(20041)
- 财经(18333)
- 图书(17167)
- 问题(16900)
- 业(16147)
- 经(15528)
- 科技(14931)
- 理论(14641)
- 资源(14271)
- 技术经济(13865)
- 现代(13614)
- 实践(13581)
- 践(13581)
共检索到433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存卫 李伟 郑英彩
本文分析了蓄滞洪区在防洪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所面临的矛盾以及国内外蓄滞洪区管理和规划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治水观是蓄滞洪区防洪减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蓄滞洪区复合系统的分析 ,探讨了区内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及防洪减灾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蓄滞洪区复合系统的概念模型 ,提出了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并分析了其内涵。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可持续发展 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存卫 叶明
本文以蓄滞洪区复合系统为评价对象 ,在对相关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洪湖蓄滞洪区为实例 ,对其发展资本、发展水平、防洪情势和综合发展度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洪湖蓄滞洪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评价结果表明 :洪湖蓄滞洪区的发展资本和发展水平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 ,防洪情势为风险型 ,是洪湖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湖蓄滞洪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社会经济与防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 ,加强防洪子系统的发展 ,改善社会经济结构 ,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环境
关键词:
洪湖蓄滞洪区 可持续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艳艳 刘树坤 向立云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通过调整蓄滞洪区的运行方式以实现洪水资源化的思路被普遍认可。如何在保证蓄滞洪区防洪功能发挥和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区内的水土资源,提高蓄滞洪区综合利用的整体效益,是蓄滞洪区规划和管理的一个新问题。论文基于多目标分析和情景分析技术,建立蓄滞洪区综合利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模型,在分析影响蓄滞洪区各功能发挥的驱动因素基础上,设计未来发展情景,计算不同情景下效益最优的功能区规划方案。并以海河流域大黄堡洼蓄滞洪区为对象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为蓄滞洪区的综合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提高决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情景 多目标 洪水资源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长安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 50 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 14 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 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分蓄洪区 地学规律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鲁峰
沿淮行蓄洪区频繁受灾 ,经济落后 ,社会形象差 ,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行蓄洪区的自然生态发展规律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充分利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更新思想观念 ,辩证地防洪用洪 ,做到既能解决洪水出路 ,又为群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关键词:
行蓄洪区 综合治理开发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金良 何岩 邓伟
本文论述了洪泛作用对洪泛区的景观维系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及我国洪泛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洪水和洪泛区优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洪泛作用 洪泛区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启训,周会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文红 陈少洲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鄱阳湖区具有发展农林牧渔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期,无霜期近300天,适合水稻等多种高产作物生长。鄱阳湖区自古以来号称“鱼米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达源 任朝霞 何太蓉 葛兆帅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 ,三峡库区的发展基础发生变化 ,库区的产业结构必然地要有所调整。百万移民促进新的城镇体系的建立。加入WTO对三峡库区的发展产生新的冲击 ,库区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以大力发展林业为主 ,其次加强牧业的发展 ,再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加强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同时要合理调整城镇体系。根据三峡工程和入世对库区的影响 ,提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 ,立体开发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商品率 ,确保经济的发展 ;(2 )提高人才素质 ;(3)培养人们的生态价值观 ;(4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关键词:
三峡工程 WTO 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江红 蒋黎晅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宅小区的数量逐年增长,住宅小区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在建设和使用过程都伴随着较大的资源、能源耗用和环境污染问题,住宅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综述了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的历程,然后将住宅小区视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来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子系统平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住宅自然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标准生活质量同高水平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相脱离。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可持续发展 复合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德群,冯本超
我国地域辽阔 ,矿区类型较多 ,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道路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接着从两个维度对矿区进行了分类 ,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区作出了复合分类 ,对它的组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对它的发展道路选择问题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
矿区 可持续发展 矿区类型 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 易永华 高小花 张鹏飞
分析了我国近 2 0年来棉花供求波动与北方棉区原棉丰欠的关系 ,阐述了北方棉区对稳定我国棉花市场的重要作用 ,指出北方棉区过于集中 ,且稳定性较差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提出分散北方棉区即发展陕、甘、宁、蒙、晋特早熟棉区的思路。通过初步的试验、示范论证了北方棉区西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北方 棉花 区域布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小兵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并以吴县市为例 ,探讨吴县市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并依据其评价结果提出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吴县市 可持续发展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