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0)
2023(8789)
2022(7585)
2021(7036)
2020(6137)
2019(14564)
2018(14382)
2017(27778)
2016(15289)
2015(17385)
2014(17596)
2013(17511)
2012(16646)
2011(14879)
2010(14979)
2009(13886)
2008(14098)
2007(13139)
2006(11401)
2005(9751)
作者
(43979)
(36979)
(36878)
(35417)
(23450)
(17872)
(16972)
(14257)
(13992)
(13349)
(12511)
(12387)
(11795)
(11554)
(11500)
(11443)
(11432)
(10767)
(10610)
(10570)
(9169)
(9082)
(8995)
(8519)
(8407)
(8371)
(8309)
(8167)
(7519)
(7439)
学科
(64025)
经济(63969)
管理(40432)
(39181)
(29762)
企业(29762)
方法(29066)
数学(26015)
数学方法(25791)
(20548)
(17527)
地方(16648)
中国(16311)
农业(13963)
业经(12750)
(12269)
(12028)
贸易(12024)
(11629)
(11064)
财务(11035)
财务管理(11011)
(10944)
企业财务(10392)
(9733)
环境(9485)
理论(9215)
(8948)
金融(8945)
(8691)
机构
大学(215396)
学院(214881)
(85967)
经济(83856)
管理(80566)
研究(71840)
理学(68517)
理学院(67664)
管理学(66438)
管理学院(66026)
中国(54902)
(45963)
科学(44395)
(40241)
(38084)
(36337)
中心(34659)
(34151)
业大(32954)
研究所(32831)
财经(31485)
农业(30087)
(29673)
师范(29393)
北京(28743)
(28375)
(27319)
(26249)
经济学(26111)
经济学院(23760)
基金
项目(140374)
科学(108432)
研究(104841)
基金(98571)
(85203)
国家(84393)
科学基金(71431)
社会(63615)
社会科(59987)
社会科学(59963)
(56695)
基金项目(53306)
教育(49064)
(46944)
自然(45795)
编号(44761)
自然科(44601)
自然科学(44587)
自然科学基金(43785)
资助(40089)
成果(36718)
重点(31750)
课题(31139)
(30985)
(30576)
(28673)
科研(27090)
创新(26776)
大学(26720)
(26299)
期刊
(98965)
经济(98965)
研究(62112)
中国(43795)
(34649)
(33152)
学报(32939)
科学(29475)
管理(26522)
教育(25981)
大学(24975)
农业(23356)
学学(22991)
技术(20237)
(19597)
金融(19597)
业经(16167)
财经(15275)
经济研究(14617)
问题(13612)
(13093)
(12763)
图书(12747)
资源(11181)
技术经济(11088)
(10961)
(10918)
理论(10190)
统计(9882)
国际(9738)
共检索到325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彭贤则  周子晨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汛防洪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其工程建设普遍滞后,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群体和个人等投资不足密切相关。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用纳什均衡模型来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分蓄洪区工程建设投资中出现的博弈问题,并以洪湖分蓄洪区为例,按不同的投资规模具体解释在蓄洪工程建设投资中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而分蓄洪区政府投资不足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分蓄洪区走出工程建设投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庆贺  薛璐雅  谢祥财  林开泰  刘昌麒  徐炜  
城市湖泊蓄滞、错峰调节河川洪水的功能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海绵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湖泊在满足城市蓄滞洪功能的同时,也需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公园绿地属性。研究以福州市井店湖公园为对象,借助Arc GIS水文分析模组,探究城市湖泊蓄洪安全分析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蓄洪湖公园规划策略。通过分析蓄洪公园不同重现期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分布,在确保安全蓄洪的前提下,提出相适应的蓄洪公园景观功能分区与消落带景观规划策略,以实现蓄洪公园水利功能与景观功能的协同规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长安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 50 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 14 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 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席秋义  黄强  黄灵芝  李万绪  姚正平  
 针对现阶段石泉水库主汛期洪水调度方式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主汛期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调度方式,并分析了其在石泉水库应用的可行性,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气象有雨无雨定性预报,制定了具体实施的操作流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华  苏布达  原峰  郭业友  
荆江分蓄洪区适时分蓄超过荆江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为长江防洪做出了贡献。为有效开展分洪管理防洪决策信息支持,构建了一套分蓄洪区的防洪基础地理信息演示系统。分析了以往构建系统中需求分析和信息组织的不足,较为详细地进行了需求分析,科学地进行数据组织及数据库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原型法进行系统设计。最后利用控件Mapobjects,将GIS功能嵌入Visual Basic 6.0编制的应用程序中,实现用户需求的各种功能。系统整合了分蓄洪区基础地理数据、水利设施以及安全建设等数据,较好地反映了荆江分蓄洪区的现实特点和意义。系统的运行得到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鲁峰  
沿淮行蓄洪区频繁受灾 ,经济落后 ,社会形象差 ,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行蓄洪区的自然生态发展规律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充分利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更新思想观念 ,辩证地防洪用洪 ,做到既能解决洪水出路 ,又为群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孝光  贾健  刘锦霞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国家大型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可更有效地利用淮河水资源,拟将洪泽湖蓄水位由现在的13.0m抬高至13.5m,增加洪泽湖的蓄水量,减少抽江水量,但抬高蓄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洪泽湖抬高蓄水位的影响和效益,从经济上分析论证抬高蓄水位是可行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九大  
淮河滩区和沿淮行蓄洪区现有大量居民,经常遭受洪水威胁,不能安居乐业。2003年,灾后40万移民迁建为我们解决行蓄洪区人的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从实际出发,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行蓄洪区居民的居住安全,为解决沿淮"三农"问题创造必要条件,是一项必须认真研究而又势在必行的工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慧萍  
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人口安置不仅关系到其及时运用,更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单退适度集中农业就近安置为例,系统分析人口安置点选择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了外迁安置点评价指标体系,用AHP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公民意愿的评价队伍结构,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单指标评价向量,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方案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形成了完备的安置点优选模型。用该优选模型进行了实证应用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振宏  喻宏伟  
由于围湖造田、围网养殖、过度捕捞对洪湖渔业资源与湿地资源的掠夺性破坏,以及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环境严重污染,使洪湖治理成为必然。文章揭示了洪湖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症结,从公众参与视角揭示了政府与公众在治理环境中的博弈机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饶恩明  肖燚  欧阳志云  
湖泊是抵御湖区水系洪水灾害的天然屏障,而水库是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肩负我国防洪减灾的重任。为探明我国湖、库洪水调蓄功能状况,分析区域防洪需求进而提出对策建议,论文以湖泊可调蓄水量和水库防洪库容为评价指标,基于可调蓄水量与湖面面积以及防洪库容与总库容的数量关系构建模型,分别对我国湖泊和水库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湖泊可调蓄水量和水库防洪库容分别为1 475.47×108和2 506.85×108m3,湖库洪水调蓄功能总量为3 982.33×108m3。从空间分布来看,湖泊调蓄能力以西藏、青海、江苏等省以及西北诸河、长江、淮河等流域较强;水库调蓄能力以湖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应生  陈世俭  吴后建  朱明勇  
阐述了洪湖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总结了洪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机制,认为地质活动和长江泛滥奠定了洪湖的成湖基础;古气候环境推动了洪湖面积变化和沼泽化过程;近代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洪湖生态环境的退化;三峡工程会促进洪湖生态环境的恢复,但也可能加剧洪湖的淤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湖保护的对策:完善立法,加强管理;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对洪湖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包括洪湖通江在内的生态恢复措施;加强洪湖生态需水的研究,积极应对三峡工程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耘  陈萍  Kieko SATO  Hajime AOE  何报寅  
利用2003年夏季在洪湖采集的20个水体样本的测定结果分析了洪湖目前的水体化学性质。根据分析洪湖夏季为Ⅲ类水,则其他季节的水质等级很有可能在Ⅲ类以下。洪湖水体的理化性质各方面状况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2003年水质状况以Ⅲ类水为主,表明洪湖近年来的水质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人类对洪湖水生资源的过度开发有直接的联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了目前洪湖水质的三个主要控制因素。洪湖水质主要受到氮盐营养元素和生物活动的控制,其次是悬浮物和水体的离子属性,第三是水体的磷化合物。尽管磷是大多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物质,但它对洪湖湖水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所以洪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毅  任文彬  舒潼  谢楚芳  蒋金辉  杨劭  
洪湖湖滨带是洪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截污缓冲、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为了解洪湖湖滨带植被现状及变化过程,进行了洪湖湖滨带植被调查,结合土地利用实地勘察和卫片分析,结果显示空心莲子草、马唐、狗尾草、葎草、小飞蓬、菰、莲、芦苇、凤眼莲和浮萍综合优势比高,是洪湖湖滨带优势种。物种数较20世纪60年代明显减少。其中入侵种空心莲子草和凤眼莲在各样地出现的频率很高。以全部植物种计算,湖滨带植被Shannon-Weaver指数在1.50~2.98之间,SimpSon指数在0.7~0.9之间,但以水生植物种计算,多样性明显降低,其Shannon-Weaver指数处在0.69~2.29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莫明浩  王学雷  任宪友  王慧亮  周海燕  
为了分析洪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洪湖市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同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水足迹模型,计算了洪湖市的水足迹。结果表明,洪湖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由1.450 8 hm2攀升到2.022 3 hm2,8年间增长近40%,其中能源用地和耕地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稍有下降趋势。2000-2007年洪湖市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随着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大,生态赤字逐渐加大,2007年人均生态赤字达1.373 1 hm2,表明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洪湖市处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