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5)
- 2023(8500)
- 2022(7205)
- 2021(6672)
- 2020(5617)
- 2019(12152)
- 2018(11790)
- 2017(22453)
- 2016(12552)
- 2015(13514)
- 2014(13333)
- 2013(13021)
- 2012(12217)
- 2011(10852)
- 2010(10929)
- 2009(9851)
- 2008(10131)
- 2007(9049)
- 2006(7650)
- 2005(6767)
- 学科
- 济(45313)
- 经济(45252)
- 管理(36537)
- 业(35977)
- 企(29266)
- 企业(29266)
- 方法(22436)
- 数学(19697)
- 数学方法(19425)
- 财(14631)
- 学(12964)
- 农(12470)
- 中国(11728)
- 贸(10499)
- 贸易(10496)
- 易(10238)
- 务(9965)
- 财务(9939)
- 财务管理(9919)
- 制(9742)
- 业经(9603)
- 企业财务(9503)
- 技术(8569)
- 银(8355)
- 农业(8353)
- 银行(8306)
- 行(7787)
- 融(7764)
- 金融(7761)
- 地方(6821)
- 机构
- 大学(181792)
- 学院(179852)
- 济(68585)
- 经济(67204)
- 管理(64632)
- 研究(64362)
- 理学(56815)
- 理学院(56080)
- 管理学(54788)
- 管理学院(54480)
- 中国(47068)
- 科学(44961)
- 农(43280)
- 京(38316)
- 所(35415)
- 业大(35327)
- 农业(34777)
- 研究所(32703)
- 财(31395)
- 中心(28895)
- 江(26629)
- 财经(25658)
- 经(23498)
- 北京(23413)
- 农业大学(23202)
- 院(23200)
- 省(22003)
- 范(21860)
- 师范(21406)
- 经济学(21220)
- 基金
- 项目(127800)
- 科学(98724)
- 基金(94428)
- 家(87760)
- 国家(87048)
- 研究(81205)
- 科学基金(72185)
- 社会(52290)
- 自然(50813)
- 基金项目(50286)
- 自然科(49783)
- 自然科学(49761)
- 社会科(49628)
- 社会科学(49612)
- 省(49393)
- 自然科学基金(48936)
- 划(42939)
- 资助(38596)
- 教育(37077)
- 重点(29390)
- 编号(29027)
- 部(27513)
- 计划(27480)
- 创(26547)
- 发(26012)
- 科研(25866)
- 创新(24992)
- 科技(24576)
- 业(23577)
- 大学(22786)
共检索到256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丽丽 曹金珍 唐镇忠
该文考察了蒸汽后处理对ACQ-D处理材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和化合价转变的影响,并通过SEM及FTIR谱图,对铜与木材组分间的固着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进行流失试验的ACQ-D处理材相比,蒸汽后处理可以在15 min内就明显降低铜的流失率,处理时间和蒸汽温度对铜的流失率影响较小。与气干处理材相比,蒸汽处理对试材中铜的化合价转变影响不大,因此可确保蒸汽后处理不会削弱ACQ-D处理材的耐腐性,但也无法生成更多抗流失性较好的一价铜离子化合物。SEM及FTIR谱图显示:蒸汽处理促进了铜胺溶液与木材间的反应,生成了大量晶体颗粒附着在木材细胞壁表面;铜在处理材中的固着反应场所主要是半纤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丽丽 高巍 曹金珍 唐镇忠
为了提高胺溶铜季胺盐-D型(ACQ-D)处理杉木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采用微波方法对ACQ-D处理杉木进行后处理,然后测定经过流失试验试材中的铜流失率,并借助FTIR、SEM谱图,结合微波后处理过程中一价铜的转变情况,对铜的固着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微波后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铜的流失率,且随着处理时间和微波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包膜试件中铜离子的抗水流失性要好于不包膜的试件,这是温度和水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试件中铜的化合价转变不大,因此可确保微波后处理不会削弱ACQ-D处理材的耐腐性。SEM及FTIR谱图显示:铜与木材生成的晶体颗粒主要分布在木材细胞壁及木材的纹孔中;铜与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丽丽 郭宁 曹金珍
为了研究在不同相对湿度的热空气后处理过程中,通风条件对胺溶铜季铵盐-D型(ACQ-D)处理杉木中有效成分铜固着的影响,该实验在30%、50%、80%3个相对湿度条件下,将ACQ-D处理过的杉木置于通风和不通风条件下分别进行热空气处理,然后按照AWPA E11-97流失实验标准进行铜的抗水流失实验,实验结束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材中残留的铜含量,并计算ACQ-D处理杉木中铜的流失率。结果表明:①通风条件对铜在木材中的抗流失性影响显著,除相对湿度30%、处理时间为4 h组试件外,通风组试件中铜的流失率均较不通风组有明显降低;②热空气后处理过程中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加速通风条件下ACQ-...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 曹金珍
该研究测定和分析了未处理杉木和经过不同浓度的胺溶季胺铜-D型(ACQ-D)木材防腐剂处理的杉木试材,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拉应力松弛(以下简称应力松弛)曲线。结果表明:①在绝干状态下,低保持量(1和3 kg/cm3)的ACQ-D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的应力松弛曲线接近,而高保持量(5 kg/cm3)的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则小于未处理材;在气干状态下,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都低于未处理材,其中高保持量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又大于低保持量处理材;在湿润状态下,未处理材和不同ACQ-D保持量处理材的应力松弛曲线比较接近,都呈迅速下降的趋势。②含水率对未处理材和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影响很大,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佳 曹金珍
为研究压缩处理在木材防腐方面的应用,该研究测定了经过不同水浴和喷水预处理后的径向压缩木材在胺溶铜季铵盐-D型防腐剂中浸泡后的吸液量和变形回复率,并测定了由此制备得到的压缩防腐木的表面硬度、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和CuO保持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变形回复率和吸液量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一般变形回复率越大,吸液量也越大;②经过预处理的压缩试材和素材相比,吸液量可以提高1.5倍左右,表面硬度可提高3~4倍;未经预处理的压缩试材和素材相比,吸液量可以提高2倍以上,但是表面硬度的提高不大;③经过预处理的压缩防腐木,其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比较均匀,另外CuO的保持量比未经预处理的压缩防腐木高,并且呈现表层...
关键词:
木材 压缩 防腐 变形回复率 吸液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喻方圆 郭新保 徐锡增 洪岩 葛腊宝 朱永林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root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eedlings after lift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Pruning leaf and root significantly affects root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ese fir seedlings. Th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燕 赵广杰
为了弄清楚通过生物方法将桉木原料转化成单细胞蛋白,该研究用蒸汽爆破技术分离了桉木的主化学成分,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分析了蒸汽爆破前后桉木主化学成分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能使桉木纤维的结合变得松散,表面积增大,纹孔膜破裂,提高了生物酶的可及度,有利于改善其生物化学反应环境;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纤维素和木素,纤维素除无定形区有少量降解外,基本不受影响,有利于提高酶解率。
关键词:
蒸汽爆破 桉木 纤维素 聚戊糖 木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邵平 江茂生
以褐腐菌棉腐卧孔菌为试菌,对分别用热油和热空气为介质,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杉木间伐材试样的耐腐性进行了试验,并与质量分数为1.0%的CCA-C防腐剂处理材(吸药量为2.53 kg.m-3)和未处理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种加热介质中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后试材的耐腐性均比未处理材高,且随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耐腐性有较明显的改善;试材在180、200℃分别经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耐腐性均低于CCA-C处理材,但在220℃热处理3、5 h后,各试材的质量损失率均为0;若处理温度和时间相同,则热油处理材的耐腐性基本上高于热空气处理材.
关键词:
杉木 间伐材 热处理 加热介质 耐腐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红 徐勇 勇强 余世袁
以红柳为材料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强度系数lgR对木质组分和纤维素酶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红柳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它可以有效破坏红柳的天然物理结构,并且导致大部分半纤维素(木聚糖)产生自水解反应生成单糖和低聚糖溶出,同时产生乙酸、甲酸和糠醛等小分子降解产物。基于纤维素回收率和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分析,在蒸汽爆破强度系数达到4.239时(爆破温度210℃和保温时间10min)对红柳的预处理效果最佳,汽爆物料中纤维素的含量可达到52.4%,残余木聚糖含量仅为2.01%,并生成0.76%甲酸和3.17%乙酸。采用每克纤维素20.0FPIU的纤维素酶用量水解5%(w/w)...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黄荣凤 曹永建 伍艳梅 周永东 赵有科 吴玉章
以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容器中以温度170~230℃、时间1~5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色饱和度差ΔC*逐渐减小、色差ΔE*和色相差ΔH*逐渐增大,说明热处理后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褐色。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毛白杨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得出了色差值与热处理温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此特性,对一些浅色木材进行热处理,可赋予其凝重的颜色,同时还可增强其尺寸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扩大应用领域。
关键词:
毛白杨 蒸汽介质热处理 色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涂行浩 郑华 张弘 甘瑾 张雯雯 李坤 徐涓
【目的】为了提高玛咖贮藏和加工后芥子油苷的含量及改善品质,探讨高温蒸汽烫漂在玛咖块根黑芥子酶钝化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蒸汽压力、蒸汽处理时间和载料量3个主要因素对玛咖块根黑芥子酶活性及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黑芥子酶活性以及芥子油苷含量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结果】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优化最佳蒸汽处理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35 MPa,蒸汽处理时间50 s,载料量为240 g,在此条件下玛咖块根黑芥子酶相对酶活性降低到1.96%,且保留的芥子油苷含量达到0.98%。在达到烫漂终点的要求下,高温短时蒸汽处理的最佳工艺与热水烫漂、微...
关键词:
玛咖 高温短时蒸汽 黑芥子酶 芥子油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鲍甫成 姜笑梅 周明
试样(2×2×5cm)在温度120℃和100℃两种饱和水蒸汽条件下分别汽蒸处理8小时,然后置于大气中干燥至含水率为10%左右时,采用水上升置换气流法进行渗透性测定。汽蒸试样的渗透性分别与其纵向相邻接的未汽蒸、含水率约10%的对照比较,并进行成对比较分析t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木材性质不同,汽蒸作用引起木材解剖上、化学上的变化也不同,因而汽蒸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各异。红松气干边材、心材经120℃和100℃汽蒸处理后渗透性分别较未汽蒸者提高约60、90%和40、130%;长白鱼鳞云杉生材边材经120℃汽蒸后和气干心材经100℃汽蒸后渗透性分别较未汽蒸者约提高326和80%;成对比较分析t检...
关键词:
渗透性,汽蒸,纹孔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邵平 江茂生 陈孝云 谢拥群
以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分别用180,200和220℃处理杉木间伐材2和4h,测定处理样综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综纤维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材综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素总体降低较少,相应的苯醇抽出物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程度增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化学成分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时间、介质对主要化学组成产生极显著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180℃热处理时开始发生半纤维素分解,到2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洁瑛 赵广杰
该研究采用空气介质中热处理 ,对径向压缩的杉木试材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 ,然后测定试材在绝干状态或吸湿解吸过程中的蠕变行为 .结论为 :①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在常温绝干状态下瞬时柔量和蠕变柔量 (8h内 )较小 ,在常温吸湿解吸过程中瞬时柔量和蠕变柔量 (8h内吸湿结束时或 2 0h内解吸结束时 )较大 ,吸湿木材的瞬时柔量和 8h内吸湿结束时的蠕变柔量分别可达绝干木材瞬时柔量和 8h内蠕变柔量的 1.5倍、3~ 5倍 .②吸湿解吸过程中 ,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行为不同于典型的木材机械吸湿蠕变 ,蠕变柔量没有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增加 .③热处理对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热...
关键词:
杉木 压缩木材 热处理 蠕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丰程凤 崔文玉 夏智慧 罗凯云 程安玮
油菜籽经0.4、0.7、1.0 MPa等3种压力及维压1、3 min的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采用低温压榨法分离菜籽饼及油,分别测定其多酚得率、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探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维压时间下提高爆破压力或相同的压力下延长维压时间,制备的菜籽油颜色逐渐加深;经蒸汽爆破处理后菜籽饼多酚得率为7.12~8.42 g/(100 g),菜籽油多酚得率显著提高,1.0 MPa下维压3 min时,菜籽油多酚得率最高,为0.56 g/(100g);菜籽饼中生成了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canolol)、儿茶素、咖啡酸等物质,其中canolol的转化生成量最大,且一部分迁移到菜籽油中,0.7 MPa下维压3 min时,菜籽饼和油中canolol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2 120.00、4680.00mg/kg;DPPH、ABTS和FRAP法测定的菜籽油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但菜籽饼的抗氧化能力变化幅度较小;多酚得率与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蒸汽爆破可作为提高菜籽油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技术,蒸汽压力0.7MPa、维压3min可作为一个较优的汽爆条件用于油菜籽的加工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