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2)
2023(5621)
2022(4676)
2021(4224)
2020(3435)
2019(7789)
2018(7392)
2017(13615)
2016(7317)
2015(8313)
2014(8483)
2013(8123)
2012(7348)
2011(6558)
2010(7051)
2009(6758)
2008(5818)
2007(5390)
2006(4914)
2005(4589)
作者
(21554)
(17364)
(17346)
(16567)
(11094)
(8433)
(8035)
(6846)
(6564)
(6514)
(5956)
(5954)
(5730)
(5571)
(5534)
(5506)
(5257)
(5250)
(4979)
(4978)
(4504)
(4372)
(4222)
(4158)
(4109)
(4063)
(4050)
(3978)
(3674)
(3593)
学科
(24639)
金融(24636)
(23725)
经济(23698)
(22055)
银行(22035)
(21430)
(20280)
管理(19511)
(17484)
企业(17484)
中国(15674)
中国金融(10867)
(10054)
(9964)
地方(8472)
方法(7912)
(7785)
财务(7763)
财务管理(7742)
业经(7472)
企业财务(7405)
(7389)
理论(6692)
数学(6586)
数学方法(6456)
(5847)
农业(5430)
(5159)
体制(4983)
机构
学院(97933)
大学(93988)
(35635)
经济(34523)
中国(32749)
研究(31760)
管理(31113)
理学(25347)
理学院(25071)
管理学(24441)
管理学院(24280)
(20382)
科学(19699)
(19374)
(17807)
中心(17532)
(17171)
(16712)
(16632)
银行(16063)
财经(15414)
(15141)
研究所(14818)
(14734)
(14645)
金融(14327)
业大(13929)
农业(13911)
(13748)
人民(13023)
基金
项目(59316)
研究(44925)
科学(44069)
基金(39171)
(34238)
国家(33863)
科学基金(28055)
(26025)
社会(25930)
社会科(24573)
社会科学(24564)
教育(20889)
(20624)
基金项目(20240)
编号(19468)
自然(17300)
资助(16956)
自然科(16870)
自然科学(16862)
自然科学基金(16528)
成果(16470)
课题(14531)
重点(14119)
(13830)
(13066)
(12515)
(12382)
创新(12183)
项目编号(11926)
(11718)
期刊
(42442)
经济(42442)
研究(30950)
(27739)
金融(27739)
中国(24069)
(17590)
(16462)
学报(16293)
教育(13869)
科学(12836)
管理(12203)
大学(12161)
学学(11462)
农业(9953)
技术(9410)
财经(7548)
业经(7342)
(6436)
经济研究(6321)
财会(5934)
理论(5478)
实践(5090)
(5090)
职业(5028)
(4991)
(4888)
问题(4881)
图书(4791)
中国金融(4716)
共检索到164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波  吴志刚  刘文毅  董文轩  赵鑫  宁伟  
以丹东蒲公英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对去雄切柱头和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丹东蒲公英胚珠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二倍体,人工去雄切柱头后的丹东蒲公英子房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二分体的形成,一个退化,另一个经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卵细胞逐步发育为成熟胚,表明丹东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类型为二倍体孢子生殖。此外,丹东蒲公英去雄切柱头后的结籽率高达90.34%,发芽率为8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伟  吴志刚  吕双双  马铭  张建  
蒲公英属中广泛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通过对不同种蒲公英生殖方式的研究和确定,为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去雄套袋试验、流式细胞仪和胚胎学观察对东北地区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 Kitam.)、丹东蒲公英(Taraxacum antungense Kitag.)、斑叶蒲公英(Taraxacum variegatum Kitag.)的生殖方式进行研究,首次对这3种蒲公英的生殖方式进行确定。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为有性生殖,丹东蒲公英为专性无融合生殖,斑叶蒲公英为兼性无融合生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仇松英  许钢垣  武计平  逯腊虎  孟兆萍  
经过10余年研究,从上万份不同类型小麦亲本及杂交后代中,鉴定、筛选、培育出5种具有小麦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基因型材料,分别是:多苗材料,表现兼性无融合特点的材料,表现专性无融合生殖特点的材料,孤雌生殖材料,具多雌蕊材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伟  张建  陈倩倩  赵鑫  
以无融合生殖的四倍体斑叶蒲公英为材料,研究其种子萌发特性。考察授粉与否、冠毛有无,浸种时间、不同萌发温度和光照处理等对斑叶蒲公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授粉处理的蒲公英种子比未经过授粉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40%。授粉与否产生不同萌发类型,授粉种子属于爆发型的机会主义萌发策略,而未授粉种子属于低萌型的谨慎萌发策略。缺少冠毛的种子发芽率比有冠毛种子低16%,并需更长时间萌发。浸种时间长短对发芽率影响不同,浸种12h种子发芽率最高,浸种超过48h,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降低。而对未授粉处理的种子,浸种却有促进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作用。斑叶蒲公英种子在高温(>30℃)及低温(<5℃)情况下,种子萌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伟  贾庆飞  李海娟  宋文婵  吴杰  李天来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7种蒲公英在分类学类上存在的种归并问题。结果表明:蒲公英花粉为近球形或近扁球形;花粉粒极轴(P)大小为19.6~31.7μm,赤道轴(E)长为24.5~36.4μm,P/E变化范围不明显;萌发孔孔型为圆形凹陷、扁圆形凹陷和近圆形凹陷;外壁纹饰均为刺状雕纹,条脊宽和条脊距因种各异,内部穿孔的有无也存在差异;脊上突起的小刺密度不同,最大的为斑叶蒲公英,最小的为蒙古蒲公英。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差异支持《中国植物志》的分类结果:将卷苞蒲公英(T.antungense Kitag)和丹东蒲公英(T.urba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建华  强胜  
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过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无融合生殖概念是指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即发生在被子植物胚珠中的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尽管目前已在被子植物52个科的4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植物,但作物中普遍缺乏无融合生殖特性。本文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发生类型,对无融合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现的无融合生殖种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总结了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控制和分子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对无融合生殖在农业中的应用和生态学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得田  陈冬玲  
本文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进行了综述。在国外尚未发现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材料。在中国,无融合生殖水稻的研究经历了活体诱导、离体诱导、材料筛选和杂交选育三个阶段。从多胚水稻、雄性不育单性结实材料以及杂交后代中已发现了不定胚发生、胚和胚乳自发形成、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其中对SAR-1、C1001、HDAR的特性予以了介绍,并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辉  赵钟志  
为探明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一籽多胚性状的关系。以9个韭菜品系为试材,鉴定各品系的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发生频率;蕾期去雄后用0.6%DMSO和失活花粉进行处理,诱导获得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结果表明:通过对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材料的继代选择,提高了多胚苗发生频率和无融合生殖的诱导率;2次继代选择后使多胚苗发生率和无融合生殖诱导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与原品系相比,无融合生殖后代的多胚苗发生率有明显提高。可见,多胚苗及无融合生殖的可诱导性是可以遗传的,多胚苗特性与无融合生殖有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艳萍  张建  吴杰  陈倩倩  宁伟  
以东北地区5种蒲公英为试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其花粉数量以及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丹东蒲公英、亚洲蒲公英、蒙古蒲公英和朝鲜蒲公英的单花花粉数量分别为5028粒、2948粒、3184粒、2460粒和3017粒。花粉在含有PEG和ME3培养基上才能萌发,萌发率为2.8%~16%;蔗糖对蒲公英花粉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活力不同,柱头为Y字状时活力最强;相同开放阶段的花粉在9:00~10:00时活力最强。此外,各种蒲公英花粉的离体萌发均有多重花粉管现象,二重花粉管的比例为9.8%~24%,三重花粉管的比例为0~13.8%。试验蒲公英花粉需要PEG和ME3互作才能萌发,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璿濛  王玉丹  杨春雪  
为深入了解松嫩盐碱草地蒲公英根围AM真菌类型,丰富该地AM真菌资源多样性,以及为更高效地修复盐碱农业用地提供新的途径及想法,利用形态学鉴定的研究方法,对松嫩盐碱草地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围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侵染特性及其种类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pH不同的土壤生态环境下,蒲公英根系均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并形成典型的重楼型(Paris-type,P型)菌根结构,且侵染率均达到100%。2)对利用湿筛法提取出的蒲公英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6属21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0种,为本区域蒲公英根围AM真菌优势属,摩西球囊霉占比最多,为本区域蒲公英根围优势AM真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和平囊霉属(Paci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各1种。3)由于此次试验中侵染率极高,说明轻度碱性的土壤情况可能有利于AM真菌与宿主植物亲和以及AM真菌的生长,并且该样地处于适宜菌丝生长的pH范围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定祥  刘立山  
苎麻为雌雄同株异位的异花授粉作物,种子小,数量大,繁殖系数高。到目前为止的新选品种均为杂合体,生产上不宜用种子繁殖,而无性繁殖速度慢、成本高、易带病虫,使新品种难以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利用自交系间杂种优势,也因自交系难以纯合而困难较大。因此,诱导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友德  李和平  杨小菊  秦天才  张君芝  
采取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刚露出花序至成熟的颖果样,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系统观察,未发现通常的胚囊母细胞和减数分裂现象。观察到多个方位的胚囊原始细胞于珠心中,形成了3~7个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胚囊。材料中可见由卵器和1个极核或2个极核组成的4胞胚囊,也可见到3胞或1~2胞,甚至中空的胚囊。同一胚珠中,形成了多个幼胚或拟胚,但完熟颖果中只剩下1个成熟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旭东  周开达  吴先军  严志彬  
本文着重报道了四川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得田  陈冬玲  
本文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研究趋向及进展进行了评论。植物无融合生殖是生物学研究的新生长点,具有固定杂种优势、缩短育种周期、给常规育种带来革命等重要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十分重视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成立了国际无融合生殖研究协作网,把作物无融合生殖作为重点之一,但是国外尚未发现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者提出了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4个基本条件和策略,以多胚水稻为材料进行胚胎学、育种学、遗传学等一系列研究,发现了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确定了不定胚起源,并且选育出一些新的无融合生殖材料。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建议加强研究,侧重显性、专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选育,结合开展一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生  马平福  祝虹  蔡得田  姚家琳  
显性紫稻筛选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效果及遗传谢国生马平福祝虹蔡得田姚家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THESTUDYONTHEEFFICACYOFUTILIZINGDOMINANTPURPLERICEVARIETYONSELECTINGRI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