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5)
- 2023(12431)
- 2022(10883)
- 2021(10051)
- 2020(8497)
- 2019(19539)
- 2018(19371)
- 2017(37980)
- 2016(20333)
- 2015(22765)
- 2014(22520)
- 2013(22559)
- 2012(20523)
- 2011(18409)
- 2010(18237)
- 2009(16518)
- 2008(15815)
- 2007(13476)
- 2006(11675)
- 2005(9873)
- 学科
- 济(82766)
- 经济(82678)
- 管理(59388)
- 业(56879)
- 企(44321)
- 企业(44321)
- 方法(42581)
- 数学(37803)
- 数学方法(37478)
- 农(21886)
- 中国(20611)
- 财(20061)
- 地方(17869)
- 学(17684)
- 业经(17563)
- 环境(16094)
- 贸(15278)
- 贸易(15271)
- 农业(15076)
- 易(14724)
- 和(13257)
- 制(13042)
- 务(12545)
- 财务(12486)
- 财务管理(12462)
- 理论(12449)
- 技术(12350)
- 划(12040)
- 企业财务(11864)
- 银(11240)
- 机构
- 大学(287385)
- 学院(285108)
- 管理(118388)
- 济(113352)
- 经济(110840)
- 理学(104081)
- 理学院(102946)
- 管理学(101303)
- 管理学院(100802)
- 研究(91035)
- 中国(66275)
- 京(60396)
- 科学(57616)
- 财(50516)
- 所(44127)
- 农(43234)
- 业大(43172)
- 财经(41934)
- 中心(41766)
- 研究所(40544)
- 江(39354)
- 经(38244)
- 范(37940)
- 北京(37816)
- 师范(37641)
- 经济学(33997)
- 农业(33792)
- 院(33697)
- 州(32668)
- 财经大学(31431)
- 基金
- 项目(206012)
- 科学(163153)
- 基金(151340)
- 研究(149684)
- 家(131341)
- 国家(130303)
- 科学基金(113333)
- 社会(95734)
- 社会科(90847)
- 社会科学(90823)
- 基金项目(81825)
- 省(79552)
- 自然(74530)
- 自然科(72760)
- 自然科学(72747)
- 自然科学基金(71443)
- 教育(67650)
- 划(66787)
- 资助(61768)
- 编号(60763)
- 成果(47465)
- 重点(45444)
- 部(45312)
- 发(43155)
- 创(42398)
- 课题(40437)
- 科研(39561)
- 创新(39478)
- 国家社会(39385)
- 教育部(39111)
- 期刊
- 济(118097)
- 经济(118097)
- 研究(80291)
- 中国(47222)
- 学报(44481)
- 科学(40869)
- 管理(39911)
- 农(37113)
- 财(35012)
- 大学(33504)
- 学学(31382)
- 教育(27619)
- 农业(26263)
- 技术(22655)
- 融(21610)
- 金融(21610)
- 业经(20121)
- 财经(19309)
- 经济研究(19249)
- 图书(18785)
- 经(16291)
- 问题(15109)
- 理论(14586)
- 商业(13814)
- 科技(13808)
- 资源(13725)
- 实践(13580)
- 践(13580)
- 业(13445)
- 技术经济(13341)
共检索到395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云洁 甄霖 Ochirbat Batkhishig 刘雪林 李芬 杨莉
本文结合一手问卷调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对蒙古高原典型牧区生态系统服务中食物和燃料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国粮食消费中以小麦为主,其他副食品以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为主,而家畜干粪和木柴则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燃料来源;我国内蒙古牧区基本无马肉消费,蔬菜和秸秆人均消费量高于蒙古国。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获得性或可达性以及消费行为如消费偏好等,均影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模式和意愿,也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空间差异。本文是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理论的实证研究,可以为整个蒙古高原牧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关键词:
草原生态 补偿意愿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莉 甄霖 李芬 魏云洁 姜鲁光 曹晓昌 龙鑫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平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亚菲
论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阐述造成高原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分析解决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障碍,给出重新认识和评价高原资源优势的新视点,并提出适合于高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先产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优势产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凌 杨改河 杨世琦
对由高效沼气发酵子系统、太阳能暖圈子系统、集雨蓄水子系统和节水滴灌子系统构成的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 ,提出了各子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构优化原则。实践证明 :设计的新型高效沼气池克服了常规沼气池存在的技术问题 ,产气率提高 5 1.7% ;设计的太阳能暖圈解决了猪和沼气池越冬问题 ,猪的生成速度提高 30 % ,沼气池产气率提高 2 0 % ;设计的集雨和贮水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沼气池、果树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设计的滴灌系统与沼液施肥联用 ,可一次完成灌水和施肥作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果园 工程模式 优化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元 薛东前 张茹茹
基于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及其内涵,主要从能源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分析了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的责任主体、途径、标准、资金来源和立法保障等方面。生态补偿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云超 王三反
为给青藏高原生态大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青藏高原生态大棚内的空间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并研究了棚内影响污水处理和蔬菜生长的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冬季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条件下,由于高原的强辐射和大棚特殊的保温效果,晴天该区域内的温度仍能维持在13~22℃,阴天温度可维持在10~18℃,生态大棚内的温度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处理和蔬菜种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大棚 空间温度场 数值仿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元 薛东前 张茹茹
基于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及其内涵,主要从能源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分析了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的责任主体、途径、标准、资金来源和立法保障等方面。生态补偿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草原保护 奖补政策 内蒙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智勇 解建仓 宋丽娜 张黎 裴亮
为了建立黄土高原生态治理评价体系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选取陕北各县多年观测资料,建立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和Topsis法对各县域生态治理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过程中,坝地面积、治理度和单位面积投资是该地区生态治理评价体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实际运行中应加以重视;各县域生态治理局势存在波折,但整体呈良性发展,并为良好治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生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这3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为县域生态治理效益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局势的综合管理与宏观调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生 刘高焕 刘庆生 黄翀 张韵婕 管续栋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表征要素,其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蒙古高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常年遭受风蚀等灾害影响,再加上人为活动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生态状况堪忧。本研究即是以蒙古高原中北部为研究区,对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做空间化扩展研究,通过选取与有机质相关的环境要素,包括高程、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插值模型,获取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北部山地区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最高约为43.35%,而在南部戈壁和荒漠区有机质含量相当低,接近于0,气候和地形是影响其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清源
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准确定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明确其价值取向,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介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及服务价值入手,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深层原因及影响,并就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 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麟 曹巍 吴丹 巩国丽
西藏高原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至关重要的区域,维护提升其生态屏障功能是该区生态保护的核心目标。论文分析了1990—2010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服务能力的时空变化格局,开展近20 a生态屏障功能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近20 a,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宏观格局稳定少动,森林、水体与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草地、荒漠面积减少;2)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895.19×10~8m~3,平均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744.48 m~3/hm~2,近20 a水源涵养服务在波动中有所提升;3)水蚀区土壤水蚀模数为3 876 t/km~2,土壤水蚀量为10.31×10~8t,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保有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宪洲 张谊光 石培礼 余成群 钟志明
该文概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建站 1 0a的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进展 ,通过对以高原农田为主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和试验研究 ,在高原环境背景特征、能量传输和能量平衡、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的形成、作物光合生理生态以及碳循环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在作物和牧草品种引种筛选和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建设和利用、蔬菜栽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地方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满衡
"望不断连绵的山川,望不尽辽阔的草原,白云在蓝天上飘飞,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古老的大地啊,我可爱的家园……"悠长深情的蒙古族歌声让我深深地感动,古老雄浑的长调常把我带进那沉甸甸的忧郁,带进沉甸甸的寻找,带进沉甸甸的遐思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年前,应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报社的邀请,全国部分省、市、区的环保局长在内蒙古的海拉尔参加"生态环保研讨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