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8)
2023(5051)
2022(3977)
2021(3967)
2020(3461)
2019(7908)
2018(8168)
2017(15490)
2016(8449)
2015(9718)
2014(9670)
2013(9312)
2012(8235)
2011(7494)
2010(7700)
2009(6835)
2008(6602)
2007(5784)
2006(5001)
2005(4445)
作者
(25854)
(21471)
(21456)
(20685)
(13629)
(10365)
(9595)
(8473)
(8074)
(7589)
(7475)
(7372)
(6945)
(6912)
(6789)
(6642)
(6406)
(6369)
(6228)
(6051)
(5495)
(5440)
(5409)
(4920)
(4900)
(4836)
(4778)
(4590)
(4318)
(4240)
学科
(33364)
经济(33343)
管理(20551)
(19309)
方法(19292)
数学(17891)
数学方法(17365)
(16083)
企业(16083)
(9547)
(8046)
中国(7436)
理论(6353)
(6240)
业经(6114)
(5302)
贸易(5297)
农业(5190)
(5139)
环境(5025)
地方(4938)
(4908)
(4792)
技术(4560)
教学(4362)
(4188)
(4061)
银行(4040)
(3887)
(3875)
机构
学院(117950)
大学(117292)
管理(44319)
(42319)
研究(41542)
经济(41326)
理学(38771)
理学院(38268)
管理学(36911)
管理学院(36728)
中国(31845)
科学(29854)
(25886)
(22414)
(22004)
研究所(20979)
业大(20132)
中心(19192)
(18715)
农业(17437)
(17246)
北京(16495)
(15893)
(15886)
师范(15682)
财经(15167)
技术(14168)
(13803)
(13766)
(12911)
基金
项目(85810)
科学(67098)
基金(62400)
(57473)
国家(57124)
研究(56574)
科学基金(47970)
自然(34864)
自然科(34061)
自然科学(34058)
社会(33498)
自然科学基金(33378)
(32991)
基金项目(32385)
社会科(31762)
社会科学(31752)
(29572)
资助(27154)
教育(26845)
编号(22538)
重点(20677)
计划(18196)
(18018)
(17857)
(17355)
科研(17319)
成果(17033)
创新(16352)
课题(16039)
科技(15906)
期刊
(41838)
经济(41838)
研究(30066)
中国(22379)
学报(22166)
科学(20999)
(18622)
管理(16164)
大学(16145)
学学(15425)
(13531)
农业(12814)
教育(12763)
技术(11667)
统计(8835)
资源(8678)
(7940)
(7868)
金融(7868)
(7863)
经济研究(7327)
决策(7197)
业经(6783)
财经(6646)
科技(6264)
业大(6032)
(6009)
技术经济(5913)
林业(5843)
(5656)
共检索到165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兆飞  王蕊  姚治君  
蒙古高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模式评估对该地区气候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整个蒙古高原为研究区,研究蒙古高原气温与降水要素的变化趋势,对比研究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式输出的气温与降水序列在研究区的表现,利用一种改进的秩评分方法对CMIP5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蒙古高原过去几十年整体呈增温减湿的趋势,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中国内蒙古地区变暖趋势强于蒙古国地区;CMIP5模式模拟的平均气温普遍偏低,且低估了该区域的增温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晓菲  徐长春  李路  罗映雪  杨秋萍  杨媛媛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其水资源短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和DCHP(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提供的32个经BCSD降尺度的CMIP5(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模式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MMT)等检验法,以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通过对1950—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检测,评估各模式及模式集合平均对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出1950—2005年流域内各气温指标的显著增加趋势,8个模式能够模拟出部分气温指标的增温趋势,但均低估了增温速率,集合平均也存在同样问题;②除FIO-ESM与MPI-ESM-MR能够准确模拟出气温突变时间外,绝大多数模式不能够准确模拟出。基于优选模式的集合平均PM-PLS和PM-EE对突变的模拟能力总体上优于单个模式,其中PM-PLS模拟能力更优;③对PM-PLS模式集合平均进一步评价,发现其能较好地再现流域气温线性趋势的时空变化总体特征,但仍存在增温速率低估的问题。采用气候模式进行未来气候预估仍需加强模式优选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的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绚  汤绪  陈葆德  田展  赵思健  
【目的】利用最新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30个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AOGCMs)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的气候预估结果,基于集合模拟的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未来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通常基于未来逐日的气象资料,然而AOGCMs模拟的逐日数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利用"虚拟气候变暖"(PGW)的方法,将CMIP5模式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的信号与当前气候的逐日站点观测资料相结合,得到未来气候预估的逐日数据集合。结合作物过程模型CERES-Wheat,利用集合模拟的方法,以概率的形式量化表述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产量影响的不确定性。【结果】未来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初祁  徐宗学  刘文丰  刘琳  
根据1961~2005年长江流域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水量和气温数据,采用第5期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24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模拟结果,通过计算模拟变量和观测变量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时间和空间相关系数,采用M-K趋势分析方法,分别选用在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较好的5个模式进行集合平均,从时间的演变规律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两方面,检验该模式集合对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模式模拟气温的能力要明显好于模拟降水的能力,但模拟气温较好的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玮  段利民  刘廷玺  格日勒吐  高瑞忠  Buren Scharaw  于长翔  
掌握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水文生态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1961—2015年0.5°×0.5°降水格点数据为基础,采用M-K法、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法,对6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极端降水事件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961—2015年内蒙古高原中部内陆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的年际变化趋势总体以下降为主,其中CDD(连续无雨日数)下降的区域占整个流域的91%,除CDD外其余指数均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SDII(雨强)均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利平  姚延锋  裴古娥  安晶  袁雅萍  杭波  
根据1961-2006年天水7个站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天水温度和降水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气温、降水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天水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水气温、降水发生了明显突变,进入温度显著增暖和降水偏少时段;2)增暖后天水气温和降水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显著增大;降水偏少的概率明显增多,偏多的概率明显减少;3)气候变暖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气温上升幅度均较显著;降水距平百分率渭北区下降幅度相对突出。进而,讨论了温度增加和降水减少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健  夏军  曾思栋  刘欣  樊迪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的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敏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可以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更准确地预测长江流域未来的温度和降水,针对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对长江流域26个气候模式进行评估,选择并校正性能更好的模式,讨论了长江流域未来的气温和降水。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模式在温度上的模拟效果优于降水,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月尺度>日尺度>年尺度。温度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降水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2)区域尺度利用气候模式进行研究工作前的评估和校正是必要的,经过评估优化和季节校正后,数据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位数映射法可以应用于气候模型数据的校正,但对于极端降水和温度的校正仍存在一些不足。(3)在SSP1-2.6情景中,未来温度和降水变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稳定增加,然后随着时间趋于稳定。在其他3种情景下,变化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快。未来长江流域的降水和气温在所有情景下都将高于历史时期,表现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从季节上看,春季和冬季温度变化较大,降水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变化较大。在空间上,降水量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东北部,而气温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上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谈丰  苏布达  高超  方玉  
利用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淮河流域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4个降水指数,首先通过与1961~2010年流域内气象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CCLM模式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CLM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淮河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在4个降水指数中,对年降水量的模拟效果最佳。CCLM模式在SRES-A1B(中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显示,2011~2050年淮河流域降水整体将呈增加趋势,增幅在70mm之内,降水量年际变率较大,波动范围达-40%~60%,很有可能造成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艳欣  桑燕芳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其水文气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水资源演化。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水文气候过程的时空演变规律仍认识不足。本文以青藏高原气象站点降水观测数据为基准,结合水汽通量资料,对13种不同源降水数据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用质量较好的IGSNRR数据集识别了青藏高原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西南以及西北边缘地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较小,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不足50%;随着逐渐向高原腹地推进,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逐渐增大,雨季逐渐缩短且推迟,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逐渐增大。降水季节分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水汽运移方向保持一致,即主要是由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所致。基于此,识别出西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35°N以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约30°N以南,而高原中部(30°N~35°N)降水受到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水文气候过程空间差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一民  章新平  
利用青藏高原87个地面气象台站41年(1960~2000年)的月降水资料,并在Arcgis 9.0中通过Kriging插值方法对少数站点的缺测值进行了插补,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高原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区域上的差异。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完整性,对高原年降水也做了相应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冬春两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季雅鲁藏布江下游、春季高原东北部为降水减少区,高原其他区域均表现为增加;夏秋两季降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夏季高原中部和川西降水减少,高原南部和北部降水表现为增加;秋季高原中部、南部降水增加,川西降水减少。(2)高原年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区域上高原南部大致以东经102度为界,该线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秋雪  李跃清  蒋兴文  张静  
论文基于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应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整个四川省的降水变化一致,近58 a"雅安天漏"的年降水总量和年雨日是减少的,并且后者比前者减少得更加显著;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的显著减少是雨日和雨强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和雨日均呈减小趋势,其中秋季减少最明显;汛期降水量减少占年降水量减少量的92.7%,汛期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显著,占年雨日减少的62.9%;21世纪初期后,"雅安天漏"强降水月份减少,雨日集中时段缩短;"雅安天漏"夜雨特征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景丞  陶辉  王艳君  苏布达  黄金龙  姜彤  
选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由逐日观测资料插值而成的格点化观测数据集,评估了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进行预估。文中主要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方法,识别了既定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强度和影响面积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未来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模拟能力;2)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整体呈增加趋势,RCP 8.5情景下变化更为显著,事件强度更大;3)未来不同情景下,均有可能发生强度或影响面积超过基准期最大值的事件,其中影响面积大的事件多发生在华北和东北,强度大的事件多发生在西南和华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景丞  陶辉  王艳君  苏布达  黄金龙  姜彤  
选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由逐日观测资料插值而成的格点化观测数据集,评估了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进行预估。文中主要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方法,识别了既定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强度和影响面积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未来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模拟能力;2)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