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5)
2023(9219)
2022(8393)
2021(7987)
2020(6710)
2019(15621)
2018(15726)
2017(30276)
2016(16528)
2015(18716)
2014(18840)
2013(18568)
2012(16734)
2011(15000)
2010(14766)
2009(13399)
2008(12705)
2007(10822)
2006(9326)
2005(7908)
作者
(48272)
(39869)
(39675)
(37663)
(25389)
(19117)
(17950)
(15988)
(15195)
(14156)
(13838)
(13268)
(12544)
(12491)
(12457)
(12172)
(12030)
(11889)
(11239)
(11208)
(9970)
(9633)
(9616)
(9002)
(8905)
(8895)
(8834)
(8718)
(7967)
(7951)
学科
(62733)
经济(62665)
管理(47151)
(44290)
(37590)
企业(37590)
方法(32109)
数学(27677)
数学方法(27351)
(16114)
(15854)
中国(15382)
(14835)
业经(13836)
地方(13134)
理论(11437)
(10990)
农业(10820)
(10572)
贸易(10566)
技术(10542)
环境(10525)
(10234)
(9857)
(9806)
财务(9794)
财务管理(9776)
教育(9523)
企业财务(9259)
(9135)
机构
大学(232640)
学院(230353)
管理(95759)
(84881)
理学(83952)
理学院(83034)
经济(82860)
管理学(81533)
管理学院(81140)
研究(74402)
中国(53401)
(50022)
科学(49673)
业大(37512)
(37390)
(37311)
(37165)
研究所(34575)
中心(33540)
(31693)
北京(31561)
财经(30744)
(30696)
师范(30355)
农业(29550)
(27994)
(27471)
(26524)
技术(25176)
师范大学(24626)
基金
项目(167236)
科学(130477)
基金(120601)
研究(120344)
(105525)
国家(104664)
科学基金(89836)
社会(73080)
社会科(69150)
社会科学(69130)
(65602)
基金项目(65267)
自然(60824)
自然科(59366)
自然科学(59351)
自然科学基金(58242)
(55601)
教育(55022)
资助(50088)
编号(49496)
成果(39156)
重点(37018)
(36030)
(34761)
(34598)
课题(33543)
科研(32270)
创新(32175)
大学(30980)
计划(30829)
期刊
(88167)
经济(88167)
研究(63999)
学报(39401)
中国(39162)
科学(35578)
管理(34102)
(32837)
大学(29160)
学学(27349)
(26335)
教育(25950)
农业(23736)
技术(20662)
(15562)
金融(15562)
业经(14958)
图书(14291)
财经(13806)
经济研究(13495)
科技(12470)
理论(12224)
(11730)
实践(11570)
(11570)
(11560)
问题(11367)
技术经济(11069)
情报(11060)
资源(10664)
共检索到318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艳萍  宁伟  
研究蒙古蒲公英生殖特性可为其野生抚育与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观测、显微观察和套袋试验,计算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对蒙古蒲公英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单花开放过程中花柱逐渐生长至柱头开裂呈羊角状,花药在靠近柱头一侧开裂,花粉在花柱生长过程中被带出花药;群体花期一般为19d,每年5月上旬开始到下旬结束,花期重叠,其花粉和柱头活力在9:00~10:00活力最强;异交指数(OCI)=5、花粉胚珠比(P/O)=2460,为异花授粉且需传粉者,套袋试验中异花授粉与自然对照结实率接近,分别为97.8%和95.7%,去雄去柱头后套袋结实率为50.8%;风对其远距离传粉作用不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之光  徐言  葛红  杨树华  赵鑫  寇亚平  朱晋宇  贾瑞冬  武荣花  
【目的】研究萼脊蝴蝶兰Phalaenopsis japonic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特性,为萼脊蝴蝶兰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濒危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温室条件下栽培的萼脊蝴蝶兰为材料,记录其花器官特性和开花进程,测定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分析花粉组织化学,估算杂交指数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1)萼脊蝴蝶兰群体花期4月中旬至5月底,单株花期30~40 d,单花花期约30 d,开放时有香味。花蕾期为开花前1~7 d,初花期为开花后1~5 d,盛花期为开花后6~25 d,末花期为开花后26~30 d,凋谢期为开花后30~40 d。(2)总状花序,单株花序多为1~2个,单花序约有10朵花。(3)萼脊蝴蝶兰花粉为近圆形四合花粉,主要由脂质组成,适合虫媒授粉。(4)雌雄同株,且同步成熟,在盛花期(开花6~25 d)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均达到最强,花粉活力高达84.98%,杂交指数为4。(5)自然授粉、自然自花授粉、去雄不授粉3种处理后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和人工异株授粉的结实率高达60.00%、80.00%和93.33%,且人工异株授粉果实质量最好,种子最大,种子活力最高(82.69%),单果实中种子数量约43 000粒。【结论】萼脊蝴蝶兰开花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5月底,盛花期持续约20 d,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的类型。图4表3参2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靖怡  张晓曼  高亦珂  
为明确小黄花菜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小黄花菜不同储藏条件下的花粉活力变化和柱头可授性的测定、人工授粉试验以及计算花粉-胚珠比(P/O)和杂交指数(OCI),研究小黄花菜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1)小黄花菜单花期长达20.5~21.5 h,群体花期60 d左右。2)随着花粉储藏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相同储藏时间和温度下,花粉活力在干燥条件下比非干燥条件下高;最佳储藏条件为-80℃干燥储藏。3)小黄花菜柱头可授性呈现开花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开花3 h后可授性达到最高。4)小黄花菜的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其P/O值为2 364.13±117.39,OCI值为4。本研究结果为小黄花菜加入萱草育种,培育早花且长花期的萱草新品种提供了研究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棚汭   董春燕   陈之光   徐言   葛红   杨树华   赵鑫   寇亚平   朱晋宇   贾瑞冬   武荣花  
【目的】研究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为多花指甲兰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记录温室栽培条件下多花指甲兰的花部特征和开花进程,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估算杂交指数(OCI)及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1)多花指甲兰5—7月开花,开放时有香味,单株花期约15 d,单花花期约10d。花蕾期为开花前1~5 d,初花期为开花后1~4 d,盛花期为开花后5~6 d,末花期为开花后7~8 d,凋谢期为开花后9~10 d。(2)总状花序,有1~4个花序,花序较长,密生数10朵花,整株花期一致。(3)在花蕾期,花朵还未开放时花粉已具备活力,部分柱头具备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在盛花期(开花5~6 d)达到峰值。多花指甲兰的OCI为4。(4)无论是否去雄、套袋,不进行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85.71%、88.00%、84.00%,均高于不进行人工授粉的植株。【结论】多花指甲兰自5月初开花至7月底结束,盛花期较短,持续约2 d。多花指甲兰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需要传粉者传粉的自交和异交混合的繁育系统。图6表3参2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  赵鑫  陈倩倩  宁伟  
为从细胞水平探明朝鲜蒲公英花粉败育的原因,通过卡宝品红染色和石蜡切片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雄配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大量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断片、染色体分离不同步以及不均等分裂等异常情况,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四分体时期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以及多分体等现象;朝鲜蒲公英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存在多核的异常花粉粒。综合分析,认为朝鲜蒲公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和雄配子的生殖核异常发育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宏  王雁  李正红  万友名  刘秀贤  梁宁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70%左右,从花药始散粉期至末花期其柱头均具过氧化物酶活性;针型花和线型花的花粉与胚珠比分别为1 641.7±365.84和947.3±194.84,杂交指数均为3。结合套袋实验和传粉观察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滇丁香为虫媒花植物,其中针型花和线型花所接受的亲和性花粉分别为异株同型花和异型花提供。滇丁香不仅是形态意义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植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万琦  赵楠楠  张明如  李清香  张婷宇  蔡益杭  
【目的】研究玉铃花Styrax obassia的开花动态,揭示其繁育系统的基本特征,认识其生物学特性,为玉铃花杂交育种、生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城市园林绿化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观测玉铃花开花动态特征、花部结构、昆虫访花特性,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方法确定其繁育系统类型。【结果】(1)玉铃花的花期为4月中旬至5月初,始花期为4月15—18日,盛花期为4月19—26日,末花期为4月27日—5月2日,单花花期约3~5 d。(2)总状花序下垂,开花顺序由花梗基部向先端分2~3区段开放, 30个总状花序的小花数量平均为(25.3±1.8)个。(3)开花1 d后的花粉活力最强,雌雄蕊成熟时间部分重合,P/O为(646.30±64.35),OCI为4。(4)访花昆虫主要有中华蜜蜂Apis cerana、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等。【结论】玉铃花开花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5月初,盛花期持续1周时间,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的类型,部分为自交亲和。图3表1参2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伟  张建  陈倩倩  赵鑫  
以无融合生殖的四倍体斑叶蒲公英为材料,研究其种子萌发特性。考察授粉与否、冠毛有无,浸种时间、不同萌发温度和光照处理等对斑叶蒲公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授粉处理的蒲公英种子比未经过授粉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40%。授粉与否产生不同萌发类型,授粉种子属于爆发型的机会主义萌发策略,而未授粉种子属于低萌型的谨慎萌发策略。缺少冠毛的种子发芽率比有冠毛种子低16%,并需更长时间萌发。浸种时间长短对发芽率影响不同,浸种12h种子发芽率最高,浸种超过48h,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降低。而对未授粉处理的种子,浸种却有促进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作用。斑叶蒲公英种子在高温(>30℃)及低温(<5℃)情况下,种子萌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燕红1   董淼1  2   马爽1   潘晨1   艾叶1   张洪义1  包满珠1  
于室外观测孔雀草(Tagetes patula)花部形态、开花动态,同时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授粉和套袋效果,对孔雀草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草花序是具有雌性舌状花和两性管状花的异型头状花序,单个花序的开花持续时间为20~22 d,开花结果过程可大致分为舌状花开放期、管状花开放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成熟期;开花后花粉寿命为2~3 d,1~2 d内花粉活力最高;舌状花开花第2~5天可授性最高,管状花开花第4~5天可授性最高;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授粉昆虫的主要类型为蜜蜂和白粉蝶;结合杂交指数、P/O 值、杂交试验结果判断,孔雀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年喜  李隆云  崔广林  
本试验对灰毡毛忍冬开花进程和昆虫访花特性进行了观察,采用离体培养法测定了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套袋测定柱头可授性,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对灰毡毛忍冬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群体花期约30 d,单株花期约16 d,单花花期2~3 d。灰毡毛忍冬开花前12 h至开花后36 h柱头可授性强,而花粉活力以开花当天正午时最高。灰毡毛忍冬传粉昆虫以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为主,它们的活动对灰毡毛忍冬的传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杂交指数OCI=4,判断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约为664.4,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套袋实验测定自交结实率3.0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洁  杨志玲  杨旭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开花生物学和生殖构件特征2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目前关于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东生  魏晓慧  沈海龙  
风箱果属濒危灌木且分布范围狭窄,自然条件下有性更新能力差,局部种群有消失的趋势。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对风箱果的传粉生物学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花花期(5.1±0.23)d,花序花期(8.4±0.98)d。单花花期依其形态和散粉时间可以分为5个时期,即初花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通过花粉/胚珠测定,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可以确定风箱果的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自交不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自然状态下风箱果的结实率(23.02±6.08)%和结籽率(9.86±2.86)%均较低,这与当前片断化生境中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少、效率低下等有关,说明生境片断化影响风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伟  吴志刚  吕双双  马铭  张建  
蒲公英属中广泛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通过对不同种蒲公英生殖方式的研究和确定,为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去雄套袋试验、流式细胞仪和胚胎学观察对东北地区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 Kitam.)、丹东蒲公英(Taraxacum antungense Kitag.)、斑叶蒲公英(Taraxacum variegatum Kitag.)的生殖方式进行研究,首次对这3种蒲公英的生殖方式进行确定。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为有性生殖,丹东蒲公英为专性无融合生殖,斑叶蒲公英为兼性无融合生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亚波  宁伟  赵鑫  高维凡  曹珍  邓静  
对11种蒲公英(Taraxacum)材料的34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性系数为0.648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大组;几种蒲公英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43~0.82之间;供试材料的聚类与地理来源有很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蒲公英种质的鉴别、创新及合理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波  吴志刚  刘文毅  董文轩  赵鑫  宁伟  
以丹东蒲公英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对去雄切柱头和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观察,同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丹东蒲公英胚珠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丹东蒲公英为二倍体,人工去雄切柱头后的丹东蒲公英子房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二分体的形成,一个退化,另一个经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卵细胞逐步发育为成熟胚,表明丹东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类型为二倍体孢子生殖。此外,丹东蒲公英去雄切柱头后的结籽率高达90.34%,发芽率为8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