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0)
2023(3809)
2022(3288)
2021(3060)
2020(2800)
2019(6255)
2018(6292)
2017(11417)
2016(6780)
2015(7570)
2014(7395)
2013(7296)
2012(6993)
2011(6266)
2010(6355)
2009(5879)
2008(6084)
2007(5414)
2006(4853)
2005(4128)
作者
(23445)
(20183)
(20179)
(18973)
(12643)
(9803)
(8799)
(7970)
(7763)
(7237)
(7191)
(6914)
(6754)
(6734)
(6548)
(6097)
(6068)
(5951)
(5867)
(5850)
(5391)
(5265)
(5146)
(4628)
(4578)
(4571)
(4361)
(4319)
(4280)
(4251)
学科
(23373)
经济(23343)
(15540)
管理(14633)
(12899)
企业(12899)
(12027)
方法(11391)
数学(9770)
数学方法(9614)
(6244)
(5496)
中国(5436)
业经(4547)
地方(4502)
理论(4348)
农业(4231)
(4092)
贸易(4090)
(3959)
(3919)
土壤(3905)
(3903)
(3899)
(3735)
森林(3735)
环境(3731)
(3720)
(3529)
(3490)
机构
大学(102394)
学院(99640)
研究(41648)
(32736)
科学(32475)
管理(32141)
经济(31978)
中国(29389)
(28209)
理学(28042)
理学院(27549)
管理学(26617)
管理学院(26473)
(24574)
研究所(23293)
(23196)
业大(22686)
农业(22232)
中心(17541)
(15946)
(15730)
(15169)
(15148)
(15056)
北京(14798)
(14573)
农业大学(14540)
师范(14312)
实验(14311)
实验室(13686)
基金
项目(73779)
科学(56118)
基金(53457)
(51953)
国家(51621)
研究(44447)
科学基金(40782)
自然(30681)
自然科(29911)
自然科学(29896)
自然科学基金(29386)
基金项目(28750)
(28408)
(26038)
社会(25862)
社会科(24299)
社会科学(24287)
资助(22092)
教育(20282)
重点(18452)
计划(17772)
科技(17029)
编号(15873)
(15708)
科研(15515)
(15303)
(14486)
专项(13969)
创新(13693)
成果(13039)
期刊
(35218)
经济(35218)
学报(29499)
研究(25133)
科学(24438)
(24405)
大学(20587)
学学(19998)
中国(17988)
农业(16255)
林业(10754)
管理(10486)
(10458)
(9129)
业大(9107)
教育(8546)
(7468)
农业大学(6663)
科技(6506)
资源(6494)
(6271)
金融(6271)
业经(6229)
技术(5843)
财经(5797)
自然(5661)
经济研究(5237)
问题(5100)
(4930)
中国农业(4786)
共检索到143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昕  邓娇娇  周永斌  殷有  魏亚伟  白雪娇  朱文旭  
为探究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QMs)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QMp)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QMs土壤的全碳、全氮含量分别为84.62g·kg~(-1)和7375.33mg·kg~(-1),都显著高于QMp,QMs土壤的pH值为4.89,显著低于QMp。QMs和QMp土壤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酐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种;真菌主要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QMp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为10.04,Simpson指数为0.9964;真菌的Shannon指数为7.30,Simpson指数为0.97,都显著高于QMs,ACE指数和Chao1指数都无显著差异。土壤pH值,全碳、全氮、速效氮含量是影响该区蒙古栎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土壤pH值和全碳含量是影响该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控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益  冯秀秀  赵发珠  郭垚鑫  王俊  任成杰  
【目的】研究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4种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以期阐明同一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不同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方法】在秦岭太白山4个海拔梯度(1 361.6、1 524.2、1 630.5和1 769.3 m),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锐齿栎林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S”型方法于每块样地进行0~10 cm土层的混合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1)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显著,但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在细菌群落组成中,随海拔升高,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和疣微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绿弯菌、芽单胞菌和硝化螺旋菌的相对丰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他细菌类群如酸杆菌和浮霉菌的相对丰度呈不显著降低。在真菌群落组成中,作为2个优势菌门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不显著。3)细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氮(TN)含量、 C∶P和N∶P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温度、SOC、C∶P和TN;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受土壤养分差异的影响较小。在植被相同但海拔不同的条件下,受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细菌群落特征较真菌群落的变化明显。【结论】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拔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真菌群落。研究结果揭示了秦岭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德鑫   赵翔   张雪静   李佳宜   张鹏宇   姚兴东   谢甫绨  
研究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群落组成、构建的影响,为大豆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治和农田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持。试验于2021-2022年在沈阳农业大学铁西区定位试验站进行,试验站土壤类型为棕壤土。以玉米-大豆轮作(对照)和大豆连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6SrDNA、ITS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测定,分析连作对大豆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以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群落构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等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含量下降,速效钾、pH值升高;连作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脲酶、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连作处理(4.63)低于轮作处理(5.34),细菌属水平下,连作增加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LRR:1.4%;LCR:2.4%)相对丰度;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连作处理低于轮作处理,真菌属水平下,连作增加病原真菌镰刀菌属(Fusarium,LCR:20.5%;LRR:13.2%)相对丰度。在群落组装过程中,大豆连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主要由确定性过程主导;玉米大豆轮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主要由随机过程主导;大豆连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构建和玉米大豆轮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构建由随机过程主导。连作引起大豆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及构建的变化,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其中镰刀菌(Fusarium)相对丰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大豆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锰柯  韩海荣  程小琴  景泓元  刘莉  彭信浩  商添雄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变化规律,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林龄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关键影响因子,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反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被特征等指标,采用冗余分析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被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驱动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含水率、pH值、全碳、全氮、全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着人工林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P <0.05)。林龄增长也提高了土壤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但真菌与细菌以及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值呈下降趋势。林下灌木、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也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长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间差异则均未达显著水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选取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标共同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总变异的86.1%,土壤含水率、温度、有效磷、硝态氮含量、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则分别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程度的22.7%、18.4%、11.8%、10.6%、7.9%和5.6%。【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受到林龄变化的影响,并且土壤温度、含水率、有效磷、硝态氮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引起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庄静静  刘壮壮  黄艳丽  周会萍  鲜靖苹  孙士咏  郭晖  
【目的】探究刺槐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期为深入解析人工林对森林植被恢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反馈和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华北低山丘陵区的刺槐纯林和刺槐-栓皮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2种林型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刺槐纯林>刺槐-栓皮栎混交林;2种林型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刺槐-栓皮栎混交林>刺槐纯林;2)土壤中细菌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土壤中真菌的优势种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3)物种相对丰度热图也表明,刺槐纯林的优势属为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le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未培养菌属Candidatus Udaeobacter、Subgroup_2、Micropepsaceae,而刺槐-栓皮栎混交林的优势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变形菌属Deltaproteobacteria和未培养菌属Subgroup_6;4)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纯林和刺槐-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而刺槐纯林与刺槐-栓皮栎混交林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刺槐-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量要优于刺槐纯林,在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应增加混交林的种植面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字洪标  向泽宇  王根绪  阿的鲁骥  王长庭  
【目的】研究青海省7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从微生物的角度为该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以及林分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更新、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法对青海省云杉、白桦、落叶松和山杨组成的7种不同林分类型(大通青海云杉天然林A、大通白桦次生林B、湟中白桦青海云杉天然混交林C、乐都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D、民和山杨人工林E、循化山杨白桦次生林F、尖扎青海云杉天然林G)表层土壤(020 c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濮永瑜  包玲凤  杨佩文  沈广材  张庆  尹兴盛  施竹凤  裴卫华  刘月静  杨光伟  杨明英  
【目的】解析保山山地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考察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质量退化的阻遏效果,为区域植烟土壤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深耕(30 cm)为主处理,生物有机肥培肥为副处理,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测试土壤主要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解析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微生物种群丰度间的关系。【结果】深耕+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处理CS)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分别降低28.64%和9.21%;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1.54%、21.63%、165.31%、77.34%、21.68%、27.95%和238.55%。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处理CS显著提高真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促进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性增强,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更为显著。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提高74.32%和280.70%;降低了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降低12.83%、21.88%、36.57%和70.04%。LEfSe分析表明,处理CS导致属水平的细菌和真菌显著差异性物种增加。BugBase表型预测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其中,致病性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丰度显著下降。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结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形成,提高土壤酶活性,是碱性植烟土壤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章利  刘高鹏  周明涛  许文年  
【目的】探讨桂西北喀斯特山地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养分的指示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统计分析与排序分析,连续3年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山地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与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桂西北喀斯特山地草地土壤pH变化范围为7.01~7.87,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养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不同土层土壤全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目最多,占到90%以上,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目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③根据培养第100小时的AWCD值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优势度指数(Ds)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层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差异均显著(P0.05)。④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贡献最大(其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⑤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均呈正相关(除了pH);沿着RDA的第1排序轴,随着显著性影响因子(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增加,微生物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加。【结论】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与pH值呈负相关;其中全碳和全氮与丰富度指数相关性最大,全碳和全氮是影响该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子。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高尚坤  
森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群落结构具有强烈交互作用,土壤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是表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健康状况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敏感指标。而不科学的森林经营会导致森林生产力的降低、养分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亚热带典型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9月份于湖北省秭归县九岭头的典型马尾松人工林场进行典型采伐,设置3种营林措施和对照,每种营林方式设置6个10m×10m的固定样地,共24块固定样地,样地间距50-300 m。3种营林方式具体如下:除灌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玉柱  邸雪颖  
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活性3个方面综述火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干扰作用,深入分析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直接和间接的干扰机制,探讨影响扰动程度的关键火行为指标。提出今后研究中应该着重关注4个方面的问题:通过野外点烧试验,量化火行为指标与扰动程度的关系;通过长期监测,研究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长期干扰机制;地下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干扰机制;土壤动物、金属氧化物等因素在干扰机制中的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运萍   宋艳秋   刘卫红   伏蓉   孙蕊仙   司华新   杨礼莲   隋世燕  
【目的】了解滇龙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充分利用微生物资源,培育品质优良的滇龙胆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滇龙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含量,分析阐明滇龙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变化与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地区滇龙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其中以样品BS2的Chao1、Ace、Shannon指数最大。群落组成分析发现,细菌域微生物分属于136门86纲188目409科1793属,其中样品DL2、LC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64.74%、56%;样品DL1、BS1、BS2、GZ的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42.02%、24.4%、41.44%、71.3%。真菌分属于5门28纲63目124科181属,其中样品BS2的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42.65%),其余5个样品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48.5%~88.92%)。经根际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与链霉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Candidatus-Sulfotelmatobacter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Edaphobacter、Granulicell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与罗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产地因素对滇龙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比较,样品BS2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各样品中均存在的优势细菌,而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群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宗冬琳   周也富   胡小康   王弢  
【目的】本试验围绕玉米不同生育期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变化,探究鲜食玉米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演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方法】基于鲜食玉米大田试验,在鲜食玉米的播前期(PS)、拔节期(JS)、抽雄期(TS)和乳熟期(MS)进行根际土壤的采集及其理化性质的测定,并使用16S和ITS基因测序分析鲜食玉米不同生育期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玉米不同生育期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显著,而真菌群落组成在各生育期无显著变化。在拔节期,随土壤养分含量的显著降低,细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真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下降。在乳熟期,根系土壤细菌不同属间的正相关共生关系相较于其他生育期达到最高,而此时真菌不同属间的正相关共生关系则降至最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pH、总磷和速效钾间存在正效应,而真菌多样性则与上述指标间存在负效应。【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鲜食玉米生育期内发生了显著改变,相比真菌,细菌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随外界环境的改变继而影响着鲜食玉米产量的构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牛利敏  苗倞婧  彭定聪  徐秋芳  邬奇峰  秦华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筛选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毛竹林长期粗放经营的响应机理。[方法]选取不同粗放经营年限(5 a、9 a、15 a、18 a)毛竹林,以天然马尾松林(Masson pine,MP)作为对照,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方法表征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结果]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等PLFA含量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P<0.05),但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二豪   达瓦秋宗   徐雨婷   尹秀   禄亚洲   蔡皓  
【目的】探究西藏不同产地湿生扁蕾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揭示根际土壤核心微生物菌群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环境因素。【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西藏林芝市巴宜区(BY)、察隅县(CY)和工布江达县(GB)湿生扁蕾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湿生扁蕾根际土壤共获得4738个细菌OTUs和3600个真菌OTUs,BY样品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富度指数最高,CY样品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产地湿生扁蕾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根际土壤核心细菌菌群有322个属,核心真菌菌群有175个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互作网络均具有模块化结构且以协同作用为主,核心微生物菌群相对分散,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键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核心微生物菌群的改变与土壤理化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H、总钾、总磷、总氮、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显著正相关,总钾、总磷和总氮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产地湿生扁蕾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的改变与土壤理化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湿生扁蕾人工种植及益生微生物菌群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润池  宗良纲  邱晓蕾  袁润杰  罗敏  
结合有机农场土壤特性演变的长期定位研究,重点对比分析有机与常规种植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蔬菜地土壤微生物量,酸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可培养真菌、放线菌菌落数显著高于常规蔬菜地。采用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得到的有机、常规地块土壤细菌生物量分别为12.64 nmol.g-1和7.29 nmol.g-1,并且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合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种植地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综合评分高于常规种植地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