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0)
- 2023(3558)
- 2022(3109)
- 2021(2920)
- 2020(2448)
- 2019(5747)
- 2018(5440)
- 2017(10164)
- 2016(5865)
- 2015(6499)
- 2014(6466)
- 2013(6503)
- 2012(6249)
- 2011(5949)
- 2010(6109)
- 2009(5760)
- 2008(5900)
- 2007(5302)
- 2006(4935)
- 2005(4390)
- 学科
- 济(26019)
- 经济(25984)
- 业(16193)
- 管理(15152)
- 企(12624)
- 企业(12624)
- 方法(12192)
- 数学(8691)
- 农(8603)
- 数学方法(8569)
- 学(7465)
- 业经(7310)
- 农业(6253)
- 理论(5790)
- 地方(5297)
- 中国(4861)
- 贸(4300)
- 贸易(4292)
- 和(4282)
- 易(4139)
- 环境(3984)
- 划(3947)
- 经济理论(3742)
- 制(3691)
- 策(3625)
- 财(3511)
- 发(3362)
- 体(3257)
- 技术(3101)
- 农业经济(2903)
- 机构
- 学院(94855)
- 大学(94238)
- 管理(35618)
- 研究(34826)
- 济(34515)
- 经济(33850)
- 理学(30808)
- 理学院(30346)
- 管理学(29691)
- 管理学院(29521)
- 中国(25112)
- 科学(24376)
- 农(20540)
- 京(20533)
- 所(18619)
- 研究所(17361)
- 农业(16320)
- 业大(15794)
- 范(15767)
- 师范(15570)
- 财(15074)
- 江(15005)
- 中心(14886)
- 师范大学(12869)
- 北京(12756)
- 财经(12316)
- 院(12114)
- 州(11800)
- 科学院(11330)
- 经(11151)
- 基金
- 项目(64476)
- 科学(51214)
- 基金(47783)
- 研究(43988)
- 家(43563)
- 国家(43154)
- 科学基金(36093)
- 社会(28315)
- 社会科(26780)
- 社会科学(26772)
- 基金项目(25970)
- 省(25271)
- 自然(24687)
- 自然科(24104)
- 自然科学(24094)
- 自然科学基金(23695)
- 划(21792)
- 资助(20061)
- 教育(19810)
- 编号(16424)
- 重点(14875)
- 发(14699)
- 部(13921)
- 成果(13170)
- 创(12976)
- 计划(12558)
- 科研(12245)
- 创新(12140)
- 业(11928)
- 课题(11901)
共检索到135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包玉山
古代蒙古族及其先民 ,早已掌握制造各种马具的技术 ,使用过性能相当完善的各种马具。就游牧生产力数量而言 ,其数量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在古代蒙古史上 ,曾存在过大规模的贵族经济 :(1)经营这种经济的制度前提是草牧场归皇帝所有 ,而其占有权和经营权长期被贵族那颜垄断 ,也就是牧民对草牧场主的依附关系为前提。然后 ,通过“忽卜绰儿”积累牧畜 ,通过强制放牧获得和剥削放牧徭役。(2 )经营这种大规模贵族经济的经济基础就是牧民小规模个体经济。牧民不仅向主人提供放牧徭役 ,而且还以自己的畜群保证主人畜群不受损失
关键词:
蒙古族 古代 游牧组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敖拉哈,塞冬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地区。为了探索蒙古族牧区牧民老年人(60岁以上)的健康、疾病情况,以及长寿因素,我们进行了遗传、营养、劳动、嗜好、血压、主要疾病等方面的调查,其结果如下: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位于东经115~010”~119~050”,北纬44~045”~46~045”,海拔1,000米,属内蒙古高原的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包玉山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以商品为起点,依次论述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的方法,分析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曾有人用这种方法,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对此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种方法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法,不适用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古代蒙古社会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揭示这种社会的经济及其发展规律,显然不能采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B·Robinson 齐宏
B·罗宾逊女士,一位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教育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执行官,在远程教育和学习支持服务方面享有很高的威望,她时常关心着中国的远程教育事业。今天我们总在讨论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不少同志有幸到国外考查或接受培训,B·罗宾逊女士作为中国赴英培训项目的学术负责人之一接见过我们的学员。她的想法、做法代表着国外和国际专门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基本观点。这里介绍的是她刚刚完成的一个针对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开展开放式远程教育的项目。尽管中国与文中的蒙古在经济和政治结构上有着根本差异,但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远程教育和学习支持服务的经验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的一个绝好的借鉴。受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阳荪,苏俐,梅长华
本文利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民族人口的原始数据,通过民族生育水平分类,对中国蒙古族的生育模式作了比较与评价。1981~1989年8年间.蒙古族育龄妇女生育率下降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了人口稳定增长的阶段。在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多因素中,育龄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妇女职业构成中科技人员和干部的比重增加以及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对生育率的降低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建革
受清代以来的农业和商业渗透的影响 ,蒙族游牧业在近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半农半牧区 ,由于农业对定期的劳动投入的要求 ,游牧业的移动次数也减少了 ,定居逐步加强 ,由于农业对役畜的要求 ,畜群结构中牛马的比重明显上升。与此同时 ,游牧业本身也逐步走向集约化 ,实施了打草、建圈等技术措施。另外 ,半农半牧区的放牧制度也在商业和农业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预托放牧、共同放牧和雇佣放牧等制度。但这些变化的总趋势是向汉族的农业畜牧业方向发展 ,并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现代化趋向
关键词:
农业 游牧业 蒙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娜
近年来,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资源利用的讨论和研究中,关于游牧生产方式与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哪种生产方式更能促进草畜合理利用的争论成为一个焦点。本文选取作为中国11片重点草原牧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盟解放以前游牧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回顾、分析,得出在传统游牧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对草畜利用的效率有所不同,应该辩证看待游牧生产方式,保留其合理内核,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和草地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有利借鉴的结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白淑英 额尔敦格日乐 周薇
研究目的:探讨农牧交错区近百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利用TM、MSS遥感影像数据、地形图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案例区百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方式决定了其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研究区在历史上屡受嫩江洪水影响,致使很多村庄迁移,在区域空间上引起土地利用变化;蒙古族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后汉族将农业生产方式带到该地区,对土地开发影响非常大。研究区在1960年代进行了三次大量内迁移民,也加速了土地的开发。研究结论:研究区近百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受自然灾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战争、政策、体制等的影响比较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摆万奇 张镱锂 刘林山 张琴琴 杜长江
以黄河源地区达日县为案例,在牧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遥感和地面调查,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草地退化过程和藏族游牧民的响应与适应行为。结果显示,研究地区1956—2009年期间年平均温度每10 a增加0.29℃,比青藏高原和全国增温作用更加明显;在气候变暖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下,1970年代—2000年期间,29.39%的草地出现退化;为应对草地退化后果,牧民通过提前转场放牧、建造围栏、调整畜群数量与结构等生产措施加以缓解,同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表明,藏族游牧本质上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属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经过适应性改造的藏族游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性 藏族游牧 黄河源地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建革
本文以民国时期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蒙古草原地区的调查资料为基础 ,从人与草原环境的关系出发 ,通过分析游牧民冬、夏营地的分区和畜群周期性的移动规律 ,对蒙民传统的游牧业经济及游牧社会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本文一个重要的发现是 :传统游牧形态是一个多层次的游牧圈结构 ,其目的是为了在基本的草原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实现最大化的草原利用。在避免局部过牧化的同时 ,达到生产的最大化。“打圈子”的游牧业要求与一定的草原地域进行社会整合 ,蒙族社会也经历了一个从聚落游牧到小规模游牧的发展过程。到清代和近代 ,游牧社会在旗———佐领为基础的地域社会上 ,实现其游牧圈与地缘社会的整合。
关键词:
蒙古族 游牧业 草原生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伊生 张瑞芳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生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人际适应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校类型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除生理适应外的所有因素,重点学校青少年适应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蒙古族青少年在适应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和高一发展较好,初三出现低谷,随年级的增高...
关键词:
蒙古族 青少年 心理适应 发展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苏德 成丽宁
对蒙古族传统教育予以当代审视,不仅是发展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模范自治区"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其理性实用的教育理念、培养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导实践砥砺的教育方法、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等教育精粹,而彰显出"草原性""融合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质,并在助力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进、主体能动、开放自觉和特色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继蒙古族传统教育精粹,需要从呈现底色与规律、开展审视与扬弃、预设价值与模式、推进承继与革新、实施评价与省思等维度予以展开。
关键词:
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教育 当代审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宝玉柱
语言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语言文字的使用却深受国家制度的约束。特定语言在最大范围内的通行功能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便产生语言权威,体现在学校语言的选择及其安排顺序、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上。语言文字教育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运行机制有密切关系。此外,语言教育同人口比例、分布及其变动,同居民对语言教育的经济支撑能力及受教育者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值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语言接触 蒙古语 双语教育 喀喇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哲
《干旱·游牧·草原》一书是中国和日本两国学者共同研究的成果。在这本书中,一方面能看到国外学者对中国草原畜牧业的看法、评价和研究方法,另方面能看到一些过去研究不够的问题,在这本书中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