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9)
2023(8801)
2022(8011)
2021(7665)
2020(6439)
2019(15040)
2018(15076)
2017(29330)
2016(16009)
2015(18054)
2014(17998)
2013(17876)
2012(16136)
2011(14375)
2010(14212)
2009(12761)
2008(12406)
2007(10448)
2006(8898)
2005(7534)
作者
(45475)
(37253)
(37144)
(35311)
(23873)
(17889)
(16859)
(14877)
(14243)
(13244)
(12971)
(12378)
(11628)
(11628)
(11449)
(11311)
(11243)
(11158)
(10579)
(10446)
(9336)
(8975)
(8966)
(8507)
(8310)
(8280)
(8267)
(8196)
(7460)
(7425)
学科
(61178)
经济(61109)
管理(46190)
(44090)
(37803)
企业(37803)
方法(30999)
数学(26838)
数学方法(26506)
(15371)
(15061)
中国(14460)
(14085)
业经(13595)
地方(12397)
理论(10905)
(10552)
农业(10311)
(10261)
贸易(10256)
(10169)
财务(10112)
财务管理(10097)
(10042)
技术(10005)
(9938)
环境(9766)
企业财务(9508)
教育(9032)
(8785)
机构
大学(223611)
学院(221188)
管理(92753)
(82107)
理学(81410)
理学院(80527)
经济(80182)
管理学(79105)
管理学院(78723)
研究(69559)
中国(49820)
(47399)
科学(45318)
(36511)
(34239)
业大(34195)
(33262)
研究所(31517)
中心(31335)
财经(30185)
(30014)
北京(29901)
(29561)
师范(29322)
(27448)
农业(26096)
(25505)
(25092)
师范大学(23857)
商学(23600)
基金
项目(158527)
科学(123964)
研究(116146)
基金(114618)
(99264)
国家(98376)
科学基金(84899)
社会(71138)
社会科(67290)
社会科学(67270)
基金项目(62235)
(61640)
自然(56614)
自然科(55260)
自然科学(55249)
自然科学基金(54233)
教育(52888)
(52071)
编号(48257)
资助(46977)
成果(38637)
重点(34555)
(34536)
(32918)
(32715)
课题(32142)
创新(30580)
科研(30431)
项目编号(30266)
大学(29770)
期刊
(85918)
经济(85918)
研究(62666)
中国(36785)
学报(35778)
管理(32852)
科学(32751)
(29723)
大学(26793)
(26350)
教育(25170)
学学(25106)
农业(21420)
技术(18860)
(14774)
金融(14774)
业经(14411)
图书(13852)
财经(13807)
经济研究(12980)
理论(12063)
科技(11615)
(11476)
实践(11415)
(11415)
问题(11121)
(10640)
技术经济(10547)
情报(10470)
(10068)
共检索到305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蒙古族刑事习惯法中很多传统的刑事习惯如私立救济、刑事和解、生态刑事惯习、"长老"参与刑事调解机制等至今仍然在蒙古族聚居地方调解和化解有关社会矛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说明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存在符合蒙古族特定文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秩序,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助力。但是,传统蒙古族刑事习惯法在当下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应对新型的犯罪类型,部分内容与国家制订的刑法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在遵照并执行国家刑法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积极因素,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处理好社会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山西票号的规制研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领域。在长期的商事活动中山西票号形成了一系列商事规制原则,包括针对票号的行业习惯法与行会习惯法。山西票号行会习惯法是在票号行业习惯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虽然票号的行会习惯法形成以及成熟较晚,但对票号的发展却起过重要作用。从行会习惯法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的视角对山西票号的规制予以解读,并挖掘其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阳燕平  袁翔珠  陈伯良  何前斌  
西南山地虽然降水量十分丰富,但由于这一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性,使得地表水难以储存,再加上人为的滥用和破坏,从而令该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令人欣慰的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的保护水资源的习惯法,使得他们能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系统。这些习惯法包含对水资源的自然崇拜、保护水源、合理使用和管理水资源等内容。因此,在保护西南山地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总结继承少数民族保护水资源习惯法,发掘和吸收其所蕴涵的巨大价值和潜能,为国家相关环境立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敏  
我国实践中将非国有林地直接划定为公益林,完全符合管制性征收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行政行为限制权利人的权利行使;二是对权利人造成财产损失。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的可能依据有二:一是管制性征收及其补偿规定;二是基于意思自治的补偿约定。我国现行法律并无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规定,而且现有多数公益林于划定之初并非基于当事人意思,调出区划亦对当事人意思多有限制,难以认定公益林划定以当事人意思为基础。非国有公益林权利人主张权利限制补偿的依据应为《民法典》第10条,即适用管制性征收补偿习惯。2017年前,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及其补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事实习惯,司法实践中一贯认可此种补偿,可以认定为习惯法。在对自然资源管制性征收的实践中,即使权利限制及其补偿缺乏制定法依据,只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获得普遍认同,民众公认其拘束力,且此种行为不违法背俗,即可认定形成习惯,则权利人可以依习惯法请求补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敏  
我国实践中将非国有林地直接划定为公益林,完全符合管制性征收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行政行为限制权利人的权利行使;二是对权利人造成财产损失。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的可能依据有二:一是管制性征收及其补偿规定;二是基于意思自治的补偿约定。我国现行法律并无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补偿规定,而且现有多数公益林于划定之初并非基于当事人意思,调出区划亦对当事人意思多有限制,难以认定公益林划定以当事人意思为基础。非国有公益林权利人主张权利限制补偿的依据应为《民法典》第10条,即适用管制性征收补偿习惯。2017年前,非国有林地管制性征收及其补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事实习惯,司法实践中一贯认可此种补偿,可以认定为习惯法。在对自然资源管制性征收的实践中,即使权利限制及其补偿缺乏制定法依据,只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获得普遍认同,民众公认其拘束力,且此种行为不违法背俗,即可认定形成习惯,则权利人可以依习惯法请求补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苏德  成丽宁  
对蒙古族传统教育予以当代审视,不仅是发展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模范自治区"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其理性实用的教育理念、培养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导实践砥砺的教育方法、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等教育精粹,而彰显出"草原性""融合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质,并在助力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进、主体能动、开放自觉和特色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继蒙古族传统教育精粹,需要从呈现底色与规律、开展审视与扬弃、预设价值与模式、推进承继与革新、实施评价与省思等维度予以展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本文对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小学的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得出相应结论:从传承途径上看,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中小学生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当地中小学校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及那达慕大会、社区和家庭以及俱乐部等。蒙古族传统体育应构建一个包括学校、社区和家庭、俱乐部,以那达慕为代表的各级各类传统体育比赛等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灵活的传承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易军  
农村的林权秩序主要由习惯法调控,林业习惯法的主要内容有山林习惯法、行道树林习惯法、果林习惯法、特种树习惯法和集体林权等。这些实体规范是习惯法第一规范。林权的惩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属于习惯法第二层次的规范。坝村的林业环境主要归功于习惯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坝村林业习惯将与官方法律融合,从而受到官方法的制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从周  
在中国台湾地区以往的判决中,违章建筑买受人享有"事实上处分权",而新近裁判近乎认可其"习惯法物权"的地位,该裁判观点颇值得探讨。违章建筑的事实上处分权不包含法律上处分权及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内容,属于不完全的所有权权能。从台湾地区"建筑法"拒绝保护违章建筑的财产权和法律对财产权限制的角度,民法不应当认可违章建筑上的财产权属性,应基于其违法性本质弱化法律保护。同时,占有物返还与占有利益返还分属于给付型不当得利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的理论分野。总体上,在请求他人返还占有物时,违章建筑买受人不享有所有物返还、财产权损害赔偿或不当得利返还的请求权,仅得基于占有侵害进行救济。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邓子滨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目的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刑事诉讼,旨在发现真相并将罪犯绳之以法;刑事诉讼法,则旨在减少错案并维护个人尊严。法治文明国家必然珍重刑事诉讼法,只有珍重刑事诉讼法,才能少出错案并维护个人尊严。在刑事诉讼中必须查明案件的真相。所谓案件的真相,就是真实。刑事法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因此刑事法要求以真实为根据解决案件。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确保在遵循程序规则并保障人的尊严与自治的前提下寻求犯罪真相。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伊生  张瑞芳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生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人际适应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校类型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除生理适应外的所有因素,重点学校青少年适应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蒙古族青少年在适应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和高一发展较好,初三出现低谷,随年级的增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宝玉柱  
语言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语言文字的使用却深受国家制度的约束。特定语言在最大范围内的通行功能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便产生语言权威,体现在学校语言的选择及其安排顺序、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上。语言文字教育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运行机制有密切关系。此外,语言教育同人口比例、分布及其变动,同居民对语言教育的经济支撑能力及受教育者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值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巍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禁止不变。“稳定与变化”是法律系统整体在自身局限性与适用性之间的来回关照。而刑法的“变”,即为刑法的修改变化,是其应时代所需的积极担当。从1997年刑法大规模修订至今,20余年间我国刑法通过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十一次修订,共增加或修正了刑法211个条文,修改的范围涉及1997年刑法最初颁布的全部章节,罪名由最初的414个变为483个,立法节奏似乎过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巍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禁止不变。“稳定与变化”是法律系统整体在自身局限性与适用性之间的来回关照。而刑法的“变”,即为刑法的修改变化,是其应时代所需的积极担当。从1997年刑法大规模修订至今,20余年间我国刑法通过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十一次修订,共增加或修正了刑法211个条文,修改的范围涉及1997年刑法最初颁布的全部章节,罪名由最初的414个变为483个,立法节奏似乎过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