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6)
2023(2297)
2022(1762)
2021(1916)
2020(1385)
2019(3404)
2018(3470)
2017(4595)
2016(3780)
2015(4304)
2014(4488)
2013(3502)
2012(3234)
2011(3108)
2010(3351)
2009(2684)
2008(2570)
2007(2439)
2006(2238)
2005(2152)
作者
(7363)
(6032)
(5956)
(5797)
(3778)
(2902)
(2902)
(2531)
(2321)
(2282)
(2071)
(2071)
(2009)
(1903)
(1900)
(1876)
(1862)
(1822)
(1765)
(1707)
(1676)
(1621)
(1570)
(1457)
(1415)
(1396)
(1317)
(1314)
(1299)
(1282)
学科
教育(18298)
中国(8447)
理论(5450)
教学(5360)
(3824)
(3205)
思想(3190)
(3170)
发展(3121)
改革(3121)
政治(3092)
(3083)
经济(3077)
研究(3050)
高等(3021)
(2999)
思想政治(2899)
政治教育(2899)
治教(2899)
德育(2877)
教育改革(2767)
管理(2757)
(2479)
学校(2463)
学法(2396)
教学法(2396)
(2224)
计算(2197)
教育学(2194)
算机(2186)
机构
大学(44017)
学院(39159)
教育(25249)
研究(17730)
(17534)
师范(17498)
师范大学(14690)
(11228)
职业(10258)
教育学(9819)
科学(9806)
技术(8990)
(8485)
北京(8146)
研究所(7751)
(7592)
教育学院(7194)
管理(7153)
职业技术(6992)
中心(6622)
(6301)
(6256)
理学(6058)
技术学院(5908)
中国(5861)
理学院(5839)
经济(5812)
(5776)
管理学(5533)
管理学院(5427)
基金
研究(24281)
项目(22138)
教育(20559)
科学(18931)
成果(13693)
编号(13008)
课题(12719)
社会(12288)
基金(12025)
(11437)
社会科(11221)
社会科学(11219)
(11001)
(10005)
(9520)
国家(9166)
规划(9026)
(8191)
项目编号(7646)
研究成果(7498)
年度(7470)
(7307)
科学基金(7069)
(6846)
(6818)
阶段(6801)
(6788)
重点(6675)
教育部(6598)
(6475)
期刊
教育(43600)
研究(23438)
中国(18651)
职业(10384)
技术(7493)
(7469)
经济(7469)
技术教育(6768)
职业技术(6768)
职业技术教育(6768)
高等(4886)
成人(4667)
成人教育(4667)
大学(4638)
学报(4389)
高等教育(4344)
(4214)
论坛(4214)
(3789)
科学(3712)
职教(3538)
发展(3511)
(3511)
比较(3297)
(2813)
教研(2799)
高教(2799)
(2612)
学学(2470)
管理(2219)
共检索到70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苏德  成丽宁  
对蒙古族传统教育予以当代审视,不仅是发展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模范自治区"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其理性实用的教育理念、培养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导实践砥砺的教育方法、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等教育精粹,而彰显出"草原性""融合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质,并在助力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进、主体能动、开放自觉和特色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继蒙古族传统教育精粹,需要从呈现底色与规律、开展审视与扬弃、预设价值与模式、推进承继与革新、实施评价与省思等维度予以展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红梅  
教育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并在生活中进行。生活的教育性和教育的生活性之间固有的重叠性和水乳交融的关联性,在一些民族地区的教育生活中得到鲜活的融通和展现。本文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青少年学生参加那达慕大会的经常性和广泛性现象的田野调查,从教育学视角对其内在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旨在使人们更全面地理解真实生活的教育价值,反思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本质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宝玉柱  
语言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语言文字的使用却深受国家制度的约束。特定语言在最大范围内的通行功能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便产生语言权威,体现在学校语言的选择及其安排顺序、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上。语言文字教育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运行机制有密切关系。此外,语言教育同人口比例、分布及其变动,同居民对语言教育的经济支撑能力及受教育者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值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蒙古族刑事习惯法中很多传统的刑事习惯如私立救济、刑事和解、生态刑事惯习、"长老"参与刑事调解机制等至今仍然在蒙古族聚居地方调解和化解有关社会矛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说明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存在符合蒙古族特定文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秩序,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助力。但是,传统蒙古族刑事习惯法在当下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应对新型的犯罪类型,部分内容与国家制订的刑法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在遵照并执行国家刑法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积极因素,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处理好社会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特日乐  
仪式是特定人群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表达形式,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而实用目的而举行。透过作为表象的仪式,有助于阐释特定文化的意义和本质。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历史悠久,驱魔治病,整个仪式充满了指号意蕴。借助于皮尔士的指号理论,从象似、标指、象征三个维度分析仪式文本,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隐喻性叙事中的文化动力跃然纸上。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克尔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发展比同时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达,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楷模——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和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创建过程、办学宗旨、教学计划与学制、教学管理体制、办学特点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萨日娜  乌云塔娜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以原生态形式保护和存档静态保存以外,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活态传承则更是抢救、保护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长效之举。因此,作为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重要基地的当代高等艺术院校,不断地加强蒙古族传统音乐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完善蒙古族音乐人才培养机制,维护、强化、延续其生命力,增进其自身的可持续传承的能力,是抢救、保护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关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价值和不同表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其悠远的教育文化传统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更具有直接的、十分特殊的价值。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的内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弘祺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传统中国教育的特色。依序交待下面七个特色:养士教育与科举的影响,为己之学与书院的理想与实践,儒家经典的教育,庶民教化、祭祀与"儒家正统",个别施教、不分年龄班次的教育,文字考试的影响,权威人格的形成。这些是笔者研究中国明末以前教育史的结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米靖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经学从其产生之时起即与教育密切相关。"经"的确立,实际上是一个由"泛称"向"专称"转化的过程,"经"就其实际内容而言,多为"史"。就"经"在古代社会的地位而言,是"载道之经";就其具体作用于社会的方式而言,则是"教科书"。经学是一套特殊的学术文化体系,其意识形态的功能与教育功能统一而不可分。两汉的儒者通过经学对六经加以适当地诠释,使六经的知识系统很好地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帝国的需要,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以"经"为教育模式的基本实现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阿木古楞  
乌兰夫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乌兰夫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对民族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的认识和思考,系统性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等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推动当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民族教育的进步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研究乌兰夫教育理论与实践,既是从历史经验中寻觅教育之道以观照当下民族教育现实的需要,也是彰显民族教育理论自信的需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伊生  张瑞芳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生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人际适应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校类型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除生理适应外的所有因素,重点学校青少年适应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蒙古族青少年在适应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和高一发展较好,初三出现低谷,随年级的增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昺  
本文对过去30年加拿大的印第安教育政策和我国的蒙古族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两国民族教育中的平等和多元化研究。虽然中、加两国在自治、法律保障、优惠政策、额外财政支持、语言保留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社会环境、政策过程和处理民族教育的基本方法上,还有很多不同点。本文从原住民族传统价值观出发,采用Levin提出的政策阶段分析法,对两国政策做了阶段性的分析、比较。指出了两国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情况、政策结果以及特殊做法和措施,提出了中、加两国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