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6)
2023(6253)
2022(5283)
2021(4923)
2020(4429)
2019(10758)
2018(10830)
2017(21502)
2016(11790)
2015(13785)
2014(14019)
2013(14026)
2012(13058)
2011(11862)
2010(12100)
2009(11271)
2008(11421)
2007(10500)
2006(8905)
2005(7993)
作者
(35294)
(29707)
(29425)
(28321)
(18625)
(14301)
(13627)
(11684)
(10963)
(10655)
(9959)
(9907)
(9518)
(9465)
(9348)
(9312)
(9254)
(8749)
(8606)
(8499)
(7521)
(7323)
(7293)
(6762)
(6761)
(6658)
(6644)
(6572)
(6074)
(5980)
学科
(48464)
经济(48416)
(31868)
管理(30902)
(25136)
企业(25136)
方法(24372)
数学(21598)
数学方法(21394)
(14880)
中国(12246)
(11911)
(10392)
(10129)
贸易(10125)
业经(9896)
(9821)
地方(9736)
农业(9633)
(8820)
理论(8369)
(8062)
(7443)
财务(7418)
财务管理(7394)
(7056)
银行(7034)
企业财务(6912)
技术(6677)
(6658)
机构
学院(173861)
大学(173358)
(68720)
经济(67129)
管理(65333)
研究(56787)
理学(56103)
理学院(55465)
管理学(54451)
管理学院(54140)
中国(42456)
(36434)
科学(36131)
(32234)
(31257)
(29934)
业大(27485)
研究所(27270)
中心(26984)
(26931)
农业(25793)
财经(25010)
(23291)
师范(23018)
北京(23013)
(22508)
(21407)
经济学(21048)
技术(19766)
(19593)
基金
项目(112250)
科学(86024)
研究(82176)
基金(78394)
(68380)
国家(67723)
科学基金(56688)
社会(49412)
社会科(46624)
社会科学(46603)
(45199)
基金项目(41930)
教育(39094)
(38053)
自然(36625)
自然科(35728)
自然科学(35716)
编号(35458)
自然科学基金(35067)
资助(32688)
成果(29235)
重点(25508)
(24892)
(24516)
课题(24336)
(23516)
创新(21913)
科研(21776)
大学(21325)
项目编号(21045)
期刊
(75565)
经济(75565)
研究(47959)
中国(33572)
(29221)
学报(28534)
(25365)
科学(25126)
管理(22061)
大学(20854)
教育(20801)
农业(19555)
学学(19505)
技术(16545)
(14162)
金融(14162)
业经(13163)
财经(12321)
经济研究(11919)
(11224)
(10572)
问题(10252)
(9204)
技术经济(9013)
图书(9006)
商业(8940)
理论(8435)
(8014)
统计(7976)
实践(7656)
共检索到251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特日乐  
仪式是特定人群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表达形式,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而实用目的而举行。透过作为表象的仪式,有助于阐释特定文化的意义和本质。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历史悠久,驱魔治病,整个仪式充满了指号意蕴。借助于皮尔士的指号理论,从象似、标指、象征三个维度分析仪式文本,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隐喻性叙事中的文化动力跃然纸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阳荪,苏俐,梅长华  
本文利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民族人口的原始数据,通过民族生育水平分类,对中国蒙古族的生育模式作了比较与评价。1981~1989年8年间.蒙古族育龄妇女生育率下降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了人口稳定增长的阶段。在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多因素中,育龄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妇女职业构成中科技人员和干部的比重增加以及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对生育率的降低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苏德  成丽宁  
对蒙古族传统教育予以当代审视,不仅是发展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模范自治区"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其理性实用的教育理念、培养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导实践砥砺的教育方法、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等教育精粹,而彰显出"草原性""融合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质,并在助力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进、主体能动、开放自觉和特色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继蒙古族传统教育精粹,需要从呈现底色与规律、开展审视与扬弃、预设价值与模式、推进承继与革新、实施评价与省思等维度予以展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桂兰  崔丽霞  蔺继红  
[目的/意义]蒙古族大学生是蒙古民族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生力军。全面掌握其阅读状况,能够为有效开展阅读推广、阅读教育等提供基础数据,进而促进蒙古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从阅读动机、阅读方法、阅读效能、阅读材料、阅读环境、阅读评价等6个方面收集数据,并利用问卷网自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蒙古族大学生由于语言、文化、民族特点等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阅读焦虑和阅读障碍,高校及其图书馆要在充分重视其民族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和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更强的阅读教育、阅读指导和阅读推广工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崔英锦  姜楠楠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和牡丹江等地区10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表明,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知与掌握,大多是通过参与学校文艺汇演和运动会等活动获取。民族中小学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较为充足的课时,及时培养专任师资的专业能力,通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的教育监护体系关注日益增多的留守学生问题,切实为民族文化传承培养后续力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华玉  
蒙古族是我国一大传统游牧民族,他们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由此诞生出独特的蒙古族文学艺术。蒙古族文学历史发展悠久,其发展特点和艺术风格与该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人文艺术背景息息相关,大部分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其中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独立时代文学的鲜明特点。笔者在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9XZW033)过程中,通过阅读《蒙古族文学与文化论稿》一书对蒙古族文学的时代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围绕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特点展开进一步剖析,为全面推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做出有效贡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采取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蒙古族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选项课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x2值检验蒙古族大学生对选项课的目的、喜爱项目、喜爱程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蒙古族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新兴、传统或民族体育项目深受不同性别蒙古族大学生的青睐,而且对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满意度极高。至于选项课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也给予了理论与实践上的相应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振清  边琦  杜春雁  
以笔者所编制的教育技术水平测试问卷为工具,实地收集鄂尔多斯市蒙古族教师的调查测试数据;运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影响民族教师教育技术学习与培训效果的因素;初步讨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进一步开展教育技术学习与培训工作就性别、年龄、学历和学科差异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俊宏  
利用内蒙古包头市7个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区的移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移民认知和统计描述等方法实证分析牧区生态移民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及困境问题。研究表明:生态移民以从事临时性无手艺打工为主要非农生计策略,而女性以及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生态移民选择失业的比重比较高;生态移民非农生计策略选择重点依赖于自己;在非农生计策略选择中往往会遇到工资少、缺技术、打工机会、知识缺乏、资金短缺、社会关系缺乏、语言沟通困难、缺乏带头人以及缺乏企业等困难。笔者认为,为提高生态移民在非自愿迁移背景下非农生计策略的转型能力,应该建立移民非农就业机构,根据生态移民性别、教育程度以及劳动能力,采取适合的产业选择、二三产业就业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国芳  张怡  
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J县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功能经由成人礼仪式的祖先崇拜的社会秩序维护功能到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开发功能,传师学师仪式经历了"形成-延续-恢复-现代转换"的过程。传师学师仪式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濒临失传,到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地方政府创办"传师学师节",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畲族活态博物馆",传师学师仪式如何在社会变迁中转型并得以"再生产",是什么样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借鉴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策略、习性、场域、资本等关键词,分析传统传师学师仪式功能变迁机制,并对传师学师仪式现代转换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过程-机制视角分析传统仪式功能的现代转换与再生产补充了以往学界对于仪式研究的简单的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的视角,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伊生  张瑞芳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生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人际适应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校类型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除生理适应外的所有因素,重点学校青少年适应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蒙古族青少年在适应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和高一发展较好,初三出现低谷,随年级的增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宝玉柱  
语言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语言文字的使用却深受国家制度的约束。特定语言在最大范围内的通行功能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便产生语言权威,体现在学校语言的选择及其安排顺序、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上。语言文字教育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运行机制有密切关系。此外,语言教育同人口比例、分布及其变动,同居民对语言教育的经济支撑能力及受教育者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值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  
以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为对象对学术共同体进行研究发现,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不同力量相互竞争的权力关系网络,存在着地位等级结构;作为仪式的学术会议通过生产象征权力,对学者进行学科规训,进而生产学术精英和学术秩序,体现出鲜明的社会逻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继刚  
《蒙古秘史》等材料展示了早期蒙古社会两种典型的臣服仪式,一为臣仆向可汗或大汗的臣服,一为弱者向强者的臣服。尽管都有誓言、礼物(贡物)等要素,但后一种臣服仪式多通过建立拟血缘关系强化二者的联系。拟血缘关系下的臣服存在强弱易位后的君臣翻转及财富的合理侵占,这是义父子、义兄弟兵戎相见却不主动解除关系的重要原因。安答、那可儿、答剌罕等原本具有平等和自由性质的称谓在后世的书写中日趋臣仆化,展现了《秘史》作者突显君权、重塑历史的意图,最终目的是赋予黄金家族统治草原的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