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8)
2023(4723)
2022(3823)
2021(3947)
2020(2929)
2019(6980)
2018(7114)
2017(10449)
2016(7069)
2015(8103)
2014(8326)
2013(7273)
2012(6883)
2011(6476)
2010(6941)
2009(5735)
2008(5645)
2007(5520)
2006(4999)
2005(4401)
作者
(16298)
(13572)
(13356)
(12893)
(8529)
(6516)
(6296)
(5425)
(5181)
(5179)
(4587)
(4552)
(4269)
(4228)
(4220)
(4161)
(4063)
(3908)
(3895)
(3780)
(3670)
(3452)
(3434)
(3238)
(3234)
(3094)
(3021)
(2925)
(2839)
(2745)
学科
教育(20667)
(14347)
经济(14325)
中国(13261)
管理(10458)
理论(7676)
教学(7099)
(6943)
(6774)
地方(6031)
(6002)
(5474)
发展(4741)
思想(4710)
(4619)
政治(4569)
农业(4549)
业经(4522)
(4368)
企业(4368)
思想政治(4249)
政治教育(4249)
治教(4249)
德育(4190)
学校(4093)
研究(3982)
(3807)
高等(3567)
(3541)
学法(3480)
机构
大学(84798)
学院(80808)
研究(33667)
教育(29360)
(24386)
师范(24311)
(21008)
(20568)
管理(20313)
经济(20032)
师范大学(19979)
科学(19400)
中国(19143)
(16551)
理学(15900)
理学院(15504)
职业(15323)
管理学(14993)
研究所(14851)
技术(14834)
管理学院(14794)
(14687)
中心(14457)
北京(14438)
(12379)
(12307)
(12009)
教育学(11285)
(10814)
(10688)
基金
项目(46367)
研究(45404)
科学(36428)
教育(30019)
基金(26390)
社会(23914)
成果(22926)
编号(22694)
社会科(21966)
社会科学(21958)
(21479)
(21287)
国家(21059)
课题(20343)
(19083)
(18213)
科学基金(16468)
规划(13868)
项目编号(13206)
(12937)
基金项目(12906)
(12664)
重点(12397)
研究成果(12296)
(11848)
(11584)
(11527)
(11496)
阶段(11462)
(11460)
期刊
教育(52819)
研究(37195)
中国(32434)
(30067)
经济(30067)
职业(13507)
技术(11848)
(11086)
学报(10547)
大学(9622)
技术教育(8737)
职业技术(8737)
职业技术教育(8737)
(8691)
科学(8605)
农业(8283)
图书(8089)
管理(7571)
(7260)
论坛(7260)
高等(7036)
学学(6605)
书馆(6411)
图书馆(6411)
(6181)
金融(6181)
(6142)
高等教育(6130)
成人(5641)
成人教育(5641)
共检索到148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蒋南翔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之一。他立足实际,结合清华大学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倡导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之路。在其高等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坚持党的领导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统一、心怀“国之大者”培养人才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人才的高度统一、尊重高等教育规律与开拓创新的高度统一,这“三个高度统一”是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其时代意义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黎  刘元芳  霍尔斯特·赫磊  
本文对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层分类情况和历程做以介绍,概括了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和分类的若干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的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邵剑耀  
蒋南翔高等教育思想是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中国高等教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大影响。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三个层次、九个领域,包括以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思想、数量与质量相统一思想、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等为代表的宏观层面的思想;以“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思想、重点大学建设思想、高等工程教育思想等为代表的中观层面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教职工队伍建设思想、课程与教学改革思想等为代表的微观层面的思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赵凯  
作为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蒋南翔的一生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领导,而且从1960年起兼任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和部长,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65年1月3日,时任高教部副部长蒋南翔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书面发言,重点围绕“破除苏联框框”的问题,从指导思想上的“技术至上”与“政治挂帅”、组织工作上的“专家至上”与“群众路线”、教育原则上的“书本至上”与“实践历练”、劳动问题上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知识分子问题上是否要“团结、教育和改造”等五方面进行了细致论述,这些言论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延续性与继承性。蒋南翔对高校招生考试也十分重视,1966年4月,高等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高校招生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从中也可窥得“文革”前蒋南翔维护高考制度的良苦用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兴胜  黄少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之际,回望审视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历史进程和巨大成就,清晰呈现出以"调整与探索——奠定基础,恢复与发展——实现跨越,深化与提高——追求一流"为历史逻辑特征的壮阔画卷。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导向,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开放办学交流互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归纳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以及战略意义,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王晓玲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科技创新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研究界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而从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学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制度、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建设教育强国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系统理解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挑战,努力践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特别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登华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开得很顺利、很圆满、很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共识、开拓创新的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社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已进入了从学术话语、局部政策全面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也已进入了从搭建框架向整体施工转变的新阶段。在新起点上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把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全面提高与重点建设、国际化引领与信息化驱动、推进实践创新与夯实理论支撑等有效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竣  薛二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美国联邦教育部、世界银行、中国教育部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重点研究比较分析了八国集团(G8)、澳大利亚、欧盟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指标后发现,高等教育强国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65%以上;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以上;留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例在3%以上;适龄(25-64岁年龄段)人口中的3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全职教师的6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根据这些基本特征,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描绘了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韩晓燕  
理论和现实的证据表明,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要求高等教育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主要是: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加强政治理论创新、培养优秀政治人才、加强国际宣传和国际理解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面临着教育创新理念创新的问题。教育理念包括国家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理念、个体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笔者着重从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的路径、机制和规律,高等学校核心理念及其建构等方面,探讨高等学校应如何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