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9)
2023(8728)
2022(7453)
2021(7095)
2020(5963)
2019(13880)
2018(13840)
2017(26063)
2016(14534)
2015(16528)
2014(16567)
2013(16352)
2012(14683)
2011(13319)
2010(13975)
2009(13217)
2008(13161)
2007(11976)
2006(11040)
2005(9668)
作者
(43811)
(36618)
(36249)
(34319)
(23169)
(17404)
(16414)
(14277)
(14042)
(13166)
(12626)
(12474)
(11846)
(11836)
(11523)
(11181)
(10784)
(10659)
(10640)
(10512)
(9218)
(9022)
(8986)
(8529)
(8318)
(8276)
(8211)
(8007)
(7698)
(7404)
学科
(57238)
经济(57177)
管理(45577)
(43242)
(33737)
企业(33737)
(27057)
方法(25188)
数学(21793)
数学方法(21242)
农业(17910)
(15586)
中国(15541)
业经(15142)
(14289)
(12577)
地方(11460)
理论(10745)
(10496)
(10292)
土地(9746)
(9626)
财务(9578)
财务管理(9552)
企业财务(9011)
(8799)
(8744)
银行(8719)
(8326)
发展(8264)
机构
学院(202884)
大学(201135)
管理(78678)
(73889)
经济(71713)
研究(69831)
理学(65596)
理学院(64757)
管理学(63151)
管理学院(62758)
中国(55971)
科学(45846)
(45276)
(44167)
(36694)
(35608)
业大(34779)
(34099)
农业(33992)
研究所(33177)
中心(33083)
北京(28361)
(27009)
(26807)
师范(26641)
财经(26632)
(26544)
(25537)
(24067)
技术(23333)
基金
项目(133112)
科学(103146)
基金(94756)
研究(93583)
(84758)
国家(84020)
科学基金(70976)
社会(56830)
(53906)
社会科(53492)
社会科学(53471)
基金项目(49192)
自然(48325)
自然科(47180)
自然科学(47165)
自然科学基金(46254)
(45832)
教育(43780)
资助(40222)
编号(38823)
成果(31498)
重点(30280)
(28692)
(28351)
课题(27951)
(27102)
计划(26103)
科研(25619)
创新(25323)
大学(23945)
期刊
(92716)
经济(92716)
研究(57442)
中国(52135)
(45695)
学报(36054)
科学(34507)
管理(31942)
农业(30254)
(29237)
大学(27289)
学学(25592)
教育(24478)
(19597)
金融(19597)
技术(19215)
业经(17570)
(15930)
财经(12843)
经济研究(12505)
(12300)
问题(11510)
资源(11306)
(11110)
业大(10661)
统计(10628)
图书(10269)
技术经济(9888)
现代(9722)
农村(9585)
共检索到320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鹏  高波  
传统的村镇土地利用规划注重对未来土地利用的组织,这种理念体现了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干预而忽略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另外一些重要的特性。在蒂伯特模型和分区理论的指导下,传统的土地规划理念亟待突破:村镇土地利用规划的重心之一要从限制发展转向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视角要从单纯的部门专业规划转向融合财政税收等部门的综合性规划;制定要从集权化走向分权化。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从计划思维转向市场思维,大胆突破规划理念,而这不仅需要土地利用规划的专业人士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对待规划本身,还需要中央政府实行更加分权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政策和改革财政税收等体制予以配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世发  蔡玉梅  念沛豪  庄立  
研究目的:以服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目标,针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作者从模拟与优化两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已有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由传统单一数量结构研究向数量、空间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这些模型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论:基于GIS技术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双重耦合空间协同决策模式,是未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建模的发展方向,而关于国土空间多尺度转换机理解释是中国构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汤江龙  赵小敏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中几种常用人口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服务。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人口历史统计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分时段进行预测,并与实际观察值比较,得出预测误差的大小,通过预测误差大小的分析比较,总结了各种预测模型的特性与适用条件。研究结论:一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数据直线趋势较明显的预测;历史数据较少时,可用指数平滑和移动平均数法;数据情况复杂时可采用GM(1,1)模型法;自然增长率等资料准确可靠时可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或马尔萨斯法;宋健模型法用于短期预测的精度较高;土地规划中人口预测应多种预测方法综合运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向东  张恒义  刘卫东  陆张维  
科学化不足的问题限制了"规划分区"在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制、城乡建设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文献资料分析、实践经验归纳等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规划分区"的理论内涵、理论依据、实践类型和实践操作,以提高"规划分区"理论认知和实践应用的科学化水平。研究指出:1"规划分区"是以土地利用未来综合体为划分对象,在性质上属于土地利用未来分区,是土地利用"通则管制"的载体和依据;2"规划分区"应以土地利用分异、发展和相容三大规律为科学依据;3对于"地域规划分区"与"类型规划分区"、"特征规划分区"与"功能规划分区"等,空间规划应择情选用合适的类型;4"规划分区"实践中应做到基于充分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有科学的划分原则和单元系统、进行科学的边界管理、对成果进行科学的应用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张全景  张效军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 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哲远  
农村城镇化中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思考赵哲远一、城镇土地利用效率认识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探讨集约利用城镇存量土地的方法,能缓减城镇增量土地扩张压力。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土地利用水平的度量指标,土地利用效率越高,说明城镇土地配置越合理、使用越充分,土地价值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锐  苏海龙  王新军  李月辉  胡远满  张凤娥  许博涵  
利用航片、IKONOS和Quickbird影像得到研究区3期(1991、2001和2009年)土地利用历史数据,运用CLUE-S模型,基于1991、200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2009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预测,并将模拟结果与2009年真实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比较。类型水平上,选择ROC曲线统计和偏离度指数分别对各地类的Logistic回归拟合精度和CLUE-S模型模拟精度进行评价;景观水平上,采用景观指数和Kappa指数系列方法,从综合预测能力、景观格局、数量和空间位置等方面对CLUE-S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①CLUE-S模型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模拟精度均较高,各地类的Logist...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的直接调控手段,也是实现和推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步骤。在实地调研浙北D村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基础上,研究发现浙北D村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注重提升村民参与的层次、增加参与的人员以及拓展参与的方式,通过组织支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参与规划编制的绩效。尽管如此,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也面临着村民规划知识理解程度不高、村民参与方式不够完善、村民自利性威胁村庄公共利益、规划编制程序繁琐低效等问题。未来需要从提高村民对于规划知识的理解、健全村民参与规划的方式、规划的制定秉承公共利益的理念和缩减并优化规划编制流程四方面来完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启焰  何挺  
改革开放以来,"规划"取代"计划"成为政府管理的有效工具,各种规划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如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这些规划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空间性规划概念不清、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为此,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从源头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海荣  蔡玉梅  何挺  吕春燕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应关注土地调查与监测、土地评价、土地预测与模拟、土地利用规划等技术以及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标准的研究。研究结论: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合作研究,推进形成集成创新成果;三是加强成果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四是以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研究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学科建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卉  王群  
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基于不确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弹性-滚动-监测"模式,并系统阐述该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实施保障机制,以缓解和减轻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