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5)
- 2023(15921)
- 2022(13061)
- 2021(11898)
- 2020(10231)
- 2019(23087)
- 2018(22768)
- 2017(44512)
- 2016(23525)
- 2015(25858)
- 2014(25514)
- 2013(25162)
- 2012(22575)
- 2011(19802)
- 2010(19774)
- 2009(18556)
- 2008(18412)
- 2007(16411)
- 2006(14184)
- 2005(12937)
- 学科
- 济(101915)
- 经济(101768)
- 业(99435)
- 企(89142)
- 企业(89142)
- 管理(88887)
- 方法(48984)
- 数学(40281)
- 数学方法(39865)
- 财(36672)
- 业经(32022)
- 农(30704)
- 制(27303)
- 务(26013)
- 财务(25969)
- 财务管理(25923)
- 企业财务(24668)
- 中国(24585)
- 农业(21630)
- 技术(20183)
- 银(19612)
- 银行(19600)
- 体(19489)
- 行(18643)
- 融(18207)
- 金融(18202)
- 划(17634)
- 理论(17249)
- 体制(17017)
- 策(16971)
- 机构
- 学院(333376)
- 大学(329374)
- 济(146458)
- 经济(143854)
- 管理(141038)
- 理学(121705)
- 理学院(120645)
- 管理学(118961)
- 管理学院(118330)
- 研究(97436)
- 中国(82791)
- 财(74589)
- 京(65745)
- 财经(58820)
- 科学(53689)
- 经(53568)
- 江(49763)
- 农(49123)
- 中心(47582)
- 经济学(45558)
- 所(45396)
- 业大(44712)
- 财经大学(43956)
- 经济学院(41339)
- 研究所(40318)
- 北京(40103)
- 商学(39848)
- 商学院(39507)
- 州(38505)
- 农业(38199)
- 基金
- 项目(222185)
- 科学(180211)
- 基金(167890)
- 研究(164323)
- 家(143192)
- 国家(141971)
- 科学基金(127104)
- 社会(110378)
- 社会科(104972)
- 社会科学(104947)
- 基金项目(89099)
- 省(85731)
- 自然(81584)
- 自然科(79882)
- 自然科学(79865)
- 自然科学基金(78519)
- 教育(75475)
- 划(70577)
- 资助(67803)
- 编号(64308)
- 部(50997)
- 成果(49769)
- 创(49509)
- 重点(48810)
- 制(47545)
- 国家社会(46830)
- 发(45946)
- 创新(45616)
- 教育部(45263)
- 人文(44715)
- 期刊
- 济(158894)
- 经济(158894)
- 研究(97326)
- 财(62514)
- 中国(60480)
- 管理(57416)
- 农(45264)
- 科学(42719)
- 学报(41528)
- 融(38408)
- 金融(38408)
- 大学(34565)
- 学学(33345)
- 技术(31536)
- 农业(30762)
- 财经(29977)
- 业经(26996)
- 经(25685)
- 经济研究(24914)
- 教育(24107)
- 问题(20732)
- 技术经济(19010)
- 财会(18301)
- 业(18246)
- 现代(16401)
- 贸(16047)
- 统计(15896)
- 理论(15730)
- 商业(15564)
- 策(15501)
共检索到490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关鑫 柴晨洁 高闯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分散企业经营风险的工具,也是保险公司以非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分步检验法,研究表明董责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加剧外部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和过度投资行为,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董责险一方面能够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又向外界传递企业存在风险的信号。进一步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抑制作用在成熟期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本文为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海敏 曲小昀
近年来频发的社会责任事件,引起了各界对社会责任及商业信用的关注。文章选取了2011—2019年沪深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Richardson(2006)模型评价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程度,基于OLS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显著抑制其非效率投资行为;商业信用在社会责任履行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基于产权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履行社会责任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和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更显著。以上研究为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提供了经验数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短视行为,为实现价值双赢,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萍 宁晨昊 赵英会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包括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共同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修正管理者认知偏差,从而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而且,管理者能力越弱、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高,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上述结论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征华 邓小琴 刘依璇 赖京毅
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选取2012—2020年沪深A股连续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异质性分析来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融资约束和非效率投资三者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能有效抑制非效率投资和缓解融资约束;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非效率投资关系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企业社会责任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效应呈现出较显著的异质性特征,社会责任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加敏感。研究结果从企业长远发展视角出发,丰富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和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实现质量强国,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于连超 李昭依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风险防范工具,董责险既可能监督激励管理者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可能诱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以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2012—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购买董责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表明监督激励效应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购买董责险促进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和融资约束程度下降,表明董责险的监督激励效应通过风险承担机制和融资约束机制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购买董责险对企业的管理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董责险的机会主义效应未能发挥作用,不能通过管理者自利机制来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董责险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较差企业和金融发展较差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表明董责险能够弥补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和金融环境的不足,有效促进存在某些劣势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因此,应积极推动董责险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董责险的监督激励效应及其与产权制度的协同作用、对公司治理和金融环境的补充作用,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为宾 周建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备受管理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已有研究所采用的结构性特征视角,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推论跳跃",使得关于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经验证据比较混乱甚至相互冲突,严重减低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超越结构特征的边界,从董事会资本概念出发,探究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事会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其作用机制在于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其中,董事会资本的资源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关键在
关键词:
董事会资本 投资效率 监督效应 资源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为宾 周建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备受管理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已有研究所采用的结构性特征视角,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推论跳跃",使得关于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经验证据比较混乱甚至相互冲突,严重减低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超越结构特征的边界,从董事会资本概念出发,探究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事会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其作用机制在于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其中,董事会资本的资源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关键在于资源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为董事会治理有效性问题提供了解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治理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董事会究竟发挥何种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董事会资本 投资效率 监督效应 资源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心怡 李闻
文章利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董事的内部监督经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董事的内部监督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表现为抑制投资过度和缓解投资不足。进一步地,董事的内部监督经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在盈余质量较低、两权分离度较高、董事会年龄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董事 工作经历 投资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窦炜 刘星
通过构建一个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决策的模型,针对所有权集中条件下的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形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1999—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不断缓解,与所有权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而投资不足则与所有权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条件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根据多个大股东之间的监督或共谋而呈现出不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监督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将得到缓解,而投资不足加强;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共谋,形成股东联盟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将会加强,而投资不足缓解。
关键词:
所有权集中 控制权配置 非效率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忠志
本文以2013—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和媒体监督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媒体监督对管理层权力和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探索了不同媒体监督机制对管理层权力和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越严重;媒体监督效应越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越弱;媒体监督会削弱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相关性;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网络媒体监督会更有效弱化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建玲 刘洋 周志远
自康美药业风波发生以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合理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公司投资效率有何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文章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董事会中学者型独立董事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学者型独立董事具有德才兼备、独立诚信、专业性强等特点,因而对投资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学者型独立董事在外部市场化进程越好的地区以及内部信息披露质量越好的企业,对投资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学者型独立董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过度投资而非缓解投资不足。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独立董事和投资效率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新的角度和方法,以及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云 吕纤 韩云
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行为决策形成差异化影响,围绕企业绿色治理的市场驱动型环境治理机制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路径之一。本文从市场驱动型环境治理机制视角拓展股东积极主义模型,利用文本分析法等测度机构投资者沟通有效程度,探讨机构投资者驱动企业绿色治理的监督效应及内在机理。模型推导发现,机构投资者基于绿色价值创造和社会效用动机,积极沟通介入控股股东绿色经营决策,有效沟通的门槛条件取决于绿色关注、声誉因素、退出威胁和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成本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机构投资者沟通对于公司绿色治理绩效产生正效应,且在绿色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绿色声誉较大、退出威胁更强烈、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或两权分离程度较低时绿色治理作用更显著;机构投资者沟通形成了提高绿色投资效率、驱动绿色创新、抑制绿色代理冲突和促进碳减排的绿色治理传导路径。本文进一步引入环境规制外生冲击,验证了碳排放权交易、新环保法实施与机构投资者沟通形成的绿色治理联动效应。最后,本文提出要发挥机构投资者绿色积极主义行为的市场驱动力作用,从内部传递性和外部联动性角度提升有效沟通程度,促进企业绿色治理机制形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嘉萌 王佳
“漂绿”现象的泛滥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为探索治理企业“漂绿”行为的有效方案,本文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董监高责任保险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是董监高责任保险抑制“漂绿”行为的内在渠道。同时,本文还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从外部监督机制来看,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与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功能之间存在一定替代效应,而投资者关注对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更多发挥了互补作用;从管理层团队特征来看,在董监高团队女性比例较多、平均年龄较小以及拥有较多海外背景的情况下更有助于强化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行为的抑制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董监高责任保险的发展和“漂绿”行为的监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董监高责任保险 漂绿 外部监督 内部治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新民 宋红汝 范柳
基于信号理论,从内外部信号视角出发,以2012-2018年中国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聚类稳健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助、企业创新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外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能够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外部投资;高风险的企业创新会抑制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向外部投资者传递消极信号。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的交互作用方面:政府直接补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创新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带来的消极影响,而间接补助则正向调节企业创新产出向投资者传递的消极信号。最后,提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金红 余珍
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视角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其投资效率更高;从兼任者的职务类别分析发现,与总经理担任纵向兼任高管相比,董事长担任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更显著。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同时发挥了"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具体而言,纵向兼任高管通过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发挥了"监督效应",通过减少企业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出发挥了"更少掏空效应"。文章拓展了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是对其经济后果的有益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