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7)
- 2023(11057)
- 2022(9047)
- 2021(8207)
- 2020(7043)
- 2019(15566)
- 2018(15426)
- 2017(29842)
- 2016(15922)
- 2015(17527)
- 2014(17444)
- 2013(17034)
- 2012(15552)
- 2011(13580)
- 2010(13948)
- 2009(13595)
- 2008(13913)
- 2007(12821)
- 2006(11444)
- 2005(10897)
- 学科
- 业(85826)
- 企(79521)
- 企业(79521)
- 管理(72478)
- 济(67649)
- 经济(67514)
- 财(29521)
- 方法(28464)
- 业经(27936)
- 制(24077)
- 农(23624)
- 务(22498)
- 财务(22479)
- 财务管理(22441)
- 企业财务(21289)
- 数学(20218)
- 数学方法(20100)
- 体(17366)
- 农业(17020)
- 中国(16788)
- 技术(16680)
- 银(15971)
- 银行(15963)
- 体制(15629)
- 划(15227)
- 行(15225)
- 策(14757)
- 融(13920)
- 金融(13918)
- 理论(13547)
- 机构
- 学院(232590)
- 大学(227176)
- 济(101108)
- 经济(99197)
- 管理(99195)
- 理学(84042)
- 理学院(83378)
- 管理学(82485)
- 管理学院(82058)
- 研究(67524)
- 中国(61447)
- 财(55647)
- 京(46387)
- 财经(42735)
- 经(38699)
- 江(37126)
- 科学(35817)
- 农(35720)
- 中心(32791)
- 所(32159)
- 财经大学(31605)
- 经济学(30311)
- 业大(30100)
- 商学(29112)
- 北京(28883)
- 商学院(28869)
- 州(28640)
- 研究所(27944)
- 农业(27657)
- 经济学院(27328)
- 基金
- 项目(144988)
- 科学(117651)
- 基金(109296)
- 研究(109100)
- 家(92350)
- 国家(91481)
- 科学基金(82488)
- 社会(73325)
- 社会科(69454)
- 社会科学(69436)
- 基金项目(57917)
- 省(56322)
- 自然(52601)
- 自然科(51474)
- 自然科学(51463)
- 自然科学基金(50665)
- 教育(48714)
- 划(45586)
- 资助(43812)
- 编号(42803)
- 制(35132)
- 业(34749)
- 成果(33927)
- 创(33860)
- 部(33106)
- 重点(31533)
- 创新(30740)
- 国家社会(30573)
- 发(29547)
- 人文(29440)
- 期刊
- 济(119422)
- 经济(119422)
- 研究(71309)
- 财(48713)
- 中国(47100)
- 管理(43306)
- 农(34514)
- 融(31669)
- 金融(31669)
- 科学(28679)
- 学报(27217)
- 农业(23008)
- 大学(22831)
- 财经(22251)
- 学学(22122)
- 业经(21239)
- 技术(20992)
- 经(18940)
- 经济研究(17598)
- 教育(15707)
- 财会(14927)
- 问题(14739)
- 业(14497)
- 技术经济(13644)
- 会计(12748)
- 现代(12580)
- 贸(11226)
- 世界(11198)
- 商业(11144)
- 理论(10841)
共检索到360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嘉萌 王佳
“漂绿”现象的泛滥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为探索治理企业“漂绿”行为的有效方案,本文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董监高责任保险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是董监高责任保险抑制“漂绿”行为的内在渠道。同时,本文还发现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从外部监督机制来看,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与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功能之间存在一定替代效应,而投资者关注对董监高责任保险的“漂绿”治理更多发挥了互补作用;从管理层团队特征来看,在董监高团队女性比例较多、平均年龄较小以及拥有较多海外背景的情况下更有助于强化董监高责任保险对“漂绿”行为的抑制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董监高责任保险的发展和“漂绿”行为的监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董监高责任保险 漂绿 外部监督 内部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国柳 秦帅
企业引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D&O保险)作为其治理机制的一部分,究竟是使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从而降低了企业诉讼风险,还是为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提供契机、助长了诉讼风险呢?文章以2012-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产权性质的差异,研究了D&O保险的引入对企业未来诉讼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D&O保险的引入会助长企业诉讼风险,然而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则十分显著。文章不但有助于全面认识D&O保险治理效应及产权性质对企业的影响,还深化了企业诉讼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企业诉讼风险防范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亚洁
企业避税严重损害股东利益并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探寻抑制企业避税的手段成为公司金融与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D&O保险")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表明,D&O保险减少了企业避税。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征管强度的强化削弱了D&O保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同时,D&O保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在地区法制环境水平低、外部监督机制薄弱(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媒体关注度低)以及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D&O保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减少避税行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土盛 孙瑞琦 王誉桦 王凯旋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购买董责险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厘清董责险在中国使用的实际效果。实证研究发现,为管理者购买董责险后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税收激进程度,支持了董责险的风险承担效应占优。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我国法律环境日益完善,董责险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愈加凸显。此外,机制分析表明,当企业所处地区税收监管强度更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以及产权性质为民营时,董责险对企业税收激进程度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结论丰富了董责险和企业避税行为的相关文献,既有利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全面理解董责险的作用,也为税务机关对购买董责险的公司加强税收征管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选取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企业认购董责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是董责险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董责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企业和非科技型企业中更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和董责险经济后果的研究,对发挥董责险的外部治理作用、助力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啸 唐雪松 蒋心怡
本文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2007—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够抑制公司违规行为。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和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的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内部控制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交互效应也能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这说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能够发挥"监督效应",而且还能与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联动共同抑制公司违规行为。此外,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来抑制公司违规行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凌士显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2020年的数据,考察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引入董责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水平;董责险引入的时间越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水平越高;投保董责险的责任限额越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水平也越高;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董责险通过吸引具有海外经历背景的优秀人才加盟董事会而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鉴于董责险已经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重要市场化治理工具,建议监管机构积极推广董责险,以此完善公司治理,督促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永贝 宁金辉 苑泽明
在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单,选取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保环责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投保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低,即投保环责险有助于缓解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环责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肖小虹 潘也
以2011—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动收集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及绿色专利数据,实证考察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即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是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工具,而非管理层阻碍绿色创新的自利手段;(2)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倾向得分匹配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经过一系列其它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仍保持不变;(3)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规模、不同股权集中度的企业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大于大型企业,对股权较为集中企业的影响大于股权分散企业。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这一全新视角对企业绿色创新进行解读,可为加速我国上市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知识普及,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绿色创新 激励工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国柳 李小倩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减少企业金融化,但同时也可能发挥机会主义效应,导致管理层自利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企业金融化。为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随着管理层自利动机的增强,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这支持了机会主义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国有企业和外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当管理层自利动机较强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升金融化后,对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宁金辉 金宇 张永贝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基于环保部公布的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录,实证检验环责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投保环责险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其在企业创新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环责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环责险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水平促进效果更显著;环责险与环境规制不能发挥协同作用。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以及环责险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对深化绿色保险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企业创新 环境规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婷婷 张倩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处理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漂绿”风险,金融科技利用科技手段来识别“漂绿”行为,或将成为抑制企业“漂绿”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15—2020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的“漂绿”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外能够缓解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对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以此路径抑制了企业“漂绿”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污染行业、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以及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金融科技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抑制效果更好。因此,在推动绿色金融平稳运行的过程中,应加强与金融科技业务的有效融合,处理好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督促企业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有德 徐光华 费锦华
选取重污染企业为样本,探讨了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漂绿的影响。结果显示: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漂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一影响仅在市场制度环境差、行业竞争程度高以及民营企业中显著;环保费改税主要通过强化执法规范性以及改变漂绿的收益与风险发挥作用。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环境税的价值效应,推进政策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
环境税 企业漂绿 执法规范性 漂绿收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玲娇 胡国柳 陈险峰 李佳宾
以2009~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可以加快企业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在区分不同的调整方向后发现,虽然资本结构向下调整速度始终比向上调整更快,但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可以缩小这种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可以缓解国有产权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负面影响;在高管过度自信的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反而会使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下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积田 唐必聪 田博傲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补充,可能会因其人才虹吸效应和风险兜底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机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主要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高新企业以及聘用海归背景高管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应持续完善董责险的制度设计,对冲管理者执业风险,促使企业高管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