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1)
2023(6543)
2022(5271)
2021(4647)
2020(4090)
2019(9008)
2018(8800)
2017(17294)
2016(9110)
2015(9910)
2014(9619)
2013(9644)
2012(8556)
2011(7324)
2010(7483)
2009(7265)
2008(7586)
2007(6966)
2006(6124)
2005(5877)
作者
(24890)
(20995)
(20878)
(19347)
(13527)
(9835)
(9319)
(8008)
(7720)
(7489)
(7010)
(6958)
(6916)
(6558)
(6451)
(6290)
(6234)
(6070)
(5929)
(5860)
(5130)
(5075)
(4977)
(4877)
(4729)
(4670)
(4579)
(4485)
(4176)
(3944)
学科
(70098)
(67934)
企业(67934)
管理(49608)
(46672)
经济(46607)
业经(23850)
方法(21092)
(20220)
(17940)
(17867)
财务(17862)
财务管理(17854)
企业财务(16943)
技术(14382)
农业(13975)
数学(13894)
数学方法(13850)
企业经济(11835)
(11827)
(11350)
(10867)
经营(10851)
技术管理(9972)
(9925)
(9566)
理论(9525)
体制(8793)
决策(8687)
计划(8168)
机构
学院(138533)
大学(130820)
管理(64221)
(63463)
经济(62596)
理学(55482)
理学院(55113)
管理学(54705)
管理学院(54454)
研究(35783)
中国(31873)
(30406)
(26025)
财经(24306)
(22492)
(22050)
(21524)
商学(19968)
商学院(19807)
科学(18621)
经济学(18304)
业大(18227)
经济管理(17983)
财经大学(17755)
农业(17558)
中心(16848)
(16831)
经济学院(16657)
(16521)
北京(15785)
基金
项目(86460)
科学(71830)
基金(66273)
研究(65314)
(55522)
国家(54936)
科学基金(51037)
社会(45014)
社会科(42806)
社会科学(42797)
基金项目(35574)
(34632)
自然(32833)
自然科(32206)
自然科学(32199)
自然科学基金(31761)
教育(28577)
(27753)
(26737)
资助(26050)
编号(25663)
(22133)
创新(19553)
(19529)
(19175)
国家社会(18700)
成果(18483)
重点(18279)
(18225)
人文(18132)
期刊
(74252)
经济(74252)
研究(37952)
管理(29831)
(28449)
中国(23252)
(21791)
科学(16549)
业经(15454)
农业(15171)
技术(14359)
学报(13411)
财经(12834)
(12661)
金融(12661)
大学(11584)
学学(11459)
经济研究(11173)
(11121)
(10750)
技术经济(10551)
财会(10030)
问题(9227)
现代(8544)
商业(8367)
世界(7762)
会计(7708)
经济管理(7516)
通讯(6867)
会通(6861)
共检索到203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王浩然  万明华  
董事选举作为股东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其能否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3—2018年间发生董事选举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小、次数越少、严重程度越低。(2)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时,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低。据此,本文认为股东应提高参与董事选举的积极性,以防范企业违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结论丰富了董事选举得票率方面的现有文献,有助于科学认识董事选举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为如何有效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王浩然  万明华  
董事选举作为股东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其能否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3—2018年间发生董事选举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小、次数越少、严重程度越低。(2)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时,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低。据此,本文认为股东应提高参与董事选举的积极性,以防范企业违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结论丰富了董事选举得票率方面的现有文献,有助于科学认识董事选举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为如何有效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车响午  彭正银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董事加入董事会,可以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董事背景特征视角,使用2004—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 440个违规与配对样本,考察法律及财务会计背景(以下简称"法会背景")董事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都具有增加企业违规的作用,聘任法会背景董事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违规行为;相比于聘任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企业,聘任法会背景的执行董事的企业,其违规程度更严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董事会的股权激励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岳殿民  李雅欣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声誉激励的视角研究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与企业违规行为显著负相关,即高声誉的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积极履行监督职能,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细分独立董事职业经历后发现,相比于高声誉理论界法学学者独立董事,高声誉实务界律师独立董事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更显著。第三,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律环境会影响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地区法律环境越完善,高声誉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得到以下启示:第一,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促使独立董事认真履职,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第二,要加快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综合考察候选人的学历、声誉以及职业经历,聘请与企业所在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的独立董事;第三,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良好市场法律环境,使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更好发挥作用,促使独立董事切实有效提升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思敏  郑建强  黄继承  郑志刚  
与独董直接辞职现象相比,独立董事以换届未连任方式完成的更迭与我国传统"和为贵"的商业文化有关,因而成为我国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独特的公司治理故事。本文实证考察独董换届"未连任"现象与公司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独董换届"未连任"现象可能传递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信号。本文的研究表明,与不存在独董未连任的对照组相比,存在独董换届未连任现象的公司在换届当年和后一年发生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独董未连任不是受到已披露违规的牵连,而是其发现公司可能有潜在违规行为时的主动选择;声誉机制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职业关注程度更高的独董,换届未连任所传递的公司违规信号更加强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振寰  薄志敏  
文章以201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独立董事辞职和下一年度公司违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没有发生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司相比,发生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司下一年度违规的可能性更大。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辞职会加剧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而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将独立董事辞职原因划分为主动辞职和被动辞职,研究发现:相比于被动辞职,独立董事主动辞职时,带来的市场负面效应更大,下一年度发生违规行为概率更高。异质性检验表明,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的公司,独立董事辞职对公司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蕾  王钟尧  应瑜  陈晓静  
本文基于深圳主板A股430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二分类Probit回归分析,分析了“繁忙董事会”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繁忙董事会的存在会降低其违规概率、违规频率及违规程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资产规模越大,上市公司的违规概率,违规频率就越低。并由此提出了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应对董事兼职抱有更开放的态度,同时对重要履职信息进行建档,供公众查询,以此加强声誉激励,并根据相应指标实施分类监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啸  唐雪松  蒋心怡  
本文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2007—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够抑制公司违规行为。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和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的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内部控制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交互效应也能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这说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能够发挥"监督效应",而且还能与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联动共同抑制公司违规行为。此外,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来抑制公司违规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上坤  徐灿宇  王瑞华  
本文以2004-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董事会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对不同处罚程度的违规行为均存在;董事会断裂带降低了违规倾向、提高了违规被稽查的可能性、有助于缩短违规稽查时间;此外,董事会断裂带的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源于深层特征形成的断裂带。拓展性分析发现,高管权力水平会强化该抑制作用;相比国有企业,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瑶  胡江燕  
本文研究了中国特色的裙带关系——"老乡"关系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通过使用2000年至2013年沪深两市中所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Ceo与董事间的"老乡"关系会显著提高公司违规倾向,同时降低违规后被稽查出的概率。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后依然显著。另外,本文还发现人们之间信任程度和风险偏好会显著增强"老乡"关系对公司违规的影响,而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则会显著地减弱"老乡"关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公司违规稽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线索。另外,该研究结论也提醒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需提高对诸如裙带关系等软性公司治理因素的关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志岳  吴世农  
本文以2001-2005年间因为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公开谴责、公开批评或公开处罚的195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195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二分类Probit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和排序Prob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董事会特征是否会影响公司违规的发生概率、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等违规行为。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越规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约束公司行为。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在统计上均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其治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与代理理论相矛盾,关于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实证结果支持现代管家理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越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戴亦一  余威  宁博  潘越  
高管的文化背景是公司财务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2004-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共产主义文化视角,考察董事长的党员身份对公司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是党员的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出现报表造假等财务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显示,缺少政治关联或业绩压力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做出违规财务决策;而在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更好的市场中,党员身份抑制财务违规的作用被削弱,表明党员身份是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机制。最后,研究发现来自老区、有商业身份及行业领导企业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开展财务违规活动,表明理念认同和声誉约束是党员身份影响董事长决策的可能机制;并且,本文证实设立党组织是共产主义文化影响民营企业财务违规的一条治理渠道。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戴亦一  余威  宁博  潘越  
高管的文化背景是公司财务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2004-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共产主义文化视角,考察董事长的党员身份对公司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是党员的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出现报表造假等财务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显示,缺少政治关联或业绩压力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做出违规财务决策;而在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更好的市场中,党员身份抑制财务违规的作用被削弱,表明党员身份是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机制。最后,研究发现来自老区、有商业身份及行业领导企业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开展财务违规活动,表明理念认同和声誉约束是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雅倩   李吉园   王成方  
本文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董事长本地任职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会因老乡身份产生较为强烈的家乡认同感,并且面临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更为严格地监督和约束企业行为,减少违规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发生频率。同时,当董事长年龄越大、任期越长、企业受到的外部监督越强时,董事长本地任职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表明董事长对家乡的归属感越强,面临的外部约束越大,越能够“克己复礼”。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董事长所在企业违规严重程度较低、越不会发生领导人违规。本文还从多个角度排除了政府寻租这一替代性解释,发现本地董事长的自我约束和对家乡的认同感还体现在其他决策方面,例如所在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避税程度更低。本文从家乡认同这一非正式制度的角度补充和拓展了企业违规影响因素领域的文献,丰富了“文化与金融”相关的研究话题,对企业违规的监管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明霞  陈宇哲  
企业社会责任能否持续起到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作用?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道德一致与道德许可理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企业违规行为会先减少,随后增加,但增加程度小于减少程度,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非对称的U型关系。进一步考虑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业绩期望差距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性质和业绩期望落差对此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业绩期望顺差调节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