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5)
- 2023(7227)
- 2022(5865)
- 2021(5089)
- 2020(4568)
- 2019(10195)
- 2018(10007)
- 2017(19779)
- 2016(10398)
- 2015(11361)
- 2014(11155)
- 2013(11354)
- 2012(10125)
- 2011(8346)
- 2010(8675)
- 2009(8569)
- 2008(8985)
- 2007(8215)
- 2006(7307)
- 2005(6898)
- 学科
- 业(74207)
- 企(71590)
- 企业(71590)
- 管理(54157)
- 济(53217)
- 经济(53155)
- 方法(24666)
- 财(24352)
- 业经(24191)
- 务(20989)
- 财务(20985)
- 财务管理(20968)
- 企业财务(20005)
- 农(17960)
- 数学(17399)
- 数学方法(17345)
- 技术(15147)
- 制(14431)
- 农业(13975)
- 策(12180)
- 划(12046)
- 体(12041)
- 企业经济(11936)
- 体制(11293)
- 经营(11090)
- 技术管理(10299)
- 和(10193)
- 理论(9710)
- 中国(9361)
- 银(8996)
- 机构
- 学院(154694)
- 大学(147724)
- 济(72417)
- 经济(71367)
- 管理(69886)
- 理学(59658)
- 理学院(59283)
- 管理学(58885)
- 管理学院(58610)
- 研究(41058)
- 中国(37950)
- 财(36973)
- 京(29421)
- 财经(29085)
- 经(26342)
- 江(24141)
- 农(22834)
- 商学(22129)
- 商学院(21968)
- 财经大学(21379)
- 经济学(21287)
- 科学(20325)
- 中心(19755)
- 所(19406)
- 经济管理(19353)
- 经济学院(19350)
- 业大(19225)
- 州(18803)
- 北京(17907)
- 农业(17877)
- 基金
- 项目(94323)
- 科学(77716)
- 研究(71845)
- 基金(71628)
- 家(59545)
- 国家(58947)
- 科学基金(54493)
- 社会(49116)
- 社会科(46872)
- 社会科学(46860)
- 基金项目(38392)
- 省(37870)
- 自然(34543)
- 自然科(33856)
- 自然科学(33850)
- 自然科学基金(33369)
- 教育(31555)
- 划(29319)
- 业(28569)
- 资助(28507)
- 编号(27926)
- 创(23746)
- 部(21645)
- 制(21148)
- 创新(21116)
- 成果(20450)
- 国家社会(20369)
- 重点(20330)
- 人文(19957)
- 发(19854)
共检索到234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心怡 李闻
文章利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董事的内部监督经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董事的内部监督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表现为抑制投资过度和缓解投资不足。进一步地,董事的内部监督经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在盈余质量较低、两权分离度较高、董事会年龄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董事 工作经历 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为宾 周建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备受管理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已有研究所采用的结构性特征视角,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推论跳跃",使得关于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经验证据比较混乱甚至相互冲突,严重减低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超越结构特征的边界,从董事会资本概念出发,探究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事会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其作用机制在于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其中,董事会资本的资源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关键在
关键词:
董事会资本 投资效率 监督效应 资源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为宾 周建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备受管理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已有研究所采用的结构性特征视角,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推论跳跃",使得关于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经验证据比较混乱甚至相互冲突,严重减低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超越结构特征的边界,从董事会资本概念出发,探究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事会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其作用机制在于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其中,董事会资本的资源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关键在于资源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为董事会治理有效性问题提供了解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治理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董事会究竟发挥何种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董事会资本 投资效率 监督效应 资源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谢获宝 黄大禹
董事会监督能够对企业发挥显著的治理作用。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8年的数据集,实证分析董事会监督对企业杠杆行为治理的效果。研究表明,董事会监督对企业去杠杆具有显著的功效。上述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显著成立。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对企业属性结构特征异质性进行检验后发现,董事会监督对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更加有效。从影响机制来分析,董事会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主业业绩并实现内部财务风险的稳定,最终都将降低企业对杠杆的(过度)需求,从而起到了显著的去杠杆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强 熊进光
文章认为,公司董事权力行为内部监督的功能可定位于两方面,即维护公司社团法人利益和股东权益;加强对公司董事权力内部监督的法律措施主要是:建立严密的监督机构体系,确立董事对公司的民事责任制度,设置股东诉权制度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磊 陈镜西 苏春 李先洪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环保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验证了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属于一种“监督机制”;超额聘任独立董事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和大股东掏空行为来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投资;在重污染行业、两职合一以及独立董事薪酬较低的企业中,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清亮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对财会监督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企业内部监督是基础环节。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内外部监督特点,提出新形势新任务下财会监督应建立完善“三全”监督体系,即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体系,构建内外部“全方面”协同联动体系,建好经济业务、财会行为和档案资料等“全要素”监督体系,探索监督工作机制及保障措施,以期提升财务合规管理、服务业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会监督 体系构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玉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使企业加强自我约束,规范经营行为,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要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保证企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宽监督视野,在企业监督制度、监督领域和监督格局上实现"三个转变",并与企业管理融合,才能促进企业廉洁经营与优质高效发展的统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浩 唐松 楼俊
监督还是咨询?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的机制一直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本文依据已有的文献,总结出独立董事监督和咨询角色的理论框架,并以银行背景独立董事这一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讨论独立董事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实际作用。利用沪深两市2001~2008年的数据,本文发现:(1)银行背景独立董事咨询功能的发挥较为明显,企业的信贷融资得到改善,但监督功能没有明确的体现,甚至较其他独立董事更弱。(2)在信贷寻租更严重的情况下,即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区和银根紧缩的时期,银行背景独立董事的咨询功能发挥更为明显,所在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的信贷。本文的研究说明独立董事对中国上市公司而言是有作用的,但对于那些具有...
关键词:
银行背景独立董事 交易费用 信贷融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凌士显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2020年的数据,考察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引入董责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水平;董责险引入的时间越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水平越高;投保董责险的责任限额越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水平也越高;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董责险通过吸引具有海外经历背景的优秀人才加盟董事会而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鉴于董责险已经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重要市场化治理工具,建议监管机构积极推广董责险,以此完善公司治理,督促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钟熙 宋铁波 陈伟宏
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鲜见实证研究探讨高管团队水平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本研究剖析了高管团队水平薪酬差距、董事会监督能力与企业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本研究发现:第一,高管团队水平薪酬差距越大,企业研发投入越少;第二,纳入董事会监督能力的情境作用后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流动率与两职分离将弱化高管团队水平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此外,拓展分析后发现,高管团队水平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将进一步传导至企业绩效,最终导致低水平的企业绩效。本研究拓展了文献对相对薪酬与企业研发决策两者关系的认识,对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进辉 向元高 林筱勋
利用中国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05-2013年的7,346个年度观察数据,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视角考察本地独立董事(简称"本地独董")的监督作用。结果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本地独董越多,其高管的薪酬水平越低,同时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也越低,而且本地独董对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负向影响在垄断行业和政府补助较多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的超额薪酬仅与"运气"业绩相关,而与"非运气"业绩无关,本地独董在降低高管超额薪酬的同时,也降低了超额薪酬与"运气"业绩之间的敏感性。这些结果意味着,地理邻近的本地独董具有信息优势,监督能力更强,进而能更有效地约束高管获取超额薪酬的代理行为,同时也约束了高管利用业绩中的"运气"成分来为超额薪酬做辩护。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鹏 闫洁冰
本文基于银行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视角,研究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否具有监督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独立董事的其它相关背景后,独立董事的银行背景提高了企业的银行借款率,增加了长期负债比例,并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截面分析研究发现,银行背景独立董事在代理成本严重的情况下更能改善企业的债务融资。在非国有企业,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可以提高银行借款率并改善债务期限结构;在国有企业,则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相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在非"四大"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银行背景独立董事更能改善企业的债务融资条件。本文的研究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独立董事具有监督作用。
关键词:
银行背景 独立董事 债务融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国柳 李小倩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减少企业金融化,但同时也可能发挥机会主义效应,导致管理层自利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企业金融化。为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随着管理层自利动机的增强,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这支持了机会主义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国有企业和外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当管理层自利动机较强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升金融化后,对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