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4)
- 2023(6673)
- 2022(5576)
- 2021(5236)
- 2020(4538)
- 2019(9999)
- 2018(9712)
- 2017(18004)
- 2016(9965)
- 2015(11122)
- 2014(11152)
- 2013(10986)
- 2012(10167)
- 2011(8580)
- 2010(8814)
- 2009(8503)
- 2008(9109)
- 2007(8009)
- 2006(7078)
- 2005(6617)
- 学科
- 管理(42661)
- 业(36501)
- 济(33010)
- 经济(32921)
- 企(32896)
- 企业(32896)
- 财(30198)
- 制(16035)
- 务(15934)
- 财务(15909)
- 财务管理(15857)
- 企业财务(15190)
- 财政(13388)
- 方法(12176)
- 中国(11330)
- 体(11277)
- 政(10647)
- 数学(10126)
- 体制(10045)
- 数学方法(10029)
- 农(9673)
- 业经(8799)
- 银(8271)
- 银行(8265)
- 行(7646)
- 度(7601)
- 制度(7597)
- 税(7469)
- 税收(6982)
- 策(6945)
- 机构
- 大学(134271)
- 学院(133293)
- 济(56398)
- 经济(55198)
- 管理(50286)
- 研究(43858)
- 理学(42355)
- 财(41988)
- 理学院(41957)
- 管理学(41455)
- 管理学院(41199)
- 中国(37050)
- 财经(27990)
- 京(27676)
- 经(25182)
- 科学(23074)
- 江(22090)
- 所(21712)
- 财经大学(20498)
- 中心(20144)
- 研究所(18301)
- 经济学(18140)
- 北京(17577)
- 农(17423)
- 州(16455)
- 经济学院(16214)
- 院(16019)
- 省(15731)
- 业大(15609)
- 范(14958)
- 基金
- 项目(81884)
- 科学(65289)
- 研究(62783)
- 基金(60951)
- 家(51788)
- 国家(51355)
- 科学基金(44936)
- 社会(41568)
- 社会科(39459)
- 社会科学(39448)
- 基金项目(31695)
- 省(31061)
- 教育(29168)
- 自然(27373)
- 自然科(26733)
- 自然科学(26728)
- 自然科学基金(26275)
- 划(25800)
- 编号(24777)
- 资助(24483)
- 制(22858)
- 成果(22189)
- 部(19485)
- 重点(18624)
- 性(18089)
- 课题(17759)
- 国家社会(17739)
- 教育部(17407)
- 创(17310)
- 人文(16666)
共检索到223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庆玲 沈烈
以2014~2016年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为样本,实证考察董事会类型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制定方向(严格抑或宽松)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外部董事财务专长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当董事会类型为外部董事主导型时,董事会倾向于制定严格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非财报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董事会倾向于制定严格的财报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进一步研究外部董事财务专长的调节作用,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外部董事在制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过程中发挥的职能作用不同:财务专长外部董事更多地承担咨询专家的角色,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更好地发挥咨询决策职能;非财务专长外部董事则更多地体现为"监督者"角色,借助更为严格的缺陷认定标准进行内控风险识别与防范,加强对控股股东与管理层的监督与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庆玲 沈烈
以2014~2016年上市公司所披露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为样本,实证考察董事会制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方向(严格或宽松)对内控缺陷治理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不同董事会类型下治理作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宽严程度与内控缺陷披露与否以及缺陷披露数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董事会制定标准越严格,内控缺陷披露概率越小,对外披露的缺陷数量越少,内控质量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董事会类型的调节作用发现,当董事会类型为外部董事主导型时,公司董事会制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越严格,内控缺陷披露概率越小,对外披露的缺陷数量越少,且相比非国有企业,这种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效果更显著一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谭燕 施赟 吴静
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A股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董事会"裁量"角度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制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监督职能越强,企业制订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越严格:董事会的咨询职能在后续采用定量标准的样本中作用明显:董事会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的改进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修订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梳理了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满足监管规则要求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选择行为背后的逻辑机理,为内部控制评价的监管提供实证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俊荣 常京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董事会国际化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探讨董事会国际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可以为优化内部控制提供路径。本文运用2010—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董事会国际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会国际化能有效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外籍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缺陷无显著影响,而外籍非独立董事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董事会国际化与内部控制缺陷的负向关系仅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军 赵息
以2009~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三方面——董事会独立性、团队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著;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越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地研究高管权力对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能减弱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董事会治理 高管权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书松 朱珠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对董事会治理的影响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治理水平因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而显著降低,但在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且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内控缺陷对董事会治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修复效果上看,董事会治理水平会因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得到提升,且在非国有企业中这种正面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加强监管,重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这不仅为深化企业改革及产权制度设计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持续改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施赟 蒋华林 徐玉琳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影响着内部控制缺陷存在性的判断,并进一步涉及缺陷等级的判定以及对外披露。以2009~2015年沪深A股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梳理认定标准从自愿到强制披露的制度演进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和披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研究旨在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做出评价,为监管层进一步解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持续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婧 郑石桥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目标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评价。文章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机理,论证了缺陷认定标准与企业管理层的策略选择、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决策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相关,还得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是企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政府监管层之间进行博弈所达成的一种均衡状态的结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友刚 王永超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内控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从重要性和可能性两个维度考察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定量标准的制定情况,并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缺陷事件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程度三个维度考察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定性标准的制定情况。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制定方面存在着诸多影响内控缺陷信息质量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总体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定性标准 定量标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俊民 芦雅婷 傅绍正
基于信号揭示理论,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A股单独披露内控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对内控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自由裁量的认定标准宽严程度与内控审计定价显著正相关,但与反映内控审计投入的审计延迟无显著关系,这表明认定标准越严格,审计师通过收取风险溢价这一路径来降低风险,而非增加努力程度;审计师对严格的权益类认定标准更为敏感,良好的控制环境对认定标准宽严程度与内控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上述结论不仅为认定标准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有助于理解认定标准对内控审计定价的影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常青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常青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常青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友刚 王永超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于规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均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本质着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内涵、归属权以及披露等问题,以期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思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 律
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密切相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提升绩效水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绩效公开化的重要举措,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焦点。研究绩效评价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运用锚定效应理论,结合区位商指标,验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特定维度内的集聚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地区、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四个维度中未形成明显的集聚,锚定效应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中发挥了作用,但多数情形下不呈现显著性。由此看来,内部控制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是绩效评价驱动下企业的个体行为,而非自发的从众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