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43)
- 2023(19710)
- 2022(16794)
- 2021(15580)
- 2020(13357)
- 2019(30446)
- 2018(30225)
- 2017(57976)
- 2016(31545)
- 2015(35264)
- 2014(34900)
- 2013(34474)
- 2012(31427)
- 2011(28000)
- 2010(27984)
- 2009(25970)
- 2008(26027)
- 2007(23049)
- 2006(20297)
- 2005(18359)
- 学科
- 济(125613)
- 经济(125433)
- 业(113446)
- 管理(107312)
- 企(101654)
- 企业(101654)
- 方法(58453)
- 数学(48034)
- 数学方法(47405)
- 财(43256)
- 农(37338)
- 业经(35961)
- 务(31084)
- 财务(31003)
- 财务管理(30958)
- 中国(30746)
- 制(29576)
- 企业财务(29541)
- 农业(25675)
- 学(25061)
- 技术(22958)
- 理论(22825)
- 地方(21805)
- 和(21773)
- 体(21482)
- 划(20634)
- 贸(20621)
- 贸易(20607)
- 易(20009)
- 银(19778)
- 机构
- 学院(445765)
- 大学(444619)
- 管理(179148)
- 济(177583)
- 经济(173838)
- 理学(154319)
- 理学院(152683)
- 管理学(150076)
- 管理学院(149247)
- 研究(143518)
- 中国(112096)
- 京(93999)
- 科学(88374)
- 财(88361)
- 农(74360)
- 所(71865)
- 财经(69804)
- 江(67143)
- 中心(66360)
- 业大(66245)
- 研究所(64786)
- 经(63556)
- 北京(58820)
- 农业(58082)
- 范(55192)
- 师范(54614)
- 州(53567)
- 经济学(53279)
- 院(52483)
- 财经大学(52015)
- 基金
- 项目(300103)
- 科学(237761)
- 基金(220179)
- 研究(218123)
- 家(191672)
- 国家(190070)
- 科学基金(165026)
- 社会(137836)
- 社会科(130666)
- 社会科学(130634)
- 省(116833)
- 基金项目(116779)
- 自然(109100)
- 自然科(106612)
- 自然科学(106586)
- 自然科学基金(104705)
- 教育(100445)
- 划(98168)
- 资助(90540)
- 编号(88159)
- 成果(70983)
- 重点(67001)
- 部(66514)
- 创(63739)
- 发(62479)
- 课题(60140)
- 创新(59050)
- 科研(58026)
- 教育部(57224)
- 制(56832)
- 期刊
- 济(197391)
- 经济(197391)
- 研究(130887)
- 中国(85449)
- 财(73635)
- 管理(70402)
- 学报(69649)
- 农(67850)
- 科学(64679)
- 大学(53758)
- 学学(50977)
- 农业(46239)
- 教育(45264)
- 融(41842)
- 金融(41842)
- 技术(39824)
- 财经(35041)
- 业经(33307)
- 经济研究(30255)
- 经(29935)
- 业(26377)
- 问题(25476)
- 技术经济(22500)
- 财会(21895)
- 版(21449)
- 理论(20831)
- 现代(20826)
- 科技(20528)
- 会计(19855)
- 商业(19344)
共检索到661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贵珍
以2011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开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较强正相关;董事会成员持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性较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伟 张琳
近来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数量呈"S型曲线"递增,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然而董事会的履职情况对财务重述有重大影响。文章探讨董事会特征与财务重述的关系,以2012—2014年沪深证交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董事会规模较小和董事会会议质量偏低的公司,都难以阻止重述发生;董事会的持股比例与财务重述呈负相关关系;董事长拥有敏锐的认知力与有效利用资源能够全面影响董事会的决策,可以有效减少重述发生;而董事会独立性与专设委员会数量对财务重述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制造业 董事会特征 财务重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简兆权 黄如意 陈伟宏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CEO过度自信 董事会特征 创新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玉峰 刘长生
本文基于企业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构建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两阶段计量分析模型",剖析高管激励的内在差异性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发展规模因素对高管激励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经营效益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它们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正好相反;高管的"有效激励"总体上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而"无效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消极影响;首席财务执行官相对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而言,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了更大影响;股权激励比非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由此建议企业构建全面的高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创新高管激励模式,规范内部控制信...
关键词:
高管激励 内部控制 运行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红秀 黄政
董事会作为内部控制的最终责任人,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2012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无效的样本公司及其有效的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董事会特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独立性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董事会的会议频率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负相关;两职合一、董事会的持股比例均负向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但是并不显著;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呈倒U型关系,但也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景胜 赵玉梅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854家面板数据为样本,围绕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特征—董事会行为—内部控制失效的逻辑思路,实证分析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失效的影响机理。首先提出董事会特征(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持股、董事薪酬及专业委员会齐全程度)与董事会行为(董事会议事行为强度和董事会信息披露强度)、董事会行为与内部控制失效以及董事会特征通过行为对内部控制失效影响的研究假设,接着构建相关理论模型,最后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董事会特征通过董事会行为对内部控制失效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且是一种非线性的中介效应的结论。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内部控制失效 董事会行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炜 郭雪萌
在研究内部控制评价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内控建设、内控评价报告,从管理层面、财务报告层面共同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沪深两市2007-201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并对指数进行一系列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对照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控制指数能有效判别公司质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邵春燕 王配配 周愈博
设计良好并且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9—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度与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金字塔层级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股东为非国有时两权分离度与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但不显著,终极控制股东为国有时,两权分离度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但终极控制股东的性质并不会导致控制权、现金流权和金字塔层级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发生大的变化。这表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需要考虑终极控制股东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金字塔层级 内部控制缺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丁棠丽 卢颖 梅元清 李志玲
本文以2013~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董事会组织特征、行为特征、激励特征三个维度,实证检验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排名前三的董事薪酬总额及董事会持股比例都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显著正相关;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不能显著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则不利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整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斌 姚志远 张嘉熠
文章以2015—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了行业专长型独立董事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即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企业聘请行业专长型独立董事能有效弥补管理层异质性缺乏的弊端,充分发挥咨询、监督与资源提供职能,在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即能抑制多元化折价现象。文章拓展了独立董事职能和价值的研究,丰富了公司治理研究文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增贵
本文为研究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2010年沪深两市采掘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构建内部控制指数,从董事会治理和高管薪酬两个方面来考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和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影响。合理的董事会治理结构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效率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管薪酬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内部控制有效性 采掘业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严若森
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董事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作为董事会治理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净率作为公司经营绩效变量,对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董事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比例则均与公司经营绩效弱相关且不具有显著性。本文的实证研究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着力于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提高董事持股比例与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等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肖浩 夏新平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品市场竞争和董事会治理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能有效地降低公司股价波动的同步性,董事会特征等治理变量对股价同步性的减少同样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研究还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董事会治理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存在互补性关系。这意味着,在强化公司内部治理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外部市场竞争机制,对于降低股价同步性,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强 陈松
以2004~2007年披露R&D投入的623个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观察值,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学历及其分布与R&D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研发投入与董事会学历正相关,博士董事比例越高,R&D投入越大;资本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或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公司董事会学历及其分布对R&D投入的影响程度强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或其他地区的公司;董事会学历及其分布不是制造业上市公司R&D投入的主要决定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静 周倩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约束影响以及在不同薪酬结构下这种约束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货币性薪酬的比例与成本粘性负相关;在短期货币性薪酬比例较低时,适度扩大董事会规模和两职分离对成本粘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不仅丰富了成本粘性机会主义成因观的研究,而且揭示了董事会治理的抑制作用在成本粘性水平接近最优范围时会逐渐变弱,为理性看待成本粘性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特征、行为及治理有效性调查报告
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结构与成本粘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目标的相关性分析
董事会可以随意确定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来自深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股权结构、高管薪酬、董事会特征与制造业运营效率——基于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董事会治理与异常审计费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董事会运作、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