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2)
- 2023(6795)
- 2022(5650)
- 2021(5191)
- 2020(4400)
- 2019(9758)
- 2018(9512)
- 2017(17535)
- 2016(9827)
- 2015(11192)
- 2014(10998)
- 2013(10719)
- 2012(9708)
- 2011(8583)
- 2010(8835)
- 2009(8646)
- 2008(9172)
- 2007(8426)
- 2006(7748)
- 2005(7418)
- 学科
- 管理(48484)
- 业(39236)
- 企(36985)
- 企业(36985)
- 济(31944)
- 经济(31856)
- 财(18808)
- 制(16122)
- 务(13370)
- 财务(13338)
- 财务管理(13306)
- 企业财务(12676)
- 方法(12143)
- 体(11048)
- 业经(10076)
- 体制(9668)
- 中国(9264)
- 数学(9096)
- 数学方法(9020)
- 划(8988)
- 农(8937)
- 银(8543)
- 银行(8538)
- 行(7900)
- 策(7290)
- 度(6908)
- 制度(6906)
- 人事(6779)
- 人事管理(6777)
- 融(6697)
- 机构
- 大学(137492)
- 学院(136115)
- 管理(56858)
- 济(54932)
- 经济(53535)
- 理学(46417)
- 理学院(45961)
- 管理学(45512)
- 管理学院(45194)
- 研究(42068)
- 中国(36705)
- 财(34483)
- 京(28961)
- 财经(24916)
- 江(22982)
- 经(22479)
- 科学(21827)
- 中心(20366)
- 所(19959)
- 财经大学(18519)
- 北京(18119)
- 州(17737)
- 研究所(17100)
- 农(16926)
- 经济学(16533)
- 商学(15787)
- 业大(15673)
- 商学院(15624)
- 院(15406)
- 范(15400)
- 基金
- 项目(82043)
- 科学(65598)
- 研究(63361)
- 基金(60636)
- 家(51208)
- 国家(50762)
- 科学基金(44960)
- 社会(41738)
- 社会科(39511)
- 社会科学(39500)
- 基金项目(31575)
- 省(31206)
- 教育(29628)
- 自然(27539)
- 自然科(26884)
- 自然科学(26880)
- 自然科学基金(26431)
- 划(25792)
- 编号(25447)
- 资助(23987)
- 制(22823)
- 成果(22259)
- 部(19245)
- 重点(18307)
- 课题(17940)
- 国家社会(17504)
- 创(17440)
- 性(17345)
- 教育部(17262)
- 人文(16748)
共检索到228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爱勤 陈旭东
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董事会治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治理的五个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制度、委员会设立状况、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和董事持股比例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但抑制程度和方式不同,而董事会行为则不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真实盈余管理 异常生产成本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嫦 郭颖颖 李丽丹
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系统考察了董事会治理和盈余管理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弱化了企业的费用粘性;良好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则有助于遏制管理层基于盈余管理目的的成本管理行为,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费用粘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的费用粘性仅仅体现在国有企业中,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基于自身的增长目标和政治目标通过操控费用支出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更为凸显;企业相对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盈利增长压力强化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下的费用粘性。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盈余管理 费用粘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明华 方芳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董事会治理和财务治理对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能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性和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财务治理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能显著降低管理层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机制能显著降低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在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存在替代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欧理平 赵芝婷
文章基于董事会治理角度,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索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独立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关系显著,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能显著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效应。研究结论拓展了过度自信非理性行为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打破了局限于应计盈余管理的研究,为制衡和约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操控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新思考方向。进一步提出了完善过度自信管理者评价制度、强化独立董事制度以增强其独立性以及完善企业监督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过度自信 董事会独立性 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晓亮 蒋勇 刘振杰
与以往学者对董事会成员多种特征下群体断裂带研究思路不同,本文以董事会性别断裂带为研究视角,基于社会比较与分类理论,选取2008~2015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董事会性别断裂带、会计稳健性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董事会性别断裂带越强时,其越可能强化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计稳健性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计稳健性削弱了董事会性别断裂带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这一发现有助于加强上市公司对董事会性别分布有效管理,优化董事会性别配置;同时有助于政策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管理者行为的监督,从而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抑制管理者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季敏 金贞姬
本文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关系,公司特征与活动盈余管理也存在着显著性关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元木 刘佩 纪端
本文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技术独立董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独立董事通过有效抑制管理层操控R&D费用,以此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在考虑了技术独立董事内生性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技术独立董事具有双重职业背景时,有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当其兼职公司数量较多时,则会弱化监督作用。此外,技术独立董事的津贴、受教育水平对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并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和公司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盈余信息质量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祎颿
文章以2008—2012年的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样本期内,其最终控制人都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对上市家族企业董事会独立性水平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对上市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水平都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即董事会独立性越高,越能够起到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但是在上市家族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被削弱了。
关键词:
董事会独立性 家族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毛红光
本文在回顾大股东资产注入相关文献和制度背景的基础上,选取了在2009-2016年之间进行重大资产注入的24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别研究这些公司在进行了重大资产注入后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重大资产注入与董事会特征的交互作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根据实际控制人性质分类,分别考察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情况下重大资产注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相关特征在重大资产注入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重大资产注入 董事会特征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锦地 杨学清 孙莉
本文以2001~2005年间6208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特征的盈余管理测度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年度内开会次数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董事会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不存在相关关系。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董事会 回归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灼萍 胡国柳
文章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建立模型研究在不同竞争性行业中盈余管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不同竞争性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文章还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性与盈余管理不存在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关系在竞争性不同的行业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冬华
基于CEO和董事会相对权力的视角,研究了CEO权力和董事会稳定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权力越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而稳定的董事会能够有效削弱CEO权力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后发现,上述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CEO任期较短时,CEO相对董事会的权力较小,稳定的董事会能够有效削弱CEO权力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随着CEO任期的增长,CEO相对于董事会的权力越强,董事会并不能有效监督CEO操纵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元驹 熊健 李晓冬
盈余平滑因包含不同属性而存在争议,如何从公司治理层面约束盈余平滑行为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内部运作方式决定了其能否发挥积极治理作用,在此背景下,从非正式层级视角展开董事会对盈余平滑约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年至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不同属性盈余平滑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有助于抑制管理层进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作用路径表明:上述抑制作用可通过缓解短视倾向、促使主动披露及兼顾多方权益等一系列协调代理机制得以实现。从横截面检验来看:企业正式层级、董事会特质、信息环境及外部监督等方面的一系列因素亦会对上述抑制作用产生异质性影响。不仅如此,以上检验均同步说明了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未能凭借其积极治理作用规范并促进管理层进行有效信息盈余平滑。本文在理论上为利用非正式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全面评价盈余平滑属性并提升信息披露增量价值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元驹 熊健 李晓冬
盈余平滑因包含不同属性而存在争议,如何从公司治理层面约束盈余平滑行为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内部运作方式决定了其能否发挥积极治理作用,在此背景下,从非正式层级视角展开董事会对盈余平滑约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年至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不同属性盈余平滑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有助于抑制管理层进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作用路径表明:上述抑制作用可通过缓解短视倾向、促使主动披露及兼顾多方权益等一系列协调代理机制得以实现。从横截面检验来看:企业正式层级、董事会特质、信息环境及外部监督等方面的一系列因素亦会对上述抑制作用产生异质性影响。不仅如此,以上检验均同步说明了更为清晰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未能凭借其积极治理作用规范并促进管理层进行有效信息盈余平滑。本文在理论上为利用非正式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全面评价盈余平滑属性并提升信息披露增量价值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宇 李延喜 薛光
文章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更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股东和董事会治理差异对两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管理者在正常离职前的一年至两年内会进行盈余操纵,且正常变更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比变更前两年高。另外,股东和董事会治理水平的差异会显著影响管理者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即股权集中度较低或董事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