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9)
- 2023(12862)
- 2022(10612)
- 2021(9740)
- 2020(8511)
- 2019(19296)
- 2018(18984)
- 2017(37411)
- 2016(19733)
- 2015(21959)
- 2014(21506)
- 2013(21287)
- 2012(19265)
- 2011(16388)
- 2010(16876)
- 2009(15851)
- 2008(15511)
- 2007(13405)
- 2006(11412)
- 2005(10168)
- 学科
- 业(92419)
- 济(91742)
- 经济(91655)
- 企(85082)
- 企业(85082)
- 管理(76451)
- 方法(48519)
- 数学(39671)
- 数学方法(39324)
- 财(32554)
- 业经(29316)
- 农(27431)
- 务(25337)
- 财务(25300)
- 财务管理(25231)
- 企业财务(23893)
- 农业(19988)
- 中国(19421)
- 技术(18811)
- 制(18152)
- 划(15525)
- 策(15375)
- 和(15042)
- 贸(14655)
- 贸易(14643)
- 理论(14487)
- 易(14250)
- 体(13973)
- 地方(13380)
- 经营(12875)
- 机构
- 学院(279423)
- 大学(273058)
- 济(124380)
- 管理(122843)
- 经济(122389)
- 理学(107044)
- 理学院(106253)
- 管理学(105030)
- 管理学院(104509)
- 研究(75030)
- 中国(63843)
- 财(60657)
- 京(54405)
- 财经(49134)
- 经(44874)
- 江(41118)
- 科学(39945)
- 农(38759)
- 经济学(38209)
- 中心(37482)
- 财经大学(36651)
- 业大(36386)
- 商学(35385)
- 商学院(35105)
- 经济学院(34869)
- 所(34140)
- 经济管理(33727)
- 北京(32580)
- 州(31943)
- 农业(30121)
- 基金
- 项目(186121)
- 科学(151388)
- 基金(140600)
- 研究(139727)
- 家(118639)
- 国家(117579)
- 科学基金(106428)
- 社会(93765)
- 社会科(89356)
- 社会科学(89333)
- 基金项目(74656)
- 省(72412)
- 自然(67790)
- 自然科(66308)
- 自然科学(66296)
- 自然科学基金(65199)
- 教育(64386)
- 划(58759)
- 资助(57415)
- 编号(55472)
- 部(43006)
- 成果(42492)
- 创(42167)
- 重点(40477)
- 国家社会(39562)
- 业(39137)
- 发(38617)
- 创新(38576)
- 教育部(38539)
- 人文(38500)
- 期刊
- 济(130544)
- 经济(130544)
- 研究(77279)
- 财(53878)
- 管理(49087)
- 中国(48584)
- 农(35182)
- 科学(33087)
- 学报(30618)
- 技术(27190)
- 大学(26136)
- 融(26065)
- 金融(26065)
- 学学(25288)
- 财经(25109)
- 农业(24266)
- 业经(23893)
- 经(21491)
- 经济研究(20737)
- 财会(18157)
- 教育(18070)
- 问题(17592)
- 技术经济(16710)
- 会计(16053)
- 业(15261)
- 商业(14228)
- 统计(13962)
- 现代(13657)
- 策(13510)
- 贸(13322)
共检索到400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娜 李世刚
近年来,获得境外居留权的公司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中,其治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以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为视角,手工收集2004~2015年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数据,实证检验了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审计师选择与代理成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基于降低代理成本的需要,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更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进行审计,同时也付出了更高的审计费用,研究结论对于现阶段规范国有企业有关人员的境外居留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美群 杨映月
文章以代理理论为出发点,对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如何进行审计师选择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司总资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与审计师的选择正相关,但都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师选择负相关;地理位置对审计师选择有重要影响。针对创业板市场的审计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代理成本 审计师选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杜兴强 谭雪
董事会国际化逐渐成为董事会治理研究的热点话题。探讨董事会国际化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了解董事会国际化的监督意愿和治理能力。通过手工收集2004—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国际化数据,实证研究了董事会国际化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国际化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正相关;虽然外籍独立董事和外籍非独立董事均与"四大"显著正相关,但外籍独立董事的影响更大;董事会国际化与"四大"的正向关系仅在境内实际控制人组显著。经过一系列敏感性测试与内生性控制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这一结果表明,国际化的董事会具有较强的监督意愿和治理能力。对董事会国际化与审计师选择的研究,可以为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提供...
关键词:
董事会国际化 审计师选择 公司治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平 王小平
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提高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这种影响在非高新技术企业、更高控制权企业、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企业中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通过增加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和企业违约风险两种途径来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缓解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正向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龙红珍
文章以2004年-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在10人组成的董事会中代理成本最小;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董事会成员持股反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代理成本 监督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泽将 汪帅
作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之一,董事会如何有效发挥监督功能以促进企业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的提高备受关注。本文以新时代背景下特有的纪委参与董事会治理来度量董事会权威性,尝试分析董事会权威性影响审计质量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以我国资本市场2011~2016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董事会权威性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内部控制显著削弱了董事会权威性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董事会权威性抑制了企业选择国际"四大"的倾向和审计费用。本文从纪委参与董事会治理视角考察董事会权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审计质量领域的文献,同时有助于增进关于董事会权威性经济后果问题的理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玮 陈思 周畅 姜付秀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女性高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不同于西方CEO中心主义,在中国,董事长掌握了公司决策权。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情境与公司实践,本文以2004-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审计师选择这一新的视角,实证检验了董事长性别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董事长更倾向于聘用高质量的审计师,以向市场传递自身能力及公司经营情况的正面信号,该效应在董事长权力更大、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时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丰富高阶梯队理论以及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等领域文献的同时,还具有较为重要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女性董事长 审计师选择 公司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张俊瑞 李彬
已有的董事会结构研究文献关注于董事会独立性在董事会履职过程中的作用,忽视了董事会成员能力因素。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考虑了影响董事会成员履职的能力因素,并选取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董事会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检验。实证结果发现,董事会的年龄结构和教育背景结构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未找到新引入的度量董事会独立性的指标影响企业价值的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平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显著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及质量,并对资本密集型企业、更高控制权企业、位于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拥有境外居留权的实际控制人通过削弱风险承担、加剧融资约束、降低发明者创新效率等机制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雷 宋顺林
董事会和监事会同为监督经理人、降低代理成本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方面。我国上市公司既设置董事会,又设置监事会,实际效果如何?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与代理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比例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领取报酬的董事比例和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监事会特征变量与代理成本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
董事会 监事会 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元木 石文文
与以往大量探讨董事会独立性对代理成本影响的文献不同,文章将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和其专业知识背景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研究公司技术独立董事的设置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设置技术独立董事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具有显著作用,技术独立董事在独立董事中所占比例越高,代理成本越低;技术独立董事薪酬与代理成本负相关,但是检验结果并不显著。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政府和上市公司进行代理成本的管理以及董事会人员的选聘和相关制度安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独立董事 代理成本 董事薪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精简会议活动、提高会议实效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1~2011年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会会议对于过度投资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会议频率与过度投资概率显著正相关,且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过度投资程度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频繁的董事会会议显著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上述研究发现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国有企业的董事会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当前关于改进会风的中央规定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学信 孔晓旭 王凯
本文围绕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一重要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将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的文本资料作为研究载体,手工收集并整理2005~2017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历次董事会决议公告,通过董事会成员在历次董事会会议中的投票情况(同意、反对、弃权),考察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决策过程的影响,以研究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交叉任职",尤其是党委书记与董事长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董事会异议,表明这种机制安排能够为党组织在董事会决策中发挥作用提供职务保障,而且这种影响受到企业业绩的负向调节和金字塔层级的正向调节;但在讨论前置实施后,党委会在董事会决策之前进行政治把关,通过行使否决权阻止了一部分存在问题的议案进入董事会决策流程,因而在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异议意见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国有企业而言,党组织与董事会的交叉任职对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而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在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差异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和公司治理特征变量后,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通过影响董事会异议进而发挥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打开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参与董事会决策发挥作用的"黑箱",丰富了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微观决策过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能够为党组织如何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满 陈珍红 马影
近年来,上市民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取得境外居留权的比例持续上升,得到广泛关注。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正反两种可能性:境外居留权可能激化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的代理冲突,提高实际控制人的风险承担意愿;也可能加剧融资约束和投资短视行为,加重实际控制人的风险规避程度。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前一种理论预期。进一步研究验证了实际控制人风险承担的控制权私利动机、财富分散动机和资源优势假说,风险转移动机并未得到验证。法律环境会弱化境外居留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实际控制人参与治理会加强该影响。境外居留权并未影响实际控制人的长期经营意愿。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的风险承担行为会产生积极的价值促进效应,提升企业价值。本文完整地梳理了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理论逻辑,丰富了实际控制人特征与企业决策的研究文献,对我国公司治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明亮 张国红
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控制权市场活力逐渐被激发和释放,上市公司被接管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作为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工具,交错董事会条款会降低公司被接管后对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从交错董事会条款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交错董事会条款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设置交错董事会条款能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且在股权集中度较低、董事会规模较大的情形下,交错董事会条款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在管理层持股的情形下,交错董事会条款更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央企董事会试点、国有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
董事会成员性别多元化会影响股票流动性吗——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双层董事会治理、独立性与专业性——基于央企董事会试点的经验证据
央企董事会试点:治理规范影响国企创新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非执行董事与董事会治理效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董事会改革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的证据
董事会行为、公司治理与绩效: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审计费用——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代理冲突、董事会质量与“污点”审计师变更
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能抑制国企并购商誉泡沫吗——来自董事会投票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