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4)
2023(17204)
2022(14814)
2021(14125)
2020(11738)
2019(27211)
2018(26533)
2017(51067)
2016(27551)
2015(30728)
2014(30370)
2013(29825)
2012(27181)
2011(24446)
2010(23869)
2009(21811)
2008(21171)
2007(17916)
2006(15285)
2005(13455)
作者
(75775)
(63212)
(62406)
(59728)
(40212)
(30227)
(28568)
(24785)
(23950)
(22166)
(21399)
(21254)
(19824)
(19824)
(19527)
(19395)
(18705)
(18598)
(18051)
(17993)
(15355)
(15342)
(15181)
(14379)
(14003)
(14001)
(13857)
(13558)
(12604)
(12454)
学科
(108580)
经济(108455)
管理(80856)
(77342)
(65195)
企业(65195)
方法(53124)
数学(46868)
数学方法(46297)
(30758)
中国(29968)
(28250)
业经(23537)
(22193)
(20878)
财务(20806)
财务管理(20770)
(20725)
贸易(20715)
(20365)
(20219)
企业财务(19872)
地方(18628)
农业(18612)
技术(16837)
(16783)
理论(16783)
环境(16644)
(16249)
银行(16211)
机构
大学(383017)
学院(379053)
(156884)
经济(153927)
管理(152848)
理学(133787)
理学院(132378)
管理学(130121)
管理学院(129434)
研究(126884)
中国(95883)
(80657)
科学(76790)
(71165)
(61943)
(58396)
财经(58238)
中心(57359)
研究所(56805)
业大(55458)
(53549)
(51215)
北京(50736)
(48596)
经济学(48461)
师范(48139)
(46629)
农业(45768)
财经大学(44131)
经济学院(43829)
基金
项目(267211)
科学(211806)
基金(197823)
研究(194211)
(172761)
国家(171392)
科学基金(148128)
社会(124742)
社会科(118328)
社会科学(118299)
基金项目(104596)
(100628)
自然(96738)
自然科(94561)
自然科学(94537)
自然科学基金(92860)
教育(89285)
(85960)
资助(81691)
编号(77295)
成果(61903)
(60441)
重点(59493)
(55660)
(55605)
国家社会(52429)
教育部(52354)
课题(52312)
创新(51967)
科研(51532)
期刊
(160391)
经济(160391)
研究(110094)
中国(67472)
学报(60075)
科学(55792)
管理(55221)
(55079)
(52451)
大学(46497)
学学(43800)
教育(39126)
农业(37034)
技术(31767)
(31218)
金融(31218)
财经(28428)
经济研究(27076)
业经(24833)
(24367)
问题(20839)
(20035)
图书(17928)
(17820)
理论(17711)
技术经济(17614)
(17533)
科技(17520)
世界(16802)
现代(16169)
共检索到539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牛建波  刘绪光  
本文从投资者角度出发,以是否存在治理溢价作为衡量标准,对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沪深两市2002~2005年间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显著的治理溢价,这与麦肯锡公司在2000年和2002午两次对投资者所作调查得出的结论相一致。这些研究结论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在资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解决那些关键治理环节和要素;与此同时,对于尚未发挥应有效力的分委员会,应该分析并克服限制其作用发挥的消极因素,在既有的资源及禀赋约束下,充分发挥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治理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伦  王海茸  杨曦  王磊  
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出发,以2003—2005年全部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运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检验。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或者正相关,表明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抑制作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情况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表明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福胜  宋海旭  
现有的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研究大都围绕董事会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和董事会监督职能的执行效果两种思路而展开,有一定片面性。本文从多元化战略决策的视角对董事会治理有效性进行研究,理论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其治理有效性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运用2007至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的缩减、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助于企业做出恰当的战略决策,提升企业价值,提高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战略委员会的设置虽对董事会战略决策职能的发挥有积极作用,但作用尚不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斌  陈凌云  
当前,国内外监管政策日益重视审计委员会在保障财务报告质量中的作用。事实上,审计委员会是否已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是一个实证检验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比较低,与此同时,随着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增强、权威性的提高、主任委员独立性的增加,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能有效地发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明华  苏然  方芳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明确了董事会治理的内涵,指出董事会作为治理主体的四个角色分别是股东的代理人、公司战略的决策者、管理层的监督者和利益相关者中的利益方之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董事会结构、独立董事独立性、董事会行为和董事激励与约束4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沪深两市2012年度全部2314家上市公司(有少量必要的扣除)的董事会治理指数,并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和验证了董事会治理指数。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水平总体偏低,及格率仅11.54%;第二,地区、行业、所有制、上市板块对董事会治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适度降低股权集中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跃堂  涂建明  
本文基于2002~200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及其正常运转的基本数据,并立足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所赋予审计委员会的基本治理职能,以审计意见和事务所变更为反应变量,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不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一结果证实审计委员有效履行了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和沟通协调的职能,并从审计质量的层面反映了监管层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没有发现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之间存在相关性,因而本文没有获得审计委员会实现有效监督职能的证据。本文还认为,现行的年度报告对审计委员会等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活动和履职情况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蓉  梁邦平  李宗璋  
抽取我国361家上市公司06年到08年三年的数据组成面板数据,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质量和盈余管理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检验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审计报告质量成正比,和盈余管理水平成反比,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而独立董事比例则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成正比,但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成正比的假设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这一结论将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西友  韩金红  
"有效契约论"把高管激励契约看成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协调股东和高管的利益冲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管理权力论"则认为,高管对自己的薪酬安排有很大影响,可以利用自身权力以多种方式进行寻租。本文针对高管激励的上述两种假说,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从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的动因、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安排的影响两方面展开研究。以2001年至2008年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潜在代理成本越高,公司就越可能设立薪酬委员会,这与有效契约论的预期一致;同时,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增强了薪酬-业绩敏感度。研究结论对健全薪酬委员会制度、有效发挥高管薪酬契约的激励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羽  
本文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变化的角度,间接考察了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违规与舞弊等方面的治理效率。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少于前一年支付的审计费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对审计委员会的信任也减少了一定的审计程序,降低了审计成本,这将促使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收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饶庆林  
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强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作用,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和履职都过于形式化,没能找到有效治理的方法。本文致力于讨论审计委员会发挥治理作用的相关基础因素,希望通过对有效治理基础的分析,找出一种解决现阶段审计委员会有效治理问题的方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永珍  
国外机构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应在监督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国证监会还特别强调除此以外的对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审计。本文以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调查为依据,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观察。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维护关联交易的规范性以及确保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等方面没有发挥显著作用。目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是外部制度约束的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维安  张耀伟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筑了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状况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控股股东性质、行业因素会对董事会治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企业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第二,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会治理水平之间呈现一种倒U曲线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Rediker与Seth关于董事会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观点。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董事会治理缺乏外部治理机制、大股东治理弱化、内部董事间的相互监督和经理人持股的激励效应都不强的情况下,董事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红霞  韩嫄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董事会治理的重心在于风险防范。本文研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董事会治理风险包括董事会自身建设风险、董事会治理行为风险、董事会治理对象风险等三个维度;二是对董事会治理风险的测度是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三是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企业应关注董事会治理风险监测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  刘小元  覃彦玲  崔胜朝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战略委员会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战略委员会的设立对企业绩效没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上市公司同时设立战略委员会与审计委员会并不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设立战略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非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战略委员会仅仅处于"消极合规"阶段,并没有在企业战略决策制定和重大投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国  朱一妮  
财务报告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未定论。为了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投资者保护理论的分析,找出影响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公司治理因素,并选取深圳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股权结构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以及独立董事规模与企业财务报告透明度有正向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企业财务报告透明度有负向关系。本文研究结论与已有文献关于控股股东与财务报告质量成正U型关系不一致,值得对这一关系进行进一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