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2)
2023(10883)
2022(9177)
2021(8664)
2020(7449)
2019(16848)
2018(16596)
2017(31500)
2016(17016)
2015(19095)
2014(18794)
2013(18152)
2012(16449)
2011(14305)
2010(14163)
2009(13155)
2008(13001)
2007(11245)
2006(9917)
2005(8964)
作者
(44563)
(37378)
(37018)
(35551)
(23983)
(17659)
(16976)
(14669)
(14378)
(13197)
(12814)
(12510)
(11778)
(11714)
(11713)
(11451)
(11150)
(10883)
(10805)
(10733)
(9128)
(8940)
(8905)
(8602)
(8417)
(8361)
(8310)
(8033)
(7529)
(7259)
学科
(65749)
经济(65672)
管理(61618)
(53952)
(49138)
企业(49138)
方法(33995)
数学(28815)
数学方法(28370)
(22353)
中国(16077)
(16016)
(15516)
(15289)
财务(15237)
财务管理(15199)
业经(15174)
企业财务(14500)
(14058)
理论(13473)
(11757)
银行(11746)
(11532)
(11028)
(10978)
(10464)
地方(10420)
(10356)
农业(10216)
(10021)
机构
大学(229955)
学院(227260)
管理(96480)
(92374)
经济(90360)
理学(82149)
理学院(81374)
管理学(80108)
管理学院(79627)
研究(67634)
中国(56069)
(47451)
(47143)
科学(38985)
财经(36911)
(35049)
中心(34870)
(33738)
(30807)
(30543)
业大(30414)
北京(28801)
经济学(28768)
(28500)
师范(28206)
财经大学(27938)
研究所(27722)
(27522)
经济学院(25856)
(25238)
基金
项目(154471)
科学(124052)
基金(115477)
研究(114113)
(99520)
国家(98697)
科学基金(87210)
社会(74604)
社会科(70732)
社会科学(70713)
基金项目(60818)
(58768)
自然(56556)
自然科(55312)
自然科学(55296)
自然科学基金(54285)
教育(54172)
(49665)
资助(46921)
编号(45528)
成果(36437)
(35385)
重点(34547)
(32615)
教育部(31444)
国家社会(31409)
(31185)
人文(30660)
课题(30644)
创新(30495)
期刊
(100010)
经济(100010)
研究(65750)
中国(43891)
(40982)
管理(40049)
学报(32115)
科学(30957)
大学(26371)
(26247)
教育(25163)
学学(24619)
(23624)
金融(23624)
技术(21813)
财经(19120)
农业(17219)
(16478)
业经(15087)
经济研究(15001)
问题(12805)
财会(12100)
图书(11956)
理论(11390)
(11317)
技术经济(11298)
会计(11090)
(10515)
实践(10279)
(10279)
共检索到340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静  吴志军  黎建铭  
现有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的激励契约有效性的理论解释有两种:最优契约理论与经理权力理论。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再考察和检验发现,这两种理论都未能考虑董事会行为与经理人行为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实证检验还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董事会与经理权力之间的此消彼长,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呈现动态变化,特别在企业会计业绩变差时,董事会往往倾向于采用减薪或解聘方式给经理人传递信号,这一信号的有效性同时验证了董事会动态治理行为的有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天荣  王霞  
创新既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董事会作为战略决策机构与治理核心,其内部运作机制必然会影响企业创新水平。基于关系契约理论,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实证研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越清晰,企业创新水平越高,而当股权集中度较高、CEO处于非正式层级最高位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创新间的正相关关系会被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环境不确定性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区分创新类型后,相比于策略性创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更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可能性;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结论基于新的研究视角从微观动态交互层面理解董事会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对企业加强董事会建设、提升创新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冬华  赵玉洁  
管理层业绩预告揭示了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投资前景的预期。文章研究发现,CEO权力越大,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质量越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越不及时;董事会成员更换比例越高,董事会监督能力越强,越有利于遏制CEO权力所造成的公司业绩预告质量下降和时间滞后的现象。更进一步将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划分为好消息组和坏消息组发现,上述结论主要表现在好消息组,这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基于市值管理的考虑,在面对好消息时,有更强烈的自利动机操控业绩预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卓凯  
基于对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机制的剖析,文章为非常不完备的非正规金融契约与低违约率并存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分析解释视角。非正规金融契约执行主要是依靠契约的私人治理机制来实现,这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即抵押品化的“社会资本”的治理效应、重复博弈与信誉机制、关联交易与违约成本、联合贷款与连带责任和非法暴力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苏日娜  程新生  
提升企业的创新动力有助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基于代理理论和相关激励理论,从董事会构成、特征、结构和程序等治理属性角度,梳理了董事会治理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从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经济性激励和非经济性激励,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深入考察董事会治理下的管理层创新激励安排。基于上述分析,从董事会治理的“控制角色”角度,提出构建符合企业内外部情境特征、创新活动特征和管理层特征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管理层创新积极性,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国法  
本文分析了企业层级结构中存在的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进而为其改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淡化层级结构中“权力”关系,转而采用“契约”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化”结构。笔者以项目团队管理为例详细分析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的各种契约关系。值得重视的是,企业绩效管理是使这种契约化改造达到最优的重要保证之一。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峰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独立董事在董事网络中的位置对管理层权力攫取超额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会干预薪酬制定过程,表现为管理层权力越大,管理层攫取的超额薪酬越多;独立董事的网络联结有助于独立董事向董事会的薪酬决策提供咨询与监督,表现为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管理层权力攫取超额薪酬的程度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中高网络中心度的独立董事能够更强地抑制管理层权力对超额薪酬的攫取。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网络位置特征是独立董事治理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昆如  
会计有其固有属性和决定因素,但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角度、不同研究者去考察会得出不同结论。从产权理论视角来考察,会计本质是以企业财产权利为基础的各种契约集合体。在现实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由"会计契约"构成,会计工作的任何秩序均来源于契约,会计工作的目的在于履行和解除契约。研究会计契约有利于拓展会计学研究领域,为我国制定更加科学的会计准则服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达  
本文将最优契约观与管理层权力观相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经理层薪酬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高级经理层的薪酬分布受到最优契约观下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以及管理层权力观下的权力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婷婷  
文章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风险的损失特性,利用半方差范式仅测度低于预期回报率的系统风险(下端系统风险),在考虑治理与风险之间潜在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联立方程模型,采用3SLS和GMM综合探讨了董事会治理、管理层所有权与下端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良好的董事会治理,较高的管理层所有权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下端系统风险;下端系统风险越高的公司,董事会治理质量越差;董事会治理与管理层所有权之间呈现显著的互补关系。实践表明,完善的董事会治理和适宜的管理层所有权在降低公司下端系统风险方面发挥了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桂荷发  黄节根  
以2009-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过度投资与在职消费视角探讨了非执行董事在股东-管理层代理冲突上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有助于抑制公司过度投资及管理层在职消费,非执行董事在治理股东-管理层代理冲突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对非执行董事的治理效应具有负面影响。此外,基于不同产权性质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非执行董事在非国有企业中的治理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维涛  胡刘芬  
从董事会治理结构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两方面探讨联合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单独投资支持的公司相比,联合投资支持的公司董事会中专业董事比例更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参与同一家企业投资的风投机构家数越多,被投资公司董事会中专业董事比例越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这说明,相对于单独投资而言,风险资本联合投资能进一步改善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和高管薪酬契约,从而更能提升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为了纠正联合投资内生性引起的估计偏误,本文还采用了2SLS分析方法,分析结果与OLS结果一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滨  
本文研究了管理层能力、权力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负相关;管理层权力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正相关。同时,企业的财务困境会减少管理层能力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之间的负向关系;企业的财务困境会减少管理层权力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之间的正向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作凤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2年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管理层权力的综合变量,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股权激励强度越高,激励契约中设定较长有效期的概率越低;相比非国有公司,国有公司的管理层权力对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力显著更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林雁  谢抒桑  刘宝华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独立董事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在董事会中发挥监督和咨询等重要职能。异地独董的进入为董事会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在公司经营和治理中能够发挥一定的咨询作用,但是在监督方面作用有限,而异地独董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探讨,从董事会文化多样性视角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几近空白。基于代理理论、信号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等,以2000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省和市两方面手工匹配独董常驻地与任职公司注册地信息,识别异地独董;根据方言区和方言大类数据,手工匹配独董常驻地所属的方言区或所属方言大类,构建多重董事会文化多样性指标,采用档案式研究方法,运用OLS和Probit等工具,探索异地独董对公司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异地独董对公司创新投入存在消极影响,文化多样性程度较高(即与公司隶属不同方言区的独立董事越多)对公司创新投入存在消极影响更强。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①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异地独董比例越高,越会抑制公司创新投入;②异地独董来自的异地省(市)地区个数越多,对公司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越强;③考虑独董是否具备技术研发背景后发现,技术研发专长对异地独董抑制公司创新投入的效应具有调节作用;④运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等技术类行业公司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与主要结论一致。将以方言为表征的文化多样性概念纳入异地独董与公司治理的框架,丰富了独立董事的人文概念研究,对于目前关于独立董事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也有进一步拓展。异地独董带来文化多样性,为董事会带来信息,也带来冲突,弱化了董事会对回报期较长的公司创新投入的有效监督,对董事会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有所回应。现实中,可考虑从制度设计入手,在聘任异地独董的相关制度规范方面对异地独董的治理功能扬长避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