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3)
2023(2816)
2022(2440)
2021(2358)
2020(2104)
2019(4659)
2018(4744)
2017(8053)
2016(5148)
2015(5915)
2014(5928)
2013(5624)
2012(5687)
2011(5114)
2010(5403)
2009(4832)
2008(5291)
2007(4902)
2006(4350)
2005(3993)
作者
(18745)
(15746)
(15741)
(15051)
(10216)
(7620)
(7185)
(6180)
(6016)
(5888)
(5604)
(5414)
(5365)
(5336)
(5112)
(5102)
(4852)
(4664)
(4608)
(4596)
(4213)
(4088)
(3952)
(3751)
(3678)
(3641)
(3624)
(3560)
(3500)
(3485)
学科
(15147)
经济(15129)
管理(10838)
(10000)
(7698)
企业(7698)
(7491)
方法(6650)
数学(5307)
数学方法(5114)
(4927)
中国(4412)
理论(4091)
(3597)
业经(3463)
农业(3335)
(3286)
(2996)
银行(2971)
教学(2918)
(2912)
贸易(2909)
(2898)
地方(2884)
教育(2879)
(2819)
(2790)
(2682)
金融(2679)
水产(2306)
机构
大学(77292)
学院(76963)
研究(32437)
科学(25240)
(23428)
中国(22544)
管理(22319)
(22268)
经济(21527)
(19735)
农业(19120)
理学(18736)
研究所(18500)
(18417)
理学院(18322)
管理学(17568)
管理学院(17431)
业大(16498)
中心(14034)
(13302)
(12125)
(12003)
(11956)
技术(11900)
农业大学(11818)
师范(11763)
北京(11608)
(11239)
科学院(11191)
实验(10971)
基金
项目(51635)
科学(38340)
基金(35282)
(33841)
国家(33538)
研究(33020)
科学基金(26109)
(21756)
自然(19649)
(19256)
自然科(19196)
自然科学(19185)
自然科学基金(18819)
基金项目(18310)
社会(16819)
教育(15940)
社会科(15697)
社会科学(15691)
资助(14922)
编号(13072)
计划(12830)
重点(12638)
成果(12090)
科技(11947)
(11310)
课题(10616)
(10530)
科研(10500)
(10496)
专项(10055)
期刊
(26885)
经济(26885)
学报(21929)
(21917)
研究(19143)
中国(18650)
科学(17079)
农业(14905)
大学(14388)
学学(13639)
教育(11596)
(8262)
(8228)
管理(8176)
业大(6809)
技术(6731)
(5957)
农业大学(5778)
(5635)
金融(5635)
图书(5026)
中国农业(4723)
科技(4148)
自然(4021)
林业(3997)
财经(3868)
业经(3814)
资源(3688)
书馆(3579)
图书馆(3579)
共检索到117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裴丹  刘众杰  葛孟清  董天宇  任艳华  房经贵  
葡萄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之一,其遗传育种学广受研究者关注。由于葡萄童期长、遗传杂合度高,传统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通常耗时长、效率低。因此,通过构建葡萄遗传连锁图谱、对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s locus, QTL)进行定位能够解析葡萄杂交群体中分子标记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育种亲本并对后代杂交群体进行早期鉴定,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加快育种进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自2000年开展了基因定位研究后,越来越多的QTL得到了解析。本文对近20年来发现的葡萄抗霜霉病、抗白粉病、抗根瘤蚜、浆果大小、无核、果皮颜色等重要基因的QTL定位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葡萄色泽性状相关Myb基因定位及其在MAS中的应用,以期挖掘葡萄种质资源中与抗性、品质性状形成和调控相关的关键基因,推动葡萄定向分子设计育种进程,以及提升我国葡萄育种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裴丹  刘众杰  葛孟清  董天宇  任艳华  房经贵  
葡萄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之一,其遗传育种学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由于葡萄具有童期长、遗传杂合度高等特点,传统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耗时长、效率低。因此,通过构建葡萄遗传连锁图谱、对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s locus,QTLs)进行定位能够解析葡萄杂交群体中分子标记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育种亲本并对后代杂交群体进行早期鉴定,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加快育种进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自2000年开展了基因定位研究后,越来越多的QTLs得到了解析。本文就近20年来发现的葡萄抗霜霉病、抗白粉病、抗根瘤蚜、浆果大小、无核、果皮颜色等重要基因的QTL定位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葡萄色泽性状相关Myb基因定位及其在MAS中的应用。以期挖掘葡萄种质资源中与抗性、品质性状形成和调控相关的关键基因,推动葡萄定向分子设计育种的进程,有助于提升我国葡萄育种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亚茹  冯建灿  刘崇怀  樊秀彩  孙海生  姜建福  张颖  
【目的】开发葡萄无核性状的SSR新分子标记,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早期无核性状鉴定,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母本‘红地球’与父本‘森田尼无核’及F1代杂交群体的133份葡萄材料进行RAD-seq,将测序结果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运用SAMtools软件生成Ca SFS软件所需的pileup和glf文件,过滤获得亲本之间的有效SNP集;采用窗口滑动的方法,确定每个窗口的基因型,选择以每15个SNP为一个窗口,每次滑动一个SNP,得到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并生成bin图;对生成的bin图采用拟测交的方式利用Joinmap软件进行连锁分析,构建‘红地球’与‘森田尼无核’遗传连锁图谱;用Window QTLCartographer2.0软件进行QTL定位,在定位区间通过Perl程序语言找到符合SSR特征序列的35个SSR分子标记,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35个SSR分子标记引物对,通过HRM技术筛选亲本之间在无核性状上存在差异的SSR分子标记,并在131株F1代杂交群体及65个葡萄品种的自然群体中检测无核分型正确率、无核检测率、无核保持率。【结果】在‘红地球’与‘森田尼无核’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将葡萄无核性状定位在chr18号染色体上,定位区间26 835 846—26 960 426,对无核的贡献率为77.9%,LOD阈值为26.3。亲本之间在无核性状上存在差异的SSR分子标记为Vv SD10,其在111 bp等位点能对葡萄无核性状进行鉴定,利用分子标记Vv SD10上的111 bp等位点通过HRM技术在葡萄F1代杂交群体及自然群体中进行葡萄无核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Vv SD10在F1代杂交群体及自然群体中的无核分型正确率分别为97%、94%,其无核检测率均为56%,无核保持率分别为77%、85%。【结论】分子标记Vv SD10在遗传群体及自然群体中的无核分型均能提供较高的准确信息,为无核葡萄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多成  何洪巨  严慧玲  颉建明  康俊根  
采用HPLC方法分析了作图群体双亲及F283个单株的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在已构建的高密度甘蓝遗传图谱的基础上,运用MapQTL 4.0软件对结球甘蓝F2群体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分析。最终检测到3个控制甘蓝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性状的QTLs(分别位于LG7上的qGS-7-1和位于LG8上的qGS-8-1、qGS-8-2),其贡献率分别为13.6%,7.5%,5.6%。并得到同时控制硫代葡萄糖苷含量QTLs共分离的分子标记me27-em25-2和E38M55-7,均可为辅助选育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甘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玲  闫爱玲  王晓玥  刘振华  任建成  徐海英  孙磊  
【目的】果粒大小是葡萄外观和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之一,为受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挖掘葡萄果粒大小相关性状的关键遗传调控位点和基因,将有助于葡萄产量的提高。【方法】本研究以150份葡萄品种资源为材料,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对葡萄果实单粒重、种子数目和种子质量等进行测定,并结合重测序获得的高密度基因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挖掘调控各性状的遗传位点和基因。【结果】各性状在关联群体中呈现广泛的连续变异,变异系数为39.55%—68.89%;在不同年份均服从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果实单粒重、种子数目和种子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50个与果实单粒重显著关联的SNP,在2019年检测到99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4.48%—25.59%;在2020年检测到73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6.08%—26.83%;其中24个SNP位点在两个年份均检测到,主要位于1号、5号、11号和16号染色体。相较于果实单粒重,检测到的与种子数目显著关联的SNP较少,2019年检测到1个显著性SNP,表型解释率为24.29%;2020年检测到17个显著性SNP,均位于18号染色体。两个年份检测到与种子质量显著关联的SNP分别有1个和2个,位于18号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23.59%—48.29%。在两年重复检测到SNP位点基因组区域内,根据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出11个可能与果实单粒重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包括乙烯信号通路基因(基因ID:VIT_05s0049g00490、VIT_05s0049g00500、VIT_05s0049g00510和VIT_16s0100g00400)、赤霉素信号途径基因(基因ID:VIT_11s0016g04630和VIT_16s0022g02310)、生长素响应蛋白基因(基因ID:VIT_11s0016g05640)和一些重要的转录因子基因(基因ID:VIT_05s0049g00460、VIT_11s0016g05660和VIT_16s0022g02330)。在18号染色体鉴定到与种子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基因ID:VIT_18s0041g01880,编码MADS-box蛋白Vvi AGL11),位于该基因上的SNP基因型变化显著影响葡萄果实种子数目和质量。【结论】结合两个年份的表型数据,共检测到150个与果实单粒重显著关联的SNP,主要定位于1号、5号、11号和16号等染色体;检测到19个与种子含量关联的SNP,主要定位于18号染色体。基于基因注释和基因型分析结果,确定了包含VIT_11s0016g04630和VIT_16s0022g02310等在内的11个候选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葡萄果实单粒重,确定候选基因(基因ID:VIT_18s0041g01880)与种子含量显著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党磊  刘俊  汉瑞峰  
为研究龙眼葡萄的果实性状特征,通过连续3年对龙眼葡萄的果粒重、果粒大小(果粒纵径、横径、果型指数、体积)、种籽数、种籽重和含糖量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指标在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2004年单果均重最大,2003年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龙眼葡萄的果型为椭圆形或圆形,是完全种籽的果实类型,含2~3粒种籽的果实占大多数,其比例分别为69.4%,83.4%,82.3%。对2年的葡萄果粒含糖量分析发现,葡萄果粒的平均含糖量分别为16.03%,15.89%,含糖量在14%以上的分布频率分别占83.42%,82.29%。龙眼葡萄果实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单果重、种籽数、种籽重、果粒纵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军  黄乐  刘昆玉  杨国顺  钟晓红  徐丰  白描  金燕  石雪晖  
以25个不同类型的刺葡萄(21个引自湖南,1个引自福建,3个引自江西)为试材,以叶形结构特征、花器官性状、果实外观性状和种子表型性状为指标,采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6个分类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刺葡萄其叶形结构值有所不同,其中有3组的叶形编码值相同,即澧县–4刺葡萄与吉首–1刺葡萄、澧县–5刺葡萄与吉首–3刺葡萄、芷江60Co刺葡萄与望城刺葡萄,叶片形态主要表现为三裂浅缘或全缘;根据极轴与赤道轴比和刺葡萄子房形态特征可得知刺葡萄雄能花,子房退化,形状不规则;两性花与雌能花子房形态分为4类,即窄圆锥形、较窄圆锥形、广圆锥形和较广圆锥形,大多数为较广圆锥形;刺葡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玲  黄羽  张瑛  卢江  谢太理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不同野生毛葡萄株系及5个选育的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196、296、B2、741、213的栽培性状以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的物候期均要早于野生株系,杂交后代的果实品质优于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方面,野生毛葡萄表现为免疫,远缘杂交后代遗传了毛葡萄对黑痘病的高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和抗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跃进  Lamikanra Olusola  
利用细菌质粒 M13克隆葡萄无核基因的 RAPD标记 UBC- 2 6 94 50 后 ,采用自动荧光 DNA序列分析仪对其测序。结果表明 ,UBC- 2 6 94 50 由 4 84对核苷酸及其特定序列构成。按照该序列 ,人工合成两个寡聚核苷酸5′ CCAGT TCACT CTCAA TAGGT CC3′和 5′ CCAGT TCGCC CGTAA ATG3′分别作引物 ,当用获得该标记及其序列的亲本和无核杂种后代作模板进行 PCR分析 ,凡是可以扩增出约 5 90 bp片段即为无核基因携带者和表达者。进一步用其原始无核祖先无核白和商业化无核品种及 C78- 47× B52 - 1 2 2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光  曹雪  房经贵  黄振喜  陶建敏  王晨  
【目的】分离和克隆葡萄品种‘香悦’Vitis vinifera AGAMOUS(VvAG)、Vitis vinifera APETALA 3(VvAP3)、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C(VvFLC)、Vitis vinifera FRUITFUL(VvFUL)、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inifera APETALA2(VvAP2)和Vitis vinifera SUPPRESSOR OF OVER EXPRESSION OF CO 1(VvSOC1)7个重要花发育相关基因的ORF序列,并对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磊  上官凌飞  房经贵  刘崇怀  于华平  
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随机下载葡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8 925条,利用Phrap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拼接后形成5 642条序列,利用MISA软件共发掘出含有SSR位点的序列336条,共含有367个SSR位点,候选SSR位点出现的频率为6.50%。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数目分别为79(21.53%)、83(22.62%)、29(7.9%)、60(16.35%)和116(31.61%)。利用Primer 3.0 Plus软件随机设计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用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这些SSR引物的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秀玲  梁桂东  邓俭英  李立志  思利华  邓杰玲  
通过对维多利亚、白罗莎里奥、红玫瑰、美人指、金手指、奥古斯特、法国早红、黄意大利、夏黑无核、GL-1、黑王等11个葡萄品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物候期观测、果实性状鉴定、室温贮藏及冷藏试验,筛选适宜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栽培且果实品质优良、耐贮藏的葡萄品种。结果表明,GL-1、夏黑无核和维多利亚品种果实成熟期早,品质较佳,在亚热带地区栽培具有明显的市场比较优势;而美人指、金手指、红玫瑰、白罗莎里奥品种果实品质优、风味好,为高档优质葡萄的供选品种;奥古斯特、美人指、维多利亚、黄意大利等葡萄品种室温贮藏及冷藏(5℃)时间较长,是耐贮藏和长途运输的优良供选品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镓钡  李文莹  葛畅  张琳  谭晓风  刘美兰  
【目的】油桐是四大木本油树种之一,其桐油是当前环保涂料的重要原料。但当前油桐产量低限制了油桐产业的发展,而激素对植物的增产增收有重要作用,旨在探寻促进油桐增产增收的重要激素类型。【方法】以油桐品种‘葡萄桐’6年生树体为试材,利用田间调查法对油桐林树体资源进行分类,同时以油桐雄树为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对雄树花芽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6-BA)及乙烯利(CEPA)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系统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油桐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油桐林中,根据雌雄花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将其划分4种类型,分别为单花纯雌花树体、多花纯雌花树体、雌雄同株树体、多花纯雄花树体。油桐雄树花芽分化过程历时约3个月,可分为叶原基分化、花序原基分化、花序轴分化、花器官分化4个阶段。外源IAA处理油桐雄树的花数量和花性别未发生显著变化。高质量浓度的CEPA对油桐开花性状没有影响且抑制油桐开花。一定质量浓度的GA3可以诱导油桐雄树少量雌花的形成,同时也减少了花的数量。6-BA质量浓度为160 mg/L时,雌花数量最多,质量浓度为640 mg/L时,油桐纯雄花序转变成纯雌花序,质量浓度到达1 280 mg/L时,油桐纯雄花芽不开花;6-BA诱导雄树形成的雌、雄花结构发育正常,果实品质与雌雄同株树果实品质一致。【结论】适当质量浓度的6-BA可显著增加油桐雌花和坐果数量,6-BA是油桐增产增收的重要激素类型。本研究为建立油桐产量提升的精准调控技术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油桐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永雨  于肖夏  于卓  石悦  谢锐  
【目的】确定高丹草茎叶比、分蘖数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的QTL位点,为深入开展高丹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及高丹草F2群体为材料,在已构建的高丹草高密度分子连锁遗传图谱上,采用多MQM模型法对氢氰酸含量、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茎叶比、穗长、单株干质量、分蘖数10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高丹草F2群体的10个性状测量值呈正态分布,均可用于QTL分析;控制10个性状的QTL有24个,分布在除连锁群LGⅨ外的其余9个连锁群上,遗传贡献率变幅为6.1%~43.6%。在24个QTL中,控制氢氰酸含量的QTL有2个,控制叶片数、分蘖数和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剑侠  王跃进  徐伟荣  张艳艳  
【目的】为葡萄抗白粉病育种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与感病的欧洲葡萄佳利酿杂交亲本及其F1、F2代为试材,通过对52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从佳利酿中获得了葡萄感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OPV06-1100,并在欧洲葡萄、中国野生华东葡萄和美洲野生葡萄中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经克隆、测序,RAPD标记OPV06-1100实际长度为1 016 bp。该标记与欧洲葡萄黄酮醇合成酶基因有92%的同源性,与13条欧洲葡萄叶片非生物胁迫数据库的EST序列有89%~97%的同源性;与3条来自欧洲葡萄感染葡萄皮尔斯病原菌后转录反应获得的EST序列有93%~95%的同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