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1)
- 2023(5882)
- 2022(4909)
- 2021(4505)
- 2020(3761)
- 2019(8591)
- 2018(8619)
- 2017(15981)
- 2016(9178)
- 2015(10295)
- 2014(10505)
- 2013(10231)
- 2012(9592)
- 2011(8626)
- 2010(8806)
- 2009(8177)
- 2008(7702)
- 2007(7135)
- 2006(6425)
- 2005(5909)
- 学科
- 济(34966)
- 经济(34918)
- 管理(21980)
- 业(19091)
- 方法(14474)
- 企(14195)
- 企业(14195)
- 数学(12895)
- 数学方法(12662)
- 学(11561)
- 中国(10495)
- 农(9969)
- 财(9091)
- 制(8583)
- 地方(8533)
- 体(7317)
- 农业(6654)
- 业经(6353)
- 银(6298)
- 融(6288)
- 金融(6281)
- 理论(6263)
- 银行(6253)
- 行(6032)
- 贸(5676)
- 贸易(5671)
- 税(5495)
- 易(5485)
- 税收(5287)
- 地方经济(5260)
- 机构
- 大学(129549)
- 学院(129332)
- 研究(53294)
- 济(48324)
- 经济(47146)
- 管理(40625)
- 中国(38478)
- 科学(37082)
- 农(35075)
- 理学(34108)
- 理学院(33586)
- 管理学(32647)
- 管理学院(32453)
- 所(30138)
- 京(29254)
- 农业(28169)
- 研究所(27615)
- 业大(25717)
- 财(23575)
- 中心(23055)
- 江(21649)
- 省(20221)
- 院(19646)
- 北京(18168)
- 技术(18053)
- 农业大学(17835)
- 财经(17599)
- 室(16980)
- 州(16706)
- 科学院(16521)
- 基金
- 项目(88320)
- 科学(66301)
- 基金(61767)
- 家(58119)
- 国家(57674)
- 研究(57131)
- 科学基金(46106)
- 省(36319)
- 社会(33628)
- 自然(32330)
- 社会科(31686)
- 社会科学(31675)
- 自然科(31562)
- 自然科学(31536)
- 基金项目(31293)
- 划(30996)
- 自然科学基金(30952)
- 资助(26921)
- 教育(26707)
- 编号(21983)
- 重点(21009)
- 计划(19879)
- 发(19582)
- 成果(18817)
- 科技(18691)
- 部(18305)
- 创(17717)
- 课题(17509)
- 科研(17472)
- 创新(16758)
共检索到206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常佳迎 寇宏达 乔丹娜 张艳杰 赤国彤 李亚宁 李兴红 刘大群
通过对模板DNA、Primer、dNTPs、10×Taq 10 Buffer、Taq酶的不同浓度进行单因素筛选,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摸索,建立和优化了灰葡萄孢菌Flipper转座子PCR扩增体系。采用该体系及Flipper转座子引物扩增得到了1 159 bp的片段,通过比对发现,该片段与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Flipper转座因子转座酶基因相似性达99%,表明扩增得到的是预期目的片段。Flipper转座子扩增体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我国葡萄灰霉病菌菌株的转座子类型及其与致病力、抗药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学 肖瑞刚 吕苗苗 丁宁 石华荣 顾沛雯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单年流行病害,研究旨在构建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为葡萄霜霉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enBank中葡萄霜霉病菌cox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F-cox-Pv/R-Pv),建立并优化常规PCR和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利用葡萄霜霉病菌、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葡萄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辣椒炭疽病菌(C.capsica)、甘草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西葫芦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番茄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马铃薯干腐病菌(F.equiseti)、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等14种葡萄及其他作物病原菌和拮抗菌的菌丝DNA进行常规PCR和real-time PCR特异性检测,并对灵敏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价。运用已构建的real-time PCR体系对人工接种葡萄霜霉病菌的潜育期叶片内病原菌DNA进行定量检测,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接种时间与叶片内葡萄霜霉病菌潜伏侵染量的关系。【结果】研究设计的引物特异性高,常规PCR仅对葡萄霜霉病菌DNA有扩增条带,为139 bp;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对引物对葡萄霜霉病菌有唯一的产物吸收峰,对其他供试菌株均未检测到产物吸收峰。常规PCR检测的灵敏度为10 pg·μL~(-1),real-time PCR的灵敏度可达到0.1 pg·μL~(-1),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real-time PCR循环阈值(Ct)与模板浓度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y=42.27-3.36x,相关系数R~2=0.997,扩增效率为98.50%,线性范围达7个数量级,在2.4×10~3—2.4×10~9 copies/μ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人工接种葡萄霜霉病菌的潜育期叶片内病原菌DNA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叶片内病原菌潜伏侵染量随接种时间的变化呈指数关系增长,y=6.34×10~4·e~(0.084x),相关系数R~2=0.936。该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在接种6 h后就可以检测到葡萄霜霉病菌DNA,检测量为5.68×10~4 copies/μL病原菌DNA。【结论】构建的葡萄霜霉病菌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远高于常规PCR,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其Ct值与模板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高,可用于定量检测葡萄霜霉病菌的潜伏侵染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新燕 黄媛媛 黄亚丽 杜克久
【目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H21是一株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海洋源细菌,鉴定该菌株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基因,检测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为应用该菌株防治葡萄灰霉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特异引物的基因组PCR法检测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H21菌株合成脂肽的能力;盐酸沉淀和甲醇抽提法从无菌发酵液中提取脂肽粗提物;排油圈法检测脂肽粗提物的表面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脂肽粗提物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玮 乔广行 黄金宝 王忠跃 李兴红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菌 嘧霉胺 抗药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鹏 张士伟 翟锐 王志刚 徐凌飞
【目的】从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基因组中分离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析序列特点,并基于其中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方法】以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和极早熟芽变植株叶片为试材,根据已知的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目的基因。根据基因两端LTR序列设计引物,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并对早酥梨及其芽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早酥梨基因组中获得2条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bTyZS1和pbTyZS2,长度分别是9 363和9 632bp。从红色芽变基因组中获得1条序列,命名为pbTyRM1,长度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月 周如军 傅俊范 卢占慧 史晓琪 李自博
为了探究人参灰霉病新流行成因,对来源不同寄主和地区的1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PJar1、PJaL3、PycL1和PJLL1最适培养基为Psa,FsyL1、PJaL1、PJaL2、PyLL1、PBLL1、PQaL1、PHLL1和LsyF1最适培养基为PDa,其余菌株最适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均为5~25℃,FsyL1、PJLL2、PrHL1、PHLL1和LsyF2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其余菌株在20℃时生长最快;供试菌株在P H值3~11的范围内均能生长,PycL1和Ls...
关键词:
人参 灰霉病 生物学 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义刚 李苏龙 李丹丹 姜艳春 谢晓峰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主要经食品传播,引起食物中毒、组织及器官的化脓性炎症,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颖的快速、高灵敏核酸扩增技术,本研究利用该技术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检测方法。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保守的Sa442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LAMP扩增引物,两条外引物F3和B3及两条内引物FIP和BIP,在BstDNAPolymerase作用下,65℃恒温水浴中,对26个种类共45株细菌进行扩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钱铸锴 张传清 周根 戴德江 时浩杰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检测技术,利用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通过对临安3个铁皮石斛基地的灰霉病菌进行抗性分析发现,本地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表现出高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编码β-微管蛋白的198位氨基酸由e(GaG)突变为V(GtG)。根据高抗菌株第198位密码子的突变位点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对高抗灰霉菌株e198V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钙黄绿素染料作为反应指示剂,在等温条件下(65℃)进行核酸扩增反应40 min后,以抗药性菌株dna为模板的反应液呈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振山 侯改成 孙志宏 李军 韦革宏
【目的】优化番茄灰霉病菌拮抗菌的发酵条件,初步探究其抑菌效果,为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以前期从大蒜鳞茎中筛选出的拮抗菌D6和D10为研究试材,以接种量、温度、摇床转速和装液量为考察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D6和D10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优化条件下D6和D10的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D6和D10的最佳摇床培养条件分别为,D6:接种量4%,温度22℃,转速180r/min,装液量50mL;D10:接种量4%,温度26℃,转速150r/min,装液量75mL。当D6的无菌滤液质量分数达到15%时,其抑制率最高达到85.33%;当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培芬 赵福鑫 董丽萍 郑会欣 赵斌 张靖 司贺龙 邢继红 韩建民 董金皋
【目的】明确灰葡萄孢BcKMO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为阐明该基因调控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并为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cKMO及其编码产物进行分析。扩增BcKMO的编码区,与pBARKS1-eGFP载体连接,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pBARKS1-BcKMO-eGFP;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转化BcKMO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的原生质体;利用PCR、South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对所获得转化子进行鉴定;对野生型菌株BC22、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 曹远银 李天亚 陈靓
针对RAPD扩增技术在小麦秆锈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中重复性较低的不足,对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体系进行优化。以小麦秆锈菌不同的生理小种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模板DNA、Mg2+、Taq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浓度5个因素的影响,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的较优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1×Buffer,40ng·μL-1模板DNA,1.5mmol·L-1Mg2+,2.0U TaqDNA聚合酶,0.25mmol·L-1dNTPs,0.40μmol·L-1随机引物;适宜的退火温度为36℃,适宜的循环次数为43次。该反应体系检测多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超群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刘丽 于舒怡
研究了生防细菌SY286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Y286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等抑菌代谢产物;SY286的发酵液成分可导致葡萄霜霉病菌菌丝及孢子囊出现皱缩、破裂等现象;SY286振荡培养3d,抑菌效果最大,达93.18%;60%的硫酸铵饱和度下提取的抑菌粗提蛋白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效果可达76.3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欢 杨文香 彭巧慧 赵丽娟 刘力伟 张娜 刘大群
以Thatcher及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开展了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研究,获得了适合小麦MITE分子标记的扩增体系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所用56对引物有27对获得稳定扩增。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抗病基因 MITE 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靖 董祯 申连英 毛永民 陈亮
以冬枣D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含量、引物浓度、模板DNA含量以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经优化建立了枣属植物最适ISSR-PCR反应体系,25μL反应液中包含1×PCR Buffer、2.0 mmol/L Mg2+、0.25 mmol/L dNTP、1.5 UTaq酶、1.25μmol/L引物和50 ng模板,最适退火温度为58℃。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应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枣种群遗传变异分析和构建遗传图谱奠定基础。
关键词:
枣 ISSR 体系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姝 于舒怡 刘长远 赵奎华 王平 赵达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为明确我国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采用叶盘接种法测定采自19个省(市)的69株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并使用SRAP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菌株间存在一定致病力分化现象,供试的69株病原菌中55%属于弱致病力菌株,36%属于中等致病力菌株,经接种后,3个寄主品种病情指数范围为0.56~88.89。根据病原菌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将菌株划分为弱、中、强、最强致病力4类,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弱致病力菌株占总数比例58%以上,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病原群体,华北和华中地区未出现强致病力菌株。对供试的69株葡萄霜霉病菌进行遗传多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SRAP标记扩增共得到条带26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67条,多态性比率达99.1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在相似性系数0.622处,69个菌株被聚类为5个类群,但未发现遗传分化与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相关性。通过对全国19个省(市)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性和遗传变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不是互相对应的关系,有关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与遗传分化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